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深日暖 第32章

作者:怀愫 标签: 古代言情

  蓉姐儿不肯叫算盘抱她,伏在徐小郎肩头,小下巴搁在他肩膀上,噘了嘴儿不肯作声,到了王家门口,算盘指了牌子上写的“王宅”二字,徐小郎还将信将疑,质问道:“既是把她抱了来暖房的,身边竟一个熟识的人也不留?”

  算盘无法,只好请他们进去,把玉娘叫出来,徐小郎见着玉娘才信了,脸上飞红一片,抱蓉姐儿交到玉娘身上。

  蓉姐儿早就趴着睡着了,粉团团的脸压得红了,玉娘来时就听小厮说了,对着徐小郎一福:“倒谢少爷侠义心肠,咱们家的姐儿还真个结了善缘。”

  徐小郎把手背到身后,咳嗽一声:“嗯。”的应了,拱拱手告辞出去,黎叔待想说他,他自家先红了脸,还深觉自家没错,再有下回还要过去。

  待回到吴家,吴夫人问黎叔怎生去的这样久,黎叔便把路上这场官司说一回,吴夫人一听倒惊:“咦,这姑娘竟也搬来了江州。”

  柳氏在后头侍候茶水,叫丫头安排饭给徐小郎用,出来也是一笑:“这个娃儿倒跟表弟有缘份,只是差得太多了些。”

  婆媳两个笑一回,不一时王家的礼送到门上,原是算盘听玉娘说了如何识得吴夫人,又晓得徐家正在江州做官,跟了王四郎这一年不知登过多少回官家的门,有这么个由头,怎好放过,备下四色礼品,拿了两付蜀锦送上门去。

  吴夫人先是叹这家子礼数周全,待打开了礼盒,见里头两匹光华灿烂的蜀锦,时鲜的点心,还有一盆腊梅盆景,倒是一奇:“不成想这家竟也是个有家底的。”

  柳氏跟着吴夫人久了,也敢打趣两句:“这才说差得远了些,不然倒是一桩好缘份。”

  

  第67章 冬至节阖家团圆

  

  冬至节后王四郎带了秀娘拉了一船货物到了江州,因行的俱是水路,每到岸边便给江州寄信,算盘估算了日子,日日亲去江州渡口等着南来的客船,好接人回家。

  这日天已是晚了,客店也早上了门板要关门,家家都过冬至节,店里只有算盘一个客人,点了一壶茶坐到现在,原跟他一样的客人多着,都是来接家人回家的,才好吃上冬至团,此时个个都走了,只有算盘还等着。

  蓉姐儿早上起来吃了猪油拌芝麻的年糕就催了算盘出去接爹娘,她知道今儿是冬至,昨天夜里吃饭,她一个人上桌,桌上摆了三付碗筷,家里下人一个个都站在廊下等着她把红包,身边虽有玉娘跟算盘在,到底还是小娃儿,住在大屋子里便想着爹娘。

  到了冬至便是进了九,算盘在外头买了一付消寒梅花图来,给蓉姐儿点九,玉娘哄了她一日点一个,早早起来涂了一个红圈,倒对画儿上了瘾,把一付纸全给涂满了,只好又出来买了十多幅不重样儿的,哄着她拿笔涂了玩儿。

  王四郎信上说了,最晚冬至这一日定能到家的。天阴欲雪,算盘等了许久,那小二都打了哈欠,撑了头咂巴嘴儿,掌柜的盘完帐,见还有个客,团了手过去讨近乎:“这天阴得像是要下雪,客倌可曾带的伞,店里倒备着,若是要走言语一声。”

  这便是有些赶客的意思了,只话说的好听婉转,算盘哪有不知之理,告罪一声:“我在等着主家的船,送了信说是今儿到的,约是天阴,这才晚着些,掌柜的担待。”

  掌柜的听见他说话客气,也把话头接了过来:“小哥的主家是做甚个营生的,来这渡口的全是大船呢。”算盘喝了半杯子茶:“南来贩茶丝,船到了北边,见着些甚就贩些回来。”

  “那便是做得大生意了,且等等,渡口的船倒不好说的。”说着亲给算盘壶里添了热水:“邋遢冬至干净年,今儿若是下了雪,拜年却不必踩湿了鞋了。”

