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了笨蛋美人计 第102章

作者:陆放鱼 标签: 情有独钟 近水楼台 天作之合 甜文 马甲文 轻松 古装迷情

制作酥酪所需的牛乳、酒酿和冰糖,对寻常人家或许稀罕,对梨府而言却算不得难事,但这酥酪方子最精妙的地方,并非这些食材,而是多一分则腻、少一分则寡的甜度。

至于这种事情,梨瓷自然是不用操心的,待谢枕川将精心调配好的酥酪放入蒸笼之时,她已经梳洗完毕,换了一身柔软舒适的寝衣,荷花白的锦缎,又透出一点粉意,轻柔地贴合着她的肌肤,衬得她愈发温婉动人。

她斜倚在美人榻上,借着明亮的烛光,翻看起那本《求嗣秘要》来。

这《秘要》共分为四卷,内容繁杂,第一卷 里边都是什么经脉、理气之说,文字晦涩,对她这种外行来说更是难懂,便径直跳过了;第二卷则记载了许多药膳方剂,梨瓷仔细瞧了几眼,没有一个是她喜欢吃的;第三卷则是祭祀之事,上边标注了民间几处颇为灵验的观音庙及娘娘庙的位置,只是附近却没有;待翻至第四卷,起初还算正经,言及春秋时节阴阳调和,最宜生育,然后是些时辰、禁忌之类,可再往后,便有些不能宣之于口了。

梨瓷一面耳热心跳起来,一面又劝解自己这是医书,正捂着脸往下看,却听见了房门被推开的声音,她慌忙将书册往绒毯下一掩,努力平复心绪,装作无事发生。

酥酪蒸制之时,谢枕川便也去沐浴更衣了,他此刻换了一身素白寝衣,墨发半干,还有微微的水汽。

即便这般随性,他周身容貌气度仍旧优雅矜贵,此刻眉目间褪去了平日的锋锐,手中还提着一个小巧的食盒,反倒透出几分温润如玉的宜室宜家之感。

梨瓷的眼神微微有些发愣,这才起身跪坐在榻上,伸手抱住了谢枕川的腰,又将脸埋进他衣襟间蹭了蹭。

谢枕川被她蹭得低笑一声,抬手摸了摸她的头,“等得无聊了?”

梨瓷的耳根微微有些发烫,她对自己一个人看《求嗣秘要》之事只字不提,只是避过他的眼神摇了摇头。

谢枕川目光扫过榻上明显比平常高出半寸的瓷枕,不动声色地将食盒搁在边几上,取出一只青花莲瓣纹莲子碗。

碗身玲珑,不过和平日里的茶盏差不多大,清新而醇美的气息扑面而来,梨瓷甚至有些分不清那是糖蒸酥酪的味道,还是谢枕川身上未散的水雾与淡香。

她正要伸手去接,谢枕川却已在她身侧坐下,以银匙舀了一勺酥酪,喂到她唇边。

梨瓷就着他的手,咬住汤匙,轻轻抿了一口。

细腻柔滑的酥酪一入口中,立刻便如雪般化开,醇厚的奶香浸润在舌尖,紧接着是恰到好处的清甜,这里边不知搁了什么糖,不算甜,但是很香。

这么小的碗,这一汤匙,便已经去了一小半了。

她不舍地含住银匙,舌尖轻舔,似乎想要尝出那饴糖的味道,连一丁点都舍不得浪费。

见她这般模样,谢枕川眸色微暗,指节并未用力,只是极轻地往外抽了抽汤匙,嗓音在夜色里低哑了几分,“急什么,还有呢。”

梨瓷含糊应了一声,松了口问道:“恕瑾哥哥,这酥酪里边搁的是什么糖呀,好香,是糖桂花么?”

“是栀子蜜,”谢枕川凝视着她张合的粉嫩唇瓣,“香而不涩,只需少许,便甜香四溢。”

说是一点点,不仅酥酪只有一点点,连蜜糖都只有一点点,可梨瓷却觉回味无穷,忍不住仰起脸,唇瓣微启:“还要。”

“好,都是你的。”谢枕川又舀了一勺,递到她唇边。

他这么一说,梨瓷反而不好意思起来,但是又无法拒绝到了嘴边的酥酪,待咽下这一口,才软声道:“恕瑾哥哥,你也吃。”

“无妨,阿瓷自己吃便是,”谢枕川将碗盏和汤匙都递给她,像是不经意般从瓷枕下取出那本《求嗣秘要》,“这书怎的在此处,阿瓷看过了么?”

