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深日暖 第43章

作者:怀愫 标签: 古代言情

  李夫人既同秀娘好,也常常摆了姐姐的架子教她,说姐儿身边总要凑四个丫头,首饰脂粉,香炉茶灶,四时衣裳,酒果食品,将这四个人备得齐了,才算得体面。

  秀娘也学了样子给蓉姐儿办起来,她自家身边也跟着买了两个丫头,因绿芽跟得久了,也让她学打算盘,往后好帮着蓉姐儿管帐。

  蓉姐儿皱皱鼻子:“知道啦。”打算盘她一点儿都不怕,蓉姐儿书读的晚,功课不如别个,算帐上头却强,一动珠子就晓得数目,如今已经管起厨房的帐来,秀娘给她管了一个月,晓她有模有样,出入有序,便一样样把家里的大小事务俱都教了给她,看她怎么理事。

  也是王家人品简单,不似大门大户里头设个四司八房的,统共就这么点子事,管住了厨房便是管住了半个家,蓉姐儿虽不老道,可想要在数目欺她,却不能够了。

  肚里一个还未落蒂,姐姐倒能管事儿了,便是潘氏也叹:“原你生个姐儿我原还想着糟糕,如今一来倒是福气了,有个姐姐照管弟弟,往后你能省去多少心事。”

  

  第89章 荷花会蓉姐作客请东道携伴出门

  

  既被娘说过一顿,蓉姐儿便收敛两日,沈老爹还是到了点便背了手出去转悠,她却只得呆在屋里头学针线,这上头她手慢的很,虽也做得好,却总比别个慢些。

  五个女孩儿都学起针线来了,里头何家大姐儿针用得最好,悦姐儿年纪虽小,家里是开绸坊的,见的新花样子最多,配出来的颜色最是鲜亮,平五却独与她们不同,她挑布挑线俱都爱素色的,少有鲜妍活计拿出来。

  几个女娃儿有女红课业,一人给一个小萝筐,上课时便扎上两针,放了课再给收回去给绣娘品评,有的针角大,有的分丝不细,还有的做的活计拙,根本瞧不上眼。

  譬如何家姐妹,虽是一对双生女儿,姐姐凭般巧,妹妹却手笨,穿个针儿都要半日,一块绸布头,缝了一旬日还没把它缝成荷包儿,最后还是趁着绣娘背身的功夫,姐妹两个换过来,姐姐替着做好了。

  悦姐儿配色最巧,可她别的上头却不细致,分细劈线总不如意,还要蓉姐儿给她帮手,蓉姐儿配色不如悦姐,活儿却细,手慢些出来的东西精致,各有各的好处。

  蓉姐儿自顾自的扎针穿花,下了学悦姐儿把她拉到屋子里去说的,她们俩比旁人亲厚,悦姐儿推一推面前的碟子,把梅粉糖推到蓉姐儿面前叫她吃:“顾师傅定能瞧得出来,她们俩走针不一样。”

  蓉姐儿还只分得出好恶,两样东西摆到她面前能评得出高下来,可要她细说为甚好,她便说不出来了,倒是悦姐儿,一双眼睛毒得很,一眼扫过去就晓得哪个起针慢了,哪个线角松了,她屋子里管着四时衣裳的丫头,是事儿最多也最机灵的。

  这回两个人关起门来说小话,全是因着平五给的一张帖子,她想开个赏荷花会,金湖边又要选荷花仙子了,她自家院里有个湖,里头养了五大水缸的荷花,荷叶清圆出水,开的早的还打出了花苞,便想邀了同窗一齐赏花会。

  一张帖子写得文绉绉,还在上头用墨白描了一朵荷花,蓉姐儿并不讨厌她,拿了帖子直言赞她画的好,这粗粗细细的几笔画出一朵荷花来,可不容易。

  悦姐儿却一向瞧不上她,看见蓉姐儿要答应的样子,赶紧拉了她的袖子:“还要问过母亲再好作答。”平五根本不放在心上,她的荷花会也不光是请几个同窗的女娃儿,她除了要请米行生意里的熟人家女儿,还有江州为官人家的女孩儿。

