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城闭 第116章

作者:米兰Lady 标签: 古代言情

只要是白天,我都尽量守在她身边,答应她所有的要求,不让她因我的缘故有一丝不愉快。我珍惜着我们之间每一刻的相处,因为明白这种貌似平静的时光就像琉璃盏一样,随时都有被打碎的可能,尤其,在我遇见司马光之后。

我原本以为,在我们相遇的第二天,他就会请今上下令把我逐出公主宅,再流放到某个远小偏僻处,而我竟还是有了这一月的安宁,私下想起来,倒很有几分诧异。不过,也很快得知了个中原因。

这月公主带我入省禁中,在福宁殿向今上请安时,今上斟酌着词句,向公主提起准备把我调回宫内的事:“天章阁的勾当内臣老了,在申请致仕休养。我看前后两省的内臣,不是身兼数职不好调任,就是不学无术,当不得这管理御制文书的官。想来想去,怀吉倒是个合适人选……”

他甫提及此,公主即睁目以对,直接问:“爹爹是想把怀吉调离女儿身边么?”

今上颇为尴尬,踟蹰着说:“并非如此……确实是找不到合适的人……”

“爹爹找不到,就让女儿来找。”公主即刻道,“既通文墨又有闲的内臣,女儿倒也知道几个,可以列出名单,任爹爹选用。”

今上默然,良久不应。一旁的皇后见状,叹了叹气,跟公主明说了:“徽柔,事已至此,我们也不加再瞒你。早在一月前,同知谏院司马光便知道了怀吉回来的事,上疏请你爹爹不改前命贬逐他。你爹爹押下不理,他便又同杨畋、龚鼎臣等言官接连论列,都请求贬逐怀吉。你爹爹一直未表态,司马光昨日又再上疏,这一次措辞尤为激烈,而且,还提到了你……”

皇后顿了顿,转顾今上,目中有请示之意。今上明白她意思,便唤过任守忠,低声吩咐了两句,任守忠随即走向书案,取出一个剳子,然后过来,把剳子给了公主。

公主展开扫了几眼,大有怒意,将剳子掷于地上,忿忿道:“这司马光如此出言不逊,狂妄无礼,爹爹竟不责罚他?”

帝后相视一眼,都未说话。我拾起剳子,先展开确认司马光的署名,再从头测览了内文。

司马光开篇先说之前论列未蒙允纳之事,继而矛头直指公主与今上:“臣闻父之爱子,教以义方,弗纳于邪。公主生于深宫,年齿幼稚,不更傅姆之严,未知失得之理。臣谓陛下宜导之以德,约之以礼,择淑慎长年之人,使侍左右,朝夕教谕,纳诸善道,其有恃恩任意,非法邀求,当少加裁抑,不可尽从,然后慈爱之道,于斯尽矣。”

他既直言抨击公主恃恩任性不明事理,又暗暗批评了今上教导无方,对女儿过于迁就。在下文中,他再提我此前被贬逐之事,用了更严厉的语句,说我“罪恶山积,当伙重诛”。而“陛下宽赦,斥之外方。中外之人,议论方息,今仅数月,复令召还。道路籍籍,口语可畏,殆非所以成公主肃雍之美,彰陛下义方之训也”。

在剳子文末,他重申了自己的态度与要求:“臣实愤悒,为陛下惜之。伏望圣慈察臣愚忠,追止前命,无使四方指目,以为过举,亏损圣德,非细故也。”

第十二章 依恋

(由 :2651字)

我把剳子交还给任守忠,再起立整装,无言地拜谢今上。若依照司马光的意思,我大概应该凌迟处死,而今上并未从言官所请,想出的处理方法还是擢我为天章阁勾当官,这是他爱屋及乌之下对我天大的恩赐,虽然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使我与公主分离。

公主快步过来,阻止我谢恩的动作。“不可!”她蹙眉对我摇头,显然把我对今上的感激理解为接受他的安排。回身面对父亲,她道:“这些言官终日不管正事,只顾盯着宫眷闺阁,细论这等琐事,当真无聊之极。爹爹不必理他们,让他们嚼几天舌根,等他们自觉无趣,这事也就过了。若爹爹这次也顺了他们意,他们势必更嚣张,下次还不知会拿什么芝麻绿豆大的事还折腾爹爹呢!”

今上摆首道:“我原本也想抱着不理,等他们自己偃旗息鼓,但结果他们却越发来劲,步步紧逼……因为怀吉是内臣,你又是帝女,身份不同寻常,言官们便援引祖宗家法中防范宦者的种种道理来劝我不可让你们继续相处……”

公主闻之冷笑:“宫中的内臣多了,伺候的又都是身份特殊的宫眷,难道他们也都要援引祖宗家法把所有宦者都逐出宫去?”

