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帝的小公主 第88章

作者:笑佳人 标签: 情有独钟 甜文 爽文 轻松 日常 古代言情

罗蟠面露惭愧,他年轻时长了一副好相貌,有时候是他自己好色,有时候是女人们故意勾引他,一来一去的女人就多了,女人多了子嗣自然也多了。幸好这二十年皇上只是没调他进京,钱财赏赐一直都有,不然子孙辈的婚事就能耗穷他。

庆阳:“家中有几人考取了功名?”

罗蟠羞愧道:“只有六个秀才,老老少少的考了这么多年,一个举人也没考上,好在都还算勤勉,这些年帮我分担了不少政务,也算攒了些实干之能。”

丽妃暗暗朝女儿使个眼色。

庆阳笑笑,继续问罗蟠:“据我所知,您老是兴武八年到十年这三年的知县任上才真正做出了一些政绩,之后两任郡守也都表现不俗,恕我冒昧,您老是厚积薄发大器晚成了,还是身边多了高人指点?”

罗蟠惊道:“公主小小年纪,果然如传闻一般长了一双慧眼,那些政绩臣确实非老臣一人之功,全靠老臣的七孙万青在背后出谋划策,才让老臣在晚年赚了些薄名。”

庆阳记得罗万青这个名字,正是罗家孙辈里四个秀才郎之一,年方二十四岁。

罗蟠有进京的野心,罗万青有理政的才干,再加上罗家一众叔伯子侄的齐心协力,以全家之力为罗蟠拼出在一百多个郡守当中排前的名次便合情合理了。

庆阳提点罗蟠道:“京城多名师,您老给家里子孙请位住家先生,让罗万青静下心来苦读两年,力争在明年的秋闱、后年的春闱双双金榜题名,他既是母妃的侄子,又有真才实学,就更该堂堂正正地以科举入仕,如此才利于他一生的官途、清名。”

罗蟠激动道:“公主放心,老臣一定全力督促他读书,绝不敢存攀附娘娘王爷公主走捷径之念!”

庆阳:“您老能这样想我就放心了,父皇用人唯贤,我为父皇举荐人才也是如此,且必须是德才兼备才行,光有才而无德,我照样不会荐他。罗家人丁众多,既是沾了母妃的光全族迁居京城的,就请您老约束好族人,倘若因为罗家传出什么伤风坏法之举连累了母妃、咸王与本公主的清名,届时您老可莫怪我不顾念血缘亲情。”

如若不是顾及母妃,父皇怎么可能容忍罗蟠这样的庸才在知县任上混了七八年的日子。

罗蟠连道不敢。

丽妃见女儿告诫完了,便按照前几日与女儿商量好的那般,赏了娘家五百两银子以及一批绫罗绸缎,再安排一位公公、一位嬷嬷去罗家教众人规矩,规矩学好了日后罗家这帮人才有资格进宫给她请安,或是与咸王府、公主府走动。

罗蟠确实一直对女儿存了利用之心,可才进宫这么一趟罗蟠就看出小公主才是女儿一家三口的主事人,且目光如炬不容糊弄,那么他真想依附女儿替子孙争取便利,就必须按照小公主的意思行事,否则惹恼了小公主,一家人可能又要被逐出京城了。

.

二月上旬,咸王大婚。

庆阳要去吃三哥的喜酒,前一日傍晚从吏部出来后就直接出宫了,三哥已经告假在家筹备婚事,庆阳也不需要三哥来接她,因为她点了自己的准驸马。

自打赐婚且回到京城后,庆阳在吏部当差,张肃在西营当差,两人只有逢三、六、九的朝会能短暂见上一面,至于休沐,因为冬日严寒,庆阳偶尔才出趟宫,可就算她叫了张肃相陪,身后还是跟着一队禁卫,所以两人的相处与曾经张肃给他们兄妹当伴读时也没有太大差别。

庆阳喜欢这样的自然而然,如果张肃突然跟她来风花雪月那一套,她……难以想象。

不过,张肃还是变了些的,譬如以前他会自觉将扶她上马车的差事留给解玉,有了准驸马的名分后,这人默默地又把这差事抢了回来。

宫门这边还有其他官员陆续出来,庆阳先上了马车,等马车走到僻静的路段,庆阳才挑开帘子,打量一番张肃身上的银白锦袍,笑道:“这套是你带去西营的,还是你特意回国公府换了一次衣裳?”