  两个正说着,小二叫了一声:“那边又有船来。”算盘往窗前一张,远远是有艘大船挂了帆,看不分明船头写个甚字儿,捏了帽子跑出去,小二见他走了,过来就要收桌子,叫掌柜的横了一眼:“开门是客,把这茶留了,再去烫一壶滚水来。”

  算盘在渡口站了半刻,那船才靠岸边就听见王四郎唤他的声音,算盘赶紧上前去,接了王四郎,后头还跟着带了围帽的秀娘,算盘早就雇了轿夫,跟他一道等在渡口三四天,今儿终于接着了人,抬起来便往家去。

  秀娘身边倒有一个丫头,跟在轿边小跑,后头王四郎倒是不紧不慢,算盘往那脚店会钞,那店家掌柜奉了一杯热茶出来,王四郎接了,一杯滚热的茶水下肚,去尽了身上的寒意,他冲那掌柜点点头,算盘从袋里摸了一两银子出来。

  掌柜接了点头弯腰将他送出门去,还同算盘扯了两句:“小哥下回再有这接船的活计就交了给我,叫小二记下船上标识,待瞧见了,我去报你知道。”

  这倒是桩好事,往后王四郎的货船常来常往,也不是独此一回的事,算盘点了头,冲那掌柜的作个揖跟在王四郎身后,往临河街去。

  小二跟在掌柜身后竖了大姆指:“还是掌柜的周到。”口上拍马,心里却啐,到时跑腿的活计全是他的,临了不过得几文赏钱,趁了没人进来,赶紧上了门板,好早些回去过节。

  秀娘早早就到了宅里,蓉姐儿叫玉娘抱了在堂前等她,乍一相见,倒有些不识了,船上风大日晒,秀娘又不能天天戴了围帽行走,脸上肌肤黑了一圈,往蓉姐儿面前一立,蓉姐儿抿了嘴儿,看了半晌才嚅嚅叫了一声:“娘!”

  一认出来就扑了过去,秀娘把女儿一接,笑盈盈香上一口,见堂屋里立了许多下人,玉娘又跟在左近,点一点头道:“寻两个有力气的,把箱笼抬进来。”

  王四郎带了茶去,回来也不能空船,载了三十多箱香料,把卖了茶叶的钱俱都换成香料回转来,遇着港口就下去出卖,卖得的钱再进一些当地的鲜货。

  譬如百合,有一地的水田专种百合,价在当地卖的贱,十文多钱买来一个,坐了船到下个港口,身价徒然翻出一倍去。

  夫妻两个,一个盯着蚕丝米,一个盯着零碎物件,走的时候带去五千多两的茶叶,回来时身份又翻了一倍,这趟回来,便是想赶早在年前置下茶园子来。

  蓉姐儿趴在秀娘身上不起来,秀娘拍了她的小屁股,颠一颠看看重了,又放到地下量一量高了,笑眯眯的冲着玉娘点点头,她也同潘氏通信,虽少些,哪回都是扬扬洒洒好几页,晓得如今玉娘成了蓉姐儿的养娘,原来还有些不乐,一看她把蓉姐儿带的好,也高兴起来,待箱子来了,随手拿了一匹缎子给她。

  玉娘更把心眼实了与她相交,亲给她抹手洗脸抿头发,待王四郎抬了剩余几箱子香料回来,秀娘已经换过衣裳,给蓉姐儿也换了身新的,专在门前等他。

  蓉姐儿跳起来就要爬到王四郎身上,他也黑了,人却胖起来,蓉姐儿喊了一声:“爹。”王四郎应了一声,蓉姐儿张了手要抱,王上郎也把把起来带进屋,进门看见堂屋里菜饭都已备下,连洗澡的热水都烧好了,点了点头:“倒没晚,赶紧上酒,咱们拜祖先吧。”

  按理该是在王老爷家里办的,既赶不回去,便在新宅里也办一次,秀娘正掀了蓉姐儿的额发看她眉毛上那道伤疤,细问过玉娘晓得凶险,还是请来了吴家的太医才瞧好的,叹一声道:“倒要好好谢谢人家,只不知宅院在何处。”

  算盘亲手捧了甜汤给王四郎,里头煮了金灿灿的南瓜小圆子,王四郎一路听他回了宅子下人各项事休,最末一件便是徐小郎误认蓉姐儿叫拍花子的拐了,他听了笑过一声,算盘又细说这吴家是怎样人家,徐家又是当什么官儿的。