今上重重一叹:“宫中内臣虽多,却没有像你们那样徒惹物议!”

公主一怔,转眸顾我,不由双颊微红,默然垂下了眼帘

皇后看在眼里,此时便缓步过来,牵公主手,引到自已身边坐下,再温言对她说:“言官们其实并不一定真要怀吉性命,只是见他回来,又回到公主宅做事,他们觉得以前谏言未被接纳,圣上还宠着你,按你的心意行事,便尤为气愤,怕此例一开,官家以后难纳忠言,而众内臣也会因此气焰大炽,生出更大的事端。因此,他们这回是铁了心要分开你们。若官家不给个说法,他们势必会不依不饶,追究下去。如今你爹爹想出这个法子,让怀吉回宫在藏书阁做事,既表示接纳了言官的意见,又保得怀吉周全,可说两全其美……”

“可是,那跟把怀吉流放到西京有什么不一样?”公主打断皇后的话,道,“他离开了我,且不在后宫做事,我们就不能再相见……无论我们之间相隔的是几座城池还是一道墙壁,结果都是一样的——我见不到他了!”

皇后无语,而今上思忖着,又出言宽慰她:“你们未必不能再相见。你回宫之时也许有机会遇见他,再或者,年节庆典时……”

“年节庆典时,隔着千山万水,重重人海,远远地对望一眼?”公主即刻反问,冷冷地拭去眼角泛出的一点泪光,她凝视着父亲,又道:“就算言官不逼迫,爹爹一定也想分开我与怀吉。像你设想的这样让我们慢慢疏远,是你深思熟虑后决定选用的策略。”

今上顿时大怒,拂袖扫落几上的杯盏,直斥公主道:“为了一个内臣,你竟然不顾身份,屡次做下失态的事,将父母的处境、夫君的尊严、宗室的声誉和自己的名节完全抛诸脑后!司马光指责你‘不更傅姆之严,未知失得之理’,如今看来真是一点也不错!现在全天下人都在等着听你的丑闻,看你的笑话,而你竟然还不知悔改,不懂避忌,一意孤行,挑战言官公论,不明事理至此,真是辜负了从小所学的贤媛明训!”

一语及此今上怒意仍不减,挥臂直指我,又对公主说:“看看你甘冒天下大不韪一心维护的这个人,他只是一个内臣,一个宦者,一个不能称之为男人的人!驸马那样爱敬你,你却对他不屑一顾,而这样依恋这个人,不觉得可笑么?”

这一席话听得公主两目莹莹,她以手掩住颤抖的双唇,艰难地控制住彼时情绪,好半天才抬起头来直视今上,轻声道:“你说驸马爱敬我,但是他爱的是我这个人么?不,他爱的是公主,他可以爱任何一个公主,就像爱那根镶金缀玉的击丸球棒和晋人尺牍、唐人丹青一样。他苦练击丸和收藏书画,原不是有发自本心的兴趣,而是因为这是皇族宗室及士大夫们的雅好。他对我百般讨好,希望做我真正的夫君,也并非源自对徽柔本身的感情,而是因为我来自九重宫阙,而这里寄托了他的向往。就如池沼里的青蛙仰望上空的飞鸟,他渴望过我们的生活、变得与我们一样。如果我不是公主,对他而言,恐怕就只会是个傲慢、蛮横的女子,他岂会仍对我保有现在的爱敬?”

听着她的诉说,今上面上怒色开始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沉默之余露出的一丝迷惘。

公主再看看我,声音多了些呜咽意味:“而怀吉,他对我的照料和呵护,并不仅仅是遵从本职要求。我们初见时,他并不知道我是公主,但已经决定冒着被你宠妃迫害的危险而维护我。我不管在你们眼中他是什么人,我只知道,这十几年来,他陪着我长大,指导我读书写字,陪我学习音律,与我一起焚香点茶,又一起作画填词……他并不仅仅是服侍我的内臣,倒更像是我的兄长、师傅和朋友。我们是这样心意相通,以致我只看他一眼,他便知道我想传递的意思……他希望我快乐,但也不会无原则地讨好我。他甚至会小小地嘲笑和激怒我,但那只是为督促我做应做的事……在他面前,我可以抛弃公主的外壳,还原为一个寻常的小女子。李玮看我的目光总是瑟缩的,仰视的,而怀吉则不,当他凝视我的时候我可以感觉到,他看见的并不是公主,而是一个他珍视的女子。”

此时今上双唇微启,似有话要说,但公主抢在他之前又开了口,向他提起一个尖锐的问题:“爹爹,在你几十年的生涯中有没有遇见一个这样的女子,爱你敬你只是因为你是你,而并非因为你是皇帝?”

