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户 第52章

作者:我想吃肉 标签: 古代言情

  这一年三月是玉姐十五岁生日,前人所说的及笄之年,方好嫁人。她未行及笄礼便匆忙成婚。玉姐却一丝儿也不在意,反表明心意:亦在孝期,如何得庆贺?上书请一切从简。果真止加几桌菜,也不大庆祝。礼物却是全收了,人也不多请。这般做派,读书人便要叹一声好,忘她先时上表时透出的“刚强”。也有人觉她这般行事,未免过于清白,品性高洁是好,却有些个不食人间烟火一般,礼法说得多了,叫人不好亲近。

  慈宫因许秀英等入宫,与玉姐做个伴来。众人虽诧异,却也领受其恩。九哥愈惭,心道,未婚之前是立誓要叫妻子享福的,不料如今连个生日也做不好。见洪谦时,待这岳父便愈恭敬。洪谦反安慰他:“不消多心。总会好的。”

  那头秀英又说玉姐:“做事绕个弯儿罢,你样样周到了,却叫人怕哩。”玉姐笑道:“瞧娘说的,我省得哩。待过了册封大礼,出了孝,我自有主张。那年节,我也好温言劝人,九哥先生,我也殷勤尊敬。宗室长辈,我也用心礼遇。”

  秀英口上不说,心里明了,只盼自家肚子里这个是个带把儿的,才好有底气。眼下所倚者,一是洪谦,二却是玉姐了。便又多说两句:“叫人怕不如叫人敬,叫人敬,不如叫人爱。”玉姐笑道:“却不如又爱又敬又怕。我好叫人晓得,我也不念旧恶,也不好欺。不叫人怕一时得罪我,便不得上岸来,又要连坐,平白添许多仇人来。”

  秀英道:“你从来是个肚里明白的,便不须我教来。”

  玉姐道:“我便头发白了,娘眼里还是孩儿时。”

  秀英嗔道:“你又促狭来!我却有个话儿要问你,你爹要与朱家珏哥儿说亲,求娶苏先生家五姐儿,两头都还不曾说,你看可使得?”

  玉姐知这苏五姐,单名一个敏字,生得清秀文雅,又通诗书、又会女红,也见得人、也做得事。唯一短处,乃是嫁妆不够,然则苏先生之孙,又岂是看嫁妆的人家?玉姐道:“珏哥若是寻常勋贵子弟还罢了,若是求进之人,只恐还是他高攀哩。”

  秀英道:“你爹也是如是说。”

  玉姐道:“爹心里明白,那便不碍的,珏哥虽有傲气,也不是不通情理之人。更兼五姐温柔可爱,也不是目下无尘之辈。正好。”

  

第82章 家事

  素姐将一只匣子打开,里头是一支玉簪,做工极是精致,虽比不上内造之物,也相差仿佛了。叹一口气,又合上了。焚香见她叹气,早习以为常,焚香自七、八岁上到素姐身旁伺候,素姐便时常是这副模样儿了。平日里或迎风流泪,或对月伤怀,间或叹个气、吟句诗,闲了再念几卷经。她要一直这般也便罢了,最让人上火便上她平素如此,却又好时不时发个善心,叫全家人跟她后头收拾烂摊子。这等习惯,到焚香长大配了人、养了孩子,素姐还是没改了分毫来。

  一见素姐叹气,焚香便提心吊胆,老安人说了,不许叫她与生人说话,免教不知甚时便要惹了祸患回来。家中今时不同往日,出了纰漏谁都担不起。往常是姑父依着程家,如今程家却全依着姑爷了,万一这一位一时脑筋不清楚,做了甚不该做的事儿,可就不好办了。

  思及此,焚香忙上前问素姐:“娘子,怎地了?”素姐近来倒不常哭,止有些儿寡言,道:“玉姐十五了,及笄的岁数儿了,我原想着纵不多热闹,也要为她好生办一场生日酒来。簪子都备好了哩,哪料这过个生日,还是一家不得团圆……”

  一语未毕,焚香忙上前捂了她的嘴:“娘子休要胡说!咱大姐儿是有大福气的人,出了门子便是皇家的人了,那里头一家团圆哩,有这处甚事?!如今家大业大,好些个奴婢下人是新来的,娘子这话叫人听了,传将出去,连同大姐儿也要吃瓜落哩。”