  王四郎这才听住了,此时大手一挥:“预备下拜礼,咱们带了女儿亲上门去谢。”他这是存了结交的心思,便是不能攀上当官的徐家,能同吴家这样的积年富贵搭上线也是好的。

  这一年王四郎自家单干才晓得世道艰难如此,原有陈仁义带了,他好歹算有个牵头的人,如今没了陈仁义,再要扣开那些个官家门户,再不是易事,便是你有银子,冒冒然拿了去砸,也要被人带回来。

  头上顶了乌纱帽的再没一个不爱金银黄白,可你要给,也要给的巧,投其所好,一匣子金子送进去,分量再足也要叫人拍回来。

  正有这一桩缘份在,又怎好白白放过,知道徐小郎是读书人,把那端砚捡几付出来,单挑那连中三元的,又捡些纸笔,把四宝凑足了算是一份礼。

  吴家的礼却难办,晓得上回算盘已经作主送了两匹绸子去了,便道:“去瞧瞧城里的金匠铺子彩绸铺子,问问吴家爱些什么,问得了再办。”这便又是一个关窍,富贵人家最常打交道的便是这些地方,去这里取经,些许费几个钱打发小伙计,那些太太的喜好立时便出来了。

  瞎子摸象不如投其所好,心里有一本帐,往后要打交道也好有个章程,不至摸不着门进去。王四郎发了话,算盘早就办在头里,听见他问便把吴家人喜欢什么都说了一回,还打听得了吴老爷此番并不在家,也是出船跑货去了。

  家中止有吴夫人一个,儿子却去投了军,王四郎一听有了计较:“咱们过两日收拾齐整了便上门拜会,只作不知,妇人家不好待男客,只得把侄子请出来,我也好结交一番。”徐家出了一个布政使一个太守,还有一个现管的徐通判,便是如今用不着,关系能处便处着,往后上门拜会才有个由头。

  祭祖的酒倒过三巡,便把菜撤下去回锅,冬至节这日早上要吃年糕,夜菜定要回了锅才能下肚,等菜又热过一回摆上桌,蓉姐儿早就饿了,玉娘先把一碗饭摆到她面前,乌木的小筷子往里一插,掘出两个熟荸荠来,站着的下人俱都称好:“姐儿掘了两个元宝出来呢。”

  蓉姐儿含了筷子就笑,拿了把勺儿把熟荸荠舀起来,一个送到王四郎嘴里,一个送到秀娘嘴里,见他们嚼吃了,拍拍手,自家拿了筷子去夹菜吃。

  王四郎秀娘走的时候女儿吃饭还不伶俐,隔了一年回来头发也蓄起来了,身量也高了,连拿碗筷子都稳得很,自家小口小口吃着,也不要玉娘喂,拿手指头点一点,便给她夹到碗里。

  冬至除了年糕赤豆饭,还要吃冬至团,甜咸两种都有,蓉姐儿爱吃甜的,玉娘夹了一个单搁在小碟子里放凉,蓉姐儿拿酱豆腐拌了饭,大白也得了一尾鱼,三个人吃了一顿齐整的冬至饭。到夜里蓉姐儿抱了自己的小枕头要跟秀娘一处睡,王四郎到外屋帐房去盘货点帐。

  除了买进来的十个下人,在九江还雇了帐房先生,包他一家的衣食,帐房先生姓钱,带了浑家并一双儿女,此时刚进院子里。

  还有五六个使得顺手的小厮丫环,这样粗略的算一算,王家一共有了二十个下人,秀娘哄睡了蓉姐儿,撑了头把玉娘唤进来,点了灯把家里的人头俱都点过一回,她问明了有几个是买的,几个是雇的,玉娘把身契交到她身上。

  秀娘回头看见蓉姐儿抱着被子团成一团,呼出一口气来,跟在她身边侍候的丫头开了匣子,调了些珍珠粉往她脸上敷,玉娘瞧见了晓得她是想让皮子白回来,加了一句:“据说羊奶用着好呢。”

  秀娘笑一回:“船上风吹日晒,我又是个操劳惯的,关在后舱房不出门厌气的很,这一回的货到我自家也有三箱子呢。”上回那个胡椒,秀娘问明了是香料,添在茶中放在菜里都可,在江州这边还不时新,在蜀地却是贵货,收了两箱到一地就卖上一些。

  不意真叫她赚了银子,这趟回来,还得赶在年前回一趟泺水,把帐给算清了。她特特留了玉娘下来:“你的家人,可寻着了?”

