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秋色未央
傅棠梨喏喏,随赵元嘉一前一后,一起出了未央宫。
两个宫人捧着皇后的赏赐,缀在后头,东宫内侍垂着手,趋步跟随,一路无话。
昨儿刚下过雨,天还阴着,乌云压在檐角边,整座皇城都笼罩在氤氲的水气中,回廊朱颜暗沉、琼楼明瓦参差,赤金的鸱吻蹲在高处的屋脊上,森然俯视下方。宫道空旷而沉寂,人的脚步踏在其中,发出轻微的“叭嗒叭嗒”的声响。
傅棠梨原本落后一点,赵元嘉刻意放慢了脚步,待她慢慢靠近时,瞥了她一眼。
此时她眉眼低垂,脸上没有什么表情,虽则她平日一贯如此,云淡风轻,总不见有什么喜怒形于色,但赵元嘉与她相识的时间长久了,觉得恍惚也能品味出几分意思来,譬
如眼下,她瞧着心绪大抵是不好。
她或者还是在意的。
赵元嘉方才的烦闷一扫而光,矜持地开口道:“你在母后面前装腔作调的,孤不和你计较,但是你要记住,林承徽是孤做主纳入东宫的,你日后不可去为难她,她性子柔弱,娇气了些,也没什么心眼,你们两个好好相处……”
“若是我不肯好好相处呢?”傅棠梨突兀地打断了赵元嘉的话。
赵元嘉猝不及防,怔了一下,傅棠梨一向娴静,他以为她应当是顺从的,完全没有料到她会这般明目张胆反驳他,他半晌之后才回过神来,恼羞成怒:“傅二娘,你竟敢这样和孤说话,好大的胆子!是打量孤好气性,不会责罚你吗?”
傅棠梨停下脚步,侧首望了过来,她的眼睛很美,如同无尘的秋水,当她直直地望着一个人的时候,那种清透而明亮的目光几乎能穿透人心:“你要怎么责罚我?去和圣上说,我忤逆无状、傲慢无礼,不堪为东宫太子妃,很好,你去,你去说!把我砍头、或者流放,而你、你找你的卿卿去,你们天生一对,般配极了,你让她做你的太子妃,我们皆大欢喜。”
“你在说什么?”赵元嘉惊且怒,又不知道从哪里冒出了一点心虚,他脸色铁青,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傅棠梨和林婉卿截然不同,她的美丽是大气的、明亮的,及至此时,生出了一种逼人的光彩,她踏前一步,声音冰冷而清晰:“我看见你就觉得厌烦极了,你当我愿意嫁给你吗?我告诉你,我不愿意,一点儿也不愿意!”
赵元嘉用手指着傅棠梨,声色俱厉:“你莫不是魔怔了,竟然出此悖妄之语?傅二娘……”
他倏然收了口。
眼泪顺着傅棠梨的脸颊滑过,就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滴一滴地落下来,她的面色雪白,而嘴唇嫣红,眼泪滴落唇角,洇散了口脂,好似极浓的花瓣被雨水打湿,谢了颜色。
赵元嘉瞬间手足无措起来。
林婉卿爱哭,总在他面前做出梨花带雨状,他大多时觉得可堪把玩,偶尔厌烦而已,似傅棠梨这般平素沉静又骄傲的女郎,这会儿落下眼泪来,不知怎的,居然令他心慌起来。
他飞快地看了看左右。
随从的宫人见太子和傅二娘子起了争执,并不敢靠近,只远远地站着,垂首俯身,噤若寒蝉。
赵元嘉用力咳了几下,语气软了下来,有些不自在地道:“你素来贤良大度,一下哪来这么大气性?孤与卿卿的事,你原本知道,孤也不算瞒你,总之……”他踌躇片刻,决定还是屈尊纡贵地哄她一下,“你终归是太子妃,若不喜她,日后远着点就是,孤不强求罢了。”
傅棠梨惊觉自己落泪,立即将脸扭开,飞快地抬手,抹了一把,生硬地道:“别和我说话,闭嘴,走开。”
从来没有人敢对赵元嘉这般说话,这种无礼的、近乎呵斥的语气,这让他在心底生出了一种异样的感觉,似乎是恼怒、又似乎带着一点说不出的心痒。
他不动声色地再往前靠了一步,伸出手去,拉她的袖子,低声道:“孤已经给足你面子……”
赵元嘉的手指刚刚触及罗袖,就被傅棠梨毫不留情地抽开了:“别碰我!”
