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香 第124章

作者:作者:15端木景晨 标签: 古代言情

  七奶奶就羞赧微笑。她身量娇小,模样甜美,只是太过于单薄,瘦的似弱柳般,一阵风都能吹散了。   

  “做的不好,大嫂勿见笑。”七奶奶柔声笑道。   

  盛夫人也接过来瞧,笑道:“哪里不好?这花样子扎的好极了。”然后对二婶笑道,“老七媳妇一手好针线,比外面的师傅们都强些。过几日让我们芸姐儿和蕙姐儿跟着老七媳妇学做针线吧?”   

  二婶因为三房生了孙子的事正不痛快,听到盛夫人如此说,打起精神笑道:“她也是弄些巧宗儿顽罢了。既然大嫂信得过她,让芸姐儿和蕙姐儿有空去我们那里顽吧。”   

  盛夫人又看七奶奶。   

  七奶奶忙笑道:“我只会扎些花样子。我怕教不好……”   

  “没事,学会这手花样子,也是本事啊!”盛夫人笑,“这手花样子,就把针线局的师傅们都比下去了呢。”   

  七奶奶只得道是。   

  二奶奶葛氏今日很安静立在盛夫人身后,直到此刻才上前,笑道:“我们蕙姐儿就有劳七弟妹了。”   

  七奶奶又是一阵脸红。   

  薛家世子夫人荣氏也拿过来瞧,跟三夫人和四夫人都赞了一回。   

  赞的七奶奶羞红了面颊.

 正说笑着,外院的小丫鬟进来禀道:“夫人,大奶奶,舅姥姥给诚哥儿送满月礼来了……”   

  舅姥姥,应该是指东瑗的大舅母韩大太太。   

  盛夫人忙起身,笑道:“是想替诚哥儿积福,不敢大肆操办的,就没有给舅母下帖子。不成想,竟来了!”   

  说着,就要亲自迎出去。心里未免不疑惑。   

  韩大太太去年冬月进京,也时常到盛家走动,为人虽热情,可很懂分寸。这样不请自来,多少有些强势的,不太像韩大太太的作风。盛夫人暗暗揣度,不会是出了事吧?   

  东瑗心里也疑惑,跟着盛夫人做了车子,一直迎到了垂花门。   

  须臾,便有婆子拉着两辆青帏小油车。   

  东瑗微愣,还有谁跟了来不成?   

  盛夫人也不解,面上却不好表现出来,笑容温和等着。   

  车子停在垂花门前的丹墀上,先头的车子车帘撩起,下来一个穿着葱绿色衣裙的女子,像身边服侍的。她下了马车,才转身搀扶一个穿宝蓝色妆花褙子的四旬妇人下了马车。   

  她们身后的青帏小油车上,也下来一个穿着银红色缂丝牡丹呈祥纹褙子的妇人。   

  并不是东瑗的大舅母韩大太太。   

  穿银红色缂丝牡丹呈祥纹褙子的妇人,东瑗记得,是她嫡母杨氏的二嫂,建衡伯府的二夫人任氏。   

  前面这位,隐约是建衡伯府世子夫人方氏。   

  两位夫人皆是雍容盛装,各自带了身边服侍的人。   

  盛家跟杨家虽不深交,却也是认识的。   

  盛夫人没有多想,上前迎了她们妯娌,笑道:“您二位降临寒舍,真是蓬荜生辉啊!”   

  东瑗也含笑着,跟杨家两位夫人行礼。   

  杨大夫人笑道:“亲家夫人,给您请安了!家里瞎忙,才听闻今日是您府上三少爷满月的日子。我们妯娌厚着脸皮不请自来了。”   

  倘若没有薛家五夫人闹那件事,东瑗还真好奇杨家这两位夫人要做什么。   

  此刻,她心里隐约明白,不由暗暗冒火,又有些担心。   

  盛夫人却被杨大夫人说了很尴尬,笑道:“……是我疏忽了,该死该死!孩子满月,原就是不打算操办的,所以不曾告知亲戚四邻,两位舅奶奶勿怪。请里头请。”   

  “是我们冒失了。亲家夫人这话,我们下次可不敢登门了。”杨大夫人呵呵笑道。   

  盛夫人也笑。   

  杨二夫人就上前携了东瑗的手,对盛夫人道:“我们家瑗姐儿到了您府上,比从前还要漂亮。亲家夫人会疼人呢。”   

  好似东瑗是五夫人杨氏的亲生女儿一样。   

  东瑗心里一阵恶寒,却不好表现出来,依旧噙着笑。   

  盛夫人则忙谦虚,看了眼热情备至的杨二夫人,也称赞她:“您比从前越发精神了。”   

  杨二夫人就抿唇笑。   

  一行人又坐车,到了元阳阁。   

  薛家女眷和盛家二房、三房的女眷都以为是韩大太太过来了。   

  等进门发现是杨家两位夫人时,有惊讶的,有不认识的,有疑惑的,只是薛家世子夫人荣氏脸色微微一沉,片刻后才恢复了先前的温婉可亲。   

  东瑗想,五夫人想把薛东琳嫁给沐恩伯的事,大伯母是知道的,祖母肯定也是知道的。   

  大伯母倘若不知,不会在杨家两位夫人进门时露出这等神态。   

  盛家二房、三房的两位婶婶是不认识杨家大夫人和二夫人的,盛夫人介绍了一遍。   

  又叫乳娘抱了诚哥儿来给两位舅姥姥瞧。   

  杨大夫人瞧着很是喜欢,让丫鬟拿出一个璎珞项圈,项圈下坠了金锁,锁上镶嵌一块雪色玉牌,雕刻着福寿花纹。   

  这样的一个项圈,比薛家老夫人送的还要讲究。   

  乳娘替诚哥儿收下,交给一旁的小丫鬟拿着,抱着诚哥儿给杨大夫人磕了头。   

  然后起身,又抱着诚哥儿给杨二夫人瞧。   

  杨二夫人拿出一对长命锁,下面坠了蝙蝠闹春络子,十分鲜娘依旧接了,抱着诚哥儿给杨二夫人行礼。   

  收完了杨家两位夫人的礼,乳娘依旧把孩子抱了下去。   

  康妈妈安排人给薛家五夫人送了补药过去,此刻回来,轻声禀告盛夫人:“夫人,前头宴席摆好了,戏等着开锣呢。”   

