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市井日常 第29章

作者:东边小耳朵 标签: 情有独钟 种田文 市井生活 日常 古代言情

  元娘在王婆婆的眼刀中,决定从此洗心革面,安分守己,直到归家。

  但今日依然是个丰收的好日子!

  她提着自己的几个小纸包,还有阿奶买的一些灶具,心情愉悦,简直想哼曲子,奈何自己一首都不会,真叫人扼腕。

  若是有时机,她真想和徐承儿一块去勾栏瓦舍,见识见识。承儿姐姐说那儿什么都有,杂剧、小唱、傀儡戏、评书、散乐等等,特别多,有些甚至被接入宫中表演,回来后则会挂出“御前”的牌子,极好认。

  但瓦子的好处可不止这些表演,甚至有卖吃的喝的,乃至衣衫首饰等等,最不可缺的还有占卜算命。

  徐承儿说州西瓦子有个新来的张术士,据说算卦很准,一卦只收一百文,比起那些名声鹊起,专给王公算卦,一卦上百乃至上千贯的术士,一百文委实低廉。

  她被说的,也有点动心。

  只是她的小钱袋子里拢共就剩下三十八文,一百文怕要攒很久,而攒那么久的铜钱,一口气花出去就为了算卦,就算算得很好,她也有可能心疼得晚上睡不着觉。

  真叫人纠结。

  但她没纠结太久,因为回去以后,阿奶拿着新灶具就开始大展身手,做了不少好吃的。

  既是要卖予客人的,自然一开始就都得好吃,不能卖了人以后,人家说不好吃才不做,那不是伤了声誉么?

  不论是因何缘故,总之元娘吃得很开怀。

  几乎都是她没吃过的东西。

  特别是肉鲊!

  天爷啊,那是她吃过最好吃的肉!

  肉的话就是寻常猪肉,这道菜其实用羊肉最佳,但阿奶嫌羊肉贵,所以焯猪肉时加了点姜、葱、酒去腥臊味。主要是后面调出来的酱汁好吃,放了一碗好醋,四钱盐,花椒过油煸炸,最后又酸又麻,回味时带着砂仁等香料的香。

  别说沾肉了,就是沾生蔬都香。

  特别下饭,尤其天渐冷了,吃完舌头发麻,气血上涌,脸通红泛着热。

  “冬日一定得卖这个!”元娘道,“太好吃了!”

  而且做法还简单。

  旁边的岑娘子和陈括苍都点头,十分认可。

  王婆婆还做了几道,都让她们试。

  其中,争议最大的就是糟鸡,腌好后从酒糟里取出来,放在竹漏勺上,舀起铁锅里的滚水,反复浇上去,直到糟鸡被烫得热气腾腾,肉冻化作晶莹汁水。

  咬一口,先是满嘴酒香,之后才是认真品尝口感不腻不柴的鸡肉。

  对此,元娘表现出了极大的喜爱,陈括苍觉得一般,岑娘子十分不喜,因为她从不沾酒,甚为排斥。

  至于王婆婆嘛,她既做了,自然是自己爱吃的。

  这下就难以判断了。

  而且……

  元娘肚子里没油水,容易吃什么都喜欢,至少王婆婆至今没见过有什么是元娘不爱吃的。她有时候觉得元娘这孩子机灵、一肚子小聪明不好管,有时又觉得真是上天馈赠,好养活又贴心,叫她心软得一塌糊涂。

  最后,酒糟鸡只好列为待选。

  这样一连折腾了几日,整个宅子里都是各种吃食的香味,可算是叫王婆婆定了大概的单子。

  首先,没什么金贵难做的菜式。其次,以油炸面点类为主,这东西没什么功夫,稍微掌握好火候就成。

  因铺面大小的缘故,王婆婆打算开油饼店,而非胡饼店。

  油饼店一般卖的东西少,店也小,胡饼店卖得却很杂,店面广起来和正店也相差无几。

  最后,要叫人知道王婆婆油饼店将开的消息。

  正好也为了能试试准备的菜是否合众人口味,王婆婆干脆把做出来的菜分给几家邻居尝上一尝,能不能把消息透出去再说,好赖这些邻居都在她们搬家的时候送了热茶跟吃食,人家表了善心,自家怎么也该往来一二。