梨瓷还未来得及仔细品味口中酥酪味道,就已经紧张地咽下去了,她顾不上惋惜,赶紧道:“不过看了一点儿,都是一些民间传言,胡言乱语罢了,恕瑾哥哥不必当真。”

白玉一般的手指搭在书脊上,却并未着急翻开,谢枕川有意逗弄她,“我看那济世堂确有几分本事的,既然是祖师爷所撰,想来不是无稽之谈,我再仔细看看罢。”

“哎……”梨瓷还没有想好理由阻拦,谢枕川已经翻开了那《秘要》,而且他并不像自己一样按部就班地细读,只将前面三卷匆匆扫了几眼,径直停留在了第四卷 。

她连忙低下头去吃酥酪,恨不得将脸都埋进碗里,奈何那青花瓷碗过于玲珑,哪怕她的脸也不过巴掌大小,仍然埋不进去。

这《求嗣秘要》本就薄薄一册,又多是些陈词滥调,谢枕川一目十行,转眼便翻至了末页,他将书册合上,随手放在了一边。

梨瓷也差不多将酥酪吃完了,她听见动静,这才从碗中探出头来,大着胆子道:“我就说这本书都是胡——唔!”

她剩下的话还没来得及说出口,唇已经被封住了。

她仍旧跪坐在榻上,只是他已经倾身上前,一手环住她的腰,另一手托住她的后脑,吻得深而绵长。

他的气息清冽如茶,却又带着不容抗拒的侵占之意,寸寸扫过她唇齿间残存的栀子蜜香,如同她方才舔舐酥酪般细致,不留半分余地。

直到梨瓷气息凌乱,将她檀口中最后一点栀子的香气都夺走了,谢枕川这才满足地松了口,“的确香甜。”

梨瓷的手里还握着那柄青瓷汤匙,光洁的匙面泛着烛光,映出亲密无间的两个影子。

她将汤匙放回碗中,耳尖红得几乎透明,“我明明说了让你也吃的。”

“应是方才看书入了神,竟然忘了,”谢枕川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我观那本《秘要》,似乎也有几分道理。”

“哪、哪里有道理了!”见谢枕川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梨瓷慌乱地移开视线,努力曲解他的意思,“那我们明日去城外妙峰山的娘娘庙里求一求?”

“这等小事,何必麻烦碧霄娘娘,”谢枕川已经起身,将她整个儿打横抱起,声音低沉含笑,“求人不如求己。”

梨瓷惊呼一声,本能地环住他的脖颈。

卧房不算小,可他三步两步就已经来到了架子床前,梨瓷刚踩到锦被上鸳鸯戏水的纹样,立刻就挣开了他的怀抱。

她靠坐在床头,抱紧自己惯用的软枕,睁着一双水润的大眼睛,努力用自己方才研读的内容同他讲道理,“今日已经有过一次了,那医书上说,此事贵精不贵多。”

谢枕川半跪在榻上,居高临下看她,却并未着急解开寝衣的系带,而是好整以暇道:“看来阿瓷已经看完了那本《秘要》。”

“没有!”梨瓷在心中大呼上当,连忙为自己辩解,“我只是胡乱翻了翻,没有看完。”

谢枕川一点一点靠近她,床榻发出极细微的声响,他修长的手指捧住她的脸颊,几乎可以感受到彼此交融的呼吸。

“可那医书上还说,日为阳,月为阴,阿瓷不想要一个同你一样可爱的小女孩儿么?”

梨瓷似乎被他说动,却又想起什么,警惕道:“恕瑾哥哥今日喝药了么?”

谢枕川唇角微扬,“未曾。”

他说的是实话,那避子药一月服用一次便可,他昨日下山前便已经喝过了。

“那……那好吧。”梨瓷抿着唇,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

谢枕川此刻以手撑着床,俯身下来,却并未动作,只是抽走了她怀中软枕。

梨瓷立刻睁大了眼睛,却听得他说,“《秘要》里边可是说了,这软枕,需得垫在腰下才是。”

梨瓷方才也看到了那句话,自然知道原因,她的脸瞬间红得像熟透的樱桃,却也还是听话地躺了上去,长发散开在锦被上,如同泼墨般流淌。

她捂着脸,似乎想用手指的温度中和脸上的热意,“烛火还未熄。”

两人的距离极尽,寝衣又轻薄,她几乎可以感受到他身上传来的热度,又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只盼着他下床去吹熄烛火。

谢枕川低笑一声,抬手一挥,烛火应声而灭。

月光透入窗棂,有温热的气息打在耳根上,“怕什么,我又不会吃了你。”

避无可避,梨瓷大义凛然般闭上了眼睛,只是等了好一会儿,寝衣还好好地穿在身上,预想中的亲昵也迟迟未至,反倒是一股熟悉的燥热席卷了身体。

她有些难耐地拽了拽寝衣的纽襻,却不得要领。

唔……她好像要做那个“吃人”的人了。

见梨瓷这般情状,谢枕川已经能够确定她先前脉象里的虚热是“三分春”的缘故了,算算时间,是最后一次。

还未等她动作,已有人先行一步,干起坏事来。

虽然已经沐浴过,可骤然被含住,梨瓷仍是惊呼出了声,指尖猛地攥紧了身下的锦褥。

月色朦胧中,她连他的轮廓都看不清,也根本不敢睁开眼,任由陌生的战栗感沿着脊背攀升。

时而轻柔如春风拂柳,时而热烈如盛夏骤雨,他似乎是好心纾解了那热意,又似乎点燃了连水都扑不灭的火,锦被上绣着的水波纹被她无意识攥出深深褶皱,一如她此刻凌乱的呼吸。

不知过了多久,梨瓷终于睁开眼,只是眸中水雾氤氲,失焦的目光许久才落在谢枕川脸上。

他抬起头,唇边莹润,泛着不明的水光,修长的手指轻轻抚过她滚烫的脸颊,将一缕汗湿的青丝别到她耳后。

“这一次,”他的声音像浸了月色的冷泉,却又带着蛊惑人心的暗哑,“阿瓷可要换个地方尝尝?”

