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香 第135章

作者:作者:15端木景晨 标签: 古代言情

“娘,奕姐儿的事,您和爹爹说了吗?”盛修颐关心问了句。

盛夫人摇摇头。

想着盛修颐是反对态度,也不想和他多说。她

看了眼一旁的东瑗,笑道:“从过了年,你就没有出过门。你舅母一个人在京都,也怪孤寂,你和颐哥儿一起去吃顿饭。”

东瑗想去,可不放心诚哥儿,犹豫不决。

盛夫人看得出她的心思,道:“等会儿我让康妈妈去把诚哥儿抱过来,今日在我这里玩一日。你们吃了午饭再回来。我看着他,你就放心去吧。”

东瑗这才道是。

管事早已备好了贺仪。

跟着东瑗出门的是蔷薇,所以来安就笑着躲开了,让来福跟着他们去韩家。

蔷薇一张脸通红。

东瑗低头偷笑。

马车上,她问盛修颐:“来福什么时候出去?”

“四月月底吧。”盛修颐道,“他手上的事,都交给来顺和来安,三日五日也理不清。”然后又道,“五月的时候选个好日子,再把他们的事定了。”

东瑗说好。

韩家在京都的东北向,是一处静谧的老宅院,临近几家都是老侯府、国公府,当年这里是很繁华的。

只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些老贵族渐渐就落寞了。

子孙争气的,承了爵还能维持先前的体面;子孙不争气的,则把家业败得精光,还不如普通富户人家。

韩大太太这宅子,是当时韩尚书正风光受宠的时候置办下的,虽因年月久远而陈旧了些,可庭院宽阔,依旧看得出当年的气势。

马车停在韩府门口,蔷薇先过来扶东瑗下车,盛修颐也跳下了马车。

东瑗就注意到,韩府门口还停了另外几辆马车,有些像薛家的。

到了门口,门上的小厮听说是盛家的人来了,忙进去通禀。

没过片刻,韩大太太和两位表兄都欢喜迎了出来。

“今日真是巧”韩大太太笑道,“你三哥和三嫂也来了。”

三哥,是指二房的三少爷薛华轩,五姐的亲兄弟。

东瑗微微疑惑。

他和三嫂怎么来韩家做客?

第163节投机

第163节投机

韩大太太是东瑗生母的嫂子,倘若薛家还愿意同韩大太太走动,也应该是老夫人吩咐世子夫人或者东瑗的大嫂代世子夫人过来问候,怎么是二房的三爷和三奶奶来了?

韩大太太见东瑗微惑,估计她也不知道,笑着跟她解释:“你三嫂是你二舅母的外甥女,她母亲和你二舅母是亲姊妹。你三嫂过来坐坐,问你二舅母好,顺便老夫人让给你两位表兄送些笔墨纸砚,过几日就是春闱了嘛”

东瑗明白过来,笑了笑。

她到薛家没过两年,三爷就去了四|川。对于这位三堂兄和堂嫂,因为不是一房的,东瑗不太熟悉。

果真是替薛家送贺仪的。

说着话儿,进了韩府的大门。

门楼下,是一排号房。

号房不远处,宽阔场地有一座两人高的粉油壁影。

只是年月久了,铺满了藤蔓。如今藤蔓虽然除了,依旧见斑驳影痕。

韩大太太和韩乃宏、韩乃华兄弟带着东瑗和盛修颐,蔷薇跟在身后的两个丫鬟一起,绕过了壁影,又是一处高高的半月形门楼,门楼地下八间矮屋,这才是韩家的门房。

“这院子真是气派”东瑗挽着韩大太太,感叹道。

韩大太太眼眸则是一黯,叹气道:“这是从前老宅的一半,另外一半从西边角门隔开,离京的时候卖了出去当年这里的街坊四邻,皆是王公贵胄,如今荒落得厉害”

盛修颐就笑着解释:“韩老尚书致仕归隐后,正荣伯和万国公没两年也病故。家业渐渐败了,也出些怪事,所以原先住着的纷纷搬走了,这里就安静了下来。”

韩大太太恍然,微微颔首。

说着话儿,进了韩府的第二重仪门,并无小厮拉着马车等待,韩大太太则是请他们绕过东边的角门,直接进了内院。

她有些尴尬跟东瑗解释道:“此次上京,是陪你两个表兄赶考。排场不好多,所以家里的佣人只买了几个,委屈你们走走……”

“这园子好看,走走值什么?”东瑗笑道,又问韩大太太,“表兄中了进士后,以后就落在盛京吗?”

