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命女 第20章

作者:我想吃肉 标签: 古代言情

  训完了儿媳妇,南氏想找女儿安抚,她知道自己偏心梁玉,三个闺女,在身边就这一个,能不偏心么?可想找的时候,梁玉已经和梁满仓、梁大郎、梁二郎去西小院里点赏赐去了。天黑了很久,梁满仓回房了,南氏问道:“玉呢?”

  “记账哩。”

  “你个老东西,闺女受一天的吓,你还叫她干活,不怕累坏了呀?”

  “你懂个屁!”梁满仓不满了,“是宫里那小官人说的,圣人赐的东西,都得记下来。我看她累了一天,叫她记完账就睡。哎,儿媳妇你管得咋样了?可憋再闹事了!咱别给金惹事,别给太子丢脸。”

  “知道,知道。”

  老两口根本不知道,“累了一天”的梁玉,此时悄悄从西小院摸出来,熟门熟路去了梁八郎的院儿里。梁八郎弟兄仨住一个院子,都能有自己的房间了,比在乡下三个人睡一间屋好太多。

  梁八郎住东厢,回来自己把炭盆点上,热水也不接,脸也不洗、脚也不洗,踢掉鞋就上床了,意兴阑珊。躺下觉得碜,顿时恍时,从怀里摸出个东西,往床头一扔,扯过被子蒙头就睡。迷迷糊糊间,被敲窗的声音惊醒了。

  披衣下床,梁八郎警觉地问:“谁?”

  “我!”梁玉答道。

  梁八郎赶紧开门:“深更半夜你干啥?冻不死你!”

  “你白天想跟我说啥的?你瞅我四、五回了,你怀里揣的啥?”四嫂的事情,梁玉不想再参与,越做越错。八哥的表现却有点不寻常,得来弄明白,兴许从他这儿能听到点什么。

  梁八郎讨饶:“你是我亲妹妹,你饶了我吧,没什么。”

  “嗯?”梁玉还是不肯罢休,“要跟我没关系,我就不问你了,肯定跟我有关系,对吧?”

  “怕了你了,反正我就是个笑话。”梁八郎自暴自弃地走进去,拿了根铜簪子出来。答应买灯的,灯没买,闹了一场。今天妹妹受了四嫂的气,梁八郎心里不忍,拿出妹妹赔给他的钱,他也偷偷跑出去,给妹妹买了根簪子。当时以为妹妹进宫要受气,回来看到小礼物,能心情好点儿。

  他手头比梁玉还不宽裕,没得添,就着那点钱,买了根样子还凑合的簪子。买回来揣了半天,都焐热了,妹妹回来了,带了好几大车宫里的赏。他买的这算什么呢?

  拿回来往妹妹手里一塞:“呐,看呀!”

  梁玉就着月光一看,笑了:“正好,我就差根簪子。”

  “铜的。你那金的、银的少不了的,爹说了,这回不扣你的钱。”

  “咱爹的闺女,啥时嫌好东西太多了?”梁玉抬手把簪子插头上,“走了,关好门,别叫野猫把你叼走了,少了个八哥我还不习惯呢。”

