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有疾奴家有药 第234章

作者:沧海明珠 标签: 古代言情

  “哎呀,肚子!”忘忧的肚子越发的大了,两个人抱在一起,肚子难免被挤着。

  “没事,我们的孩儿会理解父亲的。父亲这么久没见他的母亲了,甚是想念。”赵祯笑着在忘忧的肚子上揉了揉,像是摸着孩子的脑袋瓜儿一样,满眼都是慈父的笑容。

  忘忧拉着赵祯至榻席上落座,柔声问:“陛下一路劳顿,肯定是又累又饿吧?我让小厨房准备了陛下喜欢的蒸饺,鱼脍和笋丝汤,还有您喜欢的点心。”

  “朕不饿,也不累。就是想你。”赵祯落座之后把忘忧揽进怀里,低声叹道:“朕无时无刻不想着你,担心你和咱们的孩儿。”

  “臣妾一切都好,小家伙也很乖。”忘忧枕在赵祯的肩上,一颗心总算是落到了实处。

  赵祯亲吻了一下忘忧的额角,感慨地微笑道:“你一直都能让朕放心,咱们的孩儿也随了你的性子,朕很是欣慰。”

  两个人关起门来说了一会儿体己话,何妈妈已经带着人把膳食在花厅摆好。看看时间差不多了方至门外请帝后用膳。

  赵祯扶着忘忧缓缓地起身至小花厅,两个人一起用了膳,赵祯又陪着忘忧闲聊了片刻,再跟她一起至御花园逛了一圈儿,看她有些疲惫了方送她至寝殿。直到二更天忘忧睡着,赵祯才轻手轻脚地绕过屏风,走到何妈妈跟前。

  “陛下。”何妈妈躬身行礼。

  赵祯回头看了一眼寝殿的珠帘,低声说:“去外面说吧。”

  何妈妈默默地随着赵祯的脚步出了正殿只院子里。此时夜已深,院子里除了当值的几个内侍,何妈妈给其中一个人使了个眼色,这几个人都默默地退进了自己的屋子里。

  赵祯走到一个琉璃缸跟前,伸手摘了一支莲蓬,等着何妈妈说话。

  何妈妈行至近前,小声说:“这些日子,吴王府新晋封的郡夫人程氏和杨太妃的举动都令人费解。这二人,一个挺着大肚子时常进宫请安,一来就不走,不但总留下来陪娘娘用饭,且尝尝蹭到天黑方去;另一个竟让心腹之人在宫外三家药铺凑了一剂催产的汤药。”

  赵祯这次同太后一起谒陵,又因王樱随行,所以使得宋袁二人没能留在宫中服侍,还担心何妈妈一个人应付不来。又或者她愚忠于忘忧,有困难也不跟自己说。所以此时听了这席话,赵祯十分地满意,他转身看着何妈妈说:“你很不错,不枉皇后把你当亲人。”

  “陛下过奖了,这是老奴的本分。”何妈妈躬身说道。

  “这两个人都跟吴王有关,朕会暗中彻查。接下来的日子里,你要把精力都放在照顾皇后的身体之上。”

  “陛下回来了,外面的事情老奴自然就放下了,陛下放心,老奴一定会格外小心的。”

  “嗯。”赵祯点了一下头,“朕先回乾元殿了。”

  “恭送陛下。”何妈妈躬身,等赵祯离开之后方直起身来。

  赵祯急匆匆回乾元殿,进门便厉声吩咐:“张四平,把韩枫给朕叫来。”

  “陛下,今夜不是韩将军当值。”张四平躬身回道。

  “沈熹年?”赵祯心里想到沈熹年跟赵承渊的关系,心中闪过一丝疑虑,皱眉说:“沈熹年也行,把他给朕找来。”

  沈熹年进乾元殿的时候,赵祯一个人端坐在茶案跟前做茶,便躬身行礼之后,至茶案跟前坐下。

  “陛下深夜传唤,不知有何吩咐?”沈熹年问。

  赵祯拿着茶筅不紧不慢地打着茶,看着茶沫渐渐地浮上来之后,方问:“前几天,韩枫说你有点私事回京了一趟,不知道事情可处理好了?”

  沈熹年起身后退,跪在地上说:“回陛下,臣回京查的不是私事。是吴王。”

  “吴王?”赵祯扫了沈熹年一眼,手上的速度加快。

  “那晚,臣跟韩枫闲聊,说起吴王府里的家奴频繁往来于京城和皇陵之间,所闻之事都是吴王的爱妾程氏和她肚子里的孩子。臣觉得这事儿有些蹊跷,便悄悄的去了一趟吴王的封地”沈熹年把自己从吴王封地查到的事情原原本本的说给赵祯听。

  赵祯听完之后捏着下巴沉思半晌,方问:“那个程氏就在吴王府,他为何在封地找乳母?难道他要把孩子送到封地去养?”

  “以他在修皇陵期间都要每天问程氏跟孩子的情况,怎么舍得把孩子送到封地去养?”

