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市井日常 第27章

作者:东边小耳朵 标签: 情有独钟 种田文 市井生活 日常 古代言情

  不消一会儿,陶锅上氤氲的白雾就散发香味了。

  王婆婆让万贯看住了,必须文火煨着,她自己则去做拿到会令元娘咋舌的橘炒牛肉了。

  很快,堂屋的桌上就摆上了吃食。

  元娘闻着味从楼上下来,“好香好香!”

  “狗鼻子。”王婆婆笑骂道。

  她和岑娘子抱怨起来,“她旁的都得喊,唯独用饭不必,回回一做好就自己凑上来了。”

  岑娘子能说什么,她性格温顺,又不爱说孩子,只道:“能吃是福。”

  落座后,虽然肉末炖豆腐也很香,但是元娘还是禁不住猎奇,把筷子挪向了橘炒牛肉,牛肉不是常见的肉样,而是裹了粉炸了一遍,然后再炒的。

  她夹了一块,一咬,因为再炒过一遍,所以裹满汤汁,酸甜可口,但肉表皮仍旧酥脆,没有因此软塌。

  兼具了炸和炒的好处。

  既有酥脆口感,又滋味饱满,酸甜开胃。

  明明那橘单独吃就酸得令人难以下咽,炒出来却如此惊艳。

  元娘吃完猛咽了一口饭,大加赞扬,“好吃!”

  “阿奶,你的手艺真好,都能去宫里为官家做饭了。”

  对元娘的夸奖,王婆婆显得很淡然,甚至有些好笑,因为她家盛时,还真请过从宫里退出来的厨娘,她也跟着学过点,但那些大多繁琐不已,不是她一个人能做得了的。

  甚至可能吃几道菜就把现在的现钱给挥霍得一干二净。

  也别说什么给官家做过的菜了,就是眼前这道,原本的做法也不是用橘,而是用柑。

  橘当季节时,一斤不过六七文,但稍好些的柑一颗便要一两百文,品相极佳的贡柑甚至一颗一贯,用的料里头还得有胡椒末,这东西金贵,却能使得菜肴酸甜不腻,滋味丰富。

  这些,有哪个是寻常百姓能吃得起的?

  不过也不必和元娘说得如此清楚,没见过世面也好,吃什么都觉得乐。

  王婆婆从思绪中抽离,忽而当着满桌的面道:“咱家宅子前头的铺面不租了,我要开铺子。”

  她一句话激起千层浪,元娘和岑娘子都停了手,看着王婆婆,震惊不已。

  王婆婆则慢悠悠给自己舀了些肉末炖豆腐,举勺一尝,她自己也点头,不错,是好吃。

  岑娘子从来不会对王婆婆的话有异议,只是担忧道:“娘,您会不会太操劳了?”

  元娘……

  元娘她不多话,就瞪圆眼睛静静听阿娘和阿奶说话。

  她自诩多少是了解阿奶的,既然能当众说,那便是下了决心,再多说也没有必要。

  何况,她信阿奶。

  世上没有阿奶做不好的事!

  她只要陪在旁边就好啦,偶尔逗逗乐,帮着分担点活。

  所以,等王婆婆和岑娘子闲话完,她只是笑呵呵问,等阿奶开了铺子,是不是就能有许多好吃的了?然后喜获额头被指头一推,王婆婆笑骂她馋猫。

  恰巧小花凑到了桌脚边,蹭着元娘的脚踝喵喵直叫,懵懂无辜的样子,好似真的以为在叫它。

  霎时,屋里几人乐不可支,笑声激荡。

  元娘最后抢着把肉末炖豆腐给收尾了,尤其是汤汁,和米饭拌在一块,吃得她幸福眯眼,幸亏屁股后面没长尾巴,否则也该似小花一般,尾巴尖尖可劲晃了。

  *

  好不容易到了晚间,陈括苍踩着将黑不黑的天色到了家,却遗憾的吃不到橘炒牛肉了。

  但阿奶给他煮了鸭卵,也就是鸭蛋,说是给他补补。

  毕竟不能成日杀鸡杀鸭,谁家也禁不起这么吃。

  至于阿奶想开铺子的事情,他听了以后也只是沉默片刻,小脸肃着,淡淡说了声挺好,没有任何意见。不是他冷淡,而是大抵能猜出王婆婆这么做的缘故。

  就这么平平淡淡的过了一日。

  很快到了入睡的时候,王婆婆把万贯的住处安顿在元娘阁楼边的小库房里,那里本来是堆杂物的,收拾收拾也能住人,有六七寸宽呢,放个床榻、衣箱和面盆架恰恰好。

  看似一切安排妥帖了,但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

  那便是元娘只要开了阁楼的门扇,万贯必定能听见。

  夜里,元娘躺在床榻上翻来覆去,到底是忍不住,她已然习惯夜里陪着小花玩一会再入睡,索性披衣起身,绕到万贯的小隔间前,偷偷喊她。

  万贯已躺在床榻上了,听闻动静,立刻起身,紧张道:“小娘子,是不是有吩咐?”

  元娘笑容可掬,亲亲热热挽住万贯的手臂,“无事呀,只是忍不住想与你说说话,你尝尝这个!”