  “呸!死丫头!”梁八郎啐了一口,提心吊胆看她翻墙出去,笑着关门睡觉去了。

  ~~~~~~~~~~~~~~~~~~~

  第二天一早,南氏果然说到做到,四个儿媳妇里的三个被她拎到了面前。铺床叠被不叫奴婢干了,都叫三个儿媳妇去做。梁大嫂搀她到饭厅,厨房照原来的样子摆了饭,梁大嫂扶南氏坐下,往自己座上走了两步,回过味儿来又赶紧立在南氏身边了。

  梁四嫂这回机灵了,赶紧从座上爬起来,也过来站好。男人们当没看到一样,将头别到一边,该吃吃该喝喝,该聊天的还聊天。主要是问梁玉:“昨天还没来得及问明白哩,都咋样的?”

  梁玉道:“不是说了么?圣人对阿姐和太子更好了。贤妃也对咱挺亲热的。”

  “那就好,那就好。”

  南氏道:“要没旁的事儿,吃完饭就做起衣裳来。”给梁才人和太子的衣服还没动手呢,得用好布,仔细做!家里又热烈讨论一回。梁玉就看着南氏,南氏道:“你只管把这一件干好,旁的事我有数。”

  这就是不让梁玉给嫂子们说情了。

  梁玉道:“那行,我说件旁的事儿。”

  梁满仓道:“咋?昨天你还有事没说?”

  梁玉道:“是钱的事儿,我都记下了。自己有私房钱怪难受的,阿爹,你答应过,给我请个先生,我不知道一个好先生得花多少钱,我扣下些,自己挑先生,钱从这里出。别的都交家里。”

  梁满仓大方地道:“胡说,宫里赏你的,就是你的。要问起来,说你爹还抠自己闺女的钱,我还要不要脸了?”

  “我小时候不挣钱,哥哥们打的粮不还是交家里养我的?都一样的,”梁玉挥挥筷子,“就这样了,我留点儿,连先生、书籍、纸笔,都算上。旁的归家里,一家主仆二十几口子,都得吃饭呢,还没到秋收,就指望您那一份俸禄,喝粥啊?”

  梁满仓心里极为受用,笑骂:“就你嘴巧,行,那就搁家里使。反正账都是你记。”

  吃过了饭,南氏放儿媳妇们去吃饭,儿媳妇们匆匆往嘴里塞了几口,看南氏要起身,又爬起来伺候。南氏叫梁玉去西小院选布:“这个你比咱懂,选好了拿到我屋来,咱一块儿做。”

  梁玉领命,不及拽开步子,门房跑了来:“老翁!大喜!”

  梁家上下面面相觑——这是什么意思呢?

  门房道:“又、又有官人来了!说、说,圣人要册咱家才人做婕妤啦!”

  婕妤是个啥呢?梁满仓不知道,梁玉倒是隐约知道,名份比才人高。

  梁满仓也是接待过使者的人了,赶紧让家里人布置。岂料这回使者来不是宣旨,不需要他跪迎,而是指点他准备接下来接旨的事宜的。

  皇帝要给梁才人升个婕妤,并不是一张纸下去就完事了的。要有仪式,有正副使者到梁才人住的地方给她读个诏。婕妤的服色、首饰、车驾等等,都要准备。还有梁家人,也需要体面的出现。上次进宫,一个个不尴不尬的,不大上得了台面,得再继续纠正。

  再有,梁家住的地方也太狭窄了!主仆二三十人,挤在那一处,说话大点声都叫街坊给听到了,传得满京城都是,不是给太子丢脸吗?

  得赐个大点的府邸。新的府邸就不在这个坊里了,而是到了长乐坊,府邸也比现在大得多了。为了配得起大点的府邸,不给太子丢脸,又要给梁满仓升个官,还是散官,做的却是太中大夫,从四品上的高官了。同时,给梁满仓的长子也封了官,也是散官,名字挺熟的,朝议郎——原本是梁满仓的那个散官。

  父子俩都有官,又都不用干什么事,很难误国,又有体面了。既做了官,就不能干荒唐事,否则有失官体要被御史参的,所以还得给个人教他们。

  皇帝事事都想得周到,梁家上下却都麻了爪了。

  从乡间百姓到京城闲居衣食无忧,已是他们想象力的上限了,再往上是什么样子的,不知道。梁满仓还满脑袋的:上回赏的田快要能开耕哩,现在咋办?还管不?我四品的官儿了,还管这个吗?要搬家?破家值万贯,这些东西咋搬哩?财不外露,搬家的时候金帛怎么样才能叫人发现不了?

  他尚且如此,家里的人更没谱了。只有梁玉有了一丝笃定:皇帝认下太子了。

  梁满仓急切地问道:“那……咱现在就搬家?”

  来者也是好修养,笑容一点没垮,笑道:“梁翁,不急,不急,咱们先将事情理一理。”

  皇帝选的人也好,不像萧司空需要让几个人在太子这里露脸,皇帝选人就选最合适的就行。来者是一位礼部郎官,文辞不够华美,出身也不高贵,皇帝看好的是他的精明强干,长于庶务,模样也周正。派来安排梁家这个事,比萧司空当初派的三人组要合适得多。

  这位郎官姓宋名奇,三十来岁年纪,凭本事做到礼部郎官,也是有两把刷子的。梁玉故作不经意地将他从上到下扫了一眼,心里就有数了,她爹她哥捏一块儿,不够这个宋奇玩的。

  宋奇对她还是很礼敬的,仅次于对梁满仓和南氏了,恭恭敬敬地一揖:“下官见过三姨。”

  梁玉赶紧避开回礼:“郎君有礼了,我年轻,当不得您的礼。”

  两人谦虚了一回,都觉得对方不简单。客套完了,宋奇才说:“下官领命而来,请先为府上筹划。”

  梁玉道:“那就拜托您啦。看来您是有打算了,请您给个总章,咱分开来办?”

  宋奇就喜欢这样爽快的人!当下道:“梁翁、老夫人请,三姨请。”

  宋奇的规划很有条理,他只负责梁家,第一件就是搬家,接着才是在新的府邸里教导梁家一些注意事项。梁家没有书房,就在正厅里说话,梁满仓把人一轰,留下老妻、幼女、两个年长的儿子,宋奇就对梁家的情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了。

  没有迟疑,宋奇将一幅图铺在案上:“下官带了新府的图纸来,几位请看,长乐坊在这里,新府在这里,左面是李将军家,右面是张少卿家,前面这宅子是个王刺史的祖宅,他出京做官了,现空着,后面就是坊墙。新府是这样的……”一共多少间,多少进,哪处屋子特色如何,这里是灶间,那里可作仓房,还给安排了内外两个书房,等等等等都说得清清楚楚。

  梁满仓看得不住点头,一点毛病也挑不出来。

  宋奇还要问:“诸位还有什么想修想改的,咱看看来不来得急,只要不大动,下官尽力而为。”

  还问什么呢?没得问!根本不知道从哪里问起。

  梁玉却问了一句:“这些宅子,您说了这几十间房,打理起来要多少人?咱家就这几个人,怕不够使的。”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有钱人家都贴身使的人,不像梁家,奴婢是公用的,主人家自个儿端水洗脸。

  宋奇笑道:“三姨毋急,这正是下官要说的。奴婢,尽有的,只是不知道府上有什么要求?哪怕现在手上不有的,咱现买也来得及,这里是京师,没有什么事是办不到的。”

  ……

  ……

  ……

  宋奇从早饭后说到午饭前,短短的功夫,将一切布置妥当。与梁满仓约定,或梁满仓自己,或派儿女,到新府看一圈,回来再更改方案。梁满仓就带着两儿一女,跟宋奇去长乐坊了。宋奇骑马,梁满仓带女儿坐车,宋奇本以为梁大郎、梁二郎也骑马,考虑到梁家的情况,他额外准备了一辆车、两匹马,没想到……这二位只会骑驴,且梁家现在连头驴也找不出来。梁满仓不好意思了:“他俩就甭去了,留下来看家。叫家里都老实些,别蹦!露腚了!”

  这话说得粗俗,宋奇脸色纹丝不变,还赞一句:“梁翁通达。”

  将父女俩送上车,自己骑上马,在前面引路,走得不紧不慢,与京城路上所有人一样悠闲,绝不鞭鞑行人开路,也不敲锣打敲吆喝,这样不招骂。

  与他同行的人丝毫没有表现的余地,只能凑上来与他并马而行,笑道:“宋郎,好手段。只怕这一下,昭庆殿要懊恼坏了。”

  宋奇笑笑,心道,昭庆殿的贤妃才“坏”不了,真要气坏的怕是昭阳殿里徐国夫人那个老太婆!京城里又要多一家“贵戚”了。

