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宫里打秋风的日子 第48章

作者:妙鱼 标签: 宫廷侯爵 天作之合 励志人生 甜文 朝堂之上 先婚后爱 古代言情

  她酒虽醒了,酒壮起的胆还在,且她早觉着礼法规矩给女子的束缚太多,这会儿卫王如此说,好比是最权威的长辈给你做主了,那她还有什么可扭捏的。

  再者才已经突破了,再突破一下好像就水到渠成一样。

  清了下嗓子,她大方往下讲道:“陛下酒后幸了一个宫女,又致她有孕生子,太子的长子何其重要,却出自

  一个低位宫女,高宗不悦,徐后那里又不见动静,权衡后就指了姨祖母入了太子府。”

  卫王弹了一指,崔兰愔就知道自己讲的和事实没出入,继续道:“徐后很是大度,知晓陛下酒后的事后,随即将那宫女请封了昭训,待郭昭训生子时,朝臣们只是觉着低位的太子妃妾生了长子不大好,倒没怀疑别的,免了陛下被人说他无储君的清明沉稳。

  时隔多年后,更是少有人知晓当年郭昭训生子的底细,待陛下登基后,郭昭训因子得封顺嫔时,很多人还觉着康王做为长子,该母以子贵,给顺嫔的分位过于低了。”

  “姨祖母是姚家女,以姚家在仕林中的地位,姨祖母做这个太子良娣是有些委屈的,所以,在徐后无子的情形下,哪怕后面又有了安王,姨祖母所出的表叔都是康王和安王不能比的,待到陛下登基,不少朝臣上奏请封表叔为太子。”

  “直到宣宁二年姨祖母去世之前,表叔都是无二的太子人选,坊间都说若是姨祖母在世,后妃里她伴驾最多,又有姚家撑着,表叔未必就比端王少了机会。

  之后由着表叔跟了太后去行宫,一个是因着表叔太像姨祖母,陛下见了表叔会伤怀难抑,一个是想叫表叔替他给太后尽孝。”

  “你信?”

  知道陈太后的过往后,崔兰愔就再不信坊间说的那些了。

  “李家没送李太后入宫前就下了好大一盘棋,又怎会容别人摘他们的果子,李淑妃入宫后,表叔留下只会处境艰难。”

  “徐后、我母妃都是棋子。”又徐徐道,“我也是。”

  “啊?”崔兰愔吃惊地看卫王,“徐后和姨祖母不都是高宗定下的么?”

  “都是李家进言的。”

  崔兰愔试着分析道:“是李家不想引起高宗猜忌?”

  “嗯。”

  所以,李家不但算计了陈家,连徐家和姚家都被他们当成了手里的筹码,甚至卫王都是为了迷惑住高宗的视线才被允许出生的?想到宣宁二年姚家的退走苏州,姚妃病逝,还有宣宁五年的徐家被流放,崔兰愔不寒而栗,“徐后无子是?”

  “是人为。”

  “那……太后……”

  “无证据。”

  只看李家这一步步的谋划,崔兰愔都不信陈太后无子没有李家的手笔。

  不都说帝心深沉,无父无子的事都能做得出来,宣宁帝怎么这样纵容李家?

  “陛下就没对李家有所猜忌?”

  “不然现在怎会没个定论?”

  “之前给端王改娶李宜锦是陛下顺势而为的?”

  “或许吧。”

  卫王一点都不掩饰对他对宣宁帝没有父子情,想到连他的出生都是给李家上位铺路,宣宁帝明显是知情配合的,甚至在姚妃那里扮深情,换位到自己身上,崔兰愔觉着她做不到卫王这样语气平淡地谈论。

  想到一个可能,崔兰愔问:“姨祖母知道么?”

  “知情后三个月,她就去了。”卫王顿了一下,又道,“期间她再没见陛下。”

  崔兰愔心里堵的不行,她听谭氏说过,姚妃绝色又有才情,真正的蕙质兰心,可惜是个看不破情爱的……

  当时她不明白谭氏那样说的时候神情为什么那样悲凉惋惜,这会儿一下全都理解了。

  这样的时刻,她觉着说什么都显苍白,只能伸手握住卫王的手,“表叔,都过去了,你还有我和太后。”

  “我无事。”卫王神色淡然,只手上却使力攥紧了她的手,崔兰愔就知道他还是在乎的。

  她心里酸胀难名,那些事这些年那些过往该在他眼前过了千百遍了,那该是怎样一种撕扯,卫王又是过目不忘的,还是那样绝顶聪敏,

  她涩声问:“表叔你是多大的时候看清的?”

