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扫娥眉 第204章

作者:作者:郁之 标签: 古代言情

  

  “阿扬,”傅铁衣熟稔地叫着杨绯的小名说:“那个人应该是把战场放在济宁了。相信不止是泰安,其他重镇的军力也会陆续撤到济宁。山东对于我们虽然重要,那个人大约却志不在此。”

  

  “那个陆子周……”杨绯微微皱起眉头。

  

  究竟什么样的人才会随便就放弃好不容易才打下来的土地呢?何况是富庶天下,民多壮士,据之唾手可以割据一方的齐地呢?天下当真会有人这样用兵吗?

  

  “好了,不必担心,去休息吧,你过两天还要领军。”傅铁衣微笑着打消了杨绯的顾虑。

  

  宣华二十六年五月十五拂晓,攻城第八天,泰安克复。寇首青眼雕、吴志珍仅以身逃脱。

  

  那么,按照原定计划,傅铁衣大军在泰安城休整两日之后将分兵进攻。傅铁衣亲自率领大军十二万,一路直下济宁。而由归德将军杨绯率五万精兵沿山东边境迂回进军,沿途收复青州、临淄、穆凌关、沂州、临沂等重镇,最后与傅铁衣在济宁城下合围,以期就此一举平定匪患。

  

  十几二十万的大军当然不能全部入城,营寨扎在泰山脚下连绵数里不绝。这一天的黄昏,傅铁衣坐在泰山山麓,远望落日映照下他的营盘与天际线相交。他的将军们陪着他,却不敢出声打扰他。宣华二十四年傅铁衣自上都归来之后,他越来越喜欢安静地凝视他脚下的大地。而这里,是泰山。

  

  亲卫禀告的声音和奔跑的脚步声打破了难得静谧。他们跪倒在傅铁衣的身畔,奉上一封厚厚的书信。

  

  “是阿云的信啊……”傅铁衣的声音里似乎满怀着感慨。

  

  他亲自拆开来信。首先就是厚厚的一摞画像——那是个女孩儿,小小的,胖乎乎的,各种姿势和神态都有,惟妙惟肖,很是可人。他一张一张地看那些画像,嘴角带着不自觉的浅笑。他看着最后一张画像仿佛出了好一阵的神,才叹了口气,小声嘀咕了一句什么。这一句话的声音太小了,没有人能听 清。在周围将军的眼中看来,他们的元帅不过是开合了一下嘴唇而已,究竟有没有发出声音都不能确定。

  

  傅铁衣将那些画像折起来揣进怀里,然后就恢复了镇定如桓的神态。他展开最后剩下来的一页信纸,这一次,却是越往下看神色越凝重。看完之后,他将信合在掌中,沉吟半响,转而问周围的心腹将领:“诸位以为,我军来攻,流寇该当如何应对?”

  

  众将议论纷纷,大抵不过如何守住山东之类。杨绯和傅铁然对视一眼,终于没有说话。

  

  傅铁衣听众人说完,摇摇头说道:“倘使由我来为流寇谋划,必不会困守于山东一地束手待毙。必定趁我大军拖延于泰安、临淄等坚城城下之时,将分散于各地的兵马汇集济宁。然后凭借亢父之险,一面于我大军对峙,一面谋取中原。到时一面将我军拖住,一面呼啸中原,虎视东都。朝廷兵马调动非一两日能成,只要占据东都,那就算境界始开,有了逐鹿天下的资格……”

  

  傅铁衣笑了笑,似乎很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令众人大惊失色的话:“亢父之险,似乎是大郑名将的埋骨之地哪,当年可是连狄桂华都败在这里了……”

  

  “大帅!”

  

  傅铁衣摆手示意众将稍安勿躁,继续说道:“本来我打算就在那里做个了断。如今看来是不成了。”

  

  他站起来下令道:“原来的方略取消。阿扬帅两万精锐回范阳镇守,明天就走。我亲自带军收服山东诸郡。分五万兵马给铁然攻打济宁……也不用拼死去打,五万兵马是打不下济宁的,何况流寇在各郡的兵马会源源不断地推到济宁。你只要尽力而为也就是了。行文东都留守,请他协助堵截流寇。倘使流寇蹿入中原,可不是我傅铁衣的责任。”

  

  众将大惊。如此用兵,便是奇正颠倒的意思。原本的方略是会战济宁,傅铁衣亲帅大军,一面围城,一面在城外歼灭由各郡撤往济宁的流寇。如今仿佛是专心收纳山东于掌握之中,至于流寇爱往那跑,他一概不管。甚至于这根本就是张网三面,鼓励流寇往中原跑嘛。至于行文东都留守堵截,完全是为了事后用来推卸责任。中原现在才多少兵马啊,能堵住那才叫活见鬼。

  

  夏侯广德上前一步问道:“大帅,出了什么事?”

  

  “陛下下旨,燕王和燕王妃就樊,并赐护军。”傅铁衣随手将信递给他,说,“另外,朝廷有意于近日集天下名将精兵于中原,会剿流寇。”

  

  众将闻说均是一阵心寒,卢文瑶回到燕地,明显就是为了牵制傅铁衣,难怪大帅首先就要确保范阳万无一失。而大会天下名将精锐于中原,说是为了流寇,可倘使流寇在山东山穷水尽了呢?恐  怕旌挥所指便是盘踞于范阳、平卢两地,尾大不掉的他们了吧?

