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命女 第152章

作者:我想吃肉 标签: 古代言情

  饮宴中场休息,大长公主推说去更衣,萧大娘又到了梁玉席前。梁玉会意,问道:“方才打翻了酒杯,大娘可否为我引路?”

  萧大娘微笑道:“请随我来。”眼角往梁玉裙上一看,竟见她裙上真的湿了一片。

  梁玉做戏做足,脸上带着懊恼的情神,扶着侍女的手跟萧大娘往后面去。果然被引到了一处隐蔽的房舍,里面大长公主正喝茶解酒。

  看到梁玉进来,大长公主对孙女儿说:“你也去坐坐歇歇脚,事儿还没完呢。”

  萧大娘应了一声:“是。”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

  大长公主对梁玉伸出手:“来,三娘,这里坐。”

  梁玉也不推辞,走近了与大长公主对坐,两人同坐一张榻,隔着一张矮案头碰头。大长公主问道:“我这孙女儿如何?”

  “小小年纪,很有大将风范。”

  大长公主叹道:“英娥比她也不差。”

  “?”

  “哦,英娥就是楚王妃。”

  【果然是为了太子妃的事情,大长公主果然是不会放弃的性子,也不知道萧司空父子知不知道她的主意,得找机会问一问。】梁玉不动声色地夸一句:“楚王妃当然是很好的。”

  “可是圣人眼里,她却不够做太子妃的,也不知道圣人要一个什么样的太子妃。”

  梁玉道:“圣人的想法,谁说得清楚呢?”

  “不清楚也得想,想不问题就要问呀,”大长公主直白地问,“你问过圣人没有?他是怎么想的?太子呢?又是怎么想的?”

  “我没问,太子起居都有人伺候了,我还问个什么劲儿呢?”

  大长公主恨铁不成钢地道:“怎么能不关心呢?那是太子妃!”未来的国母,谁跟未来的皇后家关系好,又是多一条门路。关键的时候能够顶大用的,万一皇帝生个病什么的,皇后的态度就很重要了。

  梁玉道:“太子也是要看圣人的安排,他说,父母之命。”

  大长公主微带着丝酒意,响亮地拍着自己的脑门:“他还真是不着急!”

  “您有什么看法吗?”

  “三娘,设法问一问,圣人要什么样的太子妃,我们去找!唉,你看杜庶人惹下多大的麻烦,能惹这么大的麻烦,可见皇后有多么的重要。那能让给别人吗?”大长公主说得露骨,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醉了。

  梁玉笑笑:“您是圣人的亲姑母,您没问吗?”

  “他不说!”大长公主生气地道,“你是太子的亲姨母,你关心太子门正言顺的,至少问出一句话来吧。问出来了,咱们一起商量。”

  “这……”

  “哪有姨母不关心外甥的?”

  “好,那我找机会问问。”

  “这就对了嘛!哎,咱们回去吧。”

  梁玉撑着坐榻起来:“您先请,裙子污了,容我换一件去。”

  大长公主对她点点头:“有什么事就叫大娘。”

  “好。”

  梁玉换完了衣裳,回去之后发现宾客里也有换了衣服的,也有没换的,大家中场休息过了之后,又继续推杯换盏、听歌看舞。梁玉面上丝毫没有显出来才补大长公主谈话,且接了一项从皇帝口中套话的任务,她不再坐着,而是四下游走,与平王妃等熟人打招呼,又经平王妃介绍与楚王妃搭了几句话。

  楚王妃的脊背挺得直直的,落在她身上的目光很多,她都装作没有察觉到。这就是大长公主原本看好的太子妃了。【有点杜皇后的味儿。】梁玉做了个评价。不能说楚王妃做太子妃就做不好,但是这样出身的大家闺秀,多半有一丝同类的气息,不失场面,有时候就显得缺乏一点人情味。

  【我还是少说为妙。】梁玉也装作不知道前因,与楚王妃只说一些天气之类的安全话题,说不几句,丰邑公主在一边喊楚王妃,对话就结束了。

  平王妃问:“如何?”

  “这不是我能评价的——咱们俩就说点别的吧,趁天还没冷,咱们出去游一场?”这是梁玉想出来的请客的办法,她没有场地,借别人的一时也不凑手,不如不要场地了,就在这附近秋游。只要准备好步障、屏风、毡毯,再有酒食也就够了。

  平王妃喜道:“好呀!”