她的反应是如此激烈,袖子几乎甩到赵元嘉的脸上。
赵元嘉面子挂不住,怒道:“傅二娘,你闹够了吗?”
傅棠梨对他的回应则是吐出一个硬邦邦的字:“滚!”
“你!”赵元嘉差点暴怒,他抬起了手。
傅棠梨连正眼都没有看他一下,她倨傲地侧着脸,从这个角度看过去,赵元嘉只能看见她面部优美的轮廓线以及精致的下颌,眼泪滑到下颌,又无声地掉了下去,一滴又一滴。
赵元嘉又把手缩了回来,转而焦躁地抓了抓头发:“行了、行了,就算孤错了,孤不该和你提这个,总之来日方长,我们留待日后再说吧。”
傅棠梨不愿再和赵元嘉多说一个字,她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眼泪拼命地掉下来,怎么也止不住,她干脆不去理会,双手笼在袖中,挺直了胸脯,抬起下颌,咬紧牙关,面上没有一丝表情,沉默地举步向前。
宫道太过漫长,笔直地通向前方,遥远的尽头,铜铸的大门敞开着,好似庞大的野兽,无声地守在那里,张开了大口,等着她一步一步地走过去。而两侧朱红的宫墙高高地耸立着,天色阴晦,墙的影子压下来,又好似浓重的水墨晕染开,一切沉浸其中,灰蒙蒙,沉甸甸,无从逃脱。
就在此时此刻,她想起了赵上钧,刹那间,心中刺痛。
——————————
入了冬,寒风朔朔,从天山之北,越赤水之南,卷过陇西平原,星垂旷野,月光暗淡,夜幕笼罩渭州城。
城楼上守夜的士兵们有些松懈,抱着长戈,生起取暖的篝火,懒散地倚靠在城墙垛子上,低低声交谈着,偶尔发出轻微的笑声,时值太平盛世,渭州兵强马壮,并没有什么值得忧心的。
突然,瞭望台的哨卫探出头来,朝下面喊道:“喂、喂,好像有些不对,你们快看,那是什么。”
将官闻讯赶来,登上高处,望了过去。
遥远的黑暗中,生出了一些细碎的火光,好似在黑夜中迸发的刀剑的影子,影影绰绰带着煞气,先是零星几点,而后很快扩散,一大簇、一整片、就在顷刻之间,火光形成了一条长龙,朝着渭州的方向扑了过来,夜幕倏然被惊破。
马蹄声轰轰隆隆,从地平线处涌起,如同沉闷的雷鸣。
“有敌袭!敌袭!快,快去禀报世子!”将官高声呼喊了起来。
士兵们立即动了起来,一排排迅速地冲上城楼,握紧长戈,拔出金刀,拉了满弓,箭上弓弦,警惕地指向前面。
对方的速度极快,不过这一转眼的工夫,骑兵已经奔到了渭州城楼前,黑压压如同乌云摧城,铁甲在黑暗中发出闪烁的寒光,长风卷起,吹散了浮云,露出白色的、冰凉的月光,黑底的战纛在风中展开,猎猎作响,赤金的“淮”字如同张牙舞爪的龙,散发出凛冽的肃杀之气。
城楼上的士兵惊疑不定,几个将官面面相觑:“这……莫不是淮王?”
铁骑的正前方,一武将越众而出,他穿着黑色的甲胄,甲胄上犹有血痕,其人、其马皆高硕无俦,俨然凌驾众军之上,他立在飞扬的战纛下,望向城楼,刹那间,似乎有一种如山岳凌人的气势压了过来。
一大汉出列,驻马于黑甲武将身后,朝着渭州守城的士兵喊话,声音响亮而严厉:“淮王殿下驾临,尔等速速打开城门!”
