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贤妻 第12章

作者:闫灵 标签: 古代言情

“这么大的宴席,怕是那点钱不够吧?”李政然问道。

吴氏心里高兴,还是长子懂事,她今晚说这些就是这意思,老早就算过了酒席用度,她手上的钱确实不够,“是不太够。”

“母亲你只管说出数字来。”政亦也有些客人要来,自然不能在朋友、同僚间失了面子。

“母亲你说多少,我们一起缴嘛。”政昔边吃边随声。

吴氏看一圈三个儿子,道:“我算了算,加上酒水和回礼,差不多要一千左右。”

一千?!全家人除了欣乐,一致看向当家主母。

这么说每家至少要凑出三百?

政亦、政昔一年也不过三百多的俸禄,这会不会太多了点?吃完这顿大家还要不要继续过日子?

各家的女人都忍不住看向自己的丈夫,而各家的丈夫又一致看向兄长——不是他们不愿意出,只是一下子拿出这么多来还真是够呛,虽然都有私房钱,可毕竟各屋也要日常开销,男人们总有人际交往的用度啊。

李政然看向母亲,吴氏也有点脸热,她知道这次确实花的比较多,不过就这么一个女儿,而且如今在阳县认识的又都是大人物,总不能在外人面前丢脸不是?况且她手上的钱也比较足够,难免有手滑、脑热的时候。

“母亲都订好了吧?”李政然没什么情绪,只是很正常的寻问。

“后天就是喜日子,已经定好了,明天就要送来。”吴氏道。

先斩后奏啊!之前可一句也没跟他们透漏——众人心中暗衬。

“既然订好了,就按这个办吧。”李政然低眉继续吃饭。

其余人哪里还吃得下,一年的进账呢,谁不心疼,尤其各家的女人,新年快到了,可都盘算着买自己的东西呢,莫名其妙就给一群人吃了去!

所以饭后,当姓李的那一家五口关起门来继续商量时,媳妇、孙女们则集在了一旁的花厅里,这一回可是真正的同仇敌忾,不管以前什么磕磕绊绊,全都因为要出这么大一笔钱而站到了同一阵线。

“婆婆这也太好面子了,这么多钱呢,吃到外人肚子里算怎么回事!”赵絮嫣气得把小女儿递给了丫鬟容嬉——现在看到姓李的就上火,包括自己的女儿。

钱诗诗瞅一眼莫语,思衬一下道:“大哥是个仔细的人,干脆让大哥来打理酒席吧,也省得婆婆累着。”大哥不像是个铺张浪费的人。

莫语喂完侄女映蓉糖角,抬头看向钱诗诗,“婆婆既然都定好了,可见也没什么可打理的了。”其实钱到是无所谓,她与政然手上还有存银,只是担心婆婆会习惯这种大操大办。

“这还得了!这才是定亲呢,等明年成亲咱们全家岂不要吃糠咽菜了?你们两房人口少,我这儿可撑不住啊。”赵絮嫣现在急得想喷火,刚跟政亦说好今年给娘家的爹娘送份大礼——上次生老二时,爹娘见她又生了个女儿,担心婆家不开心,还特地包了份大礼来,她不能总占娘家的便宜吧?这都嫁进门三年了,总从娘家往婆家搂钱算怎么回事?她也是有哥哥嫂嫂的人,每次回去都要听闲话,谁受得了!

钱诗诗轻咳一声,道:“人口少未必花销少啊。”她娘家那么多姐妹,过年过节的省亲回礼都爱相互攀比,再加上她经常在贵妇场子里转悠,总有些不必要的开销,她手上的存钱也不多啊。

两人一致看向长嫂莫语,希冀她能带头反对些什么。

莫语回看向两人,这还是她们三人第一次这么齐心呢,“是有点多了。”她道。

所以啊,所以你这大嫂得出头反对啊——老二老三的共同心声。

“不过既然都定好了,也没什么办法。”婆婆到事前才透漏出来,恐怕就是担心各房反对吧?

“大嫂——”赵絮嫣撅嘴,“感情你们两家都是有钱人,手里存那么多,我跟政亦可没什么钱,他认识的人多,谁家有个喜丧都要出礼,有多少私房也不够花的呀。”

钱诗诗也蹙眉,可她不愿倒苦水,实在是怕那赵絮嫣会笑话。

莫语在心中暗暗叹口气,这老大还真不容易当,没事的时候没人理,有事的时候必要你出头,抬头看看前厅的灯火,“我看还是等他们出来问问再说吧。”

出来还能问什么呢?无非就是两个答案,一个是出,一个是不出。

***

“弟妹们都有怨言吧?”回屋的路上,李政然问莫语。

“嗯,多少都会有点,毕竟确实是多了点,各房的花销也都不小,难免要动到存银。”

“所以——我想跟你商量一下,等宴席办好后,让母亲把钱还给各房,这笔钱从咱们俩的家用银子里扣吧?”他说的是那一万两。

“等‘宴席办好’?”莫语玩味着这四个字,为什么要等宴席办好呢?想了一下,倏而转笑,“你这人很刁呵。”

