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有疾奴家有药 第20章

作者:沧海明珠 标签: 古代言情

  宋嬷嬷看了一眼他的脸色,又继续说下去:“老奴知道,沈家跟以前太医院院正林家是世交。这个忘忧出现在暮云观的时间刚好是林家遭灭门半月之后。而当时,林家的一儿一女并不在家,应该是幸免于难的。”

  “林家乃是医家,能得罪什么人?居然惨遭灭门?”

  宋嬷嬷低低地叹了口气,小声说道:“殿下细想想,医家掌人生死,是最容易得罪人的。或者是医了不该医的人,或者没医好该医治的人,总之,一不小心就成了别人的眼中钉,被人灭门也没什么稀奇的了。”

  赵祯面若寒霜,低头盯着手里的帕子,手指紧紧地捏着,手指因为用力儿骨节泛白。

  宋嬷嬷看着赵祯的神色,默默地叹了口气,又劝:“殿下,这事儿尚未有定论,您且不必放在心上。时候不早了,该歇息了。”

  “你先下去吧。”赵祯摆摆手。

  “殿下”

  “出去!”赵祯忽然发怒,抬手把那碗安神汤扫在地上。

  “奴婢该死。还请殿下保重身体!”宋嬷嬷忙跪在地上,等了一会儿见赵祯没再多说什么,方把地上的汤擦干净并收拾了碎瓷默默地退了出去。

  这一夜,赵祯无眠。

  跟赵祯一样无眠的人还有忘忧。

  第二天身上便有些懒懒的,不想动,话也懒得多说。

  谢氏果然请了太医来,先给丁夫人诊过脉,又把忘忧叫过去,说反正太医来了,顺便诊一下。说不定就能找到病根儿,助她想起往事。

  忘忧没办法拒绝,只好乖乖地去丁夫人房里让太医给诊脉。这位张太医在太医院供职十几年,于伤寒之症也颇有心得,他跟林宥澄也算是至交,两个人常在一起商量脉案,但幸亏忘忧是女孩儿,自幼跟在祖母身边在闺帏之中混迹,跟这位张太医不熟。

  诊脉之后,张太医思虑了好半晌的功夫,又问了一些平日的饮食起居,事无巨细问了好些之后,给出的结论是,失忆的事情古有先例,其中有人会恢复,也有人一辈子也想不起来之前的事,更有一些人会落下间歇性失忆的毛病,这些都有可能。对于这样的症状,药石之力抵不过运气,所以张太医并没有开药方,只留下一句话: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会有助于恢复记忆。

  这样的说法是忘忧心里期待的,听了这些,她那颗提到嗓子眼儿的心也放了回去。

  忙完了一天,忘忧给自己弄了一桶温热的水,水里撒上芍药花瓣儿,在沁人的花香中安安心心的泡到昏昏欲睡才被茉莉叫出来。

  第二日一切都恢复如初,忘忧便把心思放在丁素云的饮食和如何进入丁巍外书房寻找线索的事情上。

  赵祯却是连着几天无法安睡,即便睡着了也被噩梦惊醒,不过两三日的功夫整个人又瘦了一圈儿。太医煎了汤药送过来,赵祯喝不过两口就吐出来,宋嬷嬷无奈之下只好奏请皇后,皇后准许贤王妃进宫探视。

  贤王妃作为赵祯的养母看到这般情形也很是心疼,悄声责问宋嬷嬷:“之前不是好好的吗?怎么忽然就病了?”

  宋嬷嬷欲言又止,低头叹了口气。

  贤王妃皱眉斥道:“你有什么话就直说!难道还有什么事比太子的身体更重要的吗?”