  两人说完了话,梁玉又四下走动一回。不多时,萧礼的长子过来给来宾劝酒,女人们交头接耳评价他一回,这孩子跟他爹有点像,容易脸红,在一片笑声中退场。

  ~~~~~~~~~~~~~~~~~~~~

  与几个人都允诺要请她们,梁玉从萧家的喜事上出来之后,就开始认真准备了。她打算通过秋游将美娘介绍给这些朋友认识,也打算用自家产的丝帛做步障,从而打开销路。其他如酒食等都不需要她操心,所可担忧者,唯有帖子送出去之后,刘湘湘回了一帖——小严不要脸,要跟着来。

  来就来呗,严中和这个人看着不正经,做事倒不出格也是颗开心果。有刘湘湘、平王妃、小严氏在,严中和想闹也闹不出来什么。

  日子约在二十六日,盖因如果再拖下去,梁满仓就要带着全家杀到别业这里来了,到时候有一大家子人需要安置,别业里肯定忙乱人手紧张,再要请客、秋游,就没有这么从容。

  二十六日,天公作美,秋高气爽,天空格外的蓝。汤泉宫因为地气的关系,有一部分地方花树还在,梁玉前几天踏遍了附近的山头,特意选了一处作为饮宴之地,往这里来的路上一片天连衰草,但只要转个弯到了这里,眼前又是繁花似锦,一半枯草一半繁花极有禅意。

  刘湘湘看了就喜欢,赞叹道:“妙!与人生何其相似,与这人间何其相似!”

  严中和挠挠面颊,他有点感悟也被心里存着的事给冲淡了,也许跟挨打都打得不重有关,他是个记吃不记打的性子,还想再赌两局。耐着性子,看女人们都坐下了,摆上了酒菜。梁玉对美娘道:“去给你阿姨们斟酒吧,哦,姨夫是附带的,别忘了。”

  平王妃问道:“这就是小娘子?”

  “对,我这闺女好吧?”

  美娘生得对得起名字,平王妃道:“好!”见美娘话不多,乖巧地斟酒,每个人介绍过了之后名字都记得不岔,便打趣说:“是个斯文可爱的孩子,可不像你教导出来的。”

  梁玉也不在意,笑道:“你就说我是个泼皮呗。”

  平王妃笑道:“我们能吃上泼皮的酒,可见也不是什么老实人。”

  小严氏道:“嗳,这酒不错。”

  美娘恰给她斟酒,解释道:“是楣州土法酿的。”

  梁玉又带来了觉得新鲜好滋味的楣州的熏鱼、熏肉、蘸料,将鱼、肉蒸熟,配上调帛好的蘸料,请大家尝尝味道。

  这味道有些重,初尝的时候浓郁的食物香气在舌尖炸开,一路烧到脑门儿,能让人把所有别的味道都忘了。

  重味不是饮食讲究的人所喜爱,但是不可否认,它令人印象深刻也更合口腹之欲。尝过的人都说好,刘湘湘看严中和连挟三片,就问梁玉:“还有吗?我要带些回家。”

  梁玉笑道:“尽有的。”她有配方,大不了耗些时日再做。

  刘湘湘满意了。严中和扫了半碟子熏肉,接口道:“这个料好!要这个!”

  平王妃骂道:“蹭吃蹭喝你真是不客气!”

  严中和被骂了也不恼,举箸点着盘子,笑道:“我说心里话嘛,就是好滋味。”

  女人们都笑了。梁玉道:“得啦,我送你一坛,好了吧?”

  “好!”严中和答得响亮,像被先生表扬了的小学生一样,确实招人稀罕,“嘿嘿,三娘,只饮酒赏景多么地不热闹呀!咱们赌一把?”

  “轰!”女人们都笑了,平王妃与小严妃姐妹俩抱成一团:“他、他,他又来了!哈哈哈哈!”

  刘湘湘嗔着看了他一眼,又与梁玉挤眼睛打暗号。刘洛洛则往旁边一歪,恰与有点惊呆的美娘撞到了一起,刘洛洛笑道:“他就这样,你以后就知道了。”看得出来她的情况还算不错,萧度造孽,对她没有造成太过份的影响。

  梁玉准备了一些游戏的用具,笑道:“来就来,谁怕谁呢?”

  平王妃卷起袖子来:“来来来,铺起桌子来。”

  严中和不信邪地将上次输的几样游戏一一玩过,这一次没有母亲、姐姐、妻子暗中扯后腿,平王妃等都有些担心他会赢。岂料严中和这一次输得比上一回都惨,脸都输绿了,输完之后忽然大笑:“哈哈哈哈,赌前没下注,我什么也没有输!你们不能让我抄书的啦!哈哈哈哈!”

  小严氏又好气又好笑,将弟弟按倒了一通拧:“你还说、你还说,出息呢?”

  刘湘湘扼腕:“哎哟,忘了。”

  梁玉道:“别急别急,小严,再下注还敢不敢?”

  严中和趴在地上,诚实地说:“不敢,不赌,不抄。我今天手气不好。”

  “那好吧,咱们赛马,这个不看运气了吧?”

