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金馔玉不足贵 第24章

作者:沈霁川 标签: 古代言情

  “既是不记得,为什么要送这本书?说!”池小秋一脸凶巴巴。

  “看你甚是喜欢,这本字大些。”

  钟应忱这两日悄悄看见她皱着眉看书,想是字太小了,想是喜欢太过不忍放手,这才挑了本字大的,刊印也精致。

  池小秋泄了气:“我觉得,咱们之间存在误会。”

  “醉酒之事确有误会…”

  钟应忱刚要说话,就让池小秋打断了。

  她诚诚恳恳道:“不,你误会的,是这本书…”

  要不是为了自己的趁手的宝贝,她会将这两本丢得远远的!最好丢去西栅,再也不要再看见它!

  池小秋抱着两本书正在进退两难之时,门让人敲响了。

  “小秋呀,你家里可有茶?”

  来人正是左邻的周大娘,她这么早来敲门,脸上十分不好意思:“我家麟哥儿这一进了夏,整天病怏怏的,什么也吃不下,只能从各家借了茶,寻了去年的撑门炭,给他熬个七家茶!”

  趁着这个好机会,池小秋把那两本烫手山芋往钟应忱手里一放,默默道一声此生不再见,忙迎着周大娘道:“大娘说的不就是苦夏?我这正好有几道菜,最是对付,不如去家里给麟哥儿试试?”

  池家食铺在他们这边有些声名,周大娘大喜:“那大娘先谢谢你了!”

  天气一热,多的是人天天没有胃口,池小秋只过去教了周大娘两三道菜。

  萝卜切小丁,进盐水腌上半个时辰,挤干了水,调进细糖,盐粉,香醋,再加上些其他秘制调料,一口下去嘎嘣脆,又酸又甜又爽脆,爱辣的就加些辣子。

  游丝细面扯的又圆又细,长长数根在白水锅里一滚便熟,翻身就能捞出来,新出的山泉水过一下,沥干水,往土窑青瓷碗里一盛。

  她手快眼快嘴快,一手捞面,凉面便像几缕银丝,行云流水般落入碗底,她嘱咐周大娘:“天太热时菜过了水拌一拌便能吃了,就不要费油了,要是怕他不长个,就拿这出来做浇头。”

  池小秋还从家里拿了肘子肉,另外做了肉酱,在盘得正好的凉面上头点上一筷子,来回拌上一拌,肉香扑鼻而来,却不显得油腻。

  周大娘活了半辈子,这会也不由发馋起来。

  她把那碗面递给儿媳妇:“我去煮七家茶,你把这面端去给麟哥儿,这可是小秋忙活半天,专给他做的!”

  池小秋专把一瓮肉酱都给了周大娘,他们搬家那几日,周家帮了许多忙。

  过得一会儿,周家儿媳妇兴冲冲过来,将吃个干净的碗里亮给他们看:“小秋,你那面真好!麟哥儿头次要上第二碗!”

  池小秋也高兴:“锅里还有,要吃再盛一份去!”

  好些天不愿吃饭的麟哥儿动了筷子,周家人甚是开心,正围着池小秋问法子时,门恰在此时开了。

  开门的两人都穿着青色单衣,手里夹着书,正要往院子里去,其中一人忽然一跳好远,指着池小秋道。

  “你…你怎么在这里?!”

  池小秋甚是无辜。

  她不过是捉着桥洞附近书塾的人,来回问了些书上的字。

  虽是问的多了一些,也不必这样惊慌失措,活像进了老虎洞的表情吧。

第27章 槐叶冷淘

  “周兄,我自去家里吃了!不打扰了!”

  同来的学子仓皇逃了,周大娘便问剩下那个:“这哥儿怎么了?”

  “原是同窗,明日便要去别地读书了,本是要来吃饭的…”那书生看了看池小秋,头皮发麻:“阿婆,这个是…”

  这几日,他们整个学堂都绕着晴山桥边走,皆因出了个书疯子,看人出来便要问字,比先生还要难缠。

  这春秋连他也还没学到,其中经义怎么能讲的明白?

  这般一想,他两股战战,也想要逃了。

  “住咱家隔壁的小秋,灶上手艺好着呢!一会那凉面你也尝尝,你弟弟爱得什么似的,吃个光!小秋,这是我家不争气的老大,你唤他麒哥儿便是!”

  池小秋拱手一礼,笑道:“原来还是街坊,前两天还要多谢你了!”

  周大娘一时意外两人相识,左右看看,不知想到了什么,笑意更胜:“既如此,便多多走动才好!”

  周麒生怕一直在留在此处,忙道:“麟哥儿怎么样了,我去看看!”

  “你弟弟那很不用你,你便陪小秋坐会——再有闲工夫,回头再买几本千字文,那个小混账,看书跟吃书似的,簇新的三字经百家姓,才几天,就卷了毛边,用不得了。”

  池小秋一听着书字,便立刻坐直了,心里活动开来。

  不如她现买几本回去,钟应忱不教也得教!

