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夫命 第103章

作者:南岛樱桃 标签: 爽文 种田 古代言情

  他先生姓游,人住在卫宅二进院,相处了几日卫家人发现了,游先生喜静,除了教砚台读书就是在自个儿房中看书写字,有时同卫成吃杯茶或者下两盘棋。他虽然住在卫家,几乎不出来走动,也不同女眷往来。

  为此姜蜜满意极了,看相公不用天天挤时间教儿子读书,只需要在旬休时考教他一番,这样实在轻松不少。

  四月里频繁做噩梦让姜蜜情绪紧绷,游先生进府之后,她才松了口气。也不知道是不是一段时间以来弦绷太紧,猛的放松下来反而有些不舒服,她还调理了十天半月。

  听说娘不舒服,砚台天天往她跟前跑,嘘寒问暖关怀不断。

  看他这副软乎模样姜蜜都很难想象儿子二十年后是大理寺一尊铁面阎王,梦里说在他手里没有断不了的案。姜蜜也看到他梦里头的样子,真看不出丁点农家出身,走出来一身清贵,身穿公服头戴乌纱瞧着俊朗至极,他生着一双浓眉,双目狭长,微微挑起,凌厉非常。

  姜蜜试图从砚台脸上去找他成年之后的影子,她捧着儿子肉呼呼的脸蛋,低头盯着一阵猛瞧。

  砚台平常古怪机灵,在亲娘跟前却有些傻气,他乖乖站那儿由姜蜜看,半晌才问:“娘看啥呀?”

  “看我儿子生得真好。”

  砚台听了就嘿嘿嘿。

  “娘喝了好几天药,好点没有?”

  “好很多了,儿别担心。倒是你,听没听先生话?书读得如何?”

  “我听话,让我读书写字我都听了。先生教得比爹要多,我以前学一会儿会儿,现在要半天。”

  姜蜜问他游先生讲得好不好?听得懂吗?

  “又不难,听得懂。”

  原先总听人抱怨读书难,说不难的少之又少,也难怪他三元及第。这孩子从小就聪明,二老都说活到今天没见过有他这么灵光的。姜蜜其实没把儿子三元及第的事告诉家里,老爷子老太太没瞧出什么,卫成哪怕在家的时候少,他看出门道来了。

  有天晚上入睡之前,卫成就提起来,问她近来怎么回事?

  姜蜜一下子没领会到,疑惑的回看过去。

  卫成坐到她旁边,搂着她说:“你看砚台的眼神不对,我想起你前阵子梦到很多同他相关的事,是不是看到十几二十年后的儿子了?”

  “我一个字没提也还是瞒不过你……”

  看她承认下来,卫成来了兴致,问:“到底看到什么?好像受了很大刺激似的。”

  姜蜜侧过身,面对他,很不可思议说:“我看到他头戴官帽身穿公服,一点儿也没有现在的影子。人瘦,看着锋利得很,眼睛狭长,嘴唇又薄……”

  姜蜜冥思苦想,终于灵光一现想到一个贴切的形容:“就是一副薄情寡义负心人的长相。”

  卫成:“……”

  姜蜜说完等他反应,一等二等没等来:“看他以后少言寡语的,不敢相信那是我儿子,你看他现在话那么多,软乎乎多贴心呢。”

  卫成:“……”

  “这是什么表情?你问我,我说了你又不吭声,对于你儿子变成这样,你没什么想说的吗?”

  卫成认真想了想,说:“我现在有点相信蜜娘你当日那番话了。”

  “什么话?”

  “头两年你不是说他嘴上别扭心里还是很喜欢我这个爹?我估计他进国子监之后就明白他爹乡下出身走到今天多了不起,大概是出于对父亲的崇拜敬仰让他逐渐学成了你梦里的样子。”

  一时间姜蜜真不知道该说什么。

  过好一会儿她才拍了卫成一把:“我认真跟你说,你就给我讲笑话。”

  卫成也笑开来,赶紧讨饶,问她就这事?人长大了都会变,这很正常。

  姜蜜稍稍犹豫一下,说还不止。

  “还有什么,你一并说了。”

  “他在我梦里十二岁进国子监,十八岁应乡试摘魁首,次年春闱拿下会元,殿试状元及第,春风得意远近闻名。”

  ☆、第135章 135

  姜蜜说这话时, 眼中带笑,看得出来她很高兴。卫成琢磨着她早就梦到这些,竟然能忍着谁也不告诉,问她怎么没说?姜蜜说还不是受的刺激太大,六岁大的白面包子突然成那样,没两天真缓不过来。

  “我这几日见着砚台都在琢磨,他是怎么变成那样的?又一想在外头那样就算了, 回来还板着个脸问三句不回一句看我不收拾他。”

  卫成问她梦里见着儿媳妇没?