韩大太太笑道:“也要看选在哪里。倘若选了下面的郡县,自然是举家上任,我也不会留在此处的。倘若是选在吏部、户部,我暂时也不回安庆府,陪着住一段日子的。若是不中,那定是要再等三年的。”

语气很委婉,还听得出想落户盛京。

“这科定会高中的”东瑗道。

韩大太太笑了起来。

说着话儿,走了大约一炷香的功夫,才进了内院。

远远的,东瑗就瞧着一个穿着天青色茧绸直裰的颀长男子,身边跟着一个穿月白色褙子、宫绿色襕裙的窈窕女子,二人翘首以望。

是薛家三爷薛华轩和三奶奶蔡氏。

见他们来,三爷和三奶奶上前迎了几步。

东瑗给他们行礼,喊了三哥三嫂。

盛修颐也跟着行礼。

薛华轩和三奶奶还了礼,三奶奶就笑着对韩大太太道:“九妹和九妹夫果真是一对金童yu女。”

韩大太太笑起来。

东瑗微微垂了头。

进了韩大太太院子的正屋,两个小丫鬟给众人上茶。

韩大太太吩咐他们坐,让两位表兄陪着,亲自下去吩咐饭菜。

盛修颐问韩家两位表兄功课温习得如何。

两人都说还好,很谦虚。

他就又问薛华轩薛家众人可好,老侯爷和老夫人身子可好,薛华轩也笑着告诉了。

“三哥什么时候回的盛京?”东瑗笑着问,“我以为你还在四|川。”

“回来大半个月。”薛华轩道,“任期还有一年,娘身子不好,我就提前辞了官,回了盛京。”

可能是薛东蓉的事打击太大了,二夫人的原本羸弱的身子就垮了下去。

盛修颐问:“如今有何打算?”

薛华轩自嘲笑道:“我这些年在四|川,回到盛京两眼一抹黑,也不知道能做什么。等着祖父替我安排。”

“四|川乃宰相回翔之地,三哥在四|川多年,他日定是国之顶梁。”盛修颐呵呵笑起来。

薛华轩一愣。

四|川乃宰相回翔之地,是唐宋时期的说法。

那时国都在西北,四|川便是京城的后花园,为京师提供粮食和防卫的保障,四|川的地位堪足重要。那时,倘若有人被派到四|川去做官,众人都会猜测,他任期满后,就是宰相人选。

所以才有“四|川乃宰相回翔之地”一说。

到了前朝和本朝,京都早就迁离了西北,所以这种说法慢慢不见了。

倘若不是熟读史书,可能都不知晓。

听到盛修颐这话,不仅仅是薛华轩有些吃惊,就是韩家两位满腹诗书的少爷也很吃惊。

盛修颐在学问上无所不精。

虽然是安慰和鼓励的话,薛华轩却是很高兴,跟盛修颐的话就慢慢多了起来。

韩家两位少爷看他的目光也认真了几分,和他说起往年的应试题目。

盛修颐虽没有参加过春闱,却对往年应试题目一清二楚,几个人就侃侃而谈,一顿饭吃到申初才歇。

东瑗几次想开口问五姐薛东蓉的事,可想着是在韩家,怕薛华轩和三奶奶不好回答,就忍住没问。

她心里记挂着诚哥儿,吃了饭就要告辞。

薛华轩也怕打扰韩乃华和韩乃宏温习,也起身告辞。

韩大太太不虚留他们,亲自又送出来。

“天和,等放榜后,咱们再聚聚”韩家大少爷韩乃宏临走时对盛修颐道。他虽然是儒家子弟,却喜欢黄老之学,而盛修颐又精通,他听了盛修颐说一席,还意犹未尽,相约再聚。

连妹夫都不叫了,像同窗那样,喊盛修颐的字。

盛修颐就连忙道好。

韩乃宏差点忘了薛华轩,连忙补充:“到时华轩兄也来。”

薛华轩也挺喜欢盛修颐和韩乃宏兄弟的,今日说话也很投机,就痛快答应了。

回家的时候,盛修颐坐在马车上阖眼假寐,沉默不语。

东瑗有些惊讶,轻声问他:“不舒服吗?”

盛修颐这才睁眼,伸手揉了揉面颊,缓慢道:“说了太多的话,脸疼”

说话说到连面部肌肉都疼痛……

东瑗很无语,扑哧一声笑出来:“何苦来?少说一句又不妨事”

盛修颐就继续阖眼假寐,果真不说了。

东瑗越想越好笑,一个人偷偷笑了半晌。

平日里不怎么说话的人,猛然间说多了,的确脸上不舒服。

她回到盛府,跟着盛修颐去了元阳阁。

诚哥儿在盛夫人的暖阁里睡着了。

盛夫人见他们俩从外面回来,也不多留他们,让乳娘抱着诚哥儿,跟着东瑗和盛修颐回了静摄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