随着他的话音,玄甲军骑兵以马槊敲击盾牌,整齐划一,发出巨大的铿锵之声,急促而激烈,如同临兵阵前的战鼓,城楼隐约震动,令人胆战心惊。
……
韩子琛深夜被叫醒,听了下属的禀告,他皱着眉头,匆匆披衣而起,带了侍卫,准备出门一探究竟。
但是,才走到西宁伯府正门处,倏然听得“嘭”的一声,朱漆实木大门被轰然撞破,一匹黑马如同闪电般直直地冲了进来。
韩子琛瞳孔收缩。
左右侍卫大声惊呼,扑过来保护世子,有人拔出了刀剑。
黑马就在快要撞到韩子琛的时候被人生生地勒住了,它“咴咴”长鸣,扬起前蹄,几乎人立而起,巨大的阴影像凶兽般压了下来。
赵上钧从马上跃下,身形英伟逼人,带着一股浓烈的血腥气息,他没有任何迂回,直接问话:“她在哪里?”
铁甲的骑兵列阵于门外,战马喷着响鼻,火把簇簇,在潮湿的空气中发出“噼啪”的声响。
韩子琛犹豫了一下,霎那时心脏缩紧,有些口干,紧张地舔了舔嘴唇。
也只有这片刻的犹豫而已,赵上钧已经无法忍耐,寒光一闪,他拔出了腰间的横刀。
西宁伯府的侍卫大惊,顾不得眼前这个是淮王殿下,持刀上前,想要抵挡。
赵上钧挥臂横扫,挟带迅雷之势,破开风声,锋刃交错,金石声起,侍卫们刀剑尽断,被巨大的力量摔开,齐齐向后跌倒,赵上钧的身形如同烈风一般,快成了一道虚影,飞掠向前。
横刀压到了韩子琛的脖颈上,他心中大骇,本能地后退,被刀刃压着,“咚”地撞到了身后的影壁上,后背巨痛。
这一切皆在电光火石之间。
当韩子琛回过神来,他已经被抵在刀下,动弹不得,锋利的刀刃割破皮肤,带来一种冰冷的
针刺一般的感觉。
如同赵上钧的眼神。
“她在哪里?”他重复问了一遍,没有任何情绪的语气,却听得韩子琛起了一阵寒战。
“长安。”韩子琛心念急转,如实回道,“她回长安去了。”
今夜天色薄凉,苍白的月光落在赵上钧的脸色,他的肌肤没有一丝血色,仿佛被雪覆盖,疏离于尘世之外,但他的眼神暴戾,近在咫尺,又似嗜人的野兽:“你为何带她走?”
横刀压下,那种强悍的力量让韩子琛几乎站立不住,他抵住背后的墙壁,咬牙撑着:“殿下应该知道,这是她自己的意思,她生性如此,若要走,谁也拦不住。”他眼见得赵上钧脸色不对,飞快地叫道,“她给殿下留了一封信。”
赵上钧沉重地喘息着,半晌,撤了刀,沉声道:“信给我。”
韩子琛急急叫人进去,取了一封信笺出来,他接过,恭敬地双手呈给赵上钧。
赵上钧一把夺过信笺,“刷”地展开。
流云散尽,月光清冷,照得一切纤毫毕现,白纸上一字也无,只有一滴干涸的墨迹,宛如泪痕。
赵上钧久久地凝视着,把那封信越捏越紧,手背上青筋毕露。
韩子琛扶着墙,站稳了身姿,他觉得赵上钧终归要知道的,不如尽早告知,省得赵上钧又要发作一回。
“星象变换,吉日更替,太子的婚期提前了,定在今年的十一月十二日,长安那边催着表妹回去完婚,耽搁不得。”
赵上钧猛然抬头,望了过来,他眼眸有些浅,如同琥珀一般的颜色,此时近乎血赤,似有火焰焚烧、又似阴冷深渊。