  玉娘垂了眉毛:“是我没有亲缘,怨不得别个。”沈大郎帮着走街串巷的问,倒真有丢了女儿的,可一问年纪却俱对不上,也没见着几人合抱的树,好容易有了信,不过是水里捞月亮,说着摸了帕子出来抹泪,秀娘跟着她叹一回,又徐徐开慰她。

  玉娘晓得她的意思:“只愿太太不嫌我出身不好,给姐儿当个养娘使唤着,端茶倒水吹汤喂饭便罢。”秀娘这里也离不开她,她从没理过这样大的家事,若不扶个臂膀起来,宅前宅后且忙不过来。也先不忙着交派事务给她,定下后天回一趟娘家,瞧瞧亲娘嫂子怎生说。

  蓉姐儿半梦半醒翻了个身,眼睛还阖得紧紧的,嘴巴张开来合动两下,玉娘赶紧拿了杯子扶她起来喝两口茶,秀娘看在眼里越发满意:“新买的两个,怕还没上手,你先带着,等这两个出师了,再弄到外院的。”

  玉娘眼圈儿一红,让蓉姐儿躺好了,伏身就要下拜:“太太真是我的再造恩人。”若不是遇上了王家人,她还不知飘零何处,便是王四郎把她带来了泺水,秀娘若不容她也能提脚发卖,院里也有这样的姐妹,风风光光的赎了身出去,见了大妇又被发回院中,还做那皮肉营生。

  秀娘见她要拜,赶紧摆了手拦住:“你只安心服侍了姐儿,我这里自然不会亏待了你。”经过见过便不一样,秀娘这回出去,虽是在内宅后,也见识了好些事,晓得那大富人家都有养娘女管事,只要玉娘心正,留她当个管事也未偿不可。

  王四郎盘帐到半夜,进了屋见妻子还点了灯等他,笑道:“怎不先睡,一路上行船不累?”说着解袍子挂到椅上,仰头看着四面雕花窗框床围:“这院子还是小了些,待再发些,便凭一间似陈家那样的豪宅大院。”

  “如今这般便是原来想都不敢想的,你也歇一歇,天天这样忙,甚时候是个头。”秀娘披了袍子起来,叫丫头打水,蹲下身去给他烫脚,王四郎一把托住:“你才落了身子,赶紧回去躺着,我自家来。”

  

  第68章 行快船秀娘落胎年关至上门秋风

  

  王四郎跟秀娘两个坐船一路往去九江,昼行夜宿,整整一月未曾停过,便是怕赶得晚了茶叶上市,价就卖得贱了,这一路为着快些到坐的都是百丈船。

  拿一寸宽的毛竹片儿,用麻绳子接成百来多丈宽的竹帆立在船上,船头连个辘轳,一翕一翕的鼓风出来,好叫船行得快些。若是大风便起了布帆不必伸手,若是风平浪静船行不得的时候,便有水手拉了麻绳造出风来好往前行。

  秀娘才上船便吐得晕天黑地,日日萎在船中,连粥汤都吃不进,只含了酸梅,便似有了身子的人一般,行了半个多月,这才惯了船上的日夜,能出得舱房,还能远远眺一下水景。

  便是这时候买了丫头来侍候她,那丫头甫一上船也是一样,连着吐了七八日,想来女人家脚力不济稳不住身子这才晕眩。

  到了九江又是盘铺子又是置小院,店里少伙计的时候,秀娘还在铺中收钱,拼得三个多月才算立住了脚,这才专一料理院中事务,管了二十多个小工的饭食,雇进厨娘前,灶上的大菜还是秀娘自家做的。

  人生生消瘦下去,蓉姐儿出水疱那时候,秀娘也正生病,所幸在九江有个王老爷的同年,官虽不大却是肥缺儿,家里富贵,平日请医延药也寻得好大夫,请了来给秀娘看病,这才好了。