  亏得素姐胆小,也不敢执拗,吓白了脸儿也不敢争辩,讪讪将匣子合上。焚香才舒了一口气儿,纵是个婢子,她也晓得两宫不喜东宫之事,前番洪谦、玉姐又与陈氏不偕。这话儿若真个传将出去,和气的只说是素姐小门小户儿的不懂事儿,有心人不定要生出甚样事来呢——九哥是过继来,他与谁是一家团圆,还真个不好说。

  素姐不敢说话,默默坐着,焚香又觉她口儿也不敢开的模样儿甚是可怜,却又不敢再招她,心里狠憋一口气。却又忧心,老安人春秋已高,不定何时便要寻老太公去了,金哥尚幼,当不得事,算来程家户主还是这一位,这可如何是好?不由愁肠百结了起来。一主一仆,相对无言。

  待洪谦夫妇等自东宫归来,家中方才欢快起来。因秀英有孕,东宫里赐下诸般珍宝来,药材、绸缎、金银宝器之外,又有玉姐特特翻拣出来的送子观音像一尊,为着就是祷秀英得男。秀英回来与林老安人等一说,林老安人行动已见吃力,说话也越来越慢,口齿倒还算清楚:“这些个,不像单与你的。”

  秀英笑道:“我晓得,他们自往了那处去,与我们见面,倒比与那头亲家见面还要容易些儿。有时候儿,不过是借我的手。玉姐已与我说过了。”

  林老安人点一点头,又听秀英说一回宫中情状,叹一回:“玉姐小小年纪,便要与那些个人精周旋,殊为不易,家里人倒要小心。”说着说着,竟自顾自打起盹儿来。秀英见状,唤了人来将老家人扶入内室休息,方与洪谦说话。

  洪谦听秀英说不日要往去看申氏,也是赞同,内里缘由却不与秀英说明白了,他想的却是由与申氏结好,可与九哥更贴心。口里说的却是:“生养一回不容易,也好有些儿念想,然他们过继了,须有些儿避讳。借着咱们的手,也算是全了情份了。”

  秀英一点头,将东西分一分,又与洪谦商议了一回。便说了与玉姐见面之事:“已说与她了,我却还要问你一句,真个要做这个媒人?如今两家都还不知道哩。苏先生那里嫁妆少倒不是甚大事,我只是想——义安侯家将原嫁妆取了回来,次后却是全便宜了金哥。那家沛哥可就……”

  洪谦笑道:“他得的可也不少了,我自有思量。”

  秀英忍而又忍,终问了一句:“那家里沛哥还有三个叔叔,两个成亲了,都拖一大家子,又有一个叔叔一个姑姑未成婚。那家那本烂狗肉账儿你又不是不晓得,又有,还有个闹不清来历的瑜哥,这……叫苏家五姐儿嫁过去,也是坑害人家哩。”

  洪谦道:“为着这些个,我才要先往霁南侯府里说去。他家总要将这些个事收拾完了,才好与沛哥说亲。”

  秀英便不言声。洪谦自言自语道:“我原想梁相家孙女儿也是不少,却又恐那家太夫人多心。他家女儿、孙女儿,嫁也要嫁个有前程的少进士罢。”秀英听了,越发不好说话了。

  ————————————————————————————————

  洪谦素来是个雷厉风行的,这头说完了,寻个机会便携秀英往霁南侯府里拜访去。霁南侯府里听说他两口子来了,忙开门来迎。太夫人看着秀英的肚子,也是喜不迭:“看着怀相很好,必是个大胖小子。”秀英道:“您是有年纪的人,说是好,必不会差的,借您吉言了。”

  霁南侯夫人韩氏因问宫中如何,太子妃生日如何,秀英也说:“一切太平,宫中在丧期里不好大办。能见一面,已是心满意足了。看着那里使人等眼下也老实了。”

  韩氏笑道:“不吃亏儿便好。吃了亏儿,也要嚷将出来,不可吃了那闷亏。叫人卖了,还要替人瞒。”秀英笑着附和两句,又叹:“原本想多留她二年,好多教导些儿的,早些年在江州,也觉自家不差,到了京里,方知甚是井底之蛙。总怕她露怯。现她看着刚强,这般行事,还是觉着,是不是显怯了?”