  

  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便是如此啊。

  

  一时之间,众人都是沉默不语。傅铁衣倒是先笑了,反正他本来也不是什么忠臣良将,皇帝防他也不算过分,不过来而不往非礼也罢了。他带着一丝微不可察的嘲讽道:“既是如此,我们还不要辜负陛下的美意。”

  

  与此同时,在心里,傅铁衣如此叹息着——十面张网,竟然是瑟儿的主意啊……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之后,他抛开了萦绕在心头的那些烦乱,恢复作为大军统帅的气度。众将依命回营准备出兵之后,只留下傅铁然陪着他的兄长。

  

  傅铁衣站立在巨石上,面对济宁城的方向,眺望着远方。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只有点点星光。他对自己的弟弟说:“阿然,你看,那就是济宁城。陆子周就在那里等着我。”

  

  傅铁然在心里烦着白眼想:“大哥你眼神真好,济宁城离着好几百里呢,你咋看见的?”

  

  “我是多么希望能在这一次和他一决胜负……如果他连现在这种局面都算计到了的话,那未免也太厉害了一点儿……”傅铁衣自言自语。

148

 远远地看着大队人马中的那个略有些单薄的身影转过山坳的一角,彻底消失在自己的视野里,元元带转马头,下令道:“回济宁!”

  

  元元身边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这少年头上系着飞扬的红巾,胸口老大一块儿护心银镜。链子锁在背后交叉,其间插着两把明晃晃的板斧,很是英姿飒爽。他是从小在流寇土匪窝里长大的孩子,原本的姓名早就记不得了,流寇的巨头们都叫他小成,如今正是最不怕死的年纪。

  

  小成看了元元一眼,搔搔头,忍不住开口抱怨道:“真要回去吗,大姐?咱们这都从济宁城出来了!大姐真的不和军师一起去中原了吗?明明说好的!就算大姐不想去,可是我还我想去啊!纵横中原可比死守着济宁城过瘾多了!”

  

  元元用鞭梗轻磕小成的脑袋,语气中带着几分纵容斥责道:“哪来这么多废话!不让你跟着去是为你好!你不是一直想见识见识傅铁衣吗?在济宁城好好等着必能如你的意!”

  

  “当真?”小成眼睛一亮,兴奋地道:“傅铁衣啊!”

  

  他还没来得及表达自己的激动之情,元元已经斥马控缰,当先疾驰出去。千余人马随即跟在她身后,马蹄踏起的尘埃铺天盖地。其中一人被呛得伏在马上咳嗽,他回头无可奈何地望着这漫天的尘埃,吐出口中的沙子,含含糊糊地道:“流寇!流寇做派!”

  

  “得了,王将军!咱们兄弟打得了胜仗就得了!哪有那么多讲究?难道您带兵还不起沙子?”一个络腮胡子的流寇头目爽快地大笑着与降将王凤开着玩笑,同时伸手一鞭打在王凤宝马狮子聪的屁股上。

  

  马儿吃疼向前急冲,将王凤带得在马上一闪身。人王凤好歹也是正牌的将军,真材实料还是有的,一带马缰便在马上坐稳了身体。

  

  “该死的!”他忍不住破口大骂,“我王凤怎么也是世代簪缨王氏子孙,怎么他妈的就跟你们这群乌合之众同流合污了呢!陆子周你这混蛋,真真害人不浅!”

  

  元元发出极为爽快而肆意的笑声。

  

  不一刻,一行人马便距济宁城只有五十里了。有城中派出的探子回报,官军已到了十里之外。元元闻报也是一愣,不禁皱眉道:“怎么这么快?”于是便问:“有多少兵马,打的是谁的旗号?”

  

  小喽啰答道:“总要有一两万的样子,大旗上大大打着的是个‘傅’字。”

  

  元元与王凤对视一眼,互相看见了对方眼中的蹊跷。王凤摇摇头说:“不会是傅铁衣,他从来都稳居中军,绝不会如此沉不住气抛开大军先行一步?”

  

  元元一笑道:“看来是四将军那小孩子了……此番傅铁衣竟然舍得派自己这宝宝弟弟单独领 军前来,当真是出人意料哪!”她勒住马首,环顾众家弟兄道:“既然碰上了,不如陪那毛躁的小孩儿玩玩。开战之前搏个满堂彩,也好一壮我义军声威!”

  

  流寇们怪叫着欢呼,王凤也含笑点头。

  

  元元放开马儿的脚力奔跑一圈,回来勒住马看看天色渐晚,遂指点前面一个山口道:“咱们就在前面那个山口埋伏,趁夜色直取他中军大旗,吓他一吓。然后嘛……”元元露出一个和她年纪完全不相符的顽皮笑容,“咱们便转身逃命吧!”

  

  流寇纷纷吵闹着说不过瘾,元元再三压制总算才不再鼓噪。

  

  王凤却拍掌道:“好计!倘使有城中大当家的呼应则更妙!”

  

  “这个自然!”元元笑笑,叫过一个小头目交代一番,叫他快马进城找大当家的混天龙报信。

  

  于是元元分派一番,千余人马边都埋伏在山口,单等傅铁然吃亏上当。

  

  要让傅铁然吃亏也上当也不是那么容易地!

  

上一篇:《皇后重生手册》

下一篇:大药天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