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深日暖 第76章

作者:怀愫 标签: 古代言情

  还是桂娘出来唤醒了她,她喜的脸上泛光:“这回可好了。”说这一句,就差点和淌下泪来,萝姐儿往隔断里头望进去,纪二郎正翘了脚,吃着炸鱼儿吐了满地骨头。

  萝姐儿低了头,桂娘还只说个不住,眼角眉梢都是喜意:“你爹给了银子,咱们现去成衣店买两件衣裳,明儿就是桃姐儿出嫁,一家子都要过去的。”

  萝姐儿说的这一句,蓉姐拉了她手,听她说的话不像高兴的样子,握了她的手,不知说甚劝她才好,心里也跟着难受。

  徐娘子这些天都不曾上得门,这事儿怕是不成,蓉姐儿心里觉得对不住她,却又不能说得明白,只笑:“等你出了嫁,便好了。”

  秀娘说话她也听见一二句,此时学着说了出来,满以为萝姐儿要羞,可她却一点羞意也无,冷淡淡一声:“我何苦从一个火坑,跳到另一个火坑。”

  蓉姐动动嘴唇,到底忍了没说话,一片红映着萝姐儿满目愁绪,除了陪着叹息,也没别的法子。朱氏又来请,两个姐妹携了手进屋,桃姐儿穿了嫁衣,端正正坐在床沿,一屋子的妇人都扭过身来瞧她们两个。

  一个个不住口的赞一回,眼睛落在蓉姐儿宝蓝织金的裙子上,嘴里啧啧有声,蓉姐儿捡个角落拉了萝姐儿坐住,外头喧闹闹的锣鼓一响,迎亲的上了门,一屋子人都涌到外头去看新郎倌儿,屋子里刹时便只剩下桃姐萝姐蓉姐三个。

  桃姐儿早早就盖上龙凤喜帕,两手交握在腿上,此时听见响动到底按捺不住,把红帕儿掀一掀,见着屋里还有两人,先是一震,又低声开了口:“蓉姐儿,烦你给我倒杯茶。”

  蓉姐儿站起来给她倒了茶递过去,桃姐儿也不知是搽了胭脂面红,还是真个羞,眼睛往门口转了转,又收回来拿嘴儿抿一抿茶,只略沾沾唇,便谢了蓉姐儿让她还端回去。

  “你怎不多喝些,要坐好些时候呢。”蓉姐儿一声才落,桃姐儿就笑:“坐船去的,哪里能喝水。”她夫家在泮水,还须得有个押送嫁妆的兄弟,朱氏原想同王老爷说项,叫王四郎送了去,王老爷只不肯应,还是桃姐儿自个儿拍了板儿,还叫她亲哥哥王大郎送。

  她压低了声儿倒听不出有多哑,好些时候不见,她生的越发像朱氏年轻的时候,瓜子脸长条眼儿,眯起来很有些媚色,见蓉姐儿打量她,低头笑一笑,把红帕儿掀了下来。

  “新郎倌来哉!”外边媒人婆一声喊,桃姐儿原就打颤,手一动,袖子里头掉出个巧果儿来,炸的干点心当饥,吃起来又不会花了妆。

  那巧果儿滚到屋子中间,媒人婆就要进门,蓉姐儿上去一脚把那巧果儿踢掉,桃姐儿立时把帕子放平,手端正正握着,同方才一样,坐的又端庄又挺拔,媒人嘴里好话儿不断,扶了新娘子往堂前去,不待她说,桃姐儿就哭嫁起来。

  苏氏掀掀眼皮,转身兜了些瓜子点心端到女儿屋里,自扯破了脸皮,她便再不管事,原还有个王老爷镇得住她,如今老头子不管事,连女儿出嫁也是刚刚从里屋出来坐到堂前。

  桃姐儿哭拜父母,朱氏陪了落泪,王老爷却还是不说不动,等她拜完立起来了,才道:“既去了别个家中,就遵循别家规矩,过好过歹都是你家事了。”

  虽说嫁女如泼水,却也没有当面说这话的,媒人婆脸上笑着圆过去,朱氏心里却凉透了,她把帕儿一捏,急跟着送女儿出去,等一屋子人都跟了送亲的出门,她才回转来:“如今女儿也嫁了,你要回乡,你自回去,我不同你一处。”