  太夫人拍拍她的手儿,笑道:“年轻,有些儿锐气也是常理。往后休显得太厉害,也便是了。慈宫气盛,压一压也是该的,他陈家嚣张得也够了。只待旁人和气些,慢慢儿也就圆回来了。”

  秀英道:“家里官人也这般说哩,您也这般说,我便放心了。总怕我们年轻,办事不周全。”太夫人道:“都是打那时候过来的。”秀英便道:“如此,府上是想早些为儿女说亲呢?还是晚些?”

  韩氏因问何故,秀英便微露其意:“因咱两家有些个渊源,官人道是与府上那一位也是有缘见过,不免想为他嗣子多一回嘴。”

  此言一出,不特韩氏与珏哥生母华氏,便是太夫人,也是惊喜的。华氏是太夫人娘家侄孙女儿,珏哥于太夫人,自不比寻常儿孙。珏哥眼见要走科考的路子,能有这样一门亲事,实是大好。

  外间男人们一处,也是这般说。朱震早分出去住,洪谦与朱雷却是演武场上,一道比箭一道说话。听了洪谦说要“做媒”,朱雷会心一笑:“你相事了甚样好人家了?”洪谦因说了:“原想说的是梁相孙女儿,只恐,不是拜相有望的,人家不肯许,倒显得咱们不识好歹了。苏先生这里倒是好说,珏哥也是一表人材。”

  朱雷一松手,箭入靶心,笑道:“梁相女儿、孙女儿十数人,哪能个个都许了宰相了?你便说,又未必不成。”洪谦道:“他家太夫人厉害,令弟家里乱得很,精明人家且不愿趟这浑水儿。也就是苏先生家里人实在,好哄他家个好女孩儿。”

  朱雷道:“你怎拣那老实的好欺负来?这却不好,梁相家教好,女孩儿亦好,只要夫婿好,想是不怕事的。”洪谦摇头道:“府上子弟,读书的少,事又多,苏家未必肯嫁。”朱雷心思,若能为珏哥求娶梁家孙女儿,珏哥嗣祖父是九卿,外祖也是显赫,真个门当户对。他倒想为自家孙儿求苏家女,不想叫洪谦否了。只得叹气:“看来是个没个缘份了。”

  洪谦笑而不语。

  夫妇二人走后,朱雷与母、妻说话,两处都得了消息,皆道是好。太夫人却叹一口气道:“却是伤神了!那里润哥兄妹两个年岁已大,尚无处说亲哩。”说得朱雷夫妇皆默然。

  洪谦虽不明说,字却咬得极准“令弟家里乱得很,精明人家且不愿趟这浑水儿”,朱雷却知纵命名苏先生家里人实在,洪谦也不会胡乱帮朱家“哄他家个好女孩儿”。不将朱震家一滩浑水澄清了,这亲事也是不成的。如何澄清,便是要将这最后两个婚事完了,将分家之事弄明白了。

  太夫人道:“沛哥也算大方了,也不要他们命,也随他们分家产,只不消叫这些个人在珏哥眼前晃着添乱而已。那家也该分了,清哥自成婚来,已有了四儿三女,又有几个婢妾,源哥也开枝散叶,那处家小,盛不来这些个人了,不如趁现在都分了罢。免教添乱。”

  韩氏冷笑道:“也不知是甚样人教的,好好一个姐儿,吃年酒时竟说出那般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话儿来!休道人家姓洪,便真个姓朱,她也是对长姐不敬,讥讽天家!亏得太子妃好肚量,娘想,能治得两宫缄口的人,只说教她两句,可不是留够体面了?却是瞧谁面上不与她计较的?我只恐这许多人的脸面不够她一个人糟蹋的。”

  太夫人道:“儿孙自有儿孙福,我管不得他们那许多了。大哥便与二哥说去罢。”

  朱雷答应一声:“儿便去说。”