  这样跑腿的事,自然是小孩子来做。

  元娘分了几家邻居,陈括苍恰逢学堂休假,也分了几家,但他分的邻居路要多走几步。

  元娘头一遭去的便是徐承儿家,于是,除了一罐徐家阿翁自酿的蜜酒外,身边还多了个徐承儿。官府是不允许脚店自行酿酒的,但平常人家不卖自己酿点喝也不限制,就是酒曲往往也得自制,所以常常酿得不好。

  不过,徐承儿很是夸耀她阿翁的手艺。

  徐家阿翁是郎中,与道士往来密切,因而学到了酿蜜酒的方子,酿出来的蜜酒可谓一绝,在近几个巷子都颇有名声。

  她说得元娘都想尝尝味道了,毕竟所谓蜜酒可是用白沙蜜酿的。元娘在乡里喝过白沙蜜,掺水饮了甜滋滋的,甜味不比往水里加糖差。

  但到底没敢,她怕阿奶会骂人,小小年纪就偷喝家里的酒,怎么想都是阿奶的逆鳞。

  下一家,是去窦家送。

  这也是为何徐承儿跟着的原因,窦家徐承儿熟得很,恰好把上回买的薰笼一道送去给窦家阿姐。受上回不小心听见窦家兄嫂谈话的影响,徐承儿总怕自己掩饰不好神情,流露出什么。如今和元娘一道去,正好多一人能引引目光。

  元娘提了一个三层的食盒,每去一个邻居家,都要带着空盒子回去重新放三盘。

  头一盘是油炸的,比如油饼、油条段、鸡子肉煎饼。

  这个鸡子肉煎饼也是陈括苍捣鼓出来的,他不知怎么让阿奶打了一个有凹槽的锅,又是放面糊煎成型,又是鸡子煎成圆饼状,还往鸡子里撒腌制的肉沫,全都弄好后两个面糊饼里夹着鸡子圆饼,再塞些腌菘菜。

  看着奇形怪状,胡饼不胡饼,馒头不馒头的,但吃起来味道很好。

  面糊表皮被油煎得金黄酥脆,鸡子比起白煮要多出一股煎的香味,肉沫使得口感复杂,多了嚼劲,腌菘菜的酸中和了油煎的腻,回味酸咸爽口,满嘴回香。

  第二盘是肉鲊等之前觉得不错的,第三盘则是酒糟鸡那些觉得可也不可的。

  这些动不动就是肉和油炸的东西,任谁看了都会觉得不菲,但其实并非如此,每样都切得很小,不过半口的量,但摆盘好看,就显得多。这样三盘,实际花费不过二十几文。

  既有了面子,又有了里子,不至于太费钱。

  要不说王婆婆精明会盘算呢。

  当然,种类都是一样的,但往来得好的,当日送的东西贵一些的,盘子里的量也会大一点。

  这些就是挑不出错处的小心思了。

  元娘和徐承儿到了窦家的时候,刚好碰上窦家来客,实在是巧了。

  院子里站的是三个年轻的哥儿,最大的十五六,最小的十一二,都生得面容周正,相似的一双单薄眼,能叫人猜出他们应当有亲戚关系。

  而窦家嫂子也是一样的薄眼皮。

  她们到的时候,他们聊得正酣,因两边年岁都不大,又是都是平民百姓,倒不至于连打个照面都不成,只是彼此颔首,并不说话。

  窦家嫂子准备先把两个小娘子带进小姑子的闺房,擦肩而过的时候,他们继续攀谈起来,说到了一个什么很厉害的人,语气激烈。

  隐约是……

  括苍?

  徐承儿眼带疑惑,凑到元娘身边,小声道:“你弟弟不就是名叫括苍吗?”

  她声量小,照理不该被听见,但也不知是不是风正好吹过,还是那人特别耳尖,中间那个十三四岁,看似最寡言的少年,目光倏然转来。

  “你是章豫学塾神童陈括苍的姐姐?”