韩子琛接连倒退几步,硬着头皮,正色道:“表妹原本就是圣上钦定的太子妃,她为殿下冒险去了一趟庭州,已是十分不妥,自然不可多做逗留,我受傅老太爷托付,护送表妹回京,如今她奉旨完婚,为大局计,情非得已,还请殿下降罪,我甘愿受罚。”
赵上钧慢慢地点了点头,他好似突然又平静下来,甚至露出了一个模糊的微笑:“韩世子恕我唐突,此事与你无涉,你并无过错,是我迁怒罢了。”
韩子琛料不到他如此说法,怔了一下:“殿下……”
这时候,赵上钧咳了起来,他越咳越厉害,嘶哑而暗沉,好像要把五脏六腑都吐出来,他急促地转过身,用手捂住了嘴,鲜血从指缝中喷了出来,溅在那封信笺上,点点滴滴,红得刺目。
——————————
是年冬,当长安的第一场雪落下,边关再传战报,淮王解北庭与安西之围后,率部挥戈北上,灭突厥汗国于漠北,王庭陷落,大火焚城,数日不尽。然则,此战艰难,玄甲军折损泰半,仅余二十万部众,淮王伤势加剧,传闻于归途中吐血坠马,生死未卜,又令人担忧。
无论如何,大周数十年的心腹大患解于一旦,朝野上下额手相庆,文武百官齐贺元延帝,帝龙颜甚悦,兼之太子即将完婚,这一年的冬天,实在是个普天同庆的好时节。
十一月十一,傅棠梨出嫁前日,有客至渭州来,为韩氏两位族老,声称受西宁伯所托,为甥女送嫁。时,鸿胪寺卿亦在傅府,商议婚仪之事,恰逢当场,二族老当寺卿及傅方绪面,将一方金匣转呈傅棠梨。
匣中装有契书一份及账簿若干,为渭州银矿权属一半,为西宁伯赠予,当作傅棠梨的嫁妆。
寺卿赞叹,嫁妆如此丰厚,方配太子妃身份,傅方绪口中谦逊,却红光满面。唯有傅棠梨捧着金匣,脸色大变。
韩子琛重利薄义,已经到口的肥肉,断不会轻易吐出,能叫他把半座银矿归还,必定是有人给他偿付了相应的对价。
还能是谁呢?
她思及此处,突然落泪,掩面而退。
众人只当她感激舅父罢了,连连称赞太子妃重情。
……
至十一月十二日,太子大婚,然则,天公不作美,是日阴。
昏时,太子赵元嘉拜别帝后,乘金辂,鸿胪寺卿执双雁相随,教坊司大乐、并宫人随侍、东宫卫率、礼仪诸官员从其后,一行逾千人,自午门浩浩荡荡至尚书令府邸,亲迎太子妃,是时,日与月交替,街道两侧火把通明,鼓乐大作,喧嚣震天,沿途百姓尽出家门,观者如云,莫不喝彩。
至傅府,催之再三,太子妃始出,拜别高堂,升车驾,红妆十里,入东宫矣。
东宫于西南吉地设青庐华帷,执事引太子及妃入,众官员观礼,齐声诵赞,极言太子之英武、妃之美貌,实佳偶天成也。
赵元嘉听得甚是愉悦,偷偷觑了傅棠梨一眼。
她始终未发一言,安静得近乎顺从,果然,那天的争执只是一时赌气罢了,她今日依旧是端庄严谨的傅家二娘子,一身盛装华服,持金绣牡丹绕云团扇以掩面,雾里看花,眉眼若春山秋水,一片莹光朦胧,只有持扇的一双手瞧得清清楚楚,纤美似柔荑,白得惊人。
这是他的大婚之日,眼前这个是他的太子妃,他这么想着,暂时忘记了林婉卿,并在心底生出了一股莫名的满足感,觉得元延帝和沈皇后为他做出的选择应该还是不错的。
少顷,有赞者高声念祝词,内殿女官二人,持羊首金爵以进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