  ~~~~~~~~~~~~~~~~~~~~

  徐国夫人当然要生气的,她还在宫里没走,正在昭阳殿里看女儿哭。

  杜皇后难过得直掉泪:“圣人极少这样的。”少年夫妻,总是有些情份的,只是这情份越来越薄。开始是凌贤妃得宠,现在连不声不响的梁才人都能叫圣人为她出头了。杜皇后还是认为:“阿娘,您对梁氏和气些吧。本来不算什么的人,反而是你将他们提到了圣人面前了。他们不争气,京城人笑话,与我们何干?”

  “这还是怪了我了吗?”徐国夫人更生气了,“我是为了谁呀?还不是为了你吗?这件事,必然是贤妃那个贱婢从中挑唆!十几年了,梁才人在圣人面前晃来晃去,儿子都养这么大了,也没见册什么婕妤!一定是她!”

  “阿娘,您冷静些,”杜皇后连自己的难过都不能顾,先得安抚母亲,“您手上口上越狠,就衬得她越可怜,反而是帮了她。还有梁才人的事,也是一样的。”

  徐国夫人恼了:“我是你亲娘,我会害你吗?我狠了,就不用你狠了,我要是不管这些人,你自己上阵收拾?圣人当年既说出让我帮忙的话来,我不管,还等着他找别人来帮你管吗?君无戏言,谁叫他说了呢?天与不取,反受其咎。

  还有,那梁家,你小瞧是要吃苦头的。位子就那么多,有一个人上来,就要有一个人下去。梁家上来了,你想下去吗?你想杜家下去,还是想你舅舅家下去呢?”