  王老爷点点头,连脸皮也不动一下,应道:“也好,想来,她也不愿见你。”

  

  第156章 娘忧女教嫁后事憨直汉自说自媒

  

  六月六,晒书节。变着这天太阳最好,泺水的寺庙书馆,皆塔起了竹架子,把竹床扛到天井里,书薄字画俱都拿出来晒,铺的道场青砖满地都是纸字,还有那好事的,巷子口吃茶还要念叨两句“赵秀才是个博学的,开了门晒书都晒到台阶口了。”

  相互攀比起来,倒不是晒书节,是比书谁了,乡坤人家肚里有些墨水的,也跟着晒起书来,家家户户俱都大开门,一条街走过去皆是墨香。

  那寻常人家不晒书,把旧年的被子冬衣都拿出来晒,晒得发烫便是除了虫子,沈家院墙里头左右两边横七竖八架了五六个长竹竿,上边挂满了衣裳被子。

  潘氏把这当作大事,门也不串了,花牌也不摸了,盯着下人丫头,摸着被子一面晒得发烫再掀过来翻个面儿,竹编的花拍子,不住打着灰,自家坐在荫头里,太阳暖融融的晒得人发懒,被子才换过一床,她就坐在摇椅子上头打起磕睡来。

  王家也给茂哥儿拿了两个小薄册子,一本声律一本幼学,摊在晒得发烫的青砖地上,教他晒书,小娃儿哪里有长性,才还看着两本书念念叨叨的,不一时又去捉黄狗尾巴,撒丫子满园的跑。

  蓉姐儿坐在廊下看着弟弟疯乐,身边摆了蜜卤子调的水,一块干巾子一块湿巾子,过得一会便把茂哥儿叫了来,手伸到衣裳里头去,摸摸他又汗湿了一块毛巾子,叫他厥着屁股趴在她膝盖上,把里头这块抽出来,给他垫一块新的。

  茂哥儿乖乖让姐姐换毛巾,脸趴在她腿上,手指头去抠她裙子上拿金线勾边的蝴蝶,嘴里嘟嘟咕咕个不停,他嘴里话,没人听的懂,抱了狗儿还能说上一下午,细听他嘴里一会儿狗一个会儿猫,一句天上一句地下,自家说给自家听。

  蹬着两条腿儿一跳一跳的,等毛巾塞好了,脱手就要奔出去,叫蓉姐儿一把拉住:“喝点子蜜水。”白水他再不肯沾口的,往里头搁点蜜酱他倒能喝一杯子,举起来就往嘴里倒,咕咕往小肚皮里灌了一杯子,又跑开去。

  大白趴在墙头,小黄狗儿湿哒哒的甩着毛,却是除了晒书晒被褥,人也要洗晒头发,连着狗儿猫儿也要洗干净晒毛。

  大白是惯常洗澡的,专有丫头给它梳毛,身上的白毛长得长了,还要给它打小辫子,一听见蓉姐儿站在水盆前欢声叫它,它就慢悠悠踱过去,抬了腿儿往水盆子里跳,溅出一地水花。

  蓉姐儿两只袖子挽得高高的,先给它湿了毛,打上皂豆儿,满手都是泡,大白舒服的仰着头,下巴挠的一翘一翘,鸳鸯眼晴眯成一条缝,喉咙里发出轻呜声,洗完了拿大毛巾包裹起来,还自个儿抬起爪子让蓉姐儿给它擦脚。

  大黄就没那么乖了,它的几个孩子,只留下茂哥儿抱出来那只小黄狗儿,其余的都送了人,它是开门狗,哪有澡豆给它使,只洗布衣裳的粉给它撒在身上,拿水冲干净。

  大白舒舒服服趴在蓉姐儿身上等着梳毛,它已经甩了满身的水在院子里遛来遛去了,小白由着沈老爹给它洗,呜哩呜哩撒娇不住,潘氏听见还骂它一句:“又不是个狐狸投的胎,这矫情样儿。”嘴上说了它,背身还是拿了细毛刷子,把它身上的毛刷的干干净净。