“何以见得?”路过门槛时,他习惯性搂住她的腰。

“你非要让她们先给娘脸色看吗?”相信这笔钱出了之后,媳妇的脸色都不会太好看。

“母亲最近似乎是变得有些张扬,至少让她有些警觉,咱们并不是什么大富之家。”在看过媳妇的脸色后,希望她能有所收敛。

“可这里毕竟不是七番镇,想回到从前很难的。”就像她,现在再让她回到在娘家的日子也会不适应。

☆、十三 喜宴来客

政亦、政昔的朋友都不少,算一算光他们俩的朋友就来了六七桌。

见此场景,赵絮嫣特地跑到记账的门房溜达了一圈,想看看收了多少礼钱——除了亲戚外,朋友的礼钱都是各归各房的,毕竟是他们自己行出去的礼。

在确定入大于出后,赵絮嫣的心里总算是好受了一点,至少今年能送娘家一份大礼了。看过自家的账本,她忍不住翻了翻别的两家,大哥那房不必看,大哥的朋友多半不在身边,自然不会进账太多,到是老三家的比较值得看,看完后在心中暗暗得意——说来说去还不是跟他们家差不多,也没多出多少来。

“敢问几位是?”登记礼册的是李家的本家叔叔,见有客人来,起身相迎。

赵絮嫣赶紧背过身去,怕让客人看到,怎么说偷过来看账本也是丢脸的事。

“李政然的——”一个黑袍大胡子吆喝一声,差点震碎周围人的耳膜。

是——银票呢!赵絮嫣眼角瞥到后,忍不住再看一眼。

“岳先生,您的字好看,您写吧。”

一个银袍短须、文雅的中年男人提起笔,足足写了七八页之多。

待他们一走,赵絮嫣忍不住凑过去看了看,不禁捂嘴,三千多呢,大房这次是真得发了。

转头就跑出去找莫语——

莫语正在厨房里查看菜数,就见赵絮嫣风风火火的一头撞了进来,“大嫂,你们这次可赚足了!”

莫语莫名其妙,赚足什么?

“银子啊,收礼的银子啊。”

“啊?”莫语诧异,他们能赚什么?她娘家也不是什么富贵之家,政然的朋友又分散在五湖四海,如今的同袍又都被关在大营里出不来,能有多少进账?

赵絮嫣忍不住伸出三根手指来!“三千!大嫂,你们有三千的礼银呐。”

莫语张口结舌,谁会送这么多礼给他们?!吃惊归吃惊,到也没高兴太多,毕竟现在收多少,以后都要还啊,礼尚往来嘛,一来一去,谁知道谁赚了?“是嘛。”她也不知道该有什么表情。

“想不到大哥才是最厉害的。”赵絮嫣为自己与莫语亲近而庆幸,当然,庆幸之余又有些落寞,满以为她家政亦才是全家最厉害的,想不到大哥的朋友那么有钱!

“客人都到齐了,他大嫂啊,该上菜了。”吴氏着急慌忙地在厨房门口喊一声,她今天穿得新衣服迎客,不好进来沾油烟,厨房和一众下人的事都是三个媳妇在管。

莫语赶紧招呼着丫头们上菜去——

糖果、凉菜上过后,厨房里开始翻炒热菜,李家三个媳妇都出来坐到门外的茶桌旁。

莫语和钱诗诗都怀着孩子,饿不得,所以厨子炒一个就挑出一些来与三位少夫人试菜。

“宁儿——”李政然不知何时走了过来。

这还是他第一次在外人面前叫她的名字,听得莫语胳膊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禁不住看一眼两个弟妹,好在她们没什么反应,“你怎么来了?”他是长子,客人都是他在招呼、安排。

“岳先生他们在我们院里,你去照看一下。”低声道。

“我?”她一个女子,能待客么?

“吕家的财礼到了,我要跟政亦他们点算,一会儿才能过去,你先去招呼他们一下。”

“叔伯他们不在吗?”李家本家的叔伯们都从老家过来帮忙的。

“他们也有事要忙,而且只有你见过岳先生他们,放心,只去打声招呼尽个礼数就行。”

莫语点头,伸手拆下围裙,与两个弟妹说过之后,便随丈夫一道出去——

“我听二弟妹说咱们的礼薄上有三千多两,他们的礼是不是太重了点?”他们房的礼金想必也是岳先生这帮人送的。

李政然笑笑,“不只他们几个,晚上等你看过礼薄后就知道了,刚才吃饱了么?”见四下无人,伸手摸摸她鼓胀的小腹。

“吃多了会想吐,不饿着就行了。”

“走路小心点。”在岔道口分别前,忍不住嘱咐妻子一句,“我尽快回来。”

李政然的客人只有一桌,因为大营的规矩,众人都没有假,所以只让几个有假的带礼过来。

为首的当然是那位温雅的岳先生了——

因为见过一次,所以莫语没有过分的紧张,而且因为她年纪比较小,又长得文弱,众人也没开什么重的玩笑,直到李政然出现后,一切都变了,这十多个人个个变得面目狰狞,脸上明明白白写着——小子,你今天死定了!