  在封地找乳母,临产的爱妾时常进宫,杨太妃偷偷地配制催产药赵祯把这些事情串在一起来回的琢磨了半晌,心中忽然闪过一件事,又问:“当年丁锦云生的那个孩子如何了?”

  “那个孩子?”沈熹年愣了一下,方说:“皇后觉得那个孩子养在余家庄不妥,便把他连同收养他的一家人都送去了扬州。但那次洪州水患,皇后为了凑银子买稻种,便把那个小庄子卖了。那一家人如今跟了新的庄主,之前的事情应该没有人知道了。再说,就算他找到了那个孩子,那孩子已经长大了,也用不着乳母了。”

  赵祯点了点头,说:“如此,那乳母就是给程氏肚子里的孩子预备的。你可知道程氏的产期在什么时候?”

  沈熹年无奈的摇了摇头:“陛下恕罪,那又不是我的孩子,我哪里知道产期啊。”

  赵祯扫了一记冷眼过去,并递上一盏茶。

  “谢陛下。”沈熹年起身上前,双手接了茶盏,又试探着问:“陛下是不是想到了什么?”

  赵祯冷笑道:“杨太妃叫人在外面凑了一副催产药。”

  “什么?!”沈熹年一听这话立刻急了:“难道她要对忘忧呃,对皇后下黑手?”

  “她不敢。忘忧医术精湛,凭她,还不敢在汤药上做手脚。”赵祯冷笑道,“朕怀疑,她这催产药是给别人准备的。”

  “陛下这话不通宫中除了皇后,还有谁会分娩?”沈熹年反驳道。

  “宫中没有,但宫外有。而且宫外这个即将分娩的女人又时常进宫。”

  “陛下的意思是杨太妃要害程氏?这不能吧?”沈熹年狐疑地问。

  赵祯没有回答沈熹年的话,只冷笑一声摇了摇头催产药不一定是害人。若是到了临盆的日子服下催产药,再有高明的太医在侧,保母子平安也不是什么难事。只是这仅仅是他自己的猜测,并无实据罢了。

  可是他为什么做这样的安排呢?

  赵祯心里隐隐有个答案,但却又不敢面对。

第271章 示弱,虚与委蛇

  想要知道程氏的产期并不难,沈熹年回家跟自己的母亲提了一句,沈夫人便给问了出来。

  “八月下旬?”赵承渊手里的奏折忍不住捏紧。这个程氏的产期跟忘忧是在同一个月,而且是在忘忧之后。

  想到她频繁进宫给忘忧请安,而且一来就是大半天不走,再加上杨太妃偷偷地准备催产的汤药。

  一个惊悚的答案呼之欲出。赵祯暗暗地咬牙,若不是忘忧刚好就在身旁坐着,他怕是要暴怒了。

  忘忧看了看沉默地沈熹年又看看一脸寒冰的赵祯,叹了口气打破了沉默:“陛下的脸色好难看,是不舒服吗?”

  “没事。”赵祯不想吓着忘忧,缓了缓神色对沈熹年说:“朕已经下旨让呼延将军去辽东驻守,替换靖西候回京,你的婚事不要再拖了,赶在中秋节之前办了吧。”

  “会不会太急了?”沈熹年不知道赵祯为何忽然把话题扯到自己头上来了。事实上自从王樱进宫,娶亲的对象换成王桐之后,沈熹年曾经几度想要退婚。无奈沈夫人不准,母子二人争吵过几次,这桩婚事便一直拖着没办。

  忘忧笑道:“你也老大不小了,再拖下去,那王桐就成了深闺怨女了。你不为自己考虑,也该为侯府和王桐想想。”

  赵祯喝了口茶,方说:“沈王两家的联姻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你若还有什么顾虑,只管说出来,朕给你做主。”

  沈熹年明白赵祯的意思,沈家跟王家联姻可以大大的冲减当初沈家跟吴王缔结的姻亲。其实自从发现赵承渊的执念不减,沈熹年也不愿意再跟他有更深的纠缠。于是忙躬身应道:“谢陛下,臣没有什么顾虑。一切听从陛下和皇后娘娘安排。”

  忘忧开心笑道:“我这就让何妈妈去库房看看,挑一些你们成婚能用得上的东西送去靖西候府。”

  赵祯看着姜兰扶着忘忧起身,又不放心地叮嘱:“下台阶的时候要慢一些。”

  “知道了,我又不是三岁的小孩子。”忘忧嗔怪的扫了赵祯一眼,带着姜兰和白芷离去。

  忘忧离开之后,赵祯脸上的笑意很快敛去,取而代之的是比冰雪更冷的寒意。

  “陛下是不是猜到了什么?”沈熹年低声问。

  “赵承渊的胆子真是越来越大了。但却更没出息了。”赵祯冷声说道。

  沈熹年没搭话,他不知道赵祯具体指的是什么事情。因为在沈熹年看来,赵承渊在封地聚财养兵,已经有了谋反的迹象。而谋反这样的罪名是要诛九族的,他不敢妄言。

  “熹年,你的婚事便定在皇后分娩之后如何?”赵祯忽然又跳了话题。

  沈熹年愣了一下方点头说:“臣听陛下的安排。”