  “你去不去?”悦姐儿很是犹豫,她有心想去,可跟平五却一向并不交好,但她跟蓉姐儿不能比,家里七进的宅院,别说二门,就是第四道门也走不出去,整日在家呆着,早就厌气了,知道蓉姐儿去金湖看过选荷花仙,还搀了外公去听说书,心里不知道有多羡慕,好容易能出门子,便是从一个宅院到另一个宅院,能瞧瞧街上的景致也是好的。

  蓉姐儿晓得她出门难,她却不在意甚个荷花会,大大方方的道:“你去,我便跟了你去,你不去,我请你到我家去玩。”

  悦姐儿听见双眼放光,又咳嗽一声,当着丫头的面作样子:“既这样,我也回请你,叫我娘把待客的器具拿出来,咱们叫一桌席面。”

  两个小人说这话,悦姐儿身边的大丫头香罗掩了口笑,绿芽也是一样,放到别家姐儿身上相宜,蓉姐儿悦姐儿说起来倒似孩子话,同那门前捏泥巴摆酒席的没甚个分别。

  蓉姐儿却摆在心头,她没请过人,跟悦姐儿两个说定了要去平五的赏荷会,悦姐儿还给她出主意:“你生的白,穿甚样衣裳都好看,我看平五定要穿月白衫子,你也穿一件,不叫她显摆。”

  蓉姐儿却知道不能这样下主人家的面子,摇了头道:“我娘怀小弟弟呢,家里都是喜庆颜色,哪里去寻那丧气的来,娘要教训的。”刚还说她是小儿模样,一听这话倒有理有据,便是悦姐儿听了也不觉得是推脱,点头道:“我要生的这样白,我也穿了。”

  养在深闺的女儿家,哪个不白,只蓉姐儿皮子像了秀娘,一头黑发眼仁儿晶亮,再加上肌肤雪白,配在一处也不白吃人夸奖,回回见了这家夫人那家太太的,夸起她来倒都是真心。

  绿芽回去把这桩官司告诉玉娘,玉娘又同秀娘说了一回,秀娘正吃酸葡萄,一口咬得皱毛,咽下去还滋滋有声:“说她拙,这里头倒巧起来了。”这一番话既推脱了事儿不起纷争,又哄住悦姐儿,想不到小人儿嘴巴倒伶俐。

  既是接了帖子的,秀娘也乐得放女儿出去见见市面,知道是她们小孩子聚会,也比着正经相聚来,给她穿一套衣裳,备下一套衣裳,差了人去问明李夫人,晓得悦姐儿身边带两个丫头,便还叫银叶绿芽跟着,后头买进来的兰针甘露还欠调教,不好就这么放出门去。

  蓉姐儿兴兴头头的自家挑捡起衣裳来,因着夏日,她随了爹的怕热性子,只捡那薄纱做的衫子,挑了两套襦裙叫绿芽捧了到秀娘房里叫她掌眼。

  王家的日子越过越好,吃用穿戴俱不能同日而语,秀娘还有一个绸坊,兰娘因着会绣,又招罗了一批绣娘,秀娘出钱她出力,有了甚个好料子俱都送一份来江州,家里用的绸绢倒不必去外头买来,只挑时新的样子做便是,蓉姐儿如今月月裁新衣,一季倒有五六套好换着穿,她把新做的两身拿出来叫秀娘给她拿主意。

  “都是新的也太过了些,这衫子挑件新的,裙子便穿那旧的罢。”说是旧的,也是上月新做的刚上身没两回,既是去看花会,便穿得艳丽活泼些,桃红色的纱衫儿,穿在蓉姐儿身上显得皮子雪白头发乌黑,挽起双丫头来插上金通草,倒像个大姑娘的模样儿了。

  既是桃红的纱衫,便配了草绿的裙子,中间系一根妃红色的腰带,缀上金禁步,香粉球儿,再搭一条腰带同色的披帛,秀娘都看住了,潘氏喜得合不拢嘴儿:“再没有咱们妞妞这样俊的。”

