东宫娇妾 第84章

作者:甜糯 标签: 宫廷侯爵 宫斗 轻松 古代言情

  这时,蒋陵进来,回禀道:“主子,属下探查到近来信阳侯与薛家来往过数次。”

  从前信阳侯为着和鲁王避嫌,是从来不和薛家来往的,实在反常。

  “继续观望,不必打草惊蛇。”

  他倒要看看,谁妄图动摇大梁江山。

  元宵未过,没什么政务,裴长渊往勤政殿去了一趟,就又回了风荷苑。

  明思这个时辰才睡醒,听范嬷嬷说东宫连折两位妃嫔,刚起的迷糊都惊没了,霎时清醒。

  杨氏也就罢了,她受了杖责,本就是吊着一口命,她的死在意料之中。

  但是,“李昭训为何要自戕?殿下不是只让她禁足吗?”

  范嬷嬷伺候明思用早膳,说:“李昭训死前手里攥着长命锁,兴许是不想连累大郡主。”

  想想也是,明思叹了句,“孩子是最能拿捏母亲的。”

  就像她现在,隔一会不见元朔,也要问问情况。

  “李昭训死了,这下太子妃可又得高兴了,死无对证。”太子妃仍是太子妃,范嬷嬷始终没法放心。

  明思想起太子要将大郡主挪出来,便道:“秋后的蚂蚱罢了。”

  太子心里也对太子妃有了诸多不满,废黜是迟早的事,除非信阳侯此时能立下什么惊天动地的大功劳。

  只是才开年,东宫就少了两个妃嫔,不知外界要如何议论,万一被鲁王拿住不放就糟了。

  她用完膳还在思索这个问题,完全忘了自个只是东宫妃嫔,这种事本是太子妃操心,关心则乱罢了。

  人非草木,相处久了,难免会生出一丝感情,只是多少的问题。

  裴长渊拿着书信进来,看见她坐在床头发呆,走过去用书信晃了晃,“用过膳了吗?”

  明思回神,定睛一看,“这是何物?”

  “李昭训的遗书。”裴长渊坐了下来。

  明思那颗心落回原处,以往太子总是拿着父亲的书信来讨她欢喜,一时之间竟还抱着期待。

  可父亲已经去了。

  明思收回心神,接过信封看了眼,李昭训揭发了太子妃指使她,鼓动杨氏揭露平南公之死,利用巧露做下手脚栽赃杨氏,这些早在意料之中,只是后面所写,当真吓了一跳。

  “太子妃小产是李昭训下的手?”明思真是小看她了,看似不起眼的一个人,竟能做出此等大事,还做的滴水不漏,连太子妃都没察觉。

  太子妃想来只将李昭训当成身边养的一条狗,却没有想到李昭训实则是一只豺狼,连自己被咬了都不知道。

  裴长渊轻叹了声,“我也没想到。”

  明思往后看,李昭训以死谢罪,只求太子将大郡主交给明思抚养。

  李昭训不敢当面揭发太子妃,因为太子妃还拿捏着大郡主,想要保全大郡主,如今东宫只有明思能做到。

  可是李昭训又害了明思,她若活着,明思心中介怀,怎会呵护大郡主?所以为了祈求明思的原谅,也为了大郡主铺路,她只能自戕谢罪。

  同时揭发太子妃,算得上是帮了明思,她想要太子妃的位置,只有把太子妃拉下来,她才有机会。

  若是心软之人,说不定就答应了李昭训所求,抚养大郡主。

  而她死了,过往消散,说不定太子还会因此怜惜大郡主几分。

  李昭训能做出这个选择,不仅说明她擅于谋划,也是个极会识人的,看得出明思的野心。

  只可惜出身低了些,样貌也不够出色,否则未必会落到这个下场。

  用自己的性命求太子,已是她为大郡主做出的最大努力。

  明思看完唏嘘不已,对她恨不起来,“李昭训是个好母亲。”