  “那么,明天就请靖西候夫人入宫照顾皇后吧。你的婚事,朕让礼部的钟舒荆为你打理。”

  沈熹年忙说:“臣的婚事怎敢劳烦礼部的大人?母亲入宫照顾皇后分娩,府中之事可由管家娘子打点。”

  “就按朕说的办吧。”赵祯摆摆手,又说:“朕还有要紧的事情需要你去办。”

  “请陛下吩咐。”沈熹年躬身应道。

  “朕要你悄悄地去一趟扬州,不管用什么办法,都给朕把余天赐给朕接回来。”

  “”沈熹年暗暗地吸了一口气,躬身应道:“是。”

  当日,赵祯明发旨意,晋封靖西候为靖国公,立沈熹年为国公世子,并钦定吉日九月初六与王桐成婚。

  旨意一出,朝野上下一片哗然,大家都感慨沈家真是圣恩隆重。

  沈熹年和母亲进宫谢恩之后,便以置办新婚所需为由向朝廷告假半月,然后便悄然下了扬州。

  沈熹年前脚走,赵承渊后脚就被赵祯召入宫中。

  因为这次修缮先帝陵墓的功劳,赵祯对赵承渊着实客气了一番,一口一个“四哥”的叫着,很是亲热。

  赵承渊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行礼奏对越发的谦恭谨慎。

  “这是皇后小膳房里做的云片糕,四哥尝尝。”赵祯把一碟子云片糕送到赵承渊面前。

  “谢陛下。”赵承渊忙躬身道谢,伸手拿了一块云片糕,轻轻地掰了一小块送入口中。

  赵祯看着他吃下去,方笑问:“味道如何?”

  赵承渊细细的品味之后方用心的夸赞:“清甜细腻,入口即化,回味时有梅花的香味。果然妙极了。”

  “四哥喜欢的话,朕这里还有,你走的时候都带上吧。”赵祯笑道。

  “陛下隆恩,臣不敢推辞,还是”赵承渊忙躬身笑道:“这是皇后娘娘为陛下做的,臣在这乾元殿里尝一块已经是天大的福气了。可怎么敢再拿着走呢。”

  “你我兄弟何必这般客气?昨儿皇后跟朕说,你府里的那位程夫人也是个精通厨艺之人,朕还以为四哥的口味让那位夫人养的精细了,寻常宫制的点心怕是入不得口了吧?”赵祯笑呵呵地跟赵承渊开玩笑。

  “陛下取笑了。程氏不过一个粗鄙之人,哪里敢跟宫中相比?”赵承渊背上忽然一凉,心里一个激灵。

  “四哥何必谦虚?朕又不跟你抢人。”赵祯笑着端起茶盏送到赵承渊面前,“四哥,喝茶。”

  “谢陛下。”赵承渊双手接过茶盏,躬身行礼之后方谨慎的啜了半口茶。

  “四哥,朕还有一件为难的事情想要跟你商量。”赵祯说着,沉沉地叹了口气。

  赵承渊忙放下茶盏,拱手说:“陛下需要臣做什么,尽管吩咐。”

  “你也知道,这两年天灾人祸的,朝廷国库实在是空虚。过了中秋,又盘算给北辽的岁赐银子了!然而太后娘娘年纪大了,这病也是时好时坏。她的事情还要提前预备着。旁的倒还罢了,但这两笔开销是无论如何都没办法节省的。朕一想到这事儿,便寝食难安啊!”赵祯一脸的烦难,像是日子过不下去了似的。

  赵承渊一听这哭穷的话就知道赵祯是什么意思,但他此时心中谨慎,不敢露富,便低头叹道:“陛下说的极是。这事儿还得户部的大人想想办法。”

  “户部?”赵祯冷笑摇头,“户部的卢尚书昨天下午开始跟朕哭穷,至酉时用过晚膳才走。一点有用的办法都没有,除了哭穷就是哭穷。朕若不是看在他十几年恪尽职守的份上,真想把他贬黜出京。”

  “陛下莫要着急,臣回去想想法子?只是这几年臣的封地也连续遭灾,承汶的婚事也定在年底,母妃前几日还修书来京,让我想办法筹措两千银子送去。臣也不怕陛下笑话,当时素云便说把自己攒下的几样首饰先拿出去抵了银子给他们母子送去应急。”赵承渊摇头叹息,一脸的悲苦,像是立刻就活不下去了。

  赵祯心里暗骂,这个人果然变了。

  “不过,陛下也不必烦恼,明日朝会,大臣们一起想想法子就是了。”赵承渊劝解道。

  “再说吧。”赵祯摇了摇头,叹道:“户部尚书都没办法的事儿,其他大臣估计也没什么好办法。自己头上的虱子,自己去抓罢了。”

  “臣无能,请陛下恕罪。”赵承渊忙起身离坐,跪拜请罪。

  赵祯很是大度的摆摆手,说:“这事儿怪不到你的头上,四哥起来吧。”

上一篇:皇姐为妻

下一篇:承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