  后半年才渐渐养了回来,王四郎也是日日在外交际,那官家的黑漆门倒比龙门还难登,有人带了进门,还须得他自家往上爬,买卖茶叶一多半儿的钱都给掏空了,从那些人手里漏些小生意出来,这才贩得蚕丝绸缎去卖。

  到要家来又收了一船的香料土产,一路往家走,秀娘刚一上船就又吐起来,自上往下都以为她还不惯走水路,到吐了两日强撑着下船收货出货,见了红还只以为是来了月事,等到血流不止,这才急了。

  船上又没有大夫,到港口停了赶紧请了妇科大夫来,一看才知道是落了胎,还亏了气血。王四郎再不许她起身,秀娘自家也悔,她还想着能怀上一个,也好给蓉姐儿添个弟妹,谁知道坐下胎来还给掉落了。

  坐在船上又不敢吹风,整整做完个小月子,身上来的红才干净了,此时听王四郎提起便是一叹,听他的往床沿上坐住:“今儿帐盘得怎样?可能置下个茶园子?”

  “还没盘完,先把这十多日的开销结了,买的这些人,打理这个屋子,花费了三百多两,倒又好置个宅子了。”虽这样说却没甚个不满,把脚往热水里一伸,吁出一口气来:“想不到咱们闺女倒是个好运道的,待去送了年礼,这门儿便打开了。”

  秀娘笑一笑:“还得回家拜见父亲去,出门一年,也劳他老人家费心了。”她说完又加一句:“梅姐儿的屋子倒不如就设在小院里,好跟蓉姐儿住在一处。”

  两个商量定了这才睡下,王四郎也是累了,一沾着枕头就睡了过去,鼾声震天响,蓉姐儿小胳膊撑了起来,揉揉眼睛,摇晃晃的问:“打雷啦。”说完又倒下去睡着了。

  第二日早晨起来刚穿好鞋就要跑出去,秀娘一把拉住:“用饭呢,用完了带娘去看花园子呀。”蓉姐儿急急摇头:“打雷呢,大白最怕打雷的。”

  秀娘捂了口就笑,领了她到门口:“你瞧,石头是不是干干的,没下雨。”

  蓉姐儿呆住了,手指头挠挠脸,这才到桌前坐定,厨娘安心显一显本事,一张八仙圆桌摆得满满当当,光粥就有三样,米仁儿粥,红稻米粥,八宝粥,为着王四郎要吃实心的,蒸得大馒头,还烫了一碗辣肉面。

  送粥的小菜摆了七八碟儿,煎的小饺儿炸香扑鼻,醋拌的皮蛋晶莹可人,还有红澄澄的泰州鸭蛋,秀娘瞧见笑一笑,叫丫头赏那厨娘一钱银子,吩咐她下回不必这样奢侈,粥要一样,面要一样,再有三四个小菜便得了。

  虽比过去多了这些身家,秀娘四郎两个在吃上头还如过去一般。并不似那等暴发人家,乍一富贵起来便没了章法,漫天的使钱,恨不得一桌子早膳都吃出十七八朵花来。

  王四郎起来见这么多,拿起筷子就吃,一碗端住那面条,吃得浑身冒汗,抹了脸换过衣裳又要出门:“你带了蓉姐儿去城里的铺子瞧瞧,该办些甚俱都办起来,我同钱先生盘帐,再叫算盘雇一条大些的船,咱们坐了船回泺水。”

  秀娘应下来,拿了帕子给蓉姐儿擦脸,听见她吱吱咕咕说些鸭肉包子鳝丝鱼儿包子的话,差了身边的丫头去问:“问问灶下的能不能做,能做明儿便做上来。”

  蓉姐儿这时候停住了,看看一屋子的人问:“这些人都是谁呀?玉娘说是下人,下人是甚么人?我们怎么不回家呀?”

  “这儿便是咱家了。”秀娘不说还好,一说完蓉姐儿咧开嘴没有半点儿征兆的吸起鼻子来,把秀娘唬了一跳:“怎的了?这是?”

