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不敢当/这日子没法过了》 第86章

作者:天如玉 标签: 古代言情

  他不说还好,一说穆妙容就来气。还以为武陵王是个多难攻克的目标,结果丞相一死,他转头就娶了别人,娶了一个听都没听说过的女子,这感觉像是她当初和谢殊那般争锋相对根本没有意义一般。

  “别跟我提这事!”她气呼呼地走了。

  桓廷见她这态度更郁闷了,又不能对她发作,干脆出门找狐朋狗友喝酒去了。

  “你的意思是她还喜欢仲卿?”袁沛凌的筷子拨着盘子里的鱼,眼睛盯在对面的桓廷身上。

  “我可没说这话,我只是……只是……”桓廷搜肠刮肚地找词。

  “你只是觉得她不够重视你,毕竟你是她的夫君,对不对?”杨锯慢悠悠地摇着扇子。

  桓廷拍了一下手:“对!就是这个意思!”

  杨锯和袁沛凌对视一眼,齐声道:“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你们是我最好的朋友,不该帮我想想办法吗?”

  袁沛凌最先表态:“说的也对,我还真有个好法子。”他招手示意桓廷靠近,贴在他耳边道:“你回去就跟穆妙容说,说我送了个美人儿给你,你打算接受了。”

  贵族子弟多蓄养舞女歌姬,其实就是家妓。桓廷以前也养过,但那是年少轻狂,自从认识了穆妙容,心里眼里都是她,早在成亲前就将这些人都给遣散了。

  他皱眉道:“你怎么给我出这种馊主意。”

  “这那是馊主意啊,这是让她意识到你也不是非她不可,让她重视你啊。”

  见袁沛凌说的有鼻子有眼的,桓廷不免有些心动,可杨锯却不以为然,在他看来,这是袁沛凌在整桓廷呢。

  桓廷纯善,这些年在官场摸爬滚打,渐渐有了些城府,但对朋友家人从不设防。他娶了大晋第一美人,多少男人因此嫉妒,袁沛凌自然也有点儿眼红,倒不至于到觊觎的地步,他就是有点儿不爽桓廷运气这么好,这只是最正常不过的心思,如今难得有机会可以让他膈应膈应,自然要把握。

  若是以往,杨锯会跟着他一起闹一闹,但是他如今也正身陷儿女情长之中,很是理解桓廷的心情,所以闭嘴不言。

  三人饮酒结束,话题也讨论完了,各自作别。

  袁沛凌是花花公子一个,万花丛中过,片叶沾不沾身都无所谓。姿容潇洒的跨马而过,当街无论是少妇还是少女都得了他的笑脸。

  杨锯跟在他身后,乍一看,他是三人之中最不起眼的那个,因为桓廷和袁沛凌的相貌要比他生得好,他的性格又沉稳,相比而言就比较沉闷。可他也有优势,比如相貌,虽不出众,但绝不难看,而且属于耐看的那种,越看越能瞧出舒心和俊朗来。性格乍一接触虽容易叫人太过多虑,但深交之后就会知道他有许多奇妙的点子。而这些都不会在陌生人面前体现出来,只会在亲近的家人朋友之间展露。如今他有了心爱的女子,更是不得了,整个人像是成了宝库,有无穷无尽的新奇玩意儿,取之不尽。

  两人对桓廷的事也是各怀心思,一个有些落井下石的意味,一个表示隔岸观火。

  那厢桓廷已经回去将袁沛凌的主意付诸实施。

  然后第二日再碰头,桓廷顶着青紫的两只眼睛狠狠地瞪着两人。

  杨锯用扇子挡住他的视线:“喂,出主意的是子玉,你瞪着我做什么?”

  袁沛凌忙竖了竖手:“此事也怨不得我,我也是为了你好,谁知道你家夫人这般厉害。”

  桓廷郁闷地灌了口酒,盯着酒水里自己的囧态叹息道:“你说她是什么意思,既不重视我,又不让我去宠别人。”

  “她不是不重视你,”杨锯忽然开口道:“我倒觉得是你误会了。”

  “啊?误会什么?”

  “我对尊夫人是不了解,但也听说过她的脾气,她若真对你那般不在意,就不会嫁给你了。”

  桓廷一听,精神大振,一把握住他手道:“还是浣英够朋友!”说完就匆匆跑出去了。

  袁沛凌这才反应过来,朝着他的背影气愤道:“怎么,我不算朋友!绝交!”

