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深日暖 第34章

作者:怀愫 标签: 古代言情

  孙兰娘这补药儿一吃胃口大开,夜里一碗饭还不够吃,还要吃蒸米糕酒酿饼,潘氏咂了一回舌头,她便只好在厨下偷吃,还暗暗同沈大郎埋怨:“娘煎这药,我怎的越喝越饿了,待明儿你家来先买两个肉包子。”

  她在织绸时是甚样东西都不吃的,就怕油腻污了蚕丝,家来早就前胸贴了后背,肚皮咕噜噜的响,这么偷吃了十多日,夜里潘氏起夜听见响动,往灶下一看,还以为是孙兰娘有了身子,赶紧给她烫了碗鸡汤面,里头扣了两个鸡蛋,鸡肉捞出来切成丝儿,看着孙兰娘把一瓮都吃尽了,喜得合不拢嘴儿。

  待第二日请了大夫来,才晓得那药是治积食的,白欢喜一场。潘氏吃了这一个亏,还不醒悟,再去寻那包生儿子的秘方,叫沈老爹啐了一口:“死婆子又歪缠,不如多包些水粉团子给秀娘送了去,她吃得好,自然就有了。”

  潘氏别过头只当没听见,水粉团子是备下了,忽的又起意再去一趟江州,一是上门送团子,二是趁着年前香火盛,去请一尊送子观音给秀娘。

  还能去看看新院子,打定了主意便叫齐了一家子,只沈大郎要赶工调不出空来,兰娘也想把帐理一理送上去,琢磨着能不能再添上几张绸机,这也算是秀娘的私房。

  一行几人去了,才下船就叫盘算瞧见了,他跟了王四郎盘货,到中午了肚中饥饿,还去那回的茶店叫了三个食盒的肉包菜包,拎了送到船上,抬眼一看竟是太太娘家人来了。

  王四郎赶紧把老丈人请去家里,他晓得王大郎被赶是沈老爹的功劳,佣了轿子把两个老的并孙兰娘跟妍姐儿都接到家里去。

  秀娘正发愁要怎么把槿娘一家子赶跑,不意娘家人竟来了,比喝那一大碗的鸡汤还要受用,赶紧坐起来往外头迎,连蓉姐儿都乐,看见妍姐两个抱作一团,她还问呢:“宁姐儿来了没?”

  

  第71章 揪尾巴大白伤人刺童生潘氏护女

  

  沈家人来了,槿娘跟汪文清肚里这点歪水更没处出脱了,总是亲家,若是当着人的面咒人家女儿养不出儿子来,沈家必得闹到王老爷跟前去。

  王老爷到底待不待见汪文清,槿娘自家知道,这个女婿,亲爹是万分瞧不上眼的,她一个出嫁的女儿帮着夫家谋娘家的家财,若亲娘活着,必得大耳刮子抽她。

  再者说了,汪王虽只差着三点水,却是两宗不同姓的人家,若真到了过继那一步,族中嫡嫡亲的大伯家那许多的堂兄弟,俱都娶了媳妇生了儿子的,哪里还轮得着她。

  槿娘想的是把弟弟哄住了,自家看中他们昊哥儿,叫他去跟族里顶着来,到时便是族中再不肯,也只得过继了。

  如今只得把话先咽回去,又疑心是秀娘不肯留她们,这才把沈家人叫上门来,她心里不乐,带了昊哥儿跟沈老爹潘氏问了安行了礼,便退回自家屋子里去。

  过不得多时,小丫头便来了,低眉低眼的两句话,说得汪文清差点儿跳起来,既是沈家老两口来了,自然是住在蓉姐儿的正屋里,孙兰娘跟妍姐儿便只住在三间正房的西梢间。小丫头来,是请汪文清住到外院去的。

  总归是有女眷在,怎好混住一处,便是王四郎听了也觉有理,还叹一口气:“买这院子时觉得够大了,怎么的如今还是显得浅窄起来了。”

  秀娘嘴上应一声:“原想着我们几个住这院儿怎么都是够的,倒没想着亲戚们。”把这夫妻两个隔开来,看她们还弄不弄得鬼:“左不过就这几日,过了年三十总要去给爹拜年的。”她倒要看看这一家子是不是真能舍了脸在王家过年。

