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扫娥眉 第292章

作者:作者:郁之 标签: 古代言情

  

  他说动就动,一闪身越过清风明月,伸手便捉住了欧阳怜光。他手上一转,手臂揽住欧阳怜光的小腹,再一推一压,便按着欧阳怜光的后腰硬把她按得弯下腰去。要说还得是赵箫啊,业务那叫一个娴熟。只见他一手欧阳怜光的深衣拉倒腰上,一手解自己的袍子。看都不消看一眼,一挺身,就贯穿了欧阳怜光和男人完全相同的某处孔道。

  

  欧阳怜光和赵箫同时发出一声闷哼。赵箫的额上就见汗了。

  

  强攻这种事儿,会疼的可不只是一个人。赵箫作为上都长安乃至于整个大郑最优雅高贵的流氓之王,实在不该一时冲动就做出这样损人不利己地事情来的。由此可见,面子这种东西真是害死人的存在啊!

  

  “他妈的!”赵箫狠狠咒骂了一句,松开欧阳怜光。

  

  说时迟,那时快。因为赵箫的动作实在太快,这一连串的变故只发生在眨眼之间。等清风和明月拎着剑冲上来,赵箫和欧阳怜光实际上已经分开了。赵箫扶着个香炉缓劲儿,欧阳怜光伏在几案上缓劲儿。一时间,赵箫就有些招架不住。门外窜进两个劲装武士,与清风明月战在一处。

  

  欧阳怜光抹了一把汗,回头道:“住手。清风、明月,你们先下去。”清风、明月住了手。赵箫挥了下手,那两个劲装武士也收了兵刃,与清风明月一起退出屋去。

  

  一时之间,屋里就剩赵箫和欧阳怜光两个人,气氛实在是有些诡异。赵箫觉得有点儿尴尬,大约他也从来没碰见过如此令人丧气的时刻吧。于是流氓之王也就没了继续耍流氓的兴致,只想赶紧办完了正事,咱们赶紧分道扬镳。

  

  赵箫皱了皱眉,满脸郁闷地道:“欧阳大人,你不用害怕。不管你想干什么,我都没兴趣揭发你。我来找你,只是跟你做个交易。反正你这也是要溜了,不如把均输署历年积攒下来的库藏兵械送给我,滋当你的买路钱。你看如何。”

  

  “那些都在大明宫。”

  

  赵箫微微一笑:“欧阳大人,你就不要揣着明白装糊涂了。难道我现在还能让你带着我去取吗?你知道我要的是什么!”

  

  欧阳怜光想了想,终于点头。她从包裹皮上堆的那一堆儿东西上翻检一阵,找出十来把钥匙,一本名册。她从旁边丢着的化妆匣子里取了个画眉的黛笔,在名录上写了一会儿,便一起递给了赵箫。

  

  赵箫翻了翻,揣进怀里。拱手道:“多谢,多谢。欧阳大人你一路顺风。咱们后会有期。”

  

  ……

  

  就这样,凤仪元年元旦,欧阳怜光在通宵不息的庆贺新年的烟花的照耀下,逃离了上都长安。在这个火树银花合,金吾不禁夜的晚上上演了一出精彩纷呈的卷包会。

  

  凤仪元年元月初五日,甘露之变。金吾将军韩约奏称金吾左仗院内石榴树夜降甘露,是为祥瑞之兆。帝甚悦之,乃令侍中张媛张氏先至左仗院,而已阴伏金吾卫甲士矣。张媛至左仗院,风动帷帐,乃急趋而出。少顷,张氏作乱于内,帝发金吾卫围争之,乃围张氏府邸。

  

  凤仪元年元月十一日,河西叛军兵至灞桥,长安震动。后叶氏陈兵东都,犹未觉耳。

  

  凤仪元年元月十五日,函谷关守将顾彦超献城于张襄。遂以以泥丸封函谷关,自此,长安之令不得出于关东。

  

  凤仪元年元月二十三日,开远门守将韦涵勾结张氏,阴开城门以迎河西军。长安陷落,皇帝李芛失踪。

  

  凤仪元年二月初二日,张媛设宴秋池,关陇士族俱会于此。乃盟誓言:国不可一日无君,楚王之女寿春郡主为上都宗室最贵者,当先立为监国。

  

  凤仪元年二月初八日,寿春郡主登上含元殿,接受了监国的印玺。

  

  凤仪元年二月十一日,诏书颁行天下,后叶氏于东都乃知长安之变,骇然语于诸将、大臣:“此张氏反乎?然陛下何在?”