  杨锯憋笑道:“这会儿恩平还没回味过来,待他意识到你有意整他,那可就真绝交了。”

  袁沛凌这才坐了回去,想想又有些愧疚,自己是随便动动口的事,若是惹了人家夫妻不和便是罪过了。

  穆妙容也后悔了。当初桓廷与她成亲时,信誓旦旦地说这一生再无其他女子,她当时还觉得无所谓,因为以为自己根本不在乎。她一直觉得自己会嫁给他是被他的执着打动了,更甚至有一些是冲着他桓家的势力来的。可是这次桓廷一提要养歌姬她就按捺不住了。

  她心情起起落落,担心桓廷对她腻味了,又气愤他的见异思迁,更生气的却是自己对此事有这么大的反应。

  房门被打开,一听脚步声就知道是桓廷回来了。她心里挣扎了一下,到底还是坐着没动,就算娘家再无依靠,她也绝不向夫家低头。

  本以为桓廷会气冲冲地来找她吵架,哪知他冲到她跟前就认错:“其实我没打算养什么美人儿,我眼里只有你一个,那都是做出来骗你的。”

  穆妙容错愕的很,看清他一双青紫的眼睛忍不住撇了一下嘴,却又瞬间敛去笑意,气呼呼地扭过头不理他。

  那边杨锯跟袁沛凌还在交谈。

  “其实我话没说完,恩平走太早了。”杨锯把玩着酒盏:“他回去八成要道歉,一道歉,那穆妙容又将他拿的死死的了。”

  袁沛凌叹气:“可怜的恩平,你看看,可不是我一个人在整你啊。”

  “我才没你损!”杨锯踢了他一脚。

  二人说来说去,忽而回味过来什么。

  “你说,他家里的事儿,我们俩瞎搀和什么?”

  “没错,我们真是太闲了。”

  两人起身出去,决定去找些有意义的事情来做。

  桓廷以为穆妙容这下不会轻易原谅他了,晚上都可怜兮兮地睡去了书房。哪知第二日一早穆妙容就出现了,还给他用帕子敷了眼睛。

  他战战兢兢,汗都下来了:“妙容,你……你到底怎么了?”

  “没怎么啊,有个你的朋友写信来说是他给你出的主意,我料你也是被人怂恿的,勉强原谅你了。”

  桓廷一想就明白是袁沛凌,心里还暖滋滋的。

  穆妙容忽然狠狠按了一下帕子,疼的他咧嘴轻嘶:“你是傻子吗?夫妻间的事也拿出去跟兄弟朋友说,不怕被笑话?还口口声声说我不在乎你,真没见过你这种不要面子的。”

  桓廷摸索到她的手,嘿嘿笑道:“那你在乎我吗?”

  “我不在乎自家夫君,难道要在乎街上的乞丐去吗!”穆妙容气闷地扔了帕子出门去了。

  桓廷睁开眼睛,连忙去追,一不小心摔到塌下。

  晚上又跟袁杨二人聚在酒家,他的双眼淤青刚有些消退,额头上却又肿了一个大包。

  “成亲真可怕,可怕啊可怕……”袁沛凌啧啧摇头。

  “尊夫人真是彪悍,你可真是让吾等男子……”丢人。杨锯忍住后面两个字,又开始慎重考虑要不要跟他绝交了。

  桓廷重重叹气:“跟你们没法做朋友了,一个个只会害我,还是仲卿好。”

  “可他是你情敌。”那两人异口同声,一脸遗憾。

  “……”桓廷想,再这么下去,总有一日会真跟这两个损友绝交的。

  2、王谢新势力交锋

  春风微雨。

  中书省的官署外,一早就有车马驶来,未等门吏上前牵马放凳,车帘已经掀开,手执摺扇的白衣少年缓缓下车,眉目青涩,神态怡然。

  他单手撑起伞,对门吏道:“在下门下省侍中谢瑄,来取王簿的卷宗。”

  门吏一听,忙称了声是,一面请他入内,口中似不经意般问道:“王簿一案难道移交门下省了吗?”