张肃攥了攥缰绳,道:“回府换的。”

为了接小公主出宫,他本就提前半个时辰离营了,若再穿成这样,将士们定会猜到他要去见谁。

张肃不想因为自己的行为让旁人议论到小公主身上。

庆阳:“你们家规那么多,你忽然早退,国公会不会责备你?”

张肃:“为公主护驾重于西营的日常差事,父亲不会怪罪。”

庆阳叫他靠近些,轻声问:“三哥比你小一岁却比你成亲早,羡慕吗?”

张肃看眼小公主半掩在车帘后的莹白脸颊,垂眸未语。

庆阳瞧着他捂了一冬后又恢复白皙的俊脸,忽然有些好奇婚后两人会是如何相处了,别看小时候她与张肃住在东宫紧挨着的两座宫殿里,可一个必须时时恪守规矩的伴读,与一个大婚之后的驸马,对她的言行举止肯定会换个样子。

就像大婚前的孟瑶最多嫌弃二哥两句,大婚后的孟瑶既敢骂二哥又敢拧二哥的耳朵,偏偏二哥还不会动真怒,反而有些乐在其中似的。

咸王府到了,秦仁出来接妹妹,并热情地邀请张肃陪兄妹俩共用晚饭。

张肃婉拒,飞快看眼小公主,告退离去。

秦仁拿他没办法:“都快成一家人了,还是这么客气。”

.

咸王的大婚让京城百姓津津乐道了一阵,庆阳则是近距离地感受到了三哥的甜蜜,没成亲前三哥休沐日还会常常进宫探望她与母妃,一成亲就不怎么进宫了,平时当差也是到点就跑。

庆阳跟母妃说起三哥的差别,丽妃笑道:“新婚燕尔,等你跟肃哥儿成亲了你也一样。”

庆阳还是想不出来,她与张肃多熟悉啊,再黏糊也就是一起下棋跑马那一套,从小到大都做惯了。

小公主还没习惯变了样的三哥,二月下旬,兴武帝在朝堂上宣布了三月开始南巡的事,除了从禁卫司、御前军调拨三千精兵护驾,由樊钟统领,另点了敬王、小公主以及张肃、樊怀忠等年轻小将伴驾。帝驾南巡期间,由太子监国,二相辅政。

旨意一宣,大殿上便起了一些暗流。

第一次要担此重任的秦弘只觉得压力如山,而习惯了在大哥离京时代为监国的雍王却无法抑制心中的失落。

秦炳既高兴可以陪同父皇南巡,又遗憾要与妻子分开一段时间了。秦仁呢,虽然上次他嫌弃北巡一路辛苦,但父皇真的丢下他,一想到他要与妹妹、张肃分开那么久,秦仁便一阵阵地难受。

散朝后,秦仁跟着大哥一起去见父皇了。

兴武帝让老三先说。

秦仁:“父皇,儿臣也想随您南巡,您就把我跟真真也带上吧……”

兴武帝:“带你们俩去游山玩水?想得美,不准,滚。”老三就这样了,带去哪历练都没用,他又何必徒劳。

秦仁灰溜溜地走了。

兴武帝看向太子。

秦弘自陈能力不足,恳请父皇继续安排王叔监国。

兴武帝冷笑:“事事都让你王叔担着,朕还要你这个太子何用?”

他就是要把国事留给太子,看他到底有没有治国之才!