  

  凤仪元年二月十二日,太中大夫欧阳怜光持天子印信至东都。痛哭于乾阳殿,曰:“张氏谋反,兵袭长安。陛下付臣印信以上殿下。陛下语臣,殿下当持此印,统帅天下兵马以平叛乱。拣选宗室立以为嗣,重光我大郑万世之基。”后按剑而起,拜曰:“谨受命。”

  

  ……

  

  就这样,诚如元元所说的那样。皇帝李芛的尸首虽然并没有找到,目前仅能说成是失踪而已,但是,大郑的天子已经死了。无论叛乱的草莽还是叛乱的士族,无论她的臣下还是她的丈夫,在实质上都将她看作是一个死人了。

  

  在凤仪元年的二月十八日,上都的张氏甚至在没有找到尸体的情况下就为凤仪皇帝举丧。而后,寿春郡主在含元殿继皇帝位。遥尊先皇皇后叶氏为皇太后,上徽号曰“静成”。时,郡主年十一。乃加韩国夫人张媛为太师、尚书令,封韩王。加武安侯张钰太尉,天策上将。张氏诸女、子、孙俱封侯。

  

  毫无疑问,张氏在这个时候为李芛举丧并不算明智。因为从某种意义上看,这就意味这他们间接承认了弑君的罪名。然而,张媛也有张媛的苦衷。张氏谋逆是事实,无论怎么遮掩都没有用。不管他们是否宣布皇帝已死,那些有志于争夺天下的人都会说她弑君。并且,如果皇帝不死,那么,本来就手握重兵在外的叶十一就具有了更加名正言顺的大义名分。监国对皇后,皇帝对太后,这两对关系之间的优劣对比是不言而喻的。既然怎么样都不可能不战而令天下俯首,那么不如首先抢个大义名分在手上。这正如张钰所说,“大丈夫反则反矣,何必畏手畏脚,徒增人笑柄。”

  

  那么,既然张氏“杀”掉了大郑天子,他就不能不让全国人民提反对意见了。随着大郑天子的“死亡”,和张氏扶持的新皇帝的登基。全天下的地方氏族与豪强就一起跳起来大骂张氏乱臣贼子,然后他们就都忙着在自己的地盘上自立为王。

  

  这真是很奇怪的逻辑啊!张氏是乱臣贼子和他们能够自立为王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大约诸位大王们也觉得不好意思了。所以,但凡有条件,在自立为王之前,都知道拥护个大郑的宗室作为幌子。

  

  当然了,占据巴蜀荆州的元元除外。她是不需要尊奉任何大郑的天子的。所以,在凤仪元年二月二十四日,她率先自立为蜀王,给全天下开了一个好头。

  

  接下来是镇守着幽燕之地的燕王妃卢文瑶。在这一点上,卢文瑶有着充分的理由和任何人都比不了的优势——她的丈夫楚王是宣华皇帝之子、凤仪皇帝之兄,她的女儿邯郸郡主是宣华皇帝嫡亲的孙女。从血缘上看,她的女儿比张氏在上都立的寿春郡主更有资格继承皇位。并且,在凤仪皇帝没有子女的情况下,她比任何宗室女子都更有资格。那么,既然寿春郡主可以被立为皇帝,那么她的女儿邯郸郡主就更有资格成为大郑天子了。于是,卢文瑶立即就立了自已的女儿做皇帝,与张氏对抗。

  

  寿春郡主和邯郸郡主,一个在西,一个在东,中间隔着一个东都洛阳里手握重兵的先皇皇后,就这样对峙了起来。

  

  卢文瑶立了邯郸郡主作天子,天下四方的反应姑且不论,对叶十一的影响也暂时还没看出来,首先受到波及的就是河北的傅铁衣。没办法,傅铁衣的藩镇与卢文瑶的藩邸正好接壤。别人都可以看看再说,只有他必须得决定了。是承认寿春郡主,还是承认邯郸郡主,亦或是干脆自立?