  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之中,中书省的权力最大,掌管草拟诏令,策划国政,以前中书监一职更是丞相的左膀右臂。如今丞相的政权被尚书省和门下省瓜分,中书省就受到了牵制。门下省是后起之秀,势头猛劲,但目前来看仍旧居于下风,门吏会有此一问并不稀奇。

  谢瑄笑了笑道:“也不算,只是陛下吩咐让我处理此事罢了。”

  门吏一听再不敢多话,庆康帝颇为倚重谢瑄,此事满朝皆知。他请谢瑄在厅中坐下,进去禀报,不一会儿便有官员取了王簿案的卷宗来了。

  王簿是光禄大夫王慕之子,丞相王敬之的堂兄,此次出了事,庆康帝却挑了谢家人来处理,只怕是不想让他好过了。那送卷宗的官员也是王家人,想要从谢瑄口中探点风声,他却没作停留,一拿到卷宗便起身告辞,连口茶水也没喝。

  “大人,看样子不太妙啊。”门吏看了看谢瑄的背影。

  “哼,听闻就是这小子提的建议,陛下如今才这般器重门下、尚书二省,连丞相大权都给架空了。可惜我王家不如往日,不然又岂会容忍到如此地步!”

  官员说得气愤,拂袖要走,府门外又是一阵马嘶。他探头望去,墨绿锦袍,大袖飞舞的少年撑着伞走了进来,待迈上台阶收起伞,那张没什么表情的脸才露了出来。

  “蕴之,你怎么来了?”

  王蕴之比谢瑄大不了几岁,感觉气质却像是大他一轮,在厅中站定,淡淡道:“我来取王簿卷宗。”

  “呃,这……”

  “怎么了?”

  官员讪笑:“卷宗已被门下省的谢侍中取走了。”

  “谢侍中?”王蕴之微微蹙眉:“哪个谢侍中?”

  “谢瑄。”

  “是他?”王蕴之眉头蹙得更紧,转身出门离去,连坐都没坐一下。

  门吏嘴角一抽:“大人,果然是不妙了啊。”

  雨后初晴,春阳都似带着湿气。谢瑄出了官署,正要登车离去,有车马在附近停了下来,他下意识抬头,帘子揭开,露出王蕴之的脸来。

  “谢贤弟。”

  “王兄。”谢瑄抬手行礼。

  王蕴之下了车,走到他跟前,视线往他怀中抱着的卷宗扫了一眼:“谢贤弟这是要去哪里?”

  谢瑄的手臂紧了紧:“正要入宫。”

  “哦?如此不巧,本还打算请贤弟去同饮一杯。”

  “现在?”谢瑄看看日头,笑道:“王兄也有公务在身,此时不适合吧。”

  “无妨,只怕贤弟不赏光。”王蕴之侧了侧身,做了个请。

  谢瑄无奈,只好点头。

  秦淮河边的酒家从早到晚灯火通明,谢瑄与王蕴之对饮了几杯,谁都没切入正题,那卷卷宗就大大方方摆在桌上,彼此都触手可及,彼此都视而不见。

  直到酒过三巡,王蕴之才如不经意般提起件事来:“刚到春日,徐州境内的河堤却已有些承受不住,听闻陛下正打算派人去监督加固,不知会派何人前去啊。”

  谢瑄笑了笑:“愚弟不知。”

  王蕴之叹息:“我堂叔王簿本是好人选,奈何此次自己不争气,着了人家的道。”

  谢瑄听了不动声色,王簿贪赃枉法,早就该受惩处,王蕴之一直在敲边鼓,其实就是在说此事。

  “陛下一向器重贤弟,此次可能会派贤弟前去,对此愚兄倒是乐见其成。”王蕴之向来话少,性格沉稳,所以说出口的话便愈发显得真诚。他是丞相公子,又身在御史台,官阶比谢瑄要高。但他并没有用官威来压他,反而说这种话,分明是拉拢。

  谢瑄摇了摇头,五官还未完全长开,神情却已是老成模样:“王兄就别拿我开玩笑了,我年纪太轻,陛下也不会放心的。”

  “那就是陛下还没听其他人的意见了,若是听了其他大臣的意见,未必就不会同意。”

  谢瑄仍旧摇头,只叹气不说话。王蕴之也不再多言,二人又对饮了一杯,不多时谢瑄便起身告辞。

  王蕴之起身送行,返回时在桌上拿起那卷卷宗,难得地笑了一下。他打开徐徐看了一遍,将谢瑄所做的标识都记得清清楚楚,然后又卷起来放好。

  “王兄!”谢瑄忽而又跑了回来,一手提着衣摆,甚为急切:“是我大意了,竟然忘了重要的东西。”他拿起卷宗,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又告辞离去。

上一篇:将军太下流

下一篇:嫤语书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