第104章

不管大哥想不想监国、三哥愿不愿意留在京城, 庆阳很为能随父皇南巡而高兴。

她还记得九岁时父皇给她的承诺,说是会带她巡视天下, 上次父皇北巡带上她了,这次果然也没有丢下她。

真正让庆阳意外的是,父皇居然还点了母妃同行。

离宫前夕,庆阳来咸福宫看母妃的行囊收拾得如何,母妃竟然还在为父皇的安排感到不安:“你父皇南巡是为了视察地方政务,你有才干能为他分忧,我又帮不上忙,只会让皇上这趟南巡背上携宠妃享乐的一丝污名,何必呢?”

庆阳笑道:“父皇登基已有十六七年,偌大的后宫只有母妃与贵妃娘娘, 论清心寡欲、不近女色父皇在历代明君里面都能排在前头,绝不可能因为一次南巡就背上污名,母妃就放宽心吧。再说了, 有母妃近身照顾父皇, 父皇吃得好睡得香, 巡政时才能更有精神,这怎么不是母妃的功劳了?”

丽妃一下子被女儿说服了一大半。

庆阳:“还是说,母妃舍不得三哥,宁可留在京城多陪陪三哥三嫂, 也不想陪在我跟父皇身边?”

丽妃:“……”

皇上勤政辛苦、女儿当差辛苦, 父女俩随便哪一个都比懒儿子更值得她关心,何况是父女俩加起来?

“好了好了,不许打趣母妃了,我跟你们走就是。”

“母妃这语气倒好像受了我跟父皇的胁迫一样,您想想江南的美景, 父皇分明是想带您同去享福的。”

丽妃面皮一热,她才不惦记享福,就想照顾好皇上的起居,到底五十六岁的人了,比不得年轻时候。

翌日清晨,文武百官恭送帝驾离京。

自古以来的皇帝们巡视天下也各有各的巡视法子,有的皇帝以视察政务为主,有的纯粹是打着视察的幌子游山玩水去了,人还没离京先让各地把美轮美奂的行宫修建起来,劳民伤财。

兴武帝显然不是后者,他连南巡的旨意都没有下发各州,只在出发前跟一帮京官打了招呼,再在抵达一城前临时派遣哨兵知会当地官员预备接驾,地方官员除了为帝王打扫干净早就建好的官驿以及做好被问政的准备,就只需要从官仓里取出一部分粮草供给兴武帝带来的三千骑兵。

如此,兴武帝一行也算是轻车简从了,只携带两三日路途所用的粮草便可,万一某个县城的官仓粮草预备不足或是粮草货色太差,那该发愁的也不是兴武帝,而是玩忽职守的当地官员,而这正是兴武帝南巡的意义。

说是南巡,帝驾离京后却沿着黄河朝东而去,准备一路巡视过黄河两岸的河堤修筑情况,抵达青州治所济南郡后再正式南下。

帝驾三月初五动身,初七晌午抵达了同属京师的荥阳城,荥阳也是拱卫京城的东部重地。

四十多岁的郡守商持柏率领本地官员早早就在城门外等着接驾了,他们倒是想多走几里地去接驾,奈何兴武帝让哨兵交待得清清楚楚,叫他们就在这里等着,不许兴师动众。

商持柏把荥阳城最好的一批厨子都调到了官驿,精心准备了丰盛的宴席款待兴武帝一行。

丽妃说什么都不肯陪皇上应酬官员,兴武帝也没勉强她,只带着秦炳、庆阳兄妹俩以及樊钟、张肃等人赴席了,酒足饭饱,兴武帝吩咐一双儿女道:“朕累了,这两日就由你们代朕视察荥阳军政,若有纰漏,朕唯你们是问。”

兄妹俩都有些意外,北巡的时候父皇从来都是亲力亲为的,这次怎么?