第044章 相邀

  宋嬷嬷一再犹豫,眼看着贤王妃要发火了,才赶紧的跪下,说:“老奴觉得殿下是心病,他他”

  “心病?他有什么心病?”贤王妃疑惑地问。

  宋嬷嬷小心翼翼地说:“去年在暮云观住着的时候,殿下遇到一个小姑娘。那小姑娘手艺不错,殿下喜欢上了她做的点心”

  “他才多大?就有这样的心思了?!”贤王妃不等宋嬷嬷说完,便打断了她的话。

  宋嬷嬷硬着头皮劝道:“娘娘息怒,殿下对那个小丫头许不是男女之情,只是殿下自幼体弱,现如今又每日苦读,虽然有吴王世子伴读,但两个人究竟算不上贴心的朋友。殿下的心里很是孤独。”

  “孤独?”贤王妃愣了一下,又冷笑摇头,“他这一生,最应该接纳的便是这孤独。天选之子,万人之巅,注定了一生孤独。”

  “可殿下毕竟还是个孩子,他才十三岁”

  贤王妃摆摆手,叹道:“其他都是次要的,他的身体最是要紧。你说的那个小丫头是谁家的姑娘?”

  “她不是世家女孩儿,只是宰相丁巍大人家的婢女不过说婢女也不对,她是暮云观的慧慈道长收养的一个孩子,慧慈道长觉得这孩子模样生的太好留在道观不妥,才让丁夫人带回去了。所以丁夫人手里只有户部的籍契,并没有这孩子的卖身契。”

  贤王妃听说还关系到慧慈道长,忍不住皱眉道:“怎么这么多弯弯绕呢!”

  “所以,还请娘娘想个办法。若是能让殿下见一见这个小丫头,或许会好些。”

  贤王妃烦躁的问:“见一见?见了之后呢?难道要这么隔三差五的安排他们密会?”

  “这老奴不是这个意思。可这事儿若是让皇后娘娘知道了”宋嬷嬷依然是欲言又止。

  但贤王妃已经明白了她的意思,皇后不是赵祯的生母,为了控制他,肯定会使用一些手段。而最好用的办法就是拿捏他心里看重的人。旁人或许不好拿捏,但像忘忧这样的小丫头对皇后来说无异于蜉蝣蝼蚁。贤王乃皇上胞弟,一心匡扶天下社稷,贤王妃心里自然明白这件事情有多么重要。

  “我去回皇后,接太子回贤王府养病。你赶紧的收拾一下,过会儿我来接你们。”贤王妃说完,便起身离去。

  两日后,贤王妃送了一张请帖到丁府,邀请丁夫人携儿媳以及两个女儿来贤王府赏花。虽然贤王膝下两子都已经婚配,但贤王不可得罪,贤王妃的邀请更不能马虎。这日凌晨时天气阴沉,早饭时开始飘雨,细雨微风,天气清爽,一改前两日的燥热,让人心情也好起来。

  刚巳时,丁夫人便带着锦云,素云以及张俞颖三个人如约而至。贤王妃在小花厅待客,进门后丁夫人才知道今日贤王妃邀请的人除了皇室宗亲姻亲之外,只有自己个官眷。再想想之前太子与丁锦云生辰之日驾临丁府的情景,丁夫人心里忍不住欢欣雀跃。

  大家互相见礼之后,贤王妃请众人落座奉茶,忘忧跟紫萼一起站在丁素云身后,眼观鼻,鼻观心,不敢有一丝逾矩的举动。半盏茶后,贤王妃笑道:“春深似海,咱们闷在这屋子里也是无趣,我让人把宴席设在后花园,咱们一起吃酒赏花,岂不热闹?”

  众人自然都说极好,于是一众人等起身转去王府花园,忘忧跟在丁素云身后,走到半路的时候冷不防有人在旁边拉了一下她的衣袖。忙回头看时,刚好对上宋嬷嬷的目光。忘忧诧异的瞪大了眼睛。

  “跟我来。”宋嬷嬷拉住了忘忧。

  紫萼头一次来王府,心里难免紧张,只想着自己别犯错,竟没发现忘忧被人带走。等她发现的时候,忘忧已经被宋嬷嬷带去了赵祯的卧房。

  这是赵祯在贤王府的屋子。他刚生下来就被送到这里,这两年才被接回宫中。他离开后贤王妃一直让这里保留着原样,连曾经在这里当差服侍的人都没散。忘忧看着屋内奢华精致的摆设,慌张地问:“嬷嬷,你这是做什么?这是哪里?”