  姜蜜摊手:“梦到都是外头的事,家里人全没见着。”

  卫成一番沉思, 表示从前还是小看了他, 以后得提高标准严格要求:“你给他生了颗聪明脑袋,不能任由他糟蹋了。对了, 这个事别告诉爹娘, 省得二老知道之后宠他上天。”现在他已经是府上大宝贝一只,让二老知道他以后三元及第,那不得了了。

  “我就是想到这儿才没说。咱娘那张嘴也真绝了,我怀着砚台的时候还在乡下, 娘就说他日后要考状元,砚台还真是冲状元去的。我赶明去问问娘, 看宣宝以后干嘛来着。”

  卫成让她别胡思乱想, 睡吧。

  姜蜜看时辰的确晚了,吹灯歇下, 后来这天她没顾得上让婆婆预测人生, 就接到门房送来的信。其中一封写明了交给卫成, 另一封是给她的,料想是娘家人送来,姜蜜拿到手就拆了。

  果不其然,这封信是以大伯的名义写的,应该还是请人代笔,除了闲话家常之外,上面提到两件事。

  其一是狗子岁数差不多了,爹准备给他说亲,后娘好像不太愿意。

  其二大伯准备将孙子辈的都送去读书,先读几年看看,有聪明的就重点培养,不能读也学点道理认几个字。本来读书看个人,不应该写信来麻烦,主要还是卫家兄弟把经文注解卖了,现在也没第二套,姜家人有点担心,怕小地方学堂夫子教不好,毕竟不是谁都有卫成的本事,一般聪明的要自悟那些道理实在难了一些。

  她大伯就想让姜蜜帮着出出主意,指条路。看遣词用句他挺不好意思,也是为自家孙子,厚着脸皮也来求侄女。

  姜蜜当了卫家媳妇,本来娘家那头大小事不用她参言,不过大伯写信来问,她能帮也愿意帮。可读书的事姜蜜说不好,当晚卫成回府,姜蜜拿着信给他看了。

  “蜜娘你想帮吗?”

  “只要不麻烦你,能帮就帮,挤时间为他们再做一套注解这种事我不同意。”

  卫成笑道:“我也没那心思,其实要想拉拔一把不难,先让他学会认字,把基础打好,只要是真的肯读书,我回头帮着举荐一下。官学福利好,那地方轻易进不去,民间也有些不错的学馆,举人进士出了不少,去学馆用心读考个举人,中举之后左右得赴京应考,到时我点拨他看看。”

  “那我就这么回,喂大伯他们吃颗定心丸也好,省得成日忧着那书,怕忧出病来。”

  卫成挑眉:“这次你自己回信?”

  “我试试看,我这一年学做账写的字不少,是不能跟你们读书人比,回封信总没问题。到时候告诉他们是我写的,家里总不会嫌弃字丑,想我原先目不识丁,嫁给你之后从头学的,都会写那么多字了。”

  “蜜娘你字比砚台还规矩些,他人小拿不好笔,写出来又傻又大还没你中看。”要卫成说,他媳妇儿的字是还没写出风骨,好歹方方正正规规矩矩,就这笔字没准比她乡下兄弟要强。

  姜狗子其实也不傻,就是那性子,贪吃贪玩拘不住的。

  要说他有哪里好,大概就是胸无大志小富即安。

  别人说你姐夫这么能耐,问眼红不?不眼红,非但如此还乐得沾光。他宁肯在乡间做霸王也不乐意出去受闲气,钱桂花嫌他没志气。说没志气也不假,他这么现实总比成日做美梦野心勃勃来得强,至少能叫人放心,在乡下小打小闹搞不出大事来,不用怕他闯祸。

  听姜蜜说完他娘家的事,卫成也把大叔公的回信看了,他不光给二老念了信,后来进宫的时候还跟皇上回话来着。说那幅耄耋富贵图送回去之后,立刻轰动十里八乡,大叔公回信来说能收到这份礼这辈子值了,让卫成替他给皇上磕头。

  又说事情传开之后陆续有人登门想借皇上墨宝一观,大叔公生怕展开的次数多了把画损坏,轻易都没拿出来,有些诚心诚意的才给看了。因为家里没合适的地方悬挂,那幅字画被他供起来,准备妥善珍藏留给子孙后代做传家宝,让他们知道老头子也风光过……

  卫成回话回得特别实在,皇帝听着有点意思,说你大叔公是个妙人。

  又说送礼嘛,能送到心坎上就好。

  老人家这么喜欢,就请他好生保重身体,等十年后还给他题字。

  卫成又谢了一回。

  “朕听说你前段时间在给儿子寻摸西席?可寻到了?”