  这回回来不仅仅是买茶园子,王四郎还打算重修亲娘的坟茔,他原倒是想要迁坟的,当时家里贫困置不起好棺木,草草一具薄棺材还是伯父家里资助的,手里有了钱想到这些陈年旧事,越发心里不得过。

  埋人时也没寻甚个好风水,只在原来家中薄地里头起了个坑,埋了下去,好叫左右亲邻看着,待他们走了,也好有人照管。

  可俗话说的好,“穷不改门,富不迁坟。”你眼里是穷山恶水,到风水先生眼里却是好地头,人哪里会没个缘故就发达起来,往那根上想,许就是这坟埋对了位置。

  既不能迁,也要把地方整得像样儿些,定下主意便早早给族中的大伯去了信,封了五十两银子,叫他疏通,那地原是耕地,挖一块当坟便罢,一整亩都要造起孝屋来,那便是占了耕地,必得叫官府中人写一张签出来。总不能叫老娘在坟头里还睡得不安宁。

  既然是要造孝屋,木石砖瓦水泥沙子都不能少,王四郎想着泺水难寻好杉木,一路办货时就买了来,总有百多根,俱都摆在船上运了来,王四郎有这一件事搁在心上,急着家去,听见秀娘说十日八日的话便道:“叫算盘收拾了老屋,带几个下人去便罢了,把娘的坟修起来要紧。”

  秀娘正等了这话,可她娘家人刚来,这便要去倒有些赶人的意思,应了声:“各色孝衣总要备起来,哪有大年下裁白布的,再急也要缓到年后去,只先把沙石买了从船上拖过去,都预备好了,再一同起事,还要寻访个好些的阴阳先生,和尚道士的,难道还紧着年前开工。”

  这倒是实话,王四郎拨了算盘珠子算一算,这一场倒要花费七八百两,银子便算了,要紧的是还差着一付好棺木,他算完帐便道:“访得玉皇观里的道士是有道行的,这些人惯走白事办道场,我差算盘去问一问,哪里有存的好棺木,便是百来两也要求了来。”

  秀娘晓得王四郎亲娘下葬简薄,他如今高屋广厦的住着,心里那些个旧事又翻腾出来:“那是自然,我看还得寻个画工好的匠人,给婆婆画个影来,咱们也好在家里祭她,也叫蓉姐儿瞧一瞧,亲奶奶是个甚样子。”说着又温声软语一句:“便是我,也不曾见过婆婆的,等画好,往她灵前奉杯茶。”

  一席话说得王四郎如雪天喝了热汤,暑日用了冰碗,通身千万个汗毛都熨贴了,搂了秀娘的肩:“我去安排,你在丈人面前告个罪,只说事儿办得急,不能留他多住,等咱们回来,接了两老过来小歇便是。”

  王四郎自来觉着沈老爹潘氏两个瞧他不起,这回秀娘想得周到,这才投桃报李,拿了袖里的钥匙:“你开了箱子,多拿些银饼出来,打些银锞子,再打一付好头面,给女儿也置一套,要见乡亲,不好落了面子。”

  秀娘刚应一声,就又听见他说:“给梅姐儿也办上,几个姐姐那儿,你瞧了办吧。”说着转身戴了帽儿出门去了。

  秀娘深吸一口气儿,听这意思是怎么着也要给这几个姑子办上一份了,心里再不乐意也知道是给王四郎作脸,只怕得了脸的那些越发要踩到头上了。

  蓉姐儿正带了潘氏几个看她自家的屋,点了花瓶告诉妍姐儿:“这不是真的,仿生的,能摘下来戴到头上,我送给舅姆一朵大的。”

  孙兰娘听见了便笑,倒没白待她好,潘氏正扯了玉娘的手问她:“那屋那对儿来了多久?”玉娘照实说了,潘氏听见斜斜嘴儿:“趁得热灶,往日却瞧不见她添把火。”

  玉娘晓得潘氏的脾气,若被她知道那两个正图谋家私,老太太非跳起来拿了鸡毛掸子上门拼命不可,她把话儿藏了不敢说,又是吩咐丫头倒茶上汤,又是开了点心匣子叫他们用点心的。

  “这泡镙是软口点心,叔祖父吃起来最好的,一入口便化了,不必嚼。”说着又指了丫头去热一份乳饼子来给妍姐儿吃,小丫头还提了铜壶进来给孙兰娘洗脸梳妆,样样都照顾周到。

  那边槿娘冷眼瞧着正房里出入不断,哼上一声:“这家还姓了王呢,倒叫一家子外人住得正房。”说着抱了昊哥儿,待这些个家业都落到自家儿子手上,这此个看人下菜碟的奴才俱都打出门去。