  陈元娘给万贯递了一个小纸包,打开,里面是三颗蜜饯。

  这个蜜饯比之前去相国寺买的要便宜,但还是比饴糖贵,元娘就剩这么多了。

  万贯不大敢收,想推拒回去,元娘却直接送到嘴边,让她尝尝。这一尝,她果然愣住了,甜甜的带着果香,好生好吃。

  元娘趁机道:“我不打搅你了,头一日到家,你好好睡,我下楼把小花抱上来。”

  “哦,哦好。”万贯愣愣道。

  她对这件事没有什么反应。

  元娘也只是同她说一声而已,毕竟开门关门的总有动静。

  元娘迫不及待的下楼抱猫,故技重施踮着脚尖,等带着擦过肉垫的小花上床时,兴奋不能自抑,拿着小旌旗可劲逗。

  忽然,小花不追着旌旗跑了,而是奔到门扇那,爪子扒着门,喵喵叫。

  元娘侧耳一听,门扇外也传来猫叫,但比小花要大声有气势得多。

  陈元娘透过窗纸往外瞧,没看见人,于是把门闩拨开,门槛外,一只比小花壮实点的黑白色小猫就显露眼前。

  它甚至还叼着条小鱼,一见到小花就松嘴,似乎是特意带给小花的。

  元娘想起来了,这是小花同一胎的爱打架的黑白色小狸猫。

  能见到小花的亲人,元娘也很高兴,但她怕有虱子,干脆把小花抱到门槛外,自己陪着两只小狸猫叙旧。

  她手撑着脸,靠在栏上,眉眼弯弯。

  就是……

  元娘狐疑的顺着余光瞥去,她怎么感觉有什么在动。

  她尽量不发出动静,只用眼睛巡视,果然,巷子里有黑影鬼鬼祟祟,来回走动。

第25章

  天爷啊,莫不是歹人?

  虽然外间风冷,可元娘紧张得心口直跳,一股热气冒往四肢百骸,手心沁汗。

  她是不是得叫人?

  但这样一来会惊扰贼人,二*来说不准会遭贼记恨。

  之前没听说三及第巷被偷过啊,徐承儿也说这里地处繁华,军巡铺的铺兵夜间都要在巷里巡逻,很是尽责。当然,巷子里住的人家也会“识趣”的在三节送礼,平日给点辛苦钱,不仅是军巡铺,还有潜火队也是一样的,都得孝敬。

  别以为他们当不得正经官吏,就瞧不上眼。

  正是小鬼才难缠。

  今日不识趣不给孝敬,明日保不齐遭灾着火,人家动作稍慢些,再大的家业也付之一炬。何况给的钱也不多,真就是点辛苦费罢了,人家也不狮子大开口,小门小户收的少,开铺子做生意的怕惹事,则会多收一点。

  可也多不到哪去,绝不叫人伤筋动骨。

  都是人精子,闹得太难看往后还如何继续要钱?

  元娘知道得这么清楚,是因为她们家搬来没两日,邻居都没认清呢,军巡铺的人就来了,王婆婆给了辛苦钱才肯走,走的时候笑容满面,说话什么的都很客气,倒是不像说书人口中的恶霸那样无赖凶恶。

  她当时觉得很稀奇,还与徐承儿说起过。

  哪知徐承儿破天荒露出讥讽神情,说只要能拿到钱,人人都能做斯文好人,都是表象而已,实则都是豺狼。

  元娘这才知道,原来,三及第巷就徐家一家医铺,生意好得很,所以每月被收的辛苦钱最多。尽管和徐家挣的钱比起来不算什么,还是叫徐承儿恶心得不行,当然也有受她阿翁影响的缘故。

  徐承儿她阿翁私底下没少骂铺兵,乃至是其背后的厢军,说上下都渐显糜烂之态,军纪不严,燕云十六州还没夺回来呢,就知道欺压百姓。哪怕钱不多,也如苍蝇孑孓一般,叫人厌烦!

  元娘稍作回想,便收回思绪。

  其实,因为三及第巷富裕,给的辛苦费丰厚,铺兵们较新曹门等偏远之处的人还算勤勉,治安也好,照理应该不至于。

  想到这一茬,元娘更是静静不动,连蹲下的身子也愈发压低,想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一看还真看出了门道。

  在巷子里猫着腰,各个角落探头的那个黑影,托汴京灯火通明的福,依稀能看到面容,眼熟得很。因为她与他发生过争执,他的长相清晰记在脑海,这时候就浮现了。

  阮小二!

  虽然不肯定他叫这个名,但人是能对上的。

  元娘的警惕心稍消,她观察了这么久,也能看出他的动作不像是偷窃之类,倒像是沿着巷道找什么东西,所以才各个角落杂草处都钻。

  稀奇了,大晚上的是找什么呢?

  *

  第二日,元娘就得到了答案。

  找猫!

  听着徐承儿的话,元娘察觉到一丝心虚,她已经有不好的预感了。

  果然,只听徐承儿继续道:“你还记得我们聘了两只猫儿吗,还剩下一只黑白色的小狸猫,就是被阮家小二给聘走了,说是爱猫如命,成日陪着,也不爱出去瞎玩讨嫌了,于娘子都省了不少力,能安安静静做绣活,不必出去寻他。

  “为此,于娘子心底高兴,常常去市井买猫饭回来,亦或是挑新鲜的鱼自己做。我娘说连着数日都能在早市碰见于娘子买鱼,瞧神色还颇为高兴。”

  元娘把头一低,呜呼一声趴在桌面,更心虚了。

  她算是知道昨夜自家小花吃的鱼怎么来的了,是人家于娘子赶早出去买的!

  而且,阮小二最后肯定没找到猫儿。

上一篇:贵妃娘娘荣宠不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