李政然没醉过,因为他很少喝酒,众同袍一直等着他喜宴的这天来灌他,可惜成婚的时候没能参加,所以这次趁着李家小妹的借口,干脆将婚礼差得那份礼金都补了上来,也就难怪有三千多之巨了。

因为喝得太多,李政然在酒席上就睡了过去,这一觉直睡到了掌灯时分,醒来时,撑着欲裂的脑袋还要到前厅去。

莫语一见到丈夫,赶忙让环儿端来醒酒汤让他喝下。

“政然啊,这是你们房里的礼金。”吴氏将钱分作四份,推给大房一份,然后是政亦、政昔,“咱们本家和姑舅家的礼金一共三百三十二两,我算在酒水里一起冲账,加上之前所剩的家用二百二十两,酒席的账还剩下五百七十两,正好一家再缴一百九。”她刚才看过了各房的进账,大房三千五,二房七百二,三房六百八,绝对出得起这一百九的数,她的心也就安下了不少,今天一整天,几个媳妇的脸色都不太好看,她心里也憋屈着,唉,花别人钱就是不自在啊,要看人脸色的。

各房的礼薄都由各房的女人收好。

“娘,我们几个也给欣乐买了点东西,正好今晚一起封存入库。”莫语抬手让丫头们把花厅的礼盒都搬了进来。

吴氏看过一眼,笑笑,“你们何必花这个钱。”看上去似乎也不是很重的礼啊。

莫语看一眼赵絮嫣和钱诗诗,“怕欣乐看不上眼,我们也没敢多买,想说等成婚的时候,她若想要什么先与咱们说说,也好准备。”

“不必了,你们酒酒水水的已经给她花的够多了,以后都还有自己的日子要过呢。”唉,看来孩子大了真得不由娘啊,小时候她什么都给他们,把他们养大后,一分一厘都开始跟她计较了啊。

三个媳妇都看得出婆婆口不由心,不过都没吱声,连最受宠的钱诗诗也没有,不是她们不想全身心支持她,实在是她们也有娘家,也有人际关系,总也有必要的交际啊。

“对了,他大嫂,我让你包得回礼都给全了吧?”本家和娘家的回礼与其他人不同的,她特地交代过长媳,不知她有没有办好。

“给了,不过——”莫语看一眼丈夫。

李政然刚喝完醒酒汤,接着妻子的话道:“路过账房时,我去看过,本家和娘家的回礼有别,不知母亲有什么特别的意思?”

这也要问?吴氏心里的火气骤然升了起来,一场酒宴办得她四处受气,连给娘家的回礼多一点都要被质问?“你舅舅、表哥、表妹和舅老爷们大老远来一趟不容易,而且当年咱们落难时也给咱们伸过援手,我总不能太委屈他们吧。”不就多包了二两银子嘛,最多她自己拿钱补上,这点钱她还是有的。

“不是钱的问题,李家宗亲老老少少在这里帮了两天的忙,让他们看到了恐怕会不痛快,咱们家喜丧大小诸事都是他们来帮手,而宗亲家里有事,我们却不是每次都去,总不能人家来帮了忙,还给人差别待遇吧?”本来那些本宗的叔伯就因为他们家发达了而不敢登门,怕惹来攀龙附凤的嫌疑,若现在再有差别待遇,岂不更不让人登门了?“所以我跟政亦、政昔商量过了,本家宗亲和各房的娘家一律做同样的回礼,钱从我们三人的账里出。”原则问题不能随母亲的高兴,否则非弄得单门独户不可!“另外——我请二伯父回去将咱们家当年的田地盘回来,等地契弄好,就交到您手上,那是父亲留下来的,由您管着吧。”田租收起来也都是母亲一个人的,“我们虽是读书人家,可也是乡土里出来的。”最好不要忘本。

这是做什么?打一榔头给个甜瓜?吴氏生气但又无话可说,脸色微黯地坐在原处,什么话也没说。

“宁儿,晚饭好了没?”李政然头疼的很,不过宗亲本家的人忙了两天,晚饭总要去陪一下。

“好了,我让下面人在前院摆好了两桌,叔公他们应该都忙得差不多了……”莫语应丈夫的话时,忍不住看过婆婆一眼,今晚他很不给婆婆面子呢,不知婆婆会不会大哭,从她进李家门,还没见过婆婆受谁的管束,前年被政亦说过一次,结果哭了好几天,大半个月都不跟政亦说话,不知这次会怎么样。

吴氏仍是与众儿女去了前院——在外人面前可不能闹不和,小心被人笑话了去。

上一篇:师叔

下一篇:春深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