  

  他倒是想拥护赵瑟,可赵瑟那边儿还没有决定下来。他总不可能说:等金陵立了天子,我拥护那个吧?

  

  这不是想要拖延就可以的事情。在卢文瑶以邯郸郡主的名义发出来的旨意已经在路上,立即就要送进范阳节度使府邸的情况下,你总不可能说什么等我考虑考虑再看看接不接这旨吧?好吧,就算他可以这么说,卢文瑶的军队可不会等他这么久。是战是和,他总要拿出个策略来。

  

  于是,这一天,傅铁衣集合了心腹部下在帅府中商议。他们在地图上比划了半天,傅铁衣终于扔了尺子道:“没办法,卢文瑶对我们的牵制实在是太大了。倘若不暂时与她联合,不管我往何处用兵,都不免有腹背受敌之忧。与其束手束脚,动弹不得。倒不如先与卢文瑶联手,平定黄河以北……来人,叫燕王妃的使者进来吧。”

  

  燕王妃的使者是个瘦高身材的女子,全身都裹在斗篷里,看不出模样来。她并有装作做样的拿出圣旨什么的,而是微微低了低头,说道:“还请傅帅摒退左右。”

  

  众将皆曰不可,傅铁衣晒然一笑道:“难道我还怕一个女子行刺么?且先退下。”众将此地退去,使者猛得一掀兜帽,露出一张英姿飒爽地脸来。

  

  “文瑶……”傅铁衣惊道,“你竟然真的敢亲自来!”

  

  “别人自是不敢的,你这里我当然是冒死也要来的。”卢文瑶道笑道,“再说你也不可能杀我啊!”

  

  傅铁衣苦笑道,“那可不好说。”

  

  “哎,你这家伙,就不要跟我装模作样了。”卢文瑶一拍傅铁衣肩膀,四顾道,“你这里我可是第一回来,你不带我走走?”

  

  傅铁衣与卢文瑶并肩走在范阳节度使府邸的后花

倾国 ...

  园,积雪在他们的脚下咯吱作响。卢文瑶悠然道:“铁衣,你我没有并肩在沙场上驰骋已经有十五年了吧?记得当初,你我虽然每每闹翻,然而论及天下英雄,总是豪情万丈,只道你我二人联手,自可无敌于天下。如今,你不再是大泥鳅,我也不再是小蚯蚓……哪,我知道当年的事情是我对不起你。所以,我今天亲自来到你面前。我仍然不能给你任何承诺,我只是问一问,问一问你我联手征服天下这样的事情你还有没有兴趣去试一次。如果你已经没兴趣了,不妨在这里杀了我……”

  

  凤仪元年三月初七日,傅铁衣正式接受了幽州方面的圣旨,向全天下表明了河北、山东两地承认邯郸郡主是大郑的正朔。

  

  与此同时,他写了一封信给赵瑟。信的内容很简单,没有任何解释,只一句话——吾当为君扫荡北方,望君早定江南。

  

  曹秋何把头凑过去瞄了一眼,道:“老傅对你不赖嘛!”然后他搔了搔头,郁闷道:“我怎么觉得所有男人对你都不赖啊!”

  

  “除了你!”赵瑟没好气的道。

  

  无论如何,赵瑟也到了必须确定她的皇帝的时候了。人选是现成的,山阴郡主有一位女儿,也有着翁主的宗室封号,年龄也才六岁。她的父亲是周氏,祖父是赵氏。然而,江东士族众多,都与宗室有联姻,拥立皇帝这样的大事,不免要山头林立。一时之间赵瑟也难以独断专行。为了这件事,赵瑟专门去拜访了秦氏的族长,秦歌。

上一篇:《皇后重生手册》

下一篇:大药天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