  ————————————————————————————————

  朱震听了朱雷如此这般一说,既喜珏哥婚事有成,又忧幼子幼女之亲。京中勋贵等人家中子女婚事,远不如平头百姓想的那般容易,父母富贵家资却要分与诸多子女,各人分的便少,分家后过得不如以前的便多,是以婚配上头便格外小心。都想要个有前途的女婿。尤其苏家这般,不乐与勋贵家结亲,朱珏还真个是高攀了。似朱润与朱洁,结寻常士绅人家,亲家是求之不得,若要好姻缘,真个难比登天。

  朱雷道:“他们还想有甚大出息来?一拖两拖,士绅人家也无有了,难道你要与商户结亲?商人重利,有利的才要,这等……如何肯要?”几要将“招灾”二字说将出来。

  朱震叹道:“也只得如此了罢。”

  朱雷道:“休说沛哥心狠,清哥家也真个没个计较!好好吃个年酒,一个毛丫头怎地那般多话?谁个教的她来?!无人教,她能这般无礼?存的是甚心?她是姓朱,终要嫁与外姓人,倒好对本家客人挑三拣四!挑拣也轮不到她!依着我,休要留,留下又别人怨念!旁人本不欲与她计较了,她偏要自己寻事,甚样病人都救得,唯有寻死救不得!”

  朱震道:“我听大哥的。”

  朱雷道:“润哥兄妹婚事,娘自操持,早早将他们一娶一嫁,也好早平你这府里事。只有一条——你那贤良人儿现在吃斋念佛,她儿女婚嫁,叫她出来不叫?”

  朱震道:“她病了,不能见客。”朱雷方才不说话了。

  太夫人与韩氏出手极快,不几日,与朱润订下京外一乡绅家女儿为妻,又将朱洁亦嫁与京郊一户殷实人家。两处亲事皆是太夫人与韩氏操持,先是朱润定亲,任他哭求,朱震也不许段氏出来。只得将泪儿一抹,板一张脸儿往岳父家去。朱洁比乃兄更得父意,也将眼睛哭得红红,朱震竟是铁石心肠,一丝儿口风不肯松来。朱洁闻说要嫁与个土财主,恨得直叫“娘”。却叫韩氏说:“没你那个娘作孽,你也不至有今日。”

  这两个年幼的倒好打发,只消朱震威严,闹不两口,只将他两个身边人或打或卖一回,也都老实了。朱清、朱源却都已成婚,且拖家带口,又有岳家,朱震不理会儿子,却不得不与岳家多费许多口舌。这两家与朱家结亲时,尤其是将女儿嫁与朱清的,也是因着朱清是朱震剩下来的“嫡长子”了,眼下情状,女儿往娘家一哭诉,实叫家里人难受。

  霁南侯府铁了心肠,单问:“将女嫁与继室子,原该想着有这一日,怎又啰嗦,可是也有甚不好心思?”弄得两亲家不好再言了。

  亲事定得极快,不消半月,两处新亲家那里便走礼毕。太夫人又示意朱震:“只待姐儿出了门子,便好分家!休待珏哥说亲时,一干子叔叔婶子来摆长辈谱儿。你且放心,珏哥之事,我自一力承担。”朱震脸上皱纹更密,颇有些儿苦相道:“儿子不孝,还要劳累母亲至此。”太夫人道:“也不是你一个人的事儿。哪个造的孽,我心中有数哩。”

  这两门亲事操办得极快,既快,难免有些儿仓促粗糙,却是谁个都顾不得这些个了。朱润娶妻,妻子不丑不俊,家资不厚不薄,娘子倒是个有计较的人儿,晓得轻重。洞房夜受了些儿委屈,也是不显,敬茶时不见婆母也不惊。只管看好自家那一分嫁妆,慢腾腾过日子。

  小姑子成婚,她也帮衬着,丈夫冷脸,她也忍耐着。待朱洁三朝回门儿,与两个嫂子哭诉,她也一旁面露忧色,却不多嘴儿。因她安静,他家时,太夫人做主,将朱润一分家私,悉交与她来看管,朱润要吃酒,也只好寻她去讨钱了。后因生了个哥儿,连朱润,她都不管了,只管看着儿子过日子,不与朱清、朱源两处亲切,却往与霁南侯府里交往,养个女儿,也不令与朱洁等人亲近。因而她这一房也得霁南侯府些照看,连同她中了举人的娘家兄弟,也得补了个小官。——这却是后话了。