  她倒忘了昨儿才来这屋里也不曾停过人,只觉自家受了慢怠,心头记上一笔,又想着这沈家也不算大门大户,原来四郎不曾发迹,如今是个富家老爷了,再要寻个好出身的又有何难,秀娘又没个儿子,还有个甚话好说。

  不一时秀娘领了丫头进了屋子,先问父母可有甚不好的,再给孙兰娘送一付妆匣,这里头的东西自然是比槿娘那份要厚得多,她拍一拍妆匣子眼睛往那屋一斜,孙兰娘便知道了,赶紧捧到西屋去收起来,还有给妍姐儿两套小衣裳。

  原是给蓉姐儿做的,放得大些,妍姐儿穿起来倒不嫌小。秀娘坐下来便道:“爹娘来时怎不说一声儿,我也好先备下东西来,这儿不过再住四五日就要回去的。”

  潘氏扯一扯她的袖子:“还不是为着你,赶紧的,咱们吃上三日素,往那观音庙里请个送子娘娘回来!”这一句正说着了秀娘的心事,当着亲娘的面差点儿落下泪来。

  潘氏一瞧气得迈了小脚站起来拍桌:“怎的,王四郎敢富贵休妻,看我告不告他,叫县太爷打他的板子!”

  秀娘赶紧拉住了:“哪里是他,若他是这付心肠,我这些苦又是为谁。”说着把小丫头怎生听见槿娘夫妻两个说话的俱都告诉了潘氏,娘家人一来,秀娘便有了主心骨,叫她一个跟槿娘硬来,她还没那么足的底气。

  潘氏听见这话长出一口气,口里念了一声佛:“原是那个等吃冷猪肉二十年还不曾咬得一口的,翻得什么浪来,倒不梦个金光菩萨撒给他钱使!”学子祭圣人必有一道冷肉,中了秀才往上才能分得着,这汪文清祭了二十多年圣人将将进了学,,童生连猪肉都没得吃,再是个读书人潘氏也不往眼里瞧他。

  说着又要伸手去点秀娘的脑门,到底忍住了:“你也忒不成事,他姓汪,不说别个,头一个你公爹难道能肯?嫁出去的女儿还要伸手进娘家兄弟家里,亘古就没这个道理。”

  潘氏说完这些,一口一个王八的骂,气哼哼的在屋子里转圈儿,正想寻个由头找王槿娘吵吵一回,外边院子里一声惊叫,接着便是震得楼都摇的哭喊声。

  大白似道银闪电,冲进屋来跳到床上,蓉姐儿刚要叫它,外边槿娘骂骂咧咧进来了:“那猫儿呢,怎的抓伤了昊哥儿。”

  昊哥儿正是猫狗都嫌的年纪,瞧见大白在廊下卷了尾巴晒太阳,蹑手蹑脚走过去,一把揪住它的尾巴把它往地下一拖,大白原也警醒着,只宅子里人多了,它也惯了人声脚步,这才没躲,冷不丁叫个毛孩子揪了尾巴,反身一扑,爪子正挠在手背上。

  槿娘听见儿子哭叫出来一瞧手背上三道爪痕,都破了皮了,叉了腰进门,一付要剥了大白皮的模样。潘氏看见了站起身来:“呀,这是怎的了?”

  阖屋的人都看见大白蹿进来躲到床上,蓉姐儿还爬上去要摸它呢,槿娘晓得潘氏装聋作哑,气得一张脸儿通红:“亲家母可瞧见那只大白猫儿,挠得昊哥儿的手都破了皮。”

  既是问看见没看见,潘氏摇了头:“不曾见呀?哪一只白猫?”

  槿娘晓得她睁眼说瞎话,冷哼一声:“亲家母怎说这些虚话,我可是瞧见它跑了进来,挠了人的猫儿难道还要藏起来不成?”

