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妻日常 第202章

作者:九月轻歌 标签: 古代言情

  与此同时,西夏愿意在危难关头出援兵相助的消息传遍朝堂。

  由此,无人质疑皇上亲手掀起官场的腥风血雨。

  内有袭、蒋两位名将,外有西夏几十万大军蓄势待发,太子在前方又是骁勇善战——皇上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可不就能随心所欲的行事。

  慢慢的,有人品出了一些端倪——皇上所做一切,都是针对皇后。

  夏去秋来,八月,与皇后、睿王有关的明里暗里的一众官员全部落马。

  周家、镇国将军两家惩戒最重:十四岁以上男丁一律秋后问斩,妇孺一律流放。

  皇后的娘家、睿王的岳家,到最终,落得个最是凄惨的下场。

  至九月,太子亲手斩杀袁庭毅于两军阵前,叛军缴械投降,战事大捷。

  皇上连下两道旨意:

  命太子班师回京;废后。

  **

  这年秋日,袭胧出嫁。

  钱学坤携香俪旋返乡,任职县令。

  是在四月末,钱学坤被放出,回到家里无所事事。

  从钱学坤家中查抄走的家产已然充公,袭朗斟酌之后,命人将账册送到面前清算,合了整数,从账房取出相应的银票去交给钱学坤与香俪旋。

  钱学坤家中的财产,大多是夏易辰给香俪旋的妆奁,别的名声他担得起,却不想人传出他贪财的名声。

  钱学坤见到袭府的管事,听得袭朗的意思,一再婉言谢绝,亲自送管事离开。回到房里,对香俪旋一笑,“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往后你要跟着我过苦日子,凡事也要听我的。”

  香俪旋沉默片刻,点一点头。袭朗能让钱学坤毫发无伤地回到家中,她已是感恩戴德,哪里还敢奢望别的。钱学坤在牢里的那段日子,应该是反思了太多,回来之后行事已与往日有所不同,再不会如以前一样,凡事等着她提起才留意、斟酌。

  到了秋日,夫妻两个离京之际,香俪旋左思右想之后,没去跟香芷旋道别。

  原本是很好的前景,原本姐妹两个是可以同在京城度过余生的,偏偏她出了岔子……

  夏易辰则命人知会她:十年之后,他看情形,到那时她有所长进的话,他会将她该得的产业交给她,若还如现在,那就别做富贵梦了。

  当日出事时,要不是婶婶反应快,怕是会被人刺中心口当场毙命。而那生事的人,是她带到袭府的。

  叔父能有这态度,已算宽仁。

  她回想以往种种,想着离开也好。经过这些事,没人会再认为阿芷、袭朗在意他们一家人的安危,他们也不会再做袭朗、阿芷的包袱,她的余生,只能指望钱学坤和孩子了。

  没法子的事,在钱二太太生事她却选择以和为贵的时候,便是她与阿芷背道而驰的开端,并且很久当局者迷。

  她想要个好名声,因为那时认定夫君品行才华出众,功成名就是迟早的事。却到底是眼界窄,不知道世间才华横溢却潦倒落魄的人比比皆是。便是因为那些,并没自心底感激过袭朗和阿芷。

  甚至于,她不想像阿芷那样,苦心经营几年才让人改观,想从进到京城之后就让人觉得品行敦厚,却不知敦厚二字最难经营,做过了,便成了愚蠢。

  终究是尝到了苦果。

  谁也怨不得。

  返乡之后,不难想见,钱二太太少不得给她些难听的话,挖苦她断送了夫君的大好前程。

  再难听也要听着。

  在袭府的香芷旋,在香俪旋离京三日后才听得消息,半晌沉默不语。

  **

  深秋,太子抵京前夕,皇上命人将皇后带到御书房——不,皇后已废,眼下该称周氏。

  周氏如今形容枯槁,青丝白了过半,因着皇上召见,才由着宫女悉心打理了妆容。

  皇上见她进门,转去桌前落座。

  桌上有酒。

  他抬手示意周氏落座。

  周氏行动有些僵滞,落座后问道:“叫我过来是为什么?要我看看你如今洗心革面?不觉得太晚了?”

  “不。”皇上笑意浅淡,“朕要当面向你致谢。”

  周氏眼含疑惑。

  “没有你,朕怎么能够发现藏匿于暗中的镇国将军袁家,又怎么能查获那么多心怀不轨之人。”

  周氏思忖片刻,似笑非笑地点头。可不就是么。没有他给她一段筹谋的日子,袁家也不会鼎力协助她以至于暴露全部实力,直至家破人亡。

  她端起酒杯,喝了一口,“不需谢。成王败寇罢了。”

  皇上颔首一笑,不再言语。

  有些话,周氏却是不得不问的:“你想将曦儿怎样?”