  她转向周麒:“周兄弟,那个…”

  周麒正绷紧了神经,听她说话一个激灵,生恐又要被问些不知所云的故事,慌忙道:“我看小秋妹子字还认得不全,春秋过难了些,注解更是难懂,不如从三百千开始再看看,不是好些?!”

  池小秋一拍手,知己啊知己!

  “我正如此想来,不知要去哪里买?”

  周麒忙道:“我今日就要去买,送妹子两本就好。”

  池小秋忙摆手:“那怎好意思?便有旧的给我两本便好。”

  麟哥儿那一叠卷成了韭菜盒子的书,便让池小秋抱回了家。

  她信誓旦旦说与钟应忱:“周家大郎说了,要认字,得先读些浅的!”

  钟应忱无奈,叹气道:“那我便教你。”

  他小时是母亲亲自启蒙,读的第一本书就是秦史,此后诸子百家,经策国论,母亲挑了哪样他便读哪样,直到九十岁时才进了学堂,那时四书他连各家注解都开始看了。

  钟应忱觉得,为了池小秋,他得关注一下普通学子都用什么教材了。

  想了半夜,钟应忱费了许多时间,新抄出一沓纸来。

  这样东西,说不得她喜欢。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仄,辰宿列张…”换上了这四个字四个字如同歌一般的句子,池小秋进步飞快。

  看着时间差不多,她合上了书:“是时候做饭了!”

  钟应忱拿出那一叠工工整整的笔墨:“这本诗集里,藏着好些饭食,你可要看?”

  除了食谱和招子,竟还有别的东西和吃食有关?

  “十…五…车…”

  池小秋忙拿着纸看里面的字,寻自己认识的字,可惜合起来也没几个。

  钟应忱指着念给她听:“青浮卵碗槐芽饼,红点冰盘藿叶鱼。醉饱高眠真事业,此生有味在三余。”

  “这句是什么意思?”

  “你可吃过槐叶冷淘?”

  池小秋眼睛一亮:“我知道!拿槐叶挤出汁子来和面,白面立时能染成绿的,切成条进锅里煮了之后过凉水,便和冷面一样!”

  知道这些,池小秋看这些字便亲切许多,钟应忱只念到第二遍,她便能对着字一点点认出来了。

  他们正一教一学,门让人敲响了。

  来人十分热情:“你是池大哥罢?小秋妹子在吗?”

  “我姓钟。”钟应忱眉眼不动:“请问哪位?”

  “周家大哥?”池小秋听见动静,出门一看,十分意外。

  隔壁的周麒不是昨日还对她避之不及,怎么今天便自己送上门来了?

  周麒满面笑容,扬了扬手上一叠书:“小秋妹子,我我这有新的三百千,特特拿来给你,若有不会的,只管来问我!”

  池小秋忙摇手:“多谢多谢!三百千我却快读完了,不用麻烦了!”

  一回受挫,周麒毫不气馁,第二日,他又敲开了小院的门:“昨日又添了些新书,小秋妹子看看,可有喜欢的?”

  多次盛情难却,池小秋一边嘀咕:“刚见时却没见他这样!”,一边只能随意挑了□□谢:“我认字也不多,一本尽够了。”

  “正好这本书我看过,我来给你讲讲呀!”

  周麒欢喜处难遮掩,寻机进了门,池小秋无奈,只能将他让到里面,想看他到底说个什么一二三四五。

  钟应忱站在门边,到底没跟进去。

  凉风从门外卷过来,到钟应忱身边时,打了一个旋儿,有些凄凉。

  钟应忱心里忽然有点堵。

  此后数天,周麒频频登门,钟应忱便觉得自己的心脏愈发不好了。

  从此以后,只要看见心怀叵测、口蜜腹剑、口是心非、黄鼠狼给鸡拜年等等等语,钟应忱便能想到周麒那张白嫩带笑的脸。

  钟应忱敢断定,周麒上门,一定是别有用心!

  终于有一日,他瞅着时间,把池小秋支出了门,等着周麒自投网罗。

  果然,门准时准点又被敲响了,周麒刚展开笑,唤道:“小秋…”

  “她不在。”钟应忱道:“周兄不如进来坐坐?”

  扑了一个空,周麒有些不淡定,他正要推脱,却让钟应忱请了进来:“怎么,换了我,周兄便不想理会了?”

  周麒原来还想着,不管兄长还是妹子,能聊得上两句总是好的,却不想说话不到三巡,他便已经如坐针毡。

  “不知周兄在学内读到哪本书了?”

  “考博杂论不知周兄可看了?”

  “其中有句话我读来有些不解,不知周兄可能试论一二?”

  。……

  周麒:对不起打扰了现在走还来得及吗?

  考博杂论好歹也要考中秀才之后才要细学的,他才多大年纪,怎么就能写上这本书里的墨义帖经了?

  钟应忱眼看着他心态不稳,终于在不经意间问了一句:“周兄日日往这里来,不知钟某可有什么能相帮的?”

  周麒脱口而出:“若有酸辣萝卜干,让我尝尝便好了!”

  钟应忱:…

上一篇:眼儿媚

下一篇:闻香识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