  却说段氏叫拘于佛堂,无时不刻不念着她的儿女。忽一日听闻家中儿女要成婚,心头不由一喜,经由这个由头,她也好出来了罢?哪知外头锣鼓喧天,留与她却唯有一室清冷,俗呼号时,太夫人早遣几个粗壮婆子来看守。段氏欲疯不得,唯有默默流泪,竟连新妇一面也不得见,也不知女儿将来过得如何。

  那头朱洁成婚,太夫人也不好作践亲孙女儿,与她选了个殷实乡绅人家,故不如侯门富贵,也是使奴唤婢,其家境与当年程家也仿佛不差了——又因朱家势大,只要朱洁不犯大过,闹些儿脾气,婆家也只好忍了。只朱洁心气不低,肚里又带着气,嫁过去又担忧段氏,并恨她三个兄长叫人刻薄了。因韩氏于她婚前好说歹说了许多,她也不算笨人,晓得出嫁女与在家中时不同,方敛了些脾气。

  不幸却遇着了件奇闻——她自京中带去的婢女也是经挑选的,固不妖娆,比之乡下使女,却是标致许多。却不是她丈夫敢伸手,乃是朱洁丈夫的心腹小厮儿一眼便看上了朱洁一个侍女。这于朱洁是个好事儿,到便好笼住了丈夫的心腹,将来管家也是便利。

  哪知能做到家中哥儿心腹小厮儿的,不是从小儿买来长大,便是家中家生子儿,总是在这家里时日长的,叫人放心的。既在这家中年岁长,便有些儿门道、与家中人极熟。他这熟人里头,便有朱洁婆母身边一个心腹大丫头,这小厮儿与这丫头原是公认的一对儿了,两个都是家生子儿,父母都允了,家主也允了。只等哥儿事定,过一时,便好婚配成房。

  岂料横生这般枝节?

  便又生出无数故事来,将朱洁好胜之心激起,惹得婆母不快。家中频生事端,弄得婆家不得不将她高高供起,却不令她管事了。

  ————————————————————————————————

  朱家热热闹闹办喜事儿,宫中却一片太平。皇后叫打了回脸,官家趁势命人训斥了一回,且说皇后:“非特东宫在孝中,你我亦在孝中,想鲁王新逝,皇后悲伤过度,致有昏悖之举,亦闭门静养。”禁了她的足。

  那头慈宫却是自己沉寂下来“养病”,也不叫人侍疾,却说梦着先帝了,要吃斋还愿,连平日之请安也不见了。淑妃连番求见,慈宫只见她一回,命她:“老实呆着。”淑妃无奈,她却是不能招见原侯等人的,只得在宫里生闷气。

  青柳往外取新洗的衣裳,回来将这些个说与玉姐听,且说:“可是作怪,怎地又不动弹了?”

  玉姐笑道:“她们不动弹,难道不是好事么?”青柳道:“瞅着不像老实人哩,且,若动了,咱是不怕。只怕她不动,憋着坏哩。”

  玉姐担心的也是这一条儿,却别无他法,只得吩咐:“自今而后,要更小心才是,我已占着先手,纵有些个事,也会有人道是旁人陷害。你们出去,不可多说,只管多听。”青柳等垂手应了,心中也是忐忑。

  玉姐不免去问九哥:“册封之礼渐至,会否出甚意外?”九哥道:“外有朝臣,内里纵有些许小事,也无关大局。只管谨慎度日,过了这一时,便好。”玉姐叹道:“好似满头乌云,你将伞撑开,它只不落雨,好不磨人!”九哥笑道:“且有得磨哩,咱们年轻,磨得起。”玉姐深以为然。

  九哥道:“此事烦心,我却有件喜事要说与你。”玉姐因问:“何事?”九哥道:“岳父与苏先生家姐儿说亲哩,将五姐说与大理寺卿家的嗣孙。”

  玉姐早知道了,口上道:“啊?这也是好事一桩,可惜我不得去,却要寻好物事为五姐添妆。”九哥道:“正是。”玉姐又说:“六姐好与苏家二哥成婚了罢?”九哥道:“不好在此时张扬,只好暂缓一刻,好在亲事已定,也不着急。急的是旁人。”