  蓉姐儿一面哭一面踢腿儿:“不是家!不是!”她还把原来那个四四方方小天井的屋子当作家呢,秀娘被她这一说倒笑起来:“爹娘在这儿呢,哪儿不是家呢,你乖,咱还回去瞧阿公阿婆的呀。”

  哄了半刻蓉姐儿就是不乐,秀娘只好细细给她说道理,小人家还这么恋家,待王四郎从前面回来用饭,她一面给他挟菜一面笑:“倒是个恋家的,金银窝都养不住她呢。”

  王四郎笑个不住,两筷子扒掉半碗饭,啧啧嘴巴:“这菜都没味儿,你好好调理市调理,也太淡了些。”住是同官眷住到一处了,吃口却还市井,嫌那厨娘做的豆腐白菜味儿淡,把豆腐底下铺的那一层芸腿挑出来下饭,又叫切了个咸蛋来配饭。

  秀娘只觉好笑,穿了绸戴了玉,这父女两个还是一样的脾性,半点儿没变,吃罢饭叫玉娘带了蓉姐儿到院子里玩,把厨娘叫进来:“老爷与我都是口重的人,这豆腐木耳是显功夫,却不对他的脾胃,下回还是做得味儿重些,单只给姐儿做几个口淡的菜便成。”

  厨娘正在揣摩主家口味的时候,早间才得了赏钱,中午这顿是花了大功夫做的,显了一手的火候刀功,谁知竟不如主家的意,听见秀娘这样说,点头称是,晓得主人家爱那浓油赤酱的,赶紧叫采买的到外头街市去买来猪肉五花。

  厚厚一刀肉,在水里煮出油花,拿大勺子撇干净,加了醋煮到肉烂,捞出来切成牙牌大小的块儿,加香料酱油冰糖在锅里焖得烂熟,灶下的柴埋得浅,和根手腕粗的柴火一点点慢慢把肉煨出味儿来。

  蓉姐儿在花园子里就闻见香,桌上摆的两盒子点心果子再不肯吃了,缠了玉娘要吃肉肉,玉娘哭笑不得,差了银叶到厨房拿小碗盛了一块出来。

  蓉姐儿自家拿着吃,一口气一口气的吹得凉了,一面呼气一面嚼肉,大白喵喵直叫,从地上跳到亭子四围的靠坐上,蓉姐儿咬了一丝儿吹凉的吐到它面前,大白歪了头吃尽了,抬起头来还要。

  一人一猫正分肉吃,那边又端了两付软饼过来,那厨娘单给烙的,拿这个白面饼包了肉,沾了肉汁儿吃得人把舌头都差点儿咽下去。

  蓉姐儿看见只有自家有,玉娘跟两个丫头都不吃,绿芽要小些,不过十来岁,看见了直咽口水,蓉姐儿把手上的饼往她那儿一伸:“你也吃呀。”

  玉娘扫了两个丫头一眼,努力端起架子来:“既是姐儿赏的,便吃了罢。”这面饼里还加了酒酿,松软软香喷喷,还淡着酒酿的甜味儿,一付饼两个丫头分一半,几口就吃尽了。

  亭子里乐融融的,蓉姐儿趴在窗前看下面来来回回的抬箱子,王四郎是可着劲儿的置东西,光是绸缎了便插不进手去,还有收来的玉器古玩,屋子虽整好了,各处地方却还空荡荡的,全要由秀娘捡出来,往哪个房子里分派,还要记下名册来。

  玉娘识字儿不多,从前院里分了个识字的小厮,一件件记在册上,她还想了个笨法子,若是玉瓶儿,两对一样是玉的,颜色又相似,就在边上画个样儿,这个她却拿手,描花画凤闺阁之中俱都要学,那瓶上雕的是牡丹还是石榴,一笔就连了出来。

  正在登记造册,前边听差的丫头进来报:“太太,门上有一男一女带了个男娃儿,说是老爷的二姐姐一家子,要不要请进来。”

  秀娘的脸色立马沉了下来,坏事不沾,好事却恨不得身上裹层蜜来,沾得满身雪花银回去。她看看屋子里乱得很,开了的箱笼铺来的彩缎,指派小厮把箱子抬到库房里去:“别混起来。”

  说着站起来理理衣裳,早有丫头捧了镜子来,买来侍候了一年的丫头杏叶颇知秀娘心意,看着她脸色不好,晓得是上门来打秋风的,她原来曾在官家侍候,那官儿到任把她发卖出来,遇着秀娘这个买主实是幸事:“太太,不如到前头院里儿去,是老爷的姐姐,倒不好慢怠了。”

上一篇:做贤妻

下一篇:一品夫君三流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