  “你祖母指点我去找太后,随后就看清了。”

  六岁时就看穿了人性的可怕,何其残忍!崔兰愔忍住眼里涌上来的泪意,“表叔是怎样让太后接纳的?”

  “谈的条件。”察觉到她眼里的泪意,卫王道,“太后是个光明磊落的,应我的都做到了。”

  “我知晓,太后那会儿也是心灰意冷。”崔兰愔笑得比哭还难看,虽知道是那样,她还是为那时候的小卫王难过。

  小小孩子看尽了世间的阴险丑恶,饱尝了人情淡薄,才到如今他这个样子,一再地往看破的路上徘徊。

  “刻薄寡恩的人,最后也就是如此了。”卫王合上眼,松开她的手,“回吧。”

  “过去的事不宜多想,表叔你好生睡一觉。”崔兰愔下了榻,想起来了就帮着问了一句,“表叔,赤麟的差事?”

  卫王在膝上弹了两指,崔兰愔知道他连指头都不想多弹了,没再多说别的,“表叔我告退了。”比划着招呼了不语,两人悄悄离开了书房。

  第二日她正在西配殿同过来的张贵说着初八铺子开张的事儿,赤麟喜滋滋地过来,进来就给崔兰愔作揖,“多谢二小姐帮我说情,爷让我管回原来的差事了。”

  “那敢情好。”崔兰愔也不领功,“我只帮你问了声,当时表叔也没应我,该不是为着我说的,还是你差事办的好,表叔觉着你可以回去了。”

  赤麟心里有数,“二小姐不好谦虚,没有二小姐说项,我的事儿还有得拖。”

  他从衣袖里摸出个物事放到崔兰愔坐的大案前,“二小姐看可能用上?”

  崔兰愔拿起那团薄如蝉翼一样的织物展来来看,“这是……面具?”

  赤麟回道:“这是异域天蚕丝织就的,是我机缘巧合下得来的,上头这样的绣花我戴着也不像样,就一直收在了箱子里,想着等爷成亲时孝敬给王妃也好,谁想这许多年还压在箱底里。我见二小姐有时出门要避着人,这个或可一用,就给翻出来了。”

  赤麟就不说,崔兰愔也看出这个丝面具是崭新没用过的。

  别说,赤麟这个面具还真是她想要的。

  随着崔二猛在应城的名气越来越大,崔兰愔出门时觉出了不便,就算坐了两马拉车出去,又戴了帷帽,也经常被认出来。

  寻常城里走动还好,往东水关码头和吴杨河畔巡视铺子就不好了,她这几日一直琢磨着该想什么法子能遮掩行迹呢。

  赤麟又说:“赤云赤月也有面具,麟卫出门办差多是要戴面具的。”

  这可太好了,若是有了这个面具,她和赤云赤月来去间都戴上,再给马车换成普通的一马拉车,谁还会知道是她?

  想到刘太太那日说的吴杨河晚上画舫一游的事,崔兰愔回来后闲暇时就要想,或者戴上面具去见识一番?

  表叔不也说那些破规矩礼法可以扔了,想必他知道了也不过是一笑置之。

  只是,“你不是准备将来呈给表叔的王妃,我怎么好……”

  “是我想岔了,王妃哪会用上这样东西,孝敬了她也是要压箱底的,哪如二小姐这里正用得上。”

  “那我就不客气了。”崔兰愔接过来,“我那里有不少太后赏赐我的好东西,你去挑几件留做将来呈给王妃之用吧?”

  “二小姐要再和我客气,我是不敢劳动你了。”赤麟再三说着,崔兰愔才不和他客气了。

  面具送到了二小姐心巴上,赤麟踏实了,卫王妃何其遥远,二小姐才是实实在在守在王爷身边的,孰轻孰重还用选么?