  秀娘去了王家,今儿是桃姐儿回门的日子,早上便去了,却一直等到中午还不曾接到人,到她家来已是傍晚。

  蒋家不满意新娘子,连回门这样事,也跟着从早上拖到下午才出门,又是船又是路,到得榜晚进门的时候,朱氏已经白了一张脸,看见女儿赶紧拉着她进屋去,蒋家的新郎倌脸上却一点儿愧色也无,照样行了礼,坐下吃茶。

  后头的话,不是秀娘能听的,眼睛再钝也晓得桃姐儿这是不招蒋家喜欢,朱氏把积蓄全给女儿置了嫁妆,满以为蒋家再怎么也得看嫁妆一面儿,哪知道这么轻缦,还没进门就红了眼圈。

  桃姐儿却笑一笑,拉了朱氏坐下,摸摸睡了十多年的床,叹一声:“还是在自家里舒服。”说完这一句,朱氏哪里还能忍得住,搂了女儿就问:“可是,可是嫌弃你这嗓子?”

  桃姐儿的声音好了许多,虽不似那莺燕儿清脆,却也比才伤时好得多,只听着哑了些,不算得残疾,她脸上还笑:“哪儿呢,真个是晚了些,娘别想的多。”

  哪里是晚了些,蒋家婆母,从头一日敬茶就刁难起她来,新媳妇头一天就自己烧灶,等热水滚了给倒的茶,婆母还嫌她手脚慢。

  桃姐儿进了门就知道不好,一屋子男家亲眷,再没一个围上来同她说话,一会儿指头一会儿指脚,闹哄哄的新房,只她身边一圈儿是空的。

  这三日,桃姐儿除了伏小作低,也没少花心思打听,还是小丫头子说漏了,叫她知道事儿坏在杏娘身上,可说到底还是亲娘作下的事儿。

  朱氏还怕桃姐儿骗她:“真个?莫要瞒着娘,真有甚事,娘也能帮着你出头。”

  桃姐儿听见就摇头:“哪里有事儿嘛,娘想多了。”说着吃茶用点心,似小女儿娇样:“这一口酥,泮水的就不如泺水的细巧。”

  朱氏晓得女儿有意要瞒,也不说破,母女两个挨在一处说话,等问明白这几夜都宿在一处,提着心放下一半儿,男人嘛,便是先时不中意,肯夜夜同睡一个被窝便没甚大事,想蒋家打听出了桃姐儿嗓子不好,等日子久了,生下男丁来,不好也成了好。

  “我看桃姐儿似是改了性子。”秀娘坐下灌茶,她算是娘家人,王四郎不到,她也只能撑着,同去的还有桂娘槿娘梅娘,结亲那日她没来,到了三朝回门她才来了。

  想是怕触动心肠,秀娘为着她一叹,又去看她抱的女娃儿,王老爷作主给起了名儿,叫萱姐儿,说是叫她忘忧,往后平安喜乐长到大。

  梅娘那付样子,哪里似当了娘的,她嫁出去的时候还未满十五,这么些年折腾下来,当姑娘时那点子秀气俱都不见了,脸盘儿黑黄,眼睛也无了神采,笑起来也木木的,同她说话作事,她都要慢上一些,秀娘肚里叹息,却又无法子。

  桂娘叫人怜悯全是朱氏作了恶,可梅娘,除了怨自个儿,还能怨哪个,她受的这些苦俱不肯回家来诉,只为着万二郎是她自家挑的,亲爹兄嫂俱来说项,她却满心满眼只看见万二,只看见自家肚皮里的孩子。

  如今这付模样,还有什么脸回家,抱了女儿木木坐了一下午,萱姐儿哭的声儿细细的,看着就是未长足的模样,还在吃娘的,梅娘哪里有奶,要喂她米粥汤儿,还是桂娘看不过眼去,想着到干货铺子里头买些奶糕来,泡了温水,一勺儿一勺儿喂了她吃。

  秀娘看见这些握住蓉姐儿的手:“各人儿女各人疼,你往后出了嫁,有个不好只管回来喊声一声,你爹打不动了,还有你弟弟。”

  蓉姐儿眨巴眨巴眼儿,看着秀娘红了眼圈儿,“扑哧”一声笑出来:“我自家打,娘只管给个柳木雕的棍儿!上三道清桐油,便是传家家法!”