  大白钻到背子里,蓉姐儿直发急,悄悄把眼睛看过去,叫槿娘一窥便知大白躲在床上,她三两步就要走过去,叫潘氏一把扯住了:“亲家姑娘怎的说这话,我藏一只猫作甚,若说的是我家大白,不知蹲在哪个墙头困觉呢,它最是懒的,瞧见耗子打眼皮子底下过都不肯伸一伸爪子,怎会挠了人。”

  大白在沈家这许多时候,来往的娃娃们没一个叫它挠过,偏昊哥儿叫它一巴掌挠破了皮,定是伤了它,那踩了它尾巴的小儿还没见它抓过呢。

  蓉姐儿急急张开两条胳膊护住大白,瞪起眼睛来:“不许抓大白!”

  槿娘见个小人儿也敢跟她叫板,把头一扭,指了秀娘:“四郎媳妇,你且瞧瞧要怎办!”她若是不曾说过那过继的话,秀娘许还真要把打大白两下,让她消了这个气,可她既存了这份歹意,秀娘也不给她面子:“孩子伤得怎样了,可拿水洗过没有,这伤口可不能拿阴阳水洗,可有晾凉的水,洗干净了才好上药。”

  槿娘急急进来,只拿绢子给昊哥儿包了一下,哪里上过药,听她这一说,赶紧又回转去,瞧了他们人多,等四郎回来狠狠告上一状,非打断这猫儿一条腿不可。

  秀娘看了眼玉娘,玉娘赶紧差了银叶把大白看牢,蓉姐儿知道护住了大白,神气起来,冲着门边翻翻眼睛,秀娘点住她的鼻子,蓉姐儿这才转身把大白摸出来,拍它的背摸毛,一摸身上掉下许多毛来,知道刚才昊哥儿欺负了它,虎了脸:“他为甚住我家,叫他家去!”

  倒竖了眉毛生气的样子跟王四郎一色模样,秀娘拿她无法,又不好叫她再说:“赶紧住了嘴,来的是亲戚客人,你怎好说这话!”

  蓉姐儿听了闷声不响,抱了大白到西厢房去,坐在小凳子上念念叨叨,拿脸蹭蹭大白,爱惜的摸着它的尾巴:“我不叫人抓了你,我护着你。”

  妍姐儿换了新衣,看见妹妹坐着不乐,走过来跟她一起发愁:“要不,我们把大白藏起来,藏起来姨姆找不到。”她要大两岁,主意也更多,指指床底下:“藏在那下面,你姑姑还能爬床?”

  蓉姐儿觉得有道理极了,她吃力的抱了大白,到东厢房去把大白睡的褥子拖到床底下,晓得阿婆帮着她,团在阿婆身上:“阿婆,你别叫人把大白捉了去!”

  孙兰娘拉了秀娘进来内室,把帐薄并一匣子整锭的雪花细银盛过去:“你且点点,这是这一年收来的帐呢。”

  

  第72章 四郎叹故人心变秀娘成织绸大户

  

  秀娘不意竟有这许多,翻了帐薄一看,上头圈圈道道记了一整本,孙兰娘倒有些不好意思:“我也不识得字,这个圈儿便是租了一整月,三角的便是租了半月。”

  点一点算下来,置下的二十台绸机已是帮她把本儿都翻了回来,竟还有薄利赚头,她拿了匣子掂一掂,倒比做别个生意赚得更多些,那进来的时鲜货物香料,把进价一折,也没有这样的利,这还不曾算上船上吃重。

  她思量一回把匣子还是交还到兰娘手里:“还要托嫂嫂帮着看管,把左近的屋子也典了来,再添上十张绸机。”

  这个生意不同那些船货,整个便是秀娘自家的,便是王四郎也不能插得手去,算是她的私产,手上宽裕了,她心里也更有底气。

  孙兰娘晓得她有这个意思,笑一笑道:“我看不如不租,把那家里没有织机的人雇佣了来,熟手开几两银,织得好的再多给几两银,也不必记那个租子本利的,只要把工钱支出去便罢。”

  秀娘听了眼睛一亮,她倒不成想这许多,也是事情杂乱,不比孙兰娘日日在家便思想着这个,秀娘点一点头:“嫂嫂这个法子倒好,只消记得工钱,若有那实在织的好的,便再提一提价儿。”

  孙兰娘这个法子倒是跟陈阿婆家学来的,来往的多了,她也听说陈阿婆的大儿子能干的很,在乡下盖了四排大屋,把一个村子的贫穷人家女儿都雇佣了来,专给他织绸,天亮开工,干到太阳落山,每人每日领得多少丝都记在案上,只拿工钱,不拿绸缎。