  玉姐道:“你今日说话可多,谁个急的?”九哥笑道:“方家,将与燕王家无缘的那个姐儿,嫁往远州去了。”玉姐叹道:“原是那家男人不要脸,却要毁个好姐儿远离父母亲人。”九哥道:“求仁得仁,夫复何求?”玉姐便不言声,转拉着九哥寻与五姐道贺之物:“苏先生清贫高洁,恐嫁资不甚丰,我们总要尽尽心意。”九哥深以为然。

  这亲事却是洪谦做的大媒,朱洁回门走后,朱震便主持分家,将三个成了婚的儿子一人与一处宅院分将出去。京中许多人家也是这般做派,盖因京中房舍窄,人口多的人家难挤下,纵父母在时也有分出去处的,却是“从权”了。譬如吴王府便是这般。朱震家前后五进,虽略挤,也住得下这许多人,然他要说住不下,也只得由着他了。何况分出去的皆非嫡长房,嫡长房又有嗣子,谁也说不出甚来。

  三房分出之时,两房哭声震天,一房暗自抹泪,朱震也洒几滴泪,却不说留恋之语。只说:“终有这一日,哭个甚?好男不吃分家饭,宜自争气。”

  不两日,洪谦便邀朱雷作陪,一道登门,与珏哥说亲。见面委实有些儿尴尬,洪谦临别,深揖而已。苏家确不大愿与朱氏结亲,连苏先生也闹不清洪谦到底是姓朱还是姓洪了,更因段氏之事,朱震之家风有些儿不好。是洪谦许诺:“他家将分家,不断了首尾,我也不敢坑了姐儿。纵有个旁人家,先生不妨去问夫人,有几个没几房难缠亲戚的?这一个,旁的不说,我在一日,便护持一日。”

  苏夫人思之再三,又因申氏、秀英之劝,方答允。

  洪谦往朱府回话时,朱震也只干涩说一句:“你费心。”幸有个朱雷打圆场,拉洪谦出去吃酒,又有朱珏劝慰嗣祖父,方将此事做成,约定明日寻人测算吉日。

  洪谦出得门来,门首处却正见一少年,身长玉立,容貌端正,略有些儿眼熟。这人却已朝朱雷一礼,朱雷含糊道:“瑜哥来了?”

  

第83章 大事

  却说洪谦与朱、苏二家做媒,事成出来,顶头遇上朱瑜自外归家。朱雷有些儿尴尬,洪谦却大大方方与朱瑜颔首一礼。朱瑜长揖落地,眼睛却不由往他身上看,再看时,洪谦却已经出了门儿了。朱雷反手往他肩上拍了两拍:“进去罢。”

  朱瑜往内见朱震,朱震见了他,又是一顿头疼。段氏将他母子两个领来时,朱震也不得不为了家宅和睦,免叫朱沛与继母置气,将那婢女留了下来。彼时想着朱沛不过是怄气,过不多时回来,当着他的面儿发落了,也便完。不想朱沛十数年未归,朱震也便不得不养着这朱瑜。幸尔朱瑜也算懂事儿,平日里默默读书,又诸事小心,并不生事。朱震心中犹不肯信长子已死,只想将他留着,纵入族谱,也要叫他亲生父亲发个话儿方好。哪料次后又出段氏之事,连朱瑜是否亲生,朱震都不能断定了。只好安慰自己,亏得并不曾入了族谱,若入族谱时,再翻出甚旧公案,说他不是,朱家才要丢人。

  见了朱瑜,朱震不免又想:眼下真个不知要如何安置他了。朱瑜比朱珏还要长着几岁,朱珏已定亲,朱瑜婚事连个影儿也无。朱家不好与他说亲,朱家若不管,他又如何娶亲来?总归是养了十数年的孩子,平素也肯用功,并不曾犯下甚大错儿,真个不管他,心下又不忍。

  朱震心中烦闷,便不与朱瑜多说,只道:“回来便读书去罢。”