  盛夫人笑呵呵起身,请众人移步临波楼听戏。   

  东瑗落后一步,让乳娘和众人照顾好盛乐诚,才跟在众人身后,去了临波楼。   

  盛家处处修建了池子,临波楼就是架在盛昌侯东南最大一处池子上。   

  四面环水,临波楼对面一桥之隔,搭了高高戏台,做成莲花模样,垂了绿色幔帐。远远瞧着,宛如一朵红莲盛绽,绿幔似荷叶蹁跹缭绕。   

  池子里种了菱角、荷叶,此刻正是莲叶才露尖尖角的时节,菱角已经蔓藤铺满了碧油油的水面。   

  一阵微风,清香满怀。   

  世子夫人和薛家、盛家二房、三房的女眷都来过临波楼,虽感叹用心巧妙,却不及杨家二位夫人初次相见时觉得惊奇。   

  杨大夫人和二夫人都称赞:“居然这样用心思,建了这么精致的水中楼阁。”其实心里感叹,盛昌侯府真真富足。   

  盛京这样的地段,他们家居然建了如此多的水池。   

  旁人家盖房子都不能够呢!   

  这院子是当年先皇准备开建皇家园林的,无奈御史一次次弹劾,说建皇家园林劳民伤财,乃是朝廷暮气之兆。   

  先皇被那些御史缠得没了法子,就把这初建的院子赏给盛昌侯做府邸。   

  这面积和地段,自然备受众人的羡慕!

第152节满月(3)

第152节满月(3)

进了临波楼,众人分了主次坐下。

东瑗的大伯母和盛夫人自然居首席,三伯母和四伯母居次,杨家两位夫人坐在薛家女眷下首,才轮到盛家二房、三房两位太太及四奶奶、五奶奶、六奶奶和七奶奶。

东瑗和二奶奶葛氏没有座位,她们俩立在一旁服侍。

对面戏台上已经开锣,班主用大红托盘托了戏单到这边阁楼,等着夫人们点戏。

盛夫人推让薛家众人先点,世子夫人和薛家三夫人、四夫人又推让杨家两位夫人先点。

杨家两位夫人自然推盛二太太和三太太先点。

最后轮了一圈,还是薛家世子夫人荣氏先点了一出《拜月亭》,盛夫人就跟着点了出《谢瑶环》,薛家三夫人和四夫人分别点了《苏六娘》、《荆钗记》,杨家大夫人和二夫人才点了出《琵琶行》和《秋风辞》。

下面几位奶奶也点了。

盛夫人赏了那班主。

班主接了赏,拿着戏单又回了那边莲形戏台。不过片刻,便是锦旗漫卷、彩带飘舞,生旦净末丑粉磨登场。

水袖轻抛,声喉婉转,依依呀呀唱着悲欢离合。

而阁楼这边,东瑗和二奶奶葛氏帮着摆了筷箸,丫鬟们陆陆续续端了琼浆美醪、美食佳肴进来。

东瑗站在盛夫人和世子夫人身后,帮着布菜。

趁着盛夫人不注意,世子夫人轻轻捏了捏东瑗的手,低声道:“瑗姐儿,看到杨家那两位了吗?不请自来,必有不善”

东瑗心头微动,没有说什么,只是淡淡颔首,让世子夫人知道她心里有数,又绕到了盛夫人那边。

盛夫人始终笑盈盈的,给众人劝酒。

酒过三巡,杨家大夫人笑呵呵道:“亲家夫人,放眼盛京城,都没有您这么大的福气我只比您小几岁,至今还有一个女儿未出阁,去年才添了一个孙女。可您的大孙子,都能上场考状元了”

众人听得耳里,纷纷暗中留心。

注意力不由自主集中到杨大夫人那句“至今还有一个女儿未出阁”这句话上。因为盛家的三爷盛修沐是如今京都最有身价的年轻一辈,既有爵位,又是个四品御前行走,为人不纨绔不荒唐,谁家有女不想攀上这门亲事?

只是主动上门说这件事的,稍微有点体面的人家还是做不出来。

毕竟抬头嫁女儿,哪有求着把女儿嫁出去的道理?

杨大夫人一开口,虽没有主动说要把女儿嫁给盛修沐,众人却下意识这样以为。盛夫人也不例外。

于是她对杨大夫人就格外小心,生怕中了对方的言语计谋,答应了不该答应的话。

她心里微微有些不虞。倘若杨大夫人真的这等场合说起儿女亲事来,怎么好拒绝呢?

可沐哥儿的亲事,自有侯爷做主的。

她说不上话,也不太想管。

京都各家朝中势力太复杂,她又不是薛家老太君,能做镇显侯爷的小张良。她对朝中各方势力不太清楚,唯一知道曾经萧太傅对他们家不利,薛老侯爷态度不明而已。

其他的,她记不住。

她本就是这样淡薄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