  四排大屋两排织绸用,一排用来煮蚕茧,一排用来纺丝线。雇了百多个女工,日日这样织,但有那熟手一匹绸织得一整月,六十多人在织绸的,一月少说也有五十匹,这个进项,比得王四郎走这许多路出去贩茶也差不了多少了。

  陈阿婆家不是那等炫富人家,有了些银子就便盖屋雇人,一个村子的女儿媳妇全都雇佣了,还有那些外乡的过来,便又起一排屋,分给她们睡,因包着食宿,工钱便给的少些。

  江州地方上虽少有那穷得卖儿卖女的,可女儿家想要一份好嫁妆出嫁却得靠着自己的手来挣,家里有兄弟的,银钱全花用在兄弟身上,爹娘哪里顾得了她们。

  人牙子访得这家的姑娘会织绸织布纺丝缫丝的,为着佣金也要去家里走访,把爹娘说动了念头,立下契儿,只和佣工,良民哪能行贱事,这织绸进项多活儿又干净,俱是女人家聚在一处,爹娘也有肯的。慢慢扩成了现在这四排屋。

  秀娘不意自家嫂子竟想的这样远,心气儿还这样大,倒比沈大郎这个闷头干活的不知多了几个心窍,她抿一抿唇儿:“我哥哥这样老实,还全赖着有嫂嫂打点,咱们赁来的三间屋子,再典它三间,我只恐添得多了,镇子上雇不着这么些人呢。”

  “这倒不必忧心,咱们工时给的足,工钱又从不短人别个,好几个熟手家里都有妹子要荐了来呢。”孙兰娘这些日子过得不知痛快多少,为着她一个人忙活二十张绸机的营生,连潘氏都不再念她,只把她当个财神娘娘似的瞧,虽是秀娘的生意,可她也着实沾了光。

  两个盘算一回觉得可行,秀娘夜里便告诉了王四郎,王四郎挑挑眉头,把帐一盘,嘴里啧啧两声:“你竟也个千把两银子的私房了,倒要叫你一声沈大户。大哥这样拙,倒娶进个巧嫂子来,这活儿有得做,若不是我这些银子都要用在茶园上,我也去办它一个。”

  “你是饿汉投的胎,碗里的且吃不尽,还要吃那锅里的,不过是我们妇道人家的活计,我想着总归这一年有余钱,又不急等着用,这才想着再添,小本小利便罢了。”

  秀娘晓得王四郎的心气儿,他要办,恨不得就要一气儿置上一百张,绸机这样贵,陈阿婆家做了七八年,还是会经营的才置上六十,已是镇上数一数二的人家了,若不是跑远了去乡下图那地头人工贱,在泺水便把如今这点子家当都填进去,才只能置下一多半来。

  王四郎心大的很,头一回带了银子回到泺水,心里就画出一个圈来,茶叶不过是一块,一角角填得满了,这个圆才算真的满了,蚕丝绸个个都在他心上记着,若不然也不会任秀娘拿出千两银子去办绸机。

  那寻常人家想要置上一张绸机非用个四五年不可,可一旦咬牙置了出来,本利往上翻个翻,忙得一年本钱就回来了。他就是知道这营生多在赚头,才在秀娘写信问他的时候一力支持她办了。

  秀娘是跟着他苦过来的,他发达了,自然要补给她些,便是她贴补娘家些也是该的,看看陈仁义家,原配的嫁妆陈大姐拿在手里不算,单是给她料理的生意就有好几项,她这才有底气发落下人,只为着粗杆子粗,那些个妾跟亲戚在她面前就抖不起来。

  王四郎自然知道家里那些姊妹是个甚样的人,妻子多少也吃过委屈,一家子这么些个姐妹,若不是亲娘死得早,哪里会一个个变成这付模样。

  可他就是念着娘还在世时那些时光,更不能狠下心同她们断了交往,亲娘吴氏过身前拉了他手,那时候王四郎还是半大的小子,只晓得抹泪,吴氏得的咳症,边咳嗽边吐血,瘦得一把骨头不成人形,拉了他强撑一口气,说他是家里唯一的男丁,姐姐妹妹们都要靠了他撑腰顶门,叫他万不能断了情份。