  一句话说的秀娘笑起来:“不正经,哪里像定了亲的大姑娘。”看女儿这模样又乐起来,想着她这性子也不会吃亏,就怕同人掐尖争起来,想想又嘱咐她一句:“有些事儿,忍过了便罢,吃亏是福。”

  蓉姐儿皱着一张脸:“娘,那到底是忍呀,还是回来喊人呀?”说着直晃脑袋,摇的发上系的金铃铛直晃,气得秀娘掐她一把,跳起来就逃:“娘自家说的嘛,问还不让问了。”

  徐娘子自哄骗了儿子说寻了媒人上门,诚哥儿便见天的傻乐,也不敢再去纪家,在街上远远看见萝姐儿,跟着走一段路,见她进姑子街这才回转身。

  一回跟着,到第二日他又这时候出来,果然在桥前边等到她,又跟在她身后行了一段路,有了一回二回,便有了三回四回。

  他这么个跟法,倒叫萝姐儿察觉出来,她生的好,这两年上街总有无赖跟着看,等纪二郎又打起老婆来,她拿剪子唬退过一回,便日日剪子不离手,挎着的篮儿里头,总少不了一把剪刀。

  她原还当是街的无赖又来跟,皱了眉头只走大街,不拐小巷儿,等回头瞧见是诚哥儿,倒怔住了,萝姐儿知道些前情,她买过一回猪肉,这个人便想往家里提亲。

  萝姐儿不独自家绣了件卖,也给邻居浆补衣裳,破了口子的,也给绣上花,衙后街的孙媒婆,叫她给绣一双鞋子的云头,是给出了嫁的女儿的,她精心做了送过去,孙媒婆嘴上没忍住:“这样鲜的活计,哪个男人不爱,姐儿,可不是我多嘴,你瞧那杀猪的,可能嫁?”

  她立时明白过来,反复一想,孙媒婆这样问她,便是有人上门问过了,怕是不中意她家,这才没上门提亲,若不然,孙媒婆早上知道,不到晌午这顿饭就该上门的。

  见诚哥儿跟了她,一日还当巧遇,两三日哪有作得这样巧,她拐进荷花里,这条巷子只通得一人过去,是两边人家的院墙,她进了巷口摸了剪刀转过身,眼看见诚哥儿满面通红的愣在原地,挠着脑袋不知往前还是退后。

  萝姐儿捏着剪子的手却不曾松开,盯着他道:“你家既没来提亲,想是不中意,你也不必跟着,我不嫁人的。”说着也不往巷子深处走,往回折反,她行一步,诚哥儿就退一步,退出了巷子,只作无事往姑子街去。

  诚哥儿却立在原地,愣头愣脑的发了憨气,奔回家中,摸出屋子里那个藏钱的小瓯儿,全是徐娘子给他的零碎,他一文不用全在里头,砸烂了一数,出门置下一匹布,又到铺子里头拎了一对猪脚,拎着东西上了孙媒婆的门。

  孙媒婆见着是他吃了一惊,才要开口,诚哥儿就道:“我自家给自家说亲,求娶纪家女儿。”

  

  第157章 纪家婆上门休妻萝姐儿立心硬拼

  

  这事儿哪里由头诚哥儿定下,结姻缘讲究的便是父母之命,如今一瞧便知徐家两个老的不中意,孙媒婆怎么敢接这桩事,她看着诚哥儿一脑门子是汗,心里叹口气儿。

  若是别个许就收了他的东西,两头瞒住,骗些银子花用了,可孙媒婆是半路出家的媒人婆,原是亲姐姐女儿说合的媒是骗婚,闹到县衙门里去,断了案子出来虽是赢了,到底亏了名声。

  作了女儿身,百年苦乐由人不由己,保媒的譬如再生父母,保个好媒这后半辈子顺当当便过了,那起子黑心烂肠的,只顾自家赚银两,哪管女儿家死活。

  她想着说媒有多难,俱是定例的,无非便是两家衬头再定个好日子,这才做这保媒拉纤的活,看见诚哥儿确是有心求娶,心里又可怜桂娘萝姐儿母女两个,便重重叹口气,请诚哥儿坐下:“倒不是我接哥儿这份情,原你娘也来问过,好的坏的我都说尽了,这作亲事,须得两边儿都高兴,顺顺当当行了六礼,这才算是结亲,如今这样莫成了结仇。”

  说着给诚哥儿倒杯水,拿了干点心出来:“你这么一头热,你娘知道了能高兴,咱们只说娶进了门,到时婆媳两个不睦,你夹在当中,就有舒坦日子过?”