  到了日子按排好车马,算盘跟了王四郎出得门去,秀娘便叫了来安来福两个跟车,一路慢悠悠的去往平家去。

  平家一向在江州做米面生意,水上集市最大的米商便是他们家,宅院自然十分气派,门口站了两个门房,蓉姐儿去的不早不晚,门前已经停了三辆马车,俱是拿绸做的车盖,那门房瞧见来的是辆青布车马倒有些看不上的意思。

  见上头跳下两个车夫,跟着又是两个丫头,再下来的小娘子拿围帽遮了脸,身上金银挂着,这才正色些,一路送进二门去。

  银叶绿芽两个也是穿了新衣来的,往大宅门里一站都显得有些拘束,倒是蓉姐儿一点不怵,进了二门见着丫头婆子作堆了,便把围帽儿拿下来叫银叶捧了,一路往前头去。

  平五早早便等着了,身边还有三个不识得的女娃儿,年纪都跟平五一般大,俱都在鬓边梳起了小辫儿,只有蓉姐儿还梳着双丫。

  平五见了蓉姐儿立起来引荐,那两个因着年纪大些只略站着见过礼便又坐下,平五两边引荐一回,拉了蓉姐儿坐下,丫头捧了点心匣子上来,平五笑眯眯的:“一早上蒸的花糕呢,等会子还坐船,去摘小莲蓬的。”

  她一向把蓉姐儿当小孩子哄,蓉姐儿点点头,接了点心吃,几个看她一回,俱又转到前边说的诗文上头了:“选荷花仙怕是要比诗文,定是点香做诗,选个诗文最好的。”

  蓉姐儿一听便笑,她摇摇头:“才不是,选最漂亮衣裳最好的。”原不理她的几个都把头回转来,看见她咽了花糕喝茶,喝完茶又说:“我见过的,坐了船藏在荷叶里头,高台上不吟诗,唱了个曲儿。”

  她这话一说完,几个姑娘先是面面相觑,又不信她,有个脾气急些的便直问道:“你真个瞧见的?”另一个拉拉她的袖子,想来都是熟人,只有蓉姐儿是新来。

  蓉姐儿点点头,觉得跟她们说不上话,一个平五她还不觉得,好几个平五坐在一处就讨人嫌了,她把点心碟子摆回去,见她们不信也不再说,好容易等到悦姐儿来了,两个人赶紧坐到一处。

  “你怎的来的这样晚,我可坐了好久呢。”蓉姐儿鼓了脸不高兴,悦姐儿赔个不是,抬了袖子给她看:“你瞧,我娘给做的新衣。”悦姐儿倒没穿月白,她穿了件遍地金罗的红纱衫,下边是银线条纱的裙子,很是惹眼。

  座中除了她跟蓉姐儿穿得艳丽,余下几个俱是月白缥绿,湘色的裙子已经算是艳的了,等何家姐妹来了,更是分明,一径儿是各样的深红浅红,一径儿是各样的素色,平五招呼过便不再来这个圈里说话。

  平日里这几个也各有各的小圈子,既来了,四个人便一道,跟在后头慢慢逛起园子来。平家这个院子建了两代,很是宽阔,十几间大屋,光是院子就分内外,各个院里还有小园子,路过清波桥,再走小飞虹,越是逛越是迷了眼儿。

  悦姐儿嘴上不说,心里倒有些开眼界的意思,她们家也富,却没有这样摆阔气。正值初夏百花盛放的时候,平五身后跟着两三个丫头,手里捧了竹篮竹剪,平五见着甚个好的,便指了丫头剪下来,一人分得一朵。

  除了蓉姐儿几个,来的俱是官家女儿,平五平素跟她们玩得来,彼此也不叫姓名,都起个别号,说的也俱是蓉姐儿几个不懂的事,有一个还暗暗笑了蓉姐儿:“她倒说的上来,怎的去外头抛头露面。”

  悦姐儿听见正要驳回去,蓉姐儿拉拉她的袖子:“理她作甚,你甚时候来我家,我阿公给我买了好些墨刻本子,好热闹的,咱们一处看。”墨刻本子便是书局里头卖的话本,蓉姐儿不能日日听说书,沈老爹就把说的那几书买回来,叫她自个儿看。

  说着又附到她耳边:“你若早些来,我就央了阿公带我们出去听说书。”悦姐儿抽一口气,她还从来没干过这样大胆的事,看见蓉姐儿浑不在意的模样结结巴巴:“这,这成么?”