第55章 捧场二小姐要担起来

  连着两日,卫王回来后都是无话无弹指,用膳也是因崔兰愔盯着不得不用,用了膳后就一头窝在罗汉榻上睡,连打坐都很少。

  崔兰愔已摸出规律,知道他是前一日被自己拉着说了太多话,又回忆了从前,将他几日要说的话耗的神一遭都出了,他就对什么都没意趣了,需要窝几日才能养回来。

  卫王肯分配给一天的话和精力就那么些,提前耗费了,后面自然就没了。

  知道是这么回事,崔兰愔心里安定了不少,每日来书房陪伴时,她也不硬拉着卫王说话了,或是拿了

  账册来对,或是捧本书看着,只在用膳时引着卫王说些家常。

  两日下来,卫王眼底的寂寥厌倦就减了些,她说话时,他偶尔也会跟着应和一句半句了。

  时隔多日后,宣宁帝于初七日开了朝会,并于朝会上宣布即日起由卫王、安王、平王三位皇子监国理政,以及主持朝会。

  这一消息立时在朝野内外引起了极大反响,且李家到现在也没表现出更支持哪一个皇子,一时暗潮涌动,朝臣们都在猜测宣宁帝此举背后的深意。

  待到下午李太后忽然发了道懿旨,她在旨意里夸端王和李宜锦孝心可嘉,说是两人为宣宁帝的病日夜忧虑,就想着提前大婚给宣宁帝冲喜如何的。

  同赤麟料的一样,端王和李宜锦的婚期提前了,改到了五月十八,只有十一日的准备时候了。

  之前六月的婚期已够仓促,这又往前了一个月,就算李太后懿旨里说的是为给宣宁帝冲喜才如此的,可前有李宜锦替了李宜馨的事,两下里一联系,朝臣还有什么猜不到的。

  内阁几位更是心知肚明,李家两房间的裂痕已到了不能弥补的地步。

  李太后的懿旨看着是为端王和李宜锦描补,实际上就是明着告诉端王和李宜锦婚前就有了首尾,现在是怀了孩子不得不提前大婚。

  李太后一向低调不显,这是她第一次出面发话,不用问卫王,崔兰愔都知道宣宁帝的病情该是没什么起色。

  因着端王扶不起来,李家二房又有二心,宣宁帝态度也模棱两可起来,李太后这一支该是觉着很多事并没有他们以为的那样把握,他们有些稳不住了。

  在崔兰愔看来,李太后此举不太明智,反而向朝臣们暴露了宣宁帝同李家有了分歧,很可能让不是那么坚定站李家的朝臣们心思松动起来。

  这对卫王是好事,李家越急,卫王的胜算就大多几分。

  初八日是点心铺子和酒楼开张的日子,崔兰愔却没往铺子去了。

  端午过后外头就开始传两处铺子都是她的买卖,说她嘲笑康王妃做吴杨河对岸的生意,结果自己还不是要截了那些生意。

  崔兰愔不用查就知道是辛家往外传的话,辛家不敢记恨康王,只能借着这点事往她这里发泄怨恨了。

  长史还想打发人出去解释,崔兰愔没让,待到铺子开张后,那些说嘴的自然就消停了。

  她虽被卫王教着扔掉那些破礼法规矩,卫王府里她可以举止奔放、言语无忌,在外头她还是要装装样子的。

  她独个儿可以没所谓,可她身后站着整个崔家,家里还有两个未议亲的弟弟,她若太离经叛道,人家会碍于卫王的势不敢指点她,转头却不会有人家同崔家结亲。

  世情如此,人不能独活于世,很多事上就不能硬扛,要讲方法。

  就比如,高门贵家嘴上都不屑沾染铜臭,转头哪家不是打着世仆和门人的名头做买卖开铺子,不说别处,只应城数得着的大买卖,都有那些大户的身影。

  所以,崔兰愔这里也一样,都知道点心铺子和酒楼是她的,只要铺子正经做生意,她同崔家人都不往那边去,大家彼此彼此,那些人就无可指摘。

  这就是上层高门人家心照不宣的规则,康王妃和辛家之前是吃相太过难看了,什么钱都想赚。

  当然崔兰愔可没想着一直不往铺子里去,等过了眼前这段儿时候,她有赤麟给她的面具,长史又重新给他弄了辆最常见普通的油壁车,到时她和赤云赤月乔装打扮了,还不是想去就去了。

  出于对自家老爹的信心,崔兰愔对铺子的生意很有把握,觉着假以时日点心铺子和酒楼的生意会在应城打响名气,就算做不到数一数二,也不会差很多。

  两个铺子都是需要长久经营的生意,所以,对开张日的营收她没有很看重,初八日早上派了耿大有过去帮忙,她仍在府里忙自己那些。

  到了午间,崔兰愔这里才用了膳,耿大有一头汗地跑回来找她,“二小姐,准备的食材不够,张贵已使人出去采买了,只这个点儿去采买回来也不齐全,你看能不能从府里厨房调些过去应应急。”

  这才到午间,这就不够了?崔兰愔以为是哪里出岔子了,“不是多准备了不少么?是点心铺子还是酒楼那里出缺了?”

  耿大有是个稳重的,这会儿却跟个话痨似的,“二小姐,两边铺子都缺,你是没看见,那一波波的客人就没断过,酒楼里坐不下了,那些宁可等着也不往别家去,张贵只能往门口摆了马扎叫人坐等着,那些人也不嫌,就坐马扎等着。

  点心铺也是差不多的情形,开了门就有人家使了仆从过来买,最少都是五六匣子,再有那些坐马扎等的客人也买,点心铺子里装点心都要擦出火星子了。”

上一篇:菩提修不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