  诚哥儿茶也不吃,抬了袖子抹汗,垂了头道:“我娘不会看不中她。”看不中的,是萝姐儿家里扶不起来的娘,跟好赖不分的混帐爹。

  “这却是什么话儿,买猪还得看圈呢,你娘忧心你,这才怕往后日子不好过,娶个姐儿回家,又不是签了身契给你,说定了是山高水长再不相问。”孙媒婆看看他这耿样子,晓得是真个看中了,又是重重一叹:“好好一桩缘分,若落在别个身上立时便成了。”

  到底不忍心,看着诚哥儿这模样又心软起来:“便这么着,你先把东西留下,上回你娘送来的,我也没动用过,拿了东西上门去,看看别家收不收,便我做这么个恶人罢了。”若是徐家还不肯,到时候退东西还是由着孙媒婆上门,她看定了诚哥儿:“你回去,说些个软话儿,萝姐儿人品是百里挑一,这双云头,你拿家去给你娘看看,是她的活计,可不许失落了,还得还我。”

  诚哥儿大喜,把这一对云头贴了身放着,又怕身上的油汗坏了绣花,拿出来放进去好几回,还是孙媒婆看不过眼,拿油纸包给他包上了,他又揣进怀里,出了门一路往家去,只觉得贴着心口那块正在发烫,走到街边买了碗甘草雪水,一声儿灌尽了,那店家的女儿倚在后头瞧他,诚哥儿只看不见,嘴巴笑的咧到耳根,扔下三个铜板捂着怀里的东西,一径往家奔去。

  思想过要说软话,一进门却道:“娘!我自个儿提亲去了。”

  徐娘子正坐在长凳子前头串针,一听这话差点把针扎到肉里去,气得过来追打儿子,“啪啪”两记自家手倒疼起来,诚哥儿还只乐陶陶的笑:“娘,你答应了,我看你忙着,先去媒婆那儿提一提。”

  这下徐娘子没话说了,噎住一口气,肚里把丈夫骂个臭头,晓得儿子是这么个性子,哪里识得人骗,当的真真儿的,弄巧成拙。

  “我还讨了个她帮人绣的鞋面,娘看看。”油纸叫他汗湿了,里头的东西里没脏,拿出来捧在手上递过去,徐娘子只觉着肝疼,眼睛一扫过去又定住了,拿起来细看,窄窄两片布,盘针套针抢针,一套俱用在上头了,绣的一对开口石榴,里头的石榴籽儿用的打籽针,一颗颗红的跟活似的。

  “娘,她活计好罢。”便是徐娘子心里不乐,也不能说她活计不好,拿过来细细看了,心里的气儿平了下去,这是得多巧,半个巴掌大的云头还做的这么精细,她嘴上不好说,脸上倒松了些,看着这个愣头儿子喜成这样,到底说不出是骗他。

  把自家的针线搁到竹筐里,拿毛巾掸掸灰:“我去铺子里头切半刀肉,夜里给你们炸丸子吃。”诚哥儿应承一声,似模似样的到厨房拿了一套杀猪家伙事儿,上了油磨一会子,眼见的徐娘子出了门,他也跳起来,这回却是往姑子街去了。

  他从晌午等到日落,饿得无法,买了两个软饼,干嚼咽了,那卖茶水的倒给他添一杯子白水,还引他坐下,见他盯了姑子街口,笑一笑道:“小哥,可是瞧中里头的闺女?”姑子街里孤寡人收养的也俱都是女孩儿,有那到了年纪的也开始说亲了。

  诚哥儿脸一红,他心里是怎么也捺不住,非要告诉她,他已经去提亲了。这点子想头还没美够呢,巷子口就奔进去一个妇人,过不得会子拉了萝姐儿奔出来,萝姐儿娇怯怯哪里跑得快,过不多时便气喘着扶住桥栏。