  裴长渊颔首,“原本看在大郡主的份上,只打算贬为奉仪终生圈禁,却不想她做了这个决定。”

  明思将信收好,“不过我还是不抚养大郡主了,让万良娣养吧,万良娣也会照顾好大郡主。”

  明思并非心软之人,她此刻感慨,却也不会为以后留隐患。

  “好,就挪到仪禧院吧,”裴长渊将书信搁置一旁,伸手搂住明思,语气有些低,“这件事,我也有错。”

  若是当初

  没将大郡主给太子妃抚养,兴许不会发生这一切。

  明思抬手抚了抚男人的手背,却没出言安慰,像是默认了。

  宫中妃嫔争的是什么?是君王的宠爱,后宫争皇上,东宫争太子。

  说句大不敬的话,太子是东宫妃嫔的“万恶之源”,没有太子,妃嫔不必争,也就不会有这些风波。

  她的沉默让裴长渊不满,用牙尖在她耳垂上轻咬了一口,“为何不说话?”

  倘若旁人听了这话,势必要为他开脱一番,或是怨在太子妃身上,或是怪李昭训,反正不会怪他这个太子。

  但明思并非如此,她直言不讳,“殿下是东宫之主,东宫内发生任何事都有您的责任,太子妃犯下的错,亦是您的错,我没法反驳。”

  他是太子,是将来的皇上,明思身为太子宠妃,是要让太子开心,却也不能一味吹捧,听多了吹捧,太子忘了自个的责任,这对天下百姓来说并非好事。

  裴长渊听着这话,心中的不满尽数消散,笑着将她搂紧,“谁说你是妖妃,我看是个贤妃,有你在侧,是我之幸。”

  平南公之死,他说有错,明思为其开脱,但这件事上,明思却并没为他找借口,说明她之行事,不是为着亲疏远近,而是公义。

  总说她花言巧语,实则在正事上,明思从无谄媚之言。

  忠言逆耳,但君王身边,本就需要这样的人。

  “平南公与夫人将你教得很好,倒是便宜我了。”裴长渊温柔地吻了下她的耳垂,像是抚慰方才的轻咬。

  母后当真没有看走眼,若是一开始明思就是他的太子妃,定然会是另一种局面。

  明思的耳朵被男人弄得有些痒,她略侧了侧身,看着他,“虽说殿下有错,可若真的把大郡主给李昭训抚养,大郡主未必能活到今日。”

  且看先前李昭训险些小产,后又早产就知道。

  太子妃是东宫后院之主,即便大郡主不养在太子妃身边,她就无法要挟了吗?

  东宫的子嗣,还不是任由太子妃拿捏,太子又不是日日待在后院,更别说守孝三年几乎没有踏入后院,太子妃想弄死一个婴孩,易如反掌。

  说到底,看的是太子妃的为人。

  “这是宽我的心呢?”前前后后一番话,直叫裴长渊心头软成了一汪春水,能直谏,还能在直谏后让他欢喜,这种宝贝,当真庆幸自己下手早。

  “实话实说,宫里每个人都有身不由己,你也不是无所不能。”明思仰头在男人薄唇亲了一下。

  都说太子万人之上一人之下,手握权柄,只有明思说“你也不是无所不能”。

  裴长渊深邃黑眸酝酿着浓重的情愫,捏住她的下巴,低头加深了这个吻,薄唇碾磨着,唇舌交缠间,他想,上天优待于他,虽有波折,还是叫明思成了他的枕边人。

  两人亲近时,隔间的元朔忽然哭闹了起来,好一会也没停,明思忙推了推裴长渊,让他出去瞧瞧。

  没一会,裴长渊抱着元朔进来,还在断断续续地哼唧。

  明思听着心疼不已,伸手把孩子抱到自个怀中,轻轻哄着,“小元朔,哭什么呢,娘亲在啊。”

  她不过哄了几句,元朔果真渐渐止住了啼哭。

  裴长渊用帕子擦去孩子的眼泪,笑说:“这才多大,就认识娘亲了。”