  宋嬷嬷无奈地笑道:“这是我们小公子的卧房,他病了好几日了,一直不肯吃药。老奴斗胆请姑娘过来帮忙劝劝,或许他愿意听姑娘的话呢。”

  “他病了?”忘忧担心地问。

  宋嬷嬷轻轻点了一下头,叹道:“自从上次去了宰相府,回来的夜里便着了风寒,吃不好睡不着。”

  忘忧看了看窗外的细雨,低声说:“之前就觉得他身体很弱,这几日天气反复,晴雨无常,最容易着了风寒。”

  “姑娘,您去劝劝殿下吧。无论如何,他得先吃药啊!”

  “我”忘忧心想,我凭什么去劝他?他又怎么会听我的?

  宋嬷嬷似是读懂了忘忧的心思,小声解释道:“我们殿下从小就没什么朋友,也不愿意主动跟人说话。那日在暮云观他肯带姑娘回来,老奴就觉得他没把您当外人。”

  忘忧心想来都来了,拒绝也是没用的吧?再想想那个苍白消瘦的孩子,她的心里又是一软,遂低头说:“我试试吧。”

  宋嬷嬷高兴地欠身,并抬手说:“多谢姑娘,您这边请。”

  忘忧随着宋嬷嬷进了内间,又转过一道七扇紫檀雕花大屏风,方至榻前。宋嬷嬷轻手轻脚地踩着脚踏把烟绿色的帐幔撩起来,赵祯苍白的面容便露在忘忧面前。看着他憔悴的病容,忘忧忍不住上前去,低声叹道:“怎么病成了这个样子?”

  赵祯看见忘忧,有些愣神,呆呆地不说话。

  “他早晨可曾进过水米?”忘忧忍不住握住赵祯的手,指尖按在他的脉搏上。

  宋嬷嬷摇摇头说:“只是喝了点米汤罢了。”

  忘忧又伸手拭了拭赵祯的额头,低声说:“还是要吃点东西才行。五谷养生,汤药治病。若不食五谷,汤药反而会坏了脾胃。不如先进一点米糊吧。”

第045章 香囊

  自有丫鬟端了一碗米糊过来,宋嬷嬷帮忙把赵祯搬起来拿了两个枕头填在他背后。赵祯坐起来之后才恍然明白自己眼前的人是切实的,不是梦境。遂狐疑地问:“你怎么来了?”

  “贤王妃设宴,邀请我家夫人和姑娘们来赏花,我身为侍婢跟着过来服侍主子的。”忘忧一边说一边深施一礼,谦恭地说:“奴婢忘忧,见过太子殿下。”

  赵祯不悦地皱了皱眉头,哑声喝道:“起来!”

  忘忧不明白他为何不高兴,忙应了一声站起身来。

  赵祯扫了忘忧一眼,缓缓地闭上了眼睛。宋嬷嬷把装着米汤的青瓷碗递给忘忧,又轻轻地按了按她的手腕,默默地打发走了所有的侍婢,自己也轻着脚步退到屏风之外。

  忘忧看看左右无人,也少了几分拘束,上前去劝道:“还是吃点东西吧。”

  “不吃。”赵祯眼皮儿都没抬一下。

  “不吃东西,就只能躺在床上。外面繁花似锦的大好风景,你就要错过了。”

  赵祯冷冷的哼了一声,又说了两个字:“难吃。”

  忘忧看着坏脾气的小孩儿那张消瘦憔悴的脸,无奈地问:“那你想吃什么?我去给你做?”