  神童?

  元娘疑惑,但她面上不肯表露,只故作淡定颔首,“嗯,有何事?”

第26章

  她的反应太过理直气壮,倒是叫对方一愣。

  接着,十三四岁的寡言少年双手交叠,对她行了一礼,宽大的襕衫衣摆微垂,读书人身上的斯文娴雅在他举手投足间尽显。

  “失礼了,只是晚生颇为敬佩括苍贤弟,他小小年纪已是谈吐不凡,让我们这些苦读多年的人汗颜不已,禁不住思忖己过。”

  元娘都做好最坏的打算,准备舌战群雄了。毕竟,方才他虽然口称神童,但是语气冷冰冰又严肃,很难不让人多想,误以为是嘲讽。

  哪知道人家是真心实意的。

  还夸得这般文绉绉,与他相比,元娘觉得自己很有必要多学几个词,夸人能显得厉害些。

  她立即还了一礼。

  这回可没像上回那样闹笑话,元娘虽然没见过什么世面,也是有上进心和自尊的。从见过参政娘子的第二日起,元娘就向阿奶好好询问过各种行礼姿势,见长辈如何行礼,同辈如何,汴京有何忌讳不能提的话,等等。

  她非但学了,还苦练了呢,直到行礼时的姿态……

  按阿奶的说法则是:可算看不出是个乡野来的,没有一行礼就像要动手打人的粗蛮。

  但元娘疑心是阿奶的要求太高,因为她对着铜镜遥遥行礼,总觉得里面的人娉娉袅袅,那姿态身形,明明好看得了!!

  如今也是,她双手握拳置于腹部,右手在左手上,右脚向后,双腿屈膝,青绿色长褙子裙摆垂撒,是个极为标准的万福礼,她年纪虽小,也显露出端庄静美的姿态。

  这礼行得太好,倒不像是这样的巷子里能出来的,而像是累世官宦人家出来的人物。

  若说初见只觉得是个容色生得极好的普通的十二三岁娇俏小娘子,那么现在,加上她弟弟陈括苍的名声相辅,让人不由得觉得她定然也是位兼具才情仪度、天资聪颖的厉害人物。

  免不得眼里多了三分敬佩。

  但这些都是唬人的,元娘行完礼后,心里急得不行,她不知道说什么了。

  怎么也不能太粗俗吧?

  啊啊啊,元娘元娘你快想!

  她在心里暗自催促自己。

  所以,肉眼可见她行礼起身后,整个人似乎停顿了一整瞬,好在很快就声色泠然的开口,“郎君过誉了,舍弟也不过是常人而已。”

  这么不尴不尬的对话一番,好在窦家嫂子及时打圆场,笑骂了自己的侄子两句,就带着元娘和徐承儿穿过垂花门,指着一处向阳的屋子,就让她们自行过去。

  窦家嫂子人热切话多,直接道:“你们小娘子自个顽去,我就不跟去了,免得叫你们束手束脚。”

  话说的好听,但其实她就是赶着去招呼侄子,若是平日徐承儿来找,她连送到垂花门都是不必的,今日不过是因着侄子恰好在院中,多少不便,才陪着走了一段路。

  听着脚步声渐远,元娘可算是把从行礼开始紧绷的肩膀给松了,挽住徐承儿的手臂,如释重负的把头靠在她肩上,呜咽抱怨,“方才装得我好累,呜呜。”

  徐承儿忍不住笑,“我说你怎么变了个样,还以为被神仙附身了,一下显得正经端庄,我都不敢碰你。”

  元娘轻轻眨眼,笑得狡黠娇俏,半点没有刚才的姿态,只是邻家小娘子的顽劣。

  和闺中密友在一块,自然得放松才是啊。

  不仅是元娘,就连徐承儿也一样。

  徐承儿此事的注意力已经在另一件事上了,她环顾左右,见没人才悄悄道:“方才那个同你说话的人,你知道是谁吗?”

上一篇:贵妃娘娘荣宠不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