  “血脉相连,他只是还小,又不是傻。”明思伸手勾了勾孩子的小手,“是不是啊,小元朔。”

  元朔下意识攥紧了明思的手指,哭过的眼睛似水洗过一般,明亮如星辰,明思也有这么一双眼睛。

  “你瞧,他抓我了。”明思一动不敢动,虽知道是她先伸手摸了元朔,元朔握住手指是下意识的反应,还是欢喜不已。

  裴长渊分了一只胳膊帮忙托住襁褓,另一只手则绕过明思后背,臂膀搂着母子俩,大掌轻轻地握住了两个人勾缠着的手指,“聪明的孩子。”

  母子俩都锁在裴长渊的怀中,小手叠大手,一家三口齐全了,他的心也被装满了。

  这样的温馨时刻,在皇姐出降之后,他就很少体会,尤其是母后离世,他以为这辈子都体会不到了。

  但明思与孩子的到来,让裴长渊重新对这个世间有了新的期待。

  前头的教训已经足够深刻,他必不能重蹈覆辙,明思与孩子,他都要护住。

  大郡主那边,亏欠她的,也该弥补些许。

  但他不得不承认,他并非一个合格的父亲,他偏爱明思,亦偏爱元朔,若是将来与明思有了女儿,也会偏爱于她。

  给不了大郡主足够多的父爱,那便多给些利益吧,万家簪缨世族,有这样的母族照拂,定能平安长大。

  当日下午,裴长渊便派人唤来万良娣,让她去正贤堂将大郡主带走。

  万良娣欣喜不已,再三保证会好生照顾大郡主,带着丫鬟婆子去了正贤堂等候,冯忠带着人将大郡主抱了出来,要交给万良娣。

  “你们做什么?岂敢在正贤堂放肆?”太子妃还在欢喜李昭训死了,对此毫无准备,眼看着万良娣要把大郡主带走,便派人去拦。

  “太子殿下到——”

  众人纷纷跪地行礼,正贤堂的丫鬟婆子也不敢再拦。

  裴长渊从步辇下来,走到乳母身侧摸了摸大郡主的脑袋。

  “儿臣见过父王。”大郡主年近五岁,身子瘦弱,但规矩顶好。

  裴长渊半蹲下来,说:“宜和,父王给你寻个新的母妃,万母妃会待你好。”

  万良娣有备而来,让丫鬟端来桂花糕,温声细语递给大郡主,“宜和乖,母妃那还有好多好吃的点心。”

  大郡主一直被太子妃教导着要听父王的话,讨父王的欢心,又有桂花糕吃,便听话地点了点头。

  身后的太子妃惊慌失措地喊:“宜和,母妃在这呢,快过来!”

  太子妃哪还能看不出来太子的意思,试图用母爱感化大郡主,让太子不忍心把大郡主带走。

  可惜太子妃从未真正把大郡主当成自己的女儿,一直以来都是需要的时候就拉出来利用,不需要便让乳母婆子等伺候,她连见也懒得见一面。

  本就不是亲生母女,再不好生经营,何来的感情呢?

  因此这时,大郡主只是回头看了眼太子妃,就走到了万良娣的身侧。

  在她走近万良娣时,万良娣一时没忍住,红了眼眶,将其抱了起来,“好宜和,母妃一定会疼你的。”

  她原本以为这辈子都不会有孩子了,如今能有个女儿,已是上天的恩德,瞧着大郡主瘦弱的模样,冬日穿着厚衣裳,抱起来还轻飘飘的,顿时便心疼了。

  裴长渊瞧了眼万良娣,“你先将她抱回去吧,夜里头注意点,换了地方别惊着了。”

  “是,妾身多谢殿下恩典。”万良娣屈了屈膝,抱着大郡主上了步辇。

  太子妃眼睁睁看着万良娣将大郡主抱走,一颗心就像是西边的太阳,渐渐往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