  “怎样?”皇上似是这才想到这件事,思忖片刻道,“暴病而亡如何?”

  “……”

  “记挂这许多,怎么不问问柔佳?”

  “她?”周氏讽刺一笑,“她是西夏顺王妃,与我何干?”

  “早知你会迁怒于她,朕不会让她回来。”皇上看着她的目光,一点点冷了下去。

  “你多事,也要怪我?”周氏目光比他更冷,“不要与我说虎毒不食子,你又比我好到哪儿去了?”

  皇上轻笑,“不说这些,说说别的。你有何疑惑,都可以问朕。毕竟,来日不会再见。”

  “疑惑……”周氏沉吟道,“我不懂的是,你为何与太子一般,这样倚重并且信任袭朗、蒋修染二人。”

  皇上也不瞒她:“元皇后娘家说起来是满门覆灭,却还有几个死里逃生之人。元皇后的两个兄弟隐姓埋名从军,恰好后来在袭、蒋二人麾下。他们认可这两个名将,一如朕与太子的认可。于公于私,为何不重用?”

  周氏啼笑皆非,“那么袭朗与蒋修染知道此事么?”

  “不知。”皇上道,“在军中的人,都对他们满口赞誉,他们不差这一两个。”

  “说来说去,总是与元皇后有关。我这一辈子,输在了一个死人手里。”

  “不。你太蠢,输在了你自己手里。”

  周氏问起第二个问题:“你日后有何打算?要让还不如我的嫔妃成为皇后么?”

  “不会。”皇上缓缓摇头,“朕这后宫,已无存在的必要。”

  周氏看着他。

  “太子回京之后,朕要让位于他,此后过一段清平岁月。与此同时,朕放你出宫,宣布你死讯。此后,世间再无你这个人。自然,你还可以更名改姓,去西夏活着——这是朕答应柔佳的。”

  周氏满目震惊。她做梦也没想到,他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废后、身死,儿孙皆毙命,其余的便不需说了。

  这一世,她害人害己,白活了。

  他倒是讲信用,既没让她入冷宫,又没让她成为皇太后。

  他要做太上皇,慧贵妃那等蠢笨之人都会成为太妃,她这皇后却要流落到异国他乡,苟且偷生。

  那,是生不如死。

  皇上打个手势。

  两名宫人上前来,挟持住周氏。

  此后,不会给她寻死的机会。

  皇上答应了三公主,便不会食言,他要交给女儿的是一个活着的周氏。

  翌日,太子班师回京。

  越三日,先皇后周氏“畏罪自尽”。

  越五日,皇上禅位于太子,升位为太上皇。

  越十日,长平公主携西夏来使离京踏上归程。

  三公主临行前,去袭府去香芷旋话别,告诉香芷旋:她已向皇上提及四公主的婚事,皇上已答应陈嘉兴二弟尚公主之事。

  **

  雍和帝在位三十余年,以仁孝治天下,期间屡生战事,良将辈出,在位末年,屡行杀伐,行事暴戾。

  是非功过非一言可道尽,然而知人善任,终得威服四海、天下太平。

  ——有史官如此评判太上皇,他笑一笑,颔首应允。

  他比谁都清楚自己的位置,一如清楚自己在位时之于整个朝代的意义——到了他这一代,是最要紧的时机,一步踏错,倾覆王朝,走对了,便能得一个盛世。

  一如很多世家名门,到了一定的年头,需得有良才出现,方能扭转趋于没落的局势。

  到最终,他给了新帝一个相对于来讲清静干净的朝堂,给了天下百姓一个起码几十年年无战事的清平世界。

  到最终,勉强算是不负发妻所托。

  他其实是最为薄情寡义的一个人,他比谁都清楚。到最终,只不过是因着看到儿子能成器才给予扶持,否则……真不好说。

  冬日,太上皇与新帝在静园闲谈。

  太上皇对新帝道:“曾有人建议行兔死狗烹之举,你怎么看?”

  新帝笑意平缓,“自是不可取。”

  “怎么说?”

  新帝笑道:“儿臣自幼熟读史书,看到诸多明君之所以成为明君,是因知人善任——名臣是关键。这天下,有名臣良将的时候,为帝王者,无为而治即可。”

  太上皇由衷一笑,“你能有这心胸,自然是最好不过。”

  “父皇谬赞了。”

  “要说到做到。”

  新皇忙道:“有父皇督促,儿臣必不会行差踏错。”

  **

  时年冬日,宁元娘、香芷旋先后生下一女。

  次年元月,新帝改国号为庆和,册封袭朗为太子少傅,封蒋修染为太子少师。此外,袭朗依旧兼任暗卫统领与京卫指挥使,蒋修染得长平侯爵位。

  过了宁姐儿的满月,香芷旋给元宝找的伙伴也到了府中。

上一篇:鹿门歌

下一篇:花间一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