  “怎么不成,你穿了我的衣裳,咱们一齐出去,你就带一个丫头,我有法子叫她不说出去。”蓉姐儿冲她眨眨眼儿,悦姐儿一颗心都要飞出去了,再看这些个荷塘檐瓦便没了兴致,李家的园子也差不了多少,玩一地觉得新奇,再走也脱不出框儿去。

  她满付精神都放在出去玩上,回了家佯作受了委屈,在李夫人面前撒了好一会的娇:“那个平五,眼睛都生到天上去了,见了我们几个话都不说一句,什么同知家的女儿了,员外郎家的千金,都不拿正眼瞧人。”

  李夫人原就看不上平夫人,听见女儿受了委屈心头冒火,悦姐儿度着她的脸色能成事,趴在她裙上:“娘,蓉姐儿请我,就我们俩个玩,好不好?”

  

  第90章 沈阿公带孙听书蓉姐慕嫁武二郎

  

  蓉姐儿回来先去求了沈老爹,沈老爹自进了城,又找到些原来当少爷时候的清闲,他原在家也闲,进了城能消遣的更多了,带了孙女儿去听说书便是他一大乐事。

  沈老爹原在泺水除了往桥下坐着摆摆车马炮,甚个地方也不肯去,不竟到了江州竟不着家了,早晨吃饱了饭往外转上一圈,中午便在外边的街市上随意用些,或是脚店里吃笼蒸小饺儿,或是巷子口喝碗甜粥,再不还有鸡肉馄饨,灌肠炒粉胡辣汤,样样都是有味的吃食,睨了饭点儿还给孙女儿带回来些。

  家里最疼蓉姐儿的不是潘氏,却是沈老爹,他看着不哼不哈不管事儿,见了孙女儿日日在家连门边都不得迈,一大清早用罢粥汤,招一招手把蓉姐儿叫过去,一只胳膊叫她搀着,一路把她带着往大门边走去。

  丫头婆子小厮瞧见了,一个也不敢上去拦,还当是主母答应了,蓉姐儿正奇怪,刚要问阿公往哪里去,沈老爹已经迈出门去了。

  蓉姐儿除了坐车往李家去,便只有刚来江州的时候算盘哄着她才在街上走了一圈,比着函玉馆里的同窗,她已然算是出门多的了,那些个不说金湖泺水南山,便是家门口也不曾迈出去过,这步一跨,便似两个天地。

  蓉姐儿喜滋滋的跟了沈老爹上过一回街,从东往西,一路走一路瞧,卖杂货的,开脚店的,跟泺乐相似却又不尽相同,门楼更多,铺子也更大,往临河街边走,一条路上俱是勾栏瓦肆,正开了堂说书,沈老爹来了好些回,一路指点过来:“这一家说短打书,前头一家说袍带书,桥边的这家是神怪书,家家都细果子吃,想往哪家子去?”

  短打书说的是游侠义士,袍带书说的是帝王将相,神怪书便是志怪小说了,家家请得这些个先儿,好茶好汤好饭的供着,日常便收拾出一间房叫他们住,还雇一个小厮专门侍候着,生意好不好,全看说书精不精。

  沿着河的这三家便是江州最好的说书场了,架起半人高的高台,摆上一张几案,放了惊堂醒木,拿大茶缸子灌上一茶缸的水,一场书说完,茶博士好给添上几回水,从清晨到半傍,一到开讲时分街头巷除了叫好声,再听不见别个。

  还有那头上挂了木头箱子到处卖货的饶骨儿,大多是些七八岁的男娃儿,家里做些炒豆子炒瓜子,包些个糖豆,一个个担着在说书场里串着卖。

  听说书的年长的人居多,再不然就是临河住着的小孩子,小娃儿们不给钱,扒门边站角落,只不惹眼,店家也不很赶了他们。

  沈老爹扔了五十个铜板,跑堂的见他身边还立个女娃,引他们往楼上临穿的角落里,给上了一壶八宝茶,蓉姐儿自家烫过杯子,倒了两杯,见那串场卖豌豆黄荷花酥绿豆糕的,扯扯沈老爹的袖子。