  “不知道。”

  “这可是为难人了。”忘忧叹道。

  “哼。”赵祯扭脸往里。

  “那我去看看有什么可以给你做的,就随便给你弄点别的。”忘忧说完,起身出去了。

  片刻后,忘忧端着一碗藕粉桂花蜜羹回来,坐在床边,问:“太子殿下,来闻闻香不香。”

  这碗羹只放了一点点的桂花蜜,桂花的香味夹杂着藕粉的清香,随着热气在空中飘散开来,暖暖的,让人心情愉悦。赵祯忍不住睁开了眼睛,看见忘忧笑得眉眼弯弯的样子,没有拒绝。

  “来吧,阿益小公子,你现在病着,脾胃虚弱,只能先吃点这个。”忘忧用银匙舀了一点羹送到赵祯的唇边。

  这样的称呼让赵祯愣了一下,紧皱的眉头展开并缓缓地张开了嘴巴。

  忘忧耐着性子喂赵祯吃了半碗藕粉羹,又拿了茶给他漱口。赵祯方懒懒地问:“你在这里耽搁这么久,你家主母发现了怎么办?”

  忘忧笑了笑,说:“还能怎么办?是宋嬷嬷把我叫过来的,我想她自然已经安排好了。”

  “你一向都这么相信旁人吗?”赵祯皱眉问。

  忘忧好笑地反问:“我信不信,又能怎么样?这里是贤王府,我能说不吗?”

  赵祯藏在被子里的手缓缓地攥成了拳头,扬声喊道:“来人!”

  宋嬷嬷忙应声进来,躬身问:“殿下,您有什么吩咐?”

  “送她去吧。”赵祯说着,缓缓地转身向里。

  宋嬷嬷犹豫的看了一眼忘忧,又委婉地问:“殿下喜欢忘忧姑娘做的羹,那老奴再劳烦姑娘多做一点吧。”

  “送她走!”赵祯这一声用力过猛,吼完便忍不住咳嗽起来。

  忘忧伸手给赵祯盖好被子,柔声劝道:“好啦!你现在这副样子连一阵风都禁不住,又顾得上谁呢?还是先把自己的身体养好再说吧。”

  赵祯哼了一声,赌气不再说话。

  忘忧朝宋嬷嬷眨了眨眼睛,宋嬷嬷笑了笑,悄悄地退了出去。忘忧不经意间碰到了自己的香囊,香囊里装的都是安神的花草,若放在枕边,倒是可以助人好眠。于是她轻轻地解下来,放在赵祯的头顶。

  赵祯身体虚弱,吃了点羹便又昏昏欲睡,等他一觉醒来,早就不见了忘忧的身影。

  忘忧是等赵祯睡熟之后离开的,她先去帮宋嬷嬷配了一盅辽参鸽子汤炖在炉上,又做了两笼虾蓉蒸饺并一些好克化的山药糕。之后又跟宋嬷嬷一起吃了午饭,才回到丁夫人的身边。

  丁夫人那里,早有人去回了话,只说是贤王妃身边的宋嬷嬷遇到了忘忧,两人之前曾在暮云观相识,所以特意请了过去帮忙做些糕点。这样的说辞,丁夫人也没办法怀疑什么,毕竟暮云观里住着先太后的替身慧慈道长,贤王妃身边的人常来常往并不稀奇。忘忧在暮云观生活了三年,跟贤王妃身边的嬷嬷认识也无可厚非。

  回去的路上,丁素云问忘忧:“你跟贤王妃身边的嬷嬷相熟?这事儿怎么从没听你说过?”

  忘忧委屈地解释道:“姑娘明鉴,所谓的相熟,不过是两面之缘罢了。今日若非在王府中偶遇,奴婢已经忘了这个人。想不到她倒是记得奴婢的手艺,硬拉了我去小厨房帮了半日的闲。”

  丁素云也觉得贤王府这般作为太欺负人了,遂不想再谈论此事,摆摆手说:“罢了,贤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过是帮半日的闲忙,你也别觉得委屈了。”

上一篇:皇姐为妻

下一篇:承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