  王四郎郑重应下,念着母亲的话,再知道这几个姐姐不成人,他也要看顾,原来是没这个本事,万事只仗了拳头来,如今有了银钱,能帮的便帮上一把。

  亲娘刚死的头一年,便是这几个姐姐带了他深一脚浅一脚的过了下来,大姐姐趁着亲娘热孝发嫁出去,临出门子的前夜搂了这些妹妹们哭了一整夜,哭得一双眼睛核桃那样大,早上伯娘来帮着绞脸,看他们这可怜的样子,摸了个布包出来,悄悄塞给大姐姐让她当私房。

  一场喜事办得七零八落,若不是顶着红布,旁人还只以为他们又在哭丧,得亏大伯还有个香火情,若不然头一年还不知怎么过下来,地里的野菜也吃过,地瓜也偷过,一丈来深的塘里他也下去摸过鱼,三姐姐守在塘边,见他一个猛子扎进去不出来,跪在塘边便哭。

  到捞了条大鱼上来,拿衣裳裹了带回家,家里连油盐都无,往灶洞里一扔,啃那半焦的鱼肉也香,苦这那个样子,连四妹妹都送了出去,姐姐们却没叫他去亲戚家里吃一丝白眼,借米借油俱是姐妹三个去的,若不是朱氏把她们嫁给这样的人家,哪至于就变成了这样。

  蓉姐儿叫潘氏抱过去睡,王四郎搂了秀的肩:“这个便是你的,凭你想怎的就怎的,便是亏了,我这里也有银子补进去。”顿一顿又说:“我那几个姊妹俱是这个脾气,俱是没娘的可怜人,你莫要同她们计较,总归咱们一年不过见个几回,能全了亲戚的颜面便罢了。”

  他一回来还没踏进屋里,就叫槿娘拉住了给他看昊哥儿的伤口,大白是蓉姐儿的爱宠,王四郎又怎会真的打杀一只猫儿,哄了她回去,听见她告状也不当个真,他帮着秀娘赔了句不是,说着说着长叹一声:“俱是没了娘闹得,我娘一向最是和软的人,阖村上下就没有一个说她不好的。”

  这么个全乎人,生下来的女儿竟没一个像她,日子过着过着,把和顺当作了软弱,把能干变成了尖刻,秀娘握了他的手:“我哪里就计较了,不过我爹娘在,好歹也给我留些脸面,传了出去就不难听?”

  那些个混帐话是再不能同王四郎说的,秀娘心里叹气,连坐监这样的事,他几个姊妹都不出头,难得一个桂娘是好的,还不得用。

  他心里不是不知道,只不愿提起来,近来又想着要修婆婆的坟,倒把过去那些个好又回想起来,便是此时说了,一多半儿也要看了亲娘的面子把事儿揭过去,诉这一句委屈便够了。

  “左不过就这几日,好好的送出去就罢了。”王四郎把腿一搭,他的心思哪里会放在后宅里头,说上这两句又开始盘他的生意:“明儿咱们便去吴家,回一回礼,也别摆在年后了,只当拜个早年,你把蓉姐儿打扮打扮,赶得早些,回来还能一处用个饭。”

  秀娘一听这话倒急起来,礼还没备下呢,王四郎拉她躺下:“我全吩咐好了。”秀娘嗔一句:“礼备好了还有衣裳呢,急忙忙的回来,箱笼还没打开,到哪里去寻出客的衣裳穿。”

  她想了一回就只有去岁过年时做的那件雁衔芦花的对襟袄算能见客,这件衣裳做价便贵,她一向不舍得上身,倒有八成新,既是明儿就要穿的,赶紧披了斗篷叫外屋睡着的杏叶带两个小丫头去把衣裳翻出来,先挂到大衣架上撑起来,明儿穿着才不显得有折痕。

  蓉姐儿新衣裳倒多,也不着急给她理,只明儿早些起来便成,秀娘身上干净了一个多月,便在船上王四郎也想着法儿的给她养生,身子见好了,听玉娘说羊奶有用,原在泺水那是个稀罕物,在江州却不是,买了来敷面,皮子也渐渐白腻起来。

  两个为着坐船,舱房前后俱是人,倒有三四个月不曾亲近过,王四郎听见秀娘还在叨叨叨的吩咐丫头,嘴里念念着有甚东西要备下,两只手一抬把秀娘打横里抱起来扔到床上,吹落了灯,两个叠作一个,交头摇股,花心儿颤颤,倒似新婚时的光景。

上一篇:做贤妻

下一篇:一品夫君三流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