  沈老爹一样儿给她来了一碟,就着点心,听了一肚子的武松三碗不过岗,西门庆血溅鸳鸯楼。沈老爹常来,跑堂的早跟他熟了,带的这个角落寻常无人肯坐,因着前头一根柱子当着人,看不见外头,安排给了蓉姐儿倒正相宜。

  八宝茶水咽下肚,荷花酥加着武二郎的英雄事,一坐就是一上午。蓉姐儿听了一肚皮的浑话,一路走还一路问:“是武二郎厉害还是鲁智深厉害,武二郎打死老虎,鲁智深是打镇关西,一样是三拳头,我觉着还是武二郎厉害些。”

  带个小女娃儿来听《水浒》已是越了格,可沈老爹却不在意:“可不,这两个都作大和尚打扮,要跑呢!”一路走一路分说,走到书局前还给蓉姐儿买了四五本墨刻本子。

  蓉姐儿从此就跟偷过腥的猫儿似的,再不肯日日枯坐家中了。晓得没人带着不能出门,既答应了悦姐儿,今儿一回来便换了家常衣裳,磨着外公端茶倒水捶肩揉腿,一会儿问:“阿公,茶烫不烫呀?”一会又问:“阿公,力道要不要重着些。”

  潘氏看了从鼻子里哼哼出来:“你阿公统共就这点子头发了,再这么全叫你骗掉了。”沈老爹却受用的很,摆了几次架子,放下茶碗道:“说罢,又想出去了?”

  蓉姐儿笑嘻嘻的,腆了脸凑上去:“可不是我,是李家的妹妹,知道我去听过书,可眼热呢,她过两天来家玩,咱们就往临河街转一转可好?”

  这话在阿公阿婆面前好说,到了秀娘面前瞒得死紧,只说李悦姐要过来作客,秀娘还给女儿三两银子:“既是她来玩,你便好好招呼着,要吃个甚厨房里做也成,外头买来也成。”

  到了日子悦姐儿只带了香罗出来,小人儿有模有样:“蓉姐儿屋子没我大,再站个一排丫头太挤了,她那儿也有人服侍的。”

  一进门两个就把丫头差着站出去,两个关起门来弄鬼,悦姐儿身量比蓉姐儿小,穿着葛布裙子解下头上的纱花金饰,香罗已经叫银叶带到后头去吃点心。

  蓉姐儿捂了嘴悄声道:“那酒酿饼子我是叫厨房拿陈酒糟做的,吃时香,过后便要醉,就睡在后头房里,等咱们回来了,她还没起呢。”

  一路绕过正院,沈老爹早早就在门前等着,两个一刻也不敢耽搁,步儿一迈就往临河街去了,悦姐儿又喜又怕,一路不住的看着行人,她从小到大没怎么出过门,四月十四轧神仙,正月十五闹元宵,这些个热闹一回都没瞧过。

  出门不过一刻,就把害怕丢到脑后,一路只顾着看稀奇,看见什么都觉得有意思,蓉姐儿勾住她的手:“你看,再往前有看杂耍的,初一十五都有,今儿却瞧不成,咱们往南边去。”

  蜜煎饼子,爆炒爆花,羊肚鸭血,猪胰胡饼,一路都是悦姐儿没尝过的小食,她还不大敢吃外食,蓉姐儿也不敢叫她吃,还是潘氏说的,说悦姐儿娇嫩,若吃坏了没法子交待。

  午时前后街上最是热闹,街边还有小贩担了新藕荷花来卖,这时候便有碗口大的荷花,长梗条拿在手里捧花回去,悦姐儿爱得不行,她家里头花还不曾开呢。

  蓉姐儿大方摸出钱来,扔给那卖花的,捡一朵还没全开的递给悦姐儿,两个小丫头咕咕咯咯笑了一路,今儿原也不及听说书,只在街上走了大半个时辰,便又悄悄往回去。

  秀娘怀得身子欠觉,一吃饱了就要睡,玉娘几回想去说,门口的纱帘子都挂着没挑起来,她知道蓉姐儿出去了,急急派两个小厮跟在后头,怕沈老爹一个看不住两个,叫人拐了去。

  不意她们间早早回来了,后院香罗还发困,正院里秀娘还没醒,两个姑娘关了门换上纱衣,厨房上来六碟果子点心,悦姐儿走了路胃口大开,抓了果子酥就吃。

  蓉姐儿指派绿芽把花儿插到净瓶里,两个半靠在罗汉床上:“怎的,外头好玩罢,平安的院子有甚个趣味。”