  “劳皇上牵挂,臣运气不错,已寻到人。”

  “你倒顺利,不像朕,为了给大皇子配个伴读没少费心思。”

  “无论先生或者伴读,都能直接对人产生影响,自然要慎重。不怕皇上笑话,微臣平常在衙门做事也没那么犹豫过,为选出一位才学包括性情都很不错的先生,那阵子没少挑剔,也招了许多闲话。前段时间曾听到旁人议论说犬子不过六岁,请个启蒙先生带着认字而已,眼光倒是不低,说他这么金贵且看二十年后能有多大出息。那话不中听,臣并不往心里去,想着最后能请到合心意的人已是幸事,旁人要说,由他说去。为儿子谋划是父亲应该做的,他日后出息与否看他造化,臣总得把责任尽到,不能失职。”

  皇帝听着点了点头。

  三字经里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孩儿年幼的时候是容易受方方面面影响,慎重些是为他好。

  两个年轻的父亲互相交换了些育儿心得,聊着又说到朝廷上的事,待卫成出宫都不早了。

  君臣二人说话之时,姜蜜铺上纸张提笔给娘家回信。先说了些府上的事,让他们放心一切都好,然后才切到他们最关心的话题上,让正在开蒙的好生打好基础,做学问就像起房子,地基不牢房子盖起来也不好住人。反正基础的东西先掌握了,哪怕小地方上夫子能教的东西不多,至少把他教的学会,感觉他不能再帮你更多再写信来……

  姜蜜把卫成那番话转述过去,让娘家也别再惦记什么注解了,做人不能太计较得失,得往前看。

  ☆、第136章 136

  姜蜜的答复的确是喂她娘家吃了颗定心丸, 之前为那套书纠结了半年,之后也不敢说彻底释然,好歹不那么难受了。再说起来也不过是吐槽卫大卫二自己没本事还见钱眼开,坑了后代子孙。

  写过去的信上有提到老爹在给狗子寻摸亲事,姜蜜听说了也不好装不知情,她也给了个话,说哪天亲事议定了, 还是递个话来,做姐姐的等着给他添喜。

  又因为不放心后娘, 怕她盯着家世背景选媳,精挑细选娶回个搅家精来。姜蜜说到娶妻当娶贤,人贤惠能持家孝心好的最要紧。媳妇儿娘家再好也不过给添副陪嫁,人嫁出来了还能时时刻刻为她操心善后?即便家里爹娘肯,兄嫂肯不?

  一副陪嫁值当什么?

  若人强,穷也能白手起家;若人不行,再多钱都能败光了。

  这些道理哪怕姜蜜不说, 姜大嫂能想到, 她能想到却不一定会多管闲事, 毕竟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狗子要说亲, 他父母俱在没得由伯娘比手画脚。

  既然姜蜜挑明写了, 姜大嫂让男人走了一趟, 找二兄弟。

  倒是没提信上如何如何说, 只是问他看好没有?姜父摇头:“我就这一个儿, 结媳妇的事总要仔细些。”

  “是要仔细些,咱们家虽然没出个本事人,仰仗蜜娘在十里八乡得了脸面,尤其卫三郎同那两兄弟翻了脸,巴结奉承的自然不会往那头去,全盯上卫老爷子和你这边。你放出话要给狗子说亲,周边多的是人肯嫁,真心实意看得起狗子肯嫁给他的却是少数,里头许多打着其他注意。老二你可不能看着那头家底好就草率点头,娶回个祸害你闺女在京城也不安心。”

  姜父说知道。

  “我问狗子心里中意哪样的,他说他姐那样的,他这么说了我还能反着挑?狗子的性情跟蜜娘不同,他不是能逆来顺受的,要是不合他心意,不闹出是非?”

  “弟妹呢?她怎么想?”

  姜父皱了皱眉,过会儿才说:“别管她怎么想,狗子的亲事我说了就作数。”

  “听你这话,她想要条件好的?”

  姜父摇头:“她不死心,还想让狗子读书,说不着急娶媳妇。”

  ……

  ……

  真别说,这想法和当年的吴婆子如出一辙。

  十年前吴婆子也说不着急成亲,先考上秀才,考上之后就能娶个城里媳妇。她那么想不算错,至少卫成学问好。狗子读书根本就是混,字儿写得还没晚进学堂的规矩,他没那心,不想读,是被逼的,现在还要读出个名堂再娶媳妇儿,那恐怕再过十年还是光棍一条。

  姜老大噎了半晌,伸手拍拍兄弟肩膀,让他男人家别给婆娘安排了,自己心里要有成算。

  “对了,有个事我一直忘了问你,前段时间周家人是不是进过村?”

上一篇:他定有过人之处

下一篇:掌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