  诚哥儿跟着跑上去,在人多的地方又不敢同她说话,只一路跟着到了衙后街。纪家吵成一团,桂娘伏在地下哭,纪二郎不见踪影,一个头发花白的乡下老妇正抱了个娃儿,指着她批头盖脑的骂。

  原是李寡妇收拾了细软,一手拉了大儿子,一手抱了小儿子,一路往乡下去,眼睛一眨又是一计,粉白了一张脸,抹了些个黄粉,还不待进门,见了纪家老太太就跪下来哭。

  纪家老太太看见孙子还有什么不乐的,她虽是个寡妇,却是个能生儿子的,乡下却没那么些个计较,二婚头又怎的,能生儿子才是道理。

  自家二郎这么些年才得一个男丁,立时当作宝贝似的供了起来,又看她小意伏侍,又是布料又是头面的舍出来,只作得万分贤惠模样儿,初时还不诉苦,夜里嘤嘤哭了几日,别个问她,她也不说。

  等知道是大妇不容她,如今这娃娃还顶着奸生子的名头,纪老太太气得跳脚,叫大儿子给套车:“我这作婆母的,难道还不能收拾了她!”

  纪家老太太挎了篮子上得门来,一拍开门就一巴掌,蒲扇大的巴掌拍的桂娘翻倒在地上:“你这生不出蛋的鸡,占着窝不挪动,情愿让你做大你不要,我便叫老二休了你!”

  萝姐儿抢进门去,李寡妇不见影儿,只有纪老太太一径的骂,看见萝姐儿又指着她:“养了这个么赔钱货,竟还有脸当大的,别个给你生个儿子,你就该当菩萨供起来,等二郎回来,我立时叫他写休书!”

  桂娘脸上白了又白,上去就要抱纪老太太的腿,叫她一脚踢过来,萝姐儿拦在母亲身前,抬眼看着纪老太太:“到不知道祖母要用七出哪一条将我娘休了。”

  纪老太太摇头晃脑:“她个不下蛋的,没儿子!”她这话还没说完,就叫人指了鼻子骂,无出当休,说的是无子女,既有了萝姐儿,怎么也不能说桂娘无出,若不然那招赘的人家还活不活。

  纪老太太一时语塞,过后嗓门又亮起来:“她忌妒!不叫丈夫纳妾,把好好个哥儿抛在外头。”这话一说,原还骂的人,哄堂大笑起来。

  “那娃儿,还不知是不是你儿子的种,寡妇招三惹四,进她裙子里头钻过蛇洞的不知几多,确是纪二的种?”纪老太太哪里知道这些,她低头看看孙子,兀自不信:“别编了瞎了来诳我,这便是我儿子的种,全看不得我有孙子,吃了她甚个好处。”

  萝姐儿挨那一脚,诚哥儿气的眼睛冒金星,他原想拨了人闯进去,叫人死死拉住,回头一看,正是徐娘子,诚哥儿低叫一声:“娘!”

  徐娘子原就是想来退东西的,此时撞见这事儿,更皱了眉头,眼见得儿子上前去,死死拉住了,那头纪二已经跑回家,他自然晓得李寡妇搅出来的事儿,再吃她那媚劲儿,心里骂了两回娼妇。

  纪二家事原就有一帮子帮闲盯着,这回更是飞跑到沈家去报信,王四郎带了五六个小厮,一路赶过来,人们见主事的来的,给他让开一条道。

  纪老太太哪里见过这阵仗,先就气怯了,王四郎通身金玉,身上刻丝的袍子,腰上宝石玉带子,还挂着金七事,脚下蹬了双官靴,看见姐姐倒在地上,啧了一声:“赶紧扶你娘起来。”说着又转头看看纪二,脸上似笑非笑:“三姐夫这是闹得哪一出?”

  纪二看见他立时先软了,肚里又骂那娼妇几回,脸上扯出笑来:“小舅子,赶紧着进去喝杯茶。”纪老太太见不得儿子这个样儿,看见王四郎还犯那乡下妇的无赖劲儿:“怎的,她娘家兄弟是个有钱的,咱们就平白矮一头了?”

  她一句没说完,纪二就扯住她:“娘,如今他可是官身了。”纪老太太一听这话,气儿都不顺了:“官身怎的了,当官的还能阻着人要儿子,他又不是收生婆。”

上一篇:做贤妻

下一篇:一品夫君三流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