今上彻底失语,目光掠向皇后,与皇后相视的双眸闪过一点微光,他又侧过了头去。

而皇后倒显得颇为镇定,见今上不语,便接过话头劝公主道:“怀吉服侍公主的心意,我们自然都明白。公主信赖怀吉,希望可以保护他,我们亦能理解。只是外间俗人不知,见你们相处融洽,便易胡乱生疑,若你继续与怀吉这样相处,太过接近,未免更落人口实……”

公主一哂:“外人怎么说,我不管。我只知道我不能让怀吉离开,否则我再也找不到如他这样的人。”

皇后蹙了蹙眉头,但终于没反驳公主,保持着安静的姿态,听她说了下去:“他能读懂我所有的喜怒哀乐,也与我一同经历过悲欢离合。孃孃,你知不知道,他是这样的人:在你快乐无忧时,他默默退后,甘于做你背后的影子,但当你处于逆境,悲伤无助时,他又会向你伸出援手,使你免于沉溺……他是除了父亲母亲之外天下对我最好的人,就算全天下人都舍我而去,他都仍会守护着我。而且他全心待我,我永远不会担心他背叛我,伤害我,为别的女子疏远我。”

皇后凤目微睁,有所动容,但也只是稍纵即逝的一瞬而已,她很快恢复了端雅神情,半垂眼睫,若有所思,亦不再多言。

公主和缓了容色,温柔顾我,须臾,又面朝今上,徐徐道:“爹爹说我依恋怀吉,是的,我承认,我确实依恋他,就像暴风雨依恋乡间屋顶,旅人依恋天际远山。面对你给我安排的命运我曾几次想一死了之,而之所以还能活着,是因为每次回首看身后,都能看见他在那里……对我来说最值得恐惧的不是死亡,而是漫长地活着,却再也见不到他。”

第十二章 中阁

(由 :2659字)

公主的话卓有成效,此后帝后暂不再提调我离开之事。我想公主比我曾经以为的要聪明得多,她有意无意地触及帝后坚固防线之后的隐痛,使他们感同身受,也让自己欲传递的心意可以顺利抵达父母的内心深处。在儿时天真娇憨和现在言行无忌的外表下,其实她一直睁着心里那双慧眼,安静地观察着身边的人情冷暖、世事变迁。

只要她愿意,她应该也可以妥善处理一切关系,让自己不至于沦入困境,不过,她也一直都是骄傲的,骄傲得不肯对违背心意的事稍作俯就,但这不是一个允许女子纵恣胸臆的时代,哪怕公主也不例外,遵循不负我心的原则,总是会不可避免地头破血流。即使我每日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她,还是没能使她免于伤害。

虽然今上决定让我继续留在公主身边,但不见得是他放弃了修复驸马与公主夫妻关系的努力,何况还有一众言官在密切关注着公主闺阁之事,逼迫着他寻求解决方法。

此后一月中,今上频频召杨夫人、李玮、韵果儿和现在管勾公主宅的人入内都知史志聪入宫商议,我猜他应是想与他们找出个令公主接纳驸马的法子,让她将来自然而然地疏远我。这个猜测后来被证明大致不错,但他们采用的方案却不是我事先可以想到的。

一日深夜,我毫无理由的陡然惊醒,起身在床头坐了片刻,心仍然狂跳不已,而就在心神不宁之时,一声凄厉的女子尖叫声从公主居所的中阁方向传来。

夜深人静,那叫声显得格外清晰而刺耳,交织着极度的恐慌和愤怒,那女子又接连尖叫了数声,声音听起来极为凄惨。

我辨出那是公主的声音,顿时如罹雷殛,惶恐而焦虑,浑身不自禁的颤抖起来。一把抓过衣裳披上,我跌跌撞撞地找到出门的路,迅速朝中阁奔去。

中阁早已是灯火通明,十数名侍女和小黄门围聚在公主卧室内外,跑来跑去,手忙脚乱地,有的口中唤“公主”或“都尉”,有的招呼同伴做事,有的不知道看见什么,也在惊声尖叫,现场人声鼎沸,一片混乱。

见我过来,他们才稍稍噤声,也自觉地让道,请我入内。

公主披散着头发,狠狠地怒视着前方,手握一支玉簪,簪子尖端朝外,是被她用做了武器,而那尖头上赫然有鲜红的血迹。

我循着她的目光看去,发现她注目的焦点是李玮。李玮怔怔地站在她正前方,脖颈和肩头已有多出被簪子戳伤的痕迹,还有血不断溢出。

上一篇:正始十一年

下一篇:凝脂美人在八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