  深宅大院怎么比得市井百态,悦姐儿眼睛都在发光,靠了软枕:“还是你这儿舒坦,我别说是出门子,就是到过房的姨娘那儿,也不得自主,往后咱们嫁了人也要这样常来常往。”

  悦姐儿早早就定了亲,生下来还有襁褓里头就跟姨妈家的表兄交襟割衫换了信物,她跟表哥两个常见,自小就知道要做夫妻的,姨妈也是真的待她好,家里人说的她都习惯了,论起亲事来坦然的很,一点也不扭捏作态。

  若是别个定要羞红脸,蓉姐儿却大方,点头应一声:“好哇,等以后成了亲,我也请你来玩。”她们吃茶用点心,自然有丫头在旁侍候着,听见两个小人说婚嫁俱好笑。

  悦姐儿剥了个石榴,红莹莹的籽儿一粒粒往嘴里嚼:“你爹娘给你说亲了不曾?”这便不是几个丫头能听的了,银叶一使眼色,俱都退到外间去。

  蓉姐儿把剥出来的石榴籽儿俱都盛在瓷碗里,拿勺子挖一口吃,往碟子里吐:“我不知道,没听娘说过。”

  “我的表姐也没这,这会子正到处相看呢,我娘还说我命好,早早定下来了,过后不不急了。”悦姐儿哪里懂什么是嫁娶,可要嫁个熟人总比嫁个生人要强:“娘还说,要我学着针线,得给表哥做一双鞋呢。”

  说完这一句倒知道脸红起来,压低了声儿:“我不大喜欢表哥,他老爱拉我辫子,还喜欢掐我的脸呢,恐怕他也不大喜欢我的。”

  “可我娘说,只要姨母喜欢我就成,有姨母姨爹在,表哥怎么也不敢欺负我。”悦姐儿闷着一张脸:“你说等我成亲了,表哥能带我上街玩么?”

  蓉姐儿听了跟着叹口气,她颇知道事,这上头却全无办法,忽的想起来,笑眯眯的拍拍悦姐儿的手:“我爹高兴起来也爱掐掐我娘的脸,他喜欢你呢。”那时候不曾分开睡,王四郎秀娘只当女儿小,她又睡的迷糊,谁晓得女儿把这点子闺房趣事俱都瞧在眼里。

  “真个?”悦姐儿抽出帕子擦擦嘴边的石榴汁,放下一半心:“那你想嫁谁?”

  蓉姐儿一听眼睛就亮了:“我?我要嫁武二郎!”她自听了梁山好汉便一心向往,觉得里头个个是英雄,英雄里又最喜欢武二郎,看见悦姐儿眨眼看她,便学着说书人的样子,一比一划的把他的事迹说出来。

  “呀!他三拳头打得死老虎呢,会不会殴妻?”悦姐儿拿帕子盖了脸,就差捂了耳朵了,她拍着胸口:“万一他殴妻可怎么办?你弟弟可还没生来呢。”

  蓉姐儿怔一怔:“英雄好汉打的都奸人,作甚打老婆,只醉汉闲汉无用汉子才打老婆呢!”她把嘴一抿:“咱们今儿也学那些好汉,我从厨房要了一坛子酒,还有野兔子肉跟野鹌鹑,到亭子里头烤兔肉炸鹌鹑吃!”

  

  第91章 贪杯醉蓉姐挨罚管家事麻烦上门

  

  “你可知道错了!”秀娘唬了一张脸,手里拿了戒尺,蓉姐儿立在下首,低了头不敢抬起来,秀娘“啪”的一声拿尺拍了桌子:“你还敢喝起酒来了!”

上一篇:做贤妻

下一篇:一品夫君三流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