  朱瑜默默施礼,自往居所走去。那也有处小小院落,院里正房三间,也有一间书房。往书桌前一坐,却是一个字也读不下去。只管想着心事,沉思半晌,只身往外头去。

  这条路他走得也算熟了,将走到街口儿,却叫个仆役打扮的人拦住了。这人他晓得,却是洪谦江州旧仆。那仆役正是捧砚,笑对朱瑜道:“这位小郎君,我家主人楼上有请哩。”朱瑜一抬头,正见路旁茶楼二楼上一人凭窗,观其样貌,隐约便是洪谦。当下一正衣冠,随捧砚上去了。

  到得二楼,却是个雅间儿,洪谦一抬手,指面对道:“坐。”朱瑜一揖礼,撩起衣摆坐了,却不知要说甚好。洪谦一摆手,捧砚便往门外守着去。洪谦笑道:“你跟随我这多日,也是辛苦,有甚话,不如过来说个明白。”

  朱瑜面上一红,又露惊讶之色,他真个有事要问洪谦。

  朱瑜自降生便没了爹娘,自懂事起日子便不好过。一直长到如今,也是主不主、仆不仆地过着。说他是主人,又不曾入了朱家族谱。说他是仆人,却又姓个朱,也是打小乳母、小厮儿伺候着长大的,不须他伺候旁人,反教他读书识字。正因这反差,他才过得不甚好。若打头儿叫他做个小厮儿,没甚想头,也便罢了。他偏又叫养在少爷堆里,抬头低头,都对着人家正经子孙。

  极小的时候儿还不甚懂,只觉旁人看他眼神儿便不对,略长大些儿晓得了,心中更是难受。却是连个哭诉的人都没有,他亲娘难产时了,他“亲爹”是个不知去向的纨绔子弟,多半也是死在外头了。乳母是“祖母”段氏与的人,镇日里除开奶他,说些个不着四六的故事,便只做一件事儿,不拘拿着个甚都要说:“这是夫人与的,哥儿要记得夫人恩典,没有夫人便没有哥儿今日。往后要好生孝敬夫人、尊敬叔父、待弟妹们好。”又或说:“有人问起,且要说这新衣裳是夫人特特与你做的。”、“可要往大官人处说夫人说来。”

  单指这个也没甚,难过是那要他待他们好的“堂弟”、“堂妹”,却并不拿正眼瞧他,最爱皮笑肉不笑与他打个招呼。家里的人待他,还不如侯府里人自然。纵背后有甚话说,也不甚当面笑得那般作怪。

  朱瑜打小便晓得自己身份尴尬,幸而朱震对他也算尽心,也与他请先生教导,也时时查他功课。只因他“来历不明”不得荫入国子监,连同太学也不好去上。他心里委实有一丝儿委屈,有一丝儿怨恨,怨恨那素未谋面的“父亲”丢下这一片狼藉便再不回来了。时日久了,又不由心生怀念,想若那人在,又会是怎般模样儿。

  去岁听闻他“父亲”回来了,还中了进士,却改了姓氏不肯认回祖宗,他心中不知是怒是怨,又或是恼。悄悄儿打听了,往那家门前窥去,却见个俊美男子骑匹高头大马,怀前揽着个男童,是一家人出行归来。朱瑜心中便如打翻了五味瓶,甚滋味都有。次后峰回路转,又说他不是了。朱瑜已提不起心来追究,却又忍不住想看一看洪谦——若我父亲真个是这样儿,会怎生待我?

  他晓得段氏母子良心不好,他的出身,时刻有人提醒着他,待读了书,也晓得他这出身本不该生下来的。段氏说是与他有恩,他也不敢忘了,他乃是礼法不容的,否则何以朱震不令他续入族谱?且“堂兄弟”平日时作派,并不将他作一家人,那个“温和贤良”的夫人,真个是言行不一了。且长在内宅,又是尴尬身份,他懂事便比旁人多,也渐觉出不对来。

  后揭出她谋害嫡子事,朱瑜也不觉着有甚好惊奇的了。真个是贤良人儿,断不至做出这等事来,也不会每使人于他耳边耳提面命,恨不得他一张口儿便为她歌功颂德。然于洪谦,他委实有些个少年人心结。一头盼着他是,一头又不想他是。

上一篇:筑北王府

下一篇:兰陵缭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