  严中和对吃喝玩乐是有兴趣的,爬了起来:“好!怎么赛?你说。”

  “我与你赛,看谁先到那边的旗杆下。”

  “哪儿旗杆呢?”

  两个小郡主一起说:“我知道,就在宫门前不远!”算起来从这里到宫门前好有二、三十里了。

  严中和道:“好!这个我还能输吗?”骑马打猎也是世家子弟需要的技能,严中和在这方面自认学得不错。

  他却是忘了另一点,梁玉那是没有准备就信口开河的人吗?她骑的是丰邑公主所赠的青骢马,比严中和的马也不差,马差不多的时候,骑手就很重要。赛马的人都知道,骑手的体重很重要,梁玉比严中和轻了三、四十斤。

  更重要的是,这一回梁玉也没有下注,她要探一探严中和的底再决定下一回怎么坑严中和。

  平王妃发令,两骑争先,其余人也上了马,远远地跟在后面。梁玉感觉良好,但是这一场比赛却没有进去下去——两人时前时后,行到一半不约而同地勒住了马。片刻之后平王妃等人也赶到了了,平王妃问道:“怎么了?”

  梁玉下巴一扬:“前面有人。”

  在她们前面的路上,正有一队人马走得不紧不慢。

  “什么人?”小严氏驱马上前观望。

  “纪公回来了。”前面的不止是纪申,纪申是边州刺史,本就是到了述职的时候。则与他前后脚到的还有各地的地方官。桓琚拜纪申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好将这些人都叫过来共襄盛举。

  梁玉的心顿时有了着落。

第127章 老而弥辣

  自释褐以来, 起起落落三十载,纪申早已练就了宠辱不惊的本事。贬为边州刺史确因他教子不严之故,心里并没有委屈。做官三十年,已是人情练达, 召他回京也不意外。一朝宣麻, 却是他意料之外的事情。

  拜相并不是有能力就能得到的荣誉,还与出身、运气等等相关,天下为官清正有为者多矣,可以拜相者不过数人, 这不是论资排辈就能够排得上的。而天下为官者大多有一颗宣麻拜相的心,纪申也不例外。

  他本就到了入京述职的时候,今年也是依例而行,并无特别的期盼, 也没有想过怎么跑门路。半途接到旨意的时候还愣了一下, 又正正衣冠,接着上了他的旧车往京城来。到了京城,先到吏部去报个到, 紧接着才是被一口气接到了汤泉宫。

  如果是年轻的时候, 桓琚一定会从汤泉宫里到京城, 在宫城里正式接见纪申。现在却只是让纪申到汤泉宫里来觐见, 纪申坐在车上,将事情从头到尾想了一遍, 于自己的施政方案有了一个腹稿。

  放到古早的时候, 凡拜相, 必得向君王阐述自己的主张,桓琚现在不问他的主张就召他回京,纪申自认需得准备好奏对。且他还在京兆任上的时候“四凶”横行,拜这几个酷吏所赐,不少官员受累被贬,彼时纪申就已经有了重荐他们的想法,不幸自己先被贬了。如今回来之后发现还有几个他认为的人才还在家里蹲着,而考核的年份又过了,必有黜落的不称职之徒,何不以能者代之?

  纪申列了一肚子的草稿,汤泉宫到了。

  桓琚没有回京,却早早在殿里等着纪申了。纪申一路收获了不少热情的寒暄,还与萧司空打了个照面,已知黄赞留在京城辅佐太子,对于自己会被安排在哪里心里也有数了——恐怕是回京城。以他在京城几番的观察来看,宋奇虽然精明,京城的风气却有所倒退,京城需要人手。

  步入殿中,舞拜,上面桓琚的声音传来:“你又清减啦!”

  纪申抬起头来,他虽头发白了,却眼不花耳不聋,也看到桓琚的白发多了不少。颇为叹惜地道:“圣人今年气色比去年好了些。”

  桓琚赐座,将纪申仔细打量,见纪申脸上的皱纹又多了几道,关切地问道:“身体还好吗?”

  “尚能为陛下分忧。”

  桓琚笑道:“那就回京城去吧,帮帮太子,东宫的詹事你也兼起来,如何?”

  纪申当然不能推辞,离席答应了。

  桓琚这才意思意思地问到边州的事情,越谈越觉得纪申好用。楣州看起来热闹,还激得朝廷派出了大军,领军的二傻子还出了错,又弄出一桩官司来。相较而言边州比楣州离京城近不了多少,也有些流犯、逃犯,地方也穷、也偏僻,算来相似的事情不至于没有,纪申到了之后不声不响就把这些事都给解决了。

上一篇:神秘王爷的爱妃

下一篇:阿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