-

顾忌是第一天回府,谢枕川到底没有做得太过分,梨瓷虽然多赖了一会儿床,但也踩着点出现在了用早膳的餐桌上。

谢枕川来得早些,简要将昨日解毒之事同梨家人说了,这会儿见她来了,众人皆停下了餐箸,目光齐刷刷落在她身上。

梨瓷乖乖挨个问候,“爹,娘,哥哥。”

一月未见,女儿的身量似乎没怎么变,但气色显然更好了,她今日穿了件藕荷色的衫子,肌肤莹润而泛着健康的粉晕,再不是从前那种没什么血气、近乎透明的白。

周澄筠还有些不敢相信,“小瓷的毒……当真解了?”

梨瓷用力点头,像是为了印证此事,咬了一大口艾窝窝,嚼了半天,又趁众人不注意,偷偷地去舀杏仁甜汤,只是还没端稳,汤碗就已经被谢枕川接了过去。

“谢过夫人,”谢枕川神情自然地喝了一口,一边替她盛了一小碗粟米粥,一边继续道:“那千年紫参药效奇佳,不仅解了阿瓷身上的毒,连原先的宿疾也好得差不多了,再服几剂固本培元的汤药,便可与常人无异了。”

“好,好,”周澄筠攥着帕子,激动得眼含热泪。

小瓷先天不足,这些年不知灌了多少苦药,如今总算是见好了。

她望向谢枕川的眼神满是感激,“有劳恕瑾了,小瓷……不,是我们梨家能得你这样的赘婿,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

这话听着实在怪异,梨固和梨瑄都不约而同地沉默了,厅堂中有一瞬间的静默,只有梨瓷跟着点了点头,“是啊是啊。”

谢枕川倒是一脸坦然,“岳母大人言重了,本就是小婿分内之事。”

梨固和梨瑄对视一眼,好吧,只有他俩在大惊小怪。

不过梨固久经商场,考虑得自然要多些,“近来朝堂之事,我也听说了,如此一来,你和大皇子岂不就是撕破脸了?”

“岳父大人不必忧心,”谢枕川微微一笑,泰然自若,“本就到了图穷匕见的时候,与此事无关,有我在,咱们府上不会有事的。”

梨固观他语气从容,已然透出运筹帷幄的底气,见他说的是“咱们府上”,更是心中震动,方知自己这位女婿的胸襟气度。

他思量再三,终是道:“不必那么麻烦,只是山西老宅那边近来事务繁杂,加上清明将至,我打算带着夫人和瑄儿回去住段时日,你护好小瓷便是。”

此言一出,除了谢枕川,其余三人脸上皆是震惊。

谢枕川自然是敬佩于老丈人的敏锐和前瞻,但梨瓷便有些委屈了,“爹爹,你们要回去了么,怎么都不提前和我说一声?”

周澄筠和梨瑄很快想明白了其中原因,梨家到底是商贾,又树大招风,纵然有谢枕川在前边撑着,也难免有人借题发挥,与其留在京城当活靶子,不如暂避锋芒,待时局定了,再回京也不迟。至少山西那边梨家耕耘多年,只要京城风云未定,任谁也不敢对他们轻举妄动。

周澄筠轻抚着女儿发顶,柔声解释,“不是有意隐瞒,是小瓷先前在庄子上养病,这才没来得及说的。”

谢枕川也与梨固对视一眼,彼此心照不宣,这确是最稳妥的安排,梨家暂离是非之地,他才能放开手脚周旋。

好容易才和家人团聚,转眼又是分别,梨瓷不说话,只是垂眸看着碗里的粥,眼泪啪嗒啪嗒掉下来。

梨瑄最见不得妹妹哭,忙不迭哄道:“等到了山西,差不多正好是夏日,香梨和骏枣也熟了,届时哥哥差人给你们送些,专挑向阳枝头结的。”

谢枕川也取出素帕替梨瓷拭泪,温声劝道:“京城还有些事未了,再过些时日,我陪阿瓷一道返乡可好?”

梨瓷这才发现全家人都在哄自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停下了眼泪,点了点头,“那爹爹你们先回去,路上当心。”

她吸了吸鼻子,又想起一桩事来,不放心地嘱咐,“记得把恕瑾哥哥的名字也记进族谱呀!”

梨固又一次瞪大了眼睛,原本以为自己年纪大了,什么场面没见过,现在想想,还是太年轻了。

这合适吗?

他下意识转头望向谢枕川,却见这位贤婿淡定又配合地颔首,似乎这是什么了不得的荣光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