短暂的惊讶后,兄妹俩同时领了旨。

兴武帝再让樊钟分别拨一百亲兵给兄妹俩。

交待完毕,兴武帝去后面找丽妃了,搂着丽妃歇晌时,兴武帝笑着计划道:“荥阳这里有三五个游玩的好去处,趁这次停留两日,朕带你都去逛逛。”

丽妃快被吓死了,惶恐问:“皇上不去视察政务了?”两天都拿来游山玩水,这是昏君做派啊!

兴武帝:“有老二、麟儿呢,北巡时朕已经教过他们一次了,这次累活儿都交给他们,朕好好歇一歇。”

丽妃不敢让他歇:“敬王还好,麟儿才当差多久,这种大事皇上还是多费心替他们把把关吧。”

兴武帝:“放心,朕心里都有数,倒是你,别总把麟儿当孩子看。”

丽妃无疑是个慈母,只是过于谨慎卑微了,她自己习惯用忍让来躲避麻烦,以致于有人想找麟儿的麻烦时,丽妃最先想到的往往也是让麟儿去忍去让,这可不行。这次兴武帝特意带上丽妃,为的就是让她亲眼看看他们的麟儿到底有多厉害。

.

父皇偷懒去了,临时接了视察荥阳军政重担的秦炳就有些懵,视察,怎么察,他从小就想当大将军,最感兴趣的是练兵与打仗,这三年在兵部也是专挑兵马调动或军械制造革新的差事管,一下子来到荥阳这个陌生的地方,围在身边的官员也都是陌生的面孔……

在郡守商持柏等待他吩咐的恭敬目光中,二十四岁的秦炳竟下意识地看向了十六岁的妹妹。

商持柏等官员迅速交流了个眼神,再齐齐看向小公主。

庆阳非常清楚,王爷或公主的身份只是让兄妹俩比地方官员尊贵一等,让这些人必须表现出明面上的敬重,一旦兄妹俩在能力上无法镇住这些官员,让这些官员生出轻视之心,兄妹俩的视察政务便也只能做做表面功夫。

其实不光地方官员如此,那些京官也是一样的,不然历代前朝哪来的那么多君弱臣强?

人弱被人欺,即便贵为帝王,压不住臣子就只能被臣子们拿捏。

所以,一看二哥暂且没有主意,庆阳马上就把担子接了过来,直接安排道:“父皇在荥阳只逗留两日,时间有限,我分管文政,下午先去郡守府问政,二哥分管武政,等会儿直接去荥阳卫巡营,如何?”

有了具体的差事,还是他最想管的军营,秦炳自然明白该怎么做了,笑道:“好,等我那边忙完再来帮妹妹。”

虽然对文政不太上心,秦炳却也明白涵盖一郡田地、户籍、粮税商税乃至讼案的地方文政比一卫的军政复杂繁琐多了。

兄妹俩带着十来位文武官员走出了官驿,樊钟选出来的两百亲兵已然在外等候。

庆阳对张肃道:“怀忠跟着我,你随王爷同行吧。”

二哥武艺出众却不够心细,可能看不出荥阳卫的真正问题。

秦炳刚要反对,认为让张肃保护妹妹更让人放心,张肃竟已拱手应了下来,随即站到了他身边。

眼看着妹妹吩咐郡守商持柏领路去了,秦炳只好接受了妹妹的安排,再在前往荥阳卫的路上同张肃道:“我自己一身武艺,又有一百亲兵护卫,哪需要你护驾,你也真是的,还跟小时候一样听妹妹的话,就不怕她孤零零一个被那群老奸巨猾的文官们糊弄了?”

秦炳觉得,有张肃这个准驸马站在后面给妹妹壮胆,商持柏等官员会更容易听妹妹的,就像去年妹妹能在大殿上理直气壮地驳斥严锡正、聂鏊,正是因为有父皇与他们三个皇兄在为她撑腰,不然一个十几岁的小公主,哪来的底气与满朝文武对着干。

上一篇:困春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