  杜皇后一惊:“那……那怎么办?圣人现在应该是不想生事的。”

  “你才是六宫之主!你不是皇后吗?不应该贤德吗?给延嘉殿安排宫女宦官过去,看着姓梁的!她在掖庭里住,能有什么合用的人?”

第25章 奇货可居

  徐国夫人的办法还挺不错的, 她虽然脾气不好,一旦要安排事情的时候,都还能做到有条有理,尤其是后宅、后宫相关的事情,更是很有些指点江山的味道。昔年皇帝也是看中这位岳母素来有整顿闺阁“风气肃然”这优点, 才肯请她帮忙的。

  杜皇后听徐国夫人将主意一出,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掐着指头数了数利弊, 于公,于私都合适。

  不过杜皇后心里还是有点小酸。仁孝太子的母亲李淑妃,因为出身不算低,还生下了长子, 杜皇后能够接受她位置高一些。像凌贤妃,杜皇后就一千一万个不能接受她出身卑贱而登高位!

  相较之下,梁婕妤就在两者之间,做到婕妤, 杜皇后认为她素质不够。比一比凌贤妃,又认为梁婕妤是可以忍受的。

  当下,杜皇后还真的认真物色起人选来了。得相貌周正的, 性情也不能是尖酸刻薄的,宫女、宦官都要有, 好兼顾各种事物。办事得伶俐周到,梁婕妤自己就闷闷的, 再配一群闷葫芦, 吃了凌贤妃的亏也不知道叫唤, 那就不好了。

  杜皇后左挑右挑,挑了李吉做宦官的头儿,又挑了个叫君华的宫女头儿,两个人各带几个机灵的手下,排作两队,直接开到延嘉殿去了。临行前,杜皇后对李吉和君华道:“你们两个要用心侍候婕妤,婕妤是太子的生母,不可以被人轻视,婕妤那里有什么事情过来告诉我,我好为她打算。”

  李吉与君华跪在地上,答道:“唯娘娘之命是从。”

  杜皇后摆手道:“好了,就这样吧。去帮婕妤好好收拾收拾,总在别人那里住着像什么话呢?”

  徐国夫人冷笑道:“你们两个好好提醒婕妤,谁才是皇后!别拜错了庙门。”

  李吉与君华对望一眼,一齐对徐国夫人行了个礼。

  徐国夫人常训得人不敢说话,对此不以为意:“行了,时候不早了,去吧!”

  此时,梁婕妤还在昭庆殿里住着呢。

  梁婕妤并不想住在昭庆殿里,十几年的宫廷生活让她明白了自己有多少本事,左右逢源是不要想了的,拉拢凌贤妃的本事她也是没有的,跟杜皇后叫板的能耐就更缺了。凌贤妃这么一弄,又把她给夹中间去了。

  凌贤妃照顾人,又是真照顾,梁婕妤怀胎生子的时候都没享过现在这样的福,且还不用被徐国夫人嘲讽刻薄。但是,梁婕妤知道,皇帝去昭阳殿找人,八成是凌贤妃在搞鬼。再者说,延嘉殿里现在上上下下都换成了凌贤妃的人,梁婕妤想当不知道都难。

  凌贤妃正笑吟吟地请她吃水果,一面拿小银叉子叉着块果肉,一面说:“都洒扫好啦,就差些布置,须得请示皇后娘娘,等这些办好了,梁姐姐你的礼服也该得了,对了,还有车马仪仗……”

  梁婕妤将哑巴,到最后才嗫嚅出一句:“娘娘受累了。”

  “不累不累,梁姐姐以后也要自己学着处置这些事情了呢。往后不在掖庭里住,自己掌管自己的地方了。哎,梁姐姐使唤的人还不够吧?这样,咱先凑足了人数,梁姐姐先用着。等有合意了,或者这些不合意了,再慢慢撤换,先将眼前的这件大喜事给办妥,姐姐看怎么样?”

  还能怎么样?梁婕妤入宫十几年,已见识过无数的坑,知道这并不是问她的意见,而是告诉她,最好说:“挺好挺好,娘娘吩咐就好。”

上一篇:神秘王爷的爱妃

下一篇:阿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