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有疾奴家有药 第85章

作者:沧海明珠 标签: 古代言情

  “哥,你瘦了好多。军营一定很苦吧?”忘忧关心地问。

  沐霖伸手按了按忘忧的后脑勺,低声说:“也不算苦,那么多人呢,也不苦我一个。”

  “前阵子你来信说军中出现了疫情,推迟了归期,可把我急死了。”

  “急什么?你忘了我们林家的立身之本了?”沐霖自信的笑着。

  忘忧却心有余悸,叹道:“林家祖传的本事便是伤寒跟疫病,但疫病跟疫病也不一样啊!再说,西北那种苦寒之地,缺医少药的,我能不担心嘛!”

  “已经过去了,刚才我去见过太后娘娘,还得了几句夸奖呢。”

  “太后娘娘”忘忧想起那位高高在上的太后娘娘极有可能是林家灭门案的主谋,前阵子又差点要了自己的性命,便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好了,不说这事儿了。说说你吧,我听说你狠赚了一笔银子?”沐霖笑问。

  忘忧笑了笑,把自己制香跟瓷都钱家做生意的事情以及自己在大相国寺逛庙会的事情跟沐霖细细的述说。

  门外,紫芸靠着廊柱做针线,听见屋里是不是传来的笑声,也开心的笑了。

  且说,丁锦云在月子里不宜走动,丁夫人头天晚上便送了一幅吴道子的画至宁寿宫做寿礼,所以今日的寿宴她也没来凑热闹只留在重华宫照顾女儿。宴席上除了赵氏皇族便是刘太后的亲人,太后娘娘很是高兴,未免多喝了几杯酒便有些熏熏然起来。

  赵祯朝着宋嬷嬷摆摆手,宋嬷嬷捧着一个精致的盒子送上来。赵祯接过来双手奉到太后面前,笑道:“母后,这是儿子给您的寿礼。”

  刘太后看了一眼福音,福音忙上前接过来送到太后面前。

  “里面是什么好东西?”刘太后示意福音打开盒子。

  福音把里面的青瓷罐按出来送到太后的手里,太后拖着瓷罐笑道:“这东西看上去精致的很,究竟是什么?”

  赵祯微笑着回道:“最近这段时间京城里流行一种十分清雅的熏香出自一个叫九真阁的香铺,儿臣记得母后最喜欢花香,恰好前阵子在大相国寺住着的时候遇到了瓷都钱家的钱丰明,便通过他找到九真阁专门为母后配制了这款熏香。说是有清心提神的功效,母后先用用看,若是觉得好,儿臣再让人去配制。”

  刘太后打开瓷罐顿时问道一股淡淡的花香,再看那些精致小巧的月季花型的香饼,开心地笑道:“好巧的手艺,想来这制香的人必定是个心灵手巧的姑娘家。”

  宋嬷嬷忍不住笑道:“太后娘娘这回可是猜错了呢,这制香的人是个四十多岁的男子呢。”

  刘太后捏了一块香饼给众人看,又笑问:“什么男人居然能捏出这样精巧的香饼?”

  “这世上什么样的怪人没有?心灵手巧的也未必就是姑娘家。前儿大郎媳妇儿还跟我说哪家绣庄里有个男绣娘,那花儿绣得比女子绣得都好看。”贤王妃笑道。

  “这可真是无奇不有!”刘太后把香饼放回去,又把瓷罐交给福音,方对赵祯说:“六郎有心了,哀家很欣慰。”

  赵祯忙躬身说道:“母后说哪里话,母后含辛茹苦把儿臣抚养长大,儿臣无能没办法为母后分忧,也只能在这些小事上下功夫了。”

  刘太后满意地笑道:“你还小嘛,还正是学习的时候。好好读书,多学多看,等你成婚亲政之后一定会成为一代明君的。”

  贤王妃举杯,笑道:“太后这些年的确是辛苦,臣妾借花献佛再敬您一杯。祝您福寿康宁,芳华永驻。”

  世子夫人们也都纷纷举杯,附和着贤王妃的话向太后敬酒。随后,贤王带着赵承渊以及宗室子弟一起向太后敬酒。刘太后接连举杯,而且每一杯都是喝干见底。

  刘太后渐渐地醉了,在大家不敬酒的空隙里居然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福音见状上前对赵祯说:“陛下,太后娘娘这些日子比较劳乏,不能再喝了。还是让老奴先扶她回去歇息吧。”

  “也好,朕跟你一起送母后回去。”赵祯起身说。

  福音看了看满屋子的人,欠身小的:“陛下陪着王爷和世子们再坐坐吧,有老奴服侍着就够了。”

  “这怎么行呢,朕平日也没在母后身边服侍,若今日再偷懒,可就有违孝道了。”赵祯说着,亲自上前搀扶着刘太后起身。

  贤王和贤王妃起身,其他的王爷世子王妃夫人们也都起身相送。

  赵祯回头对贤王眨了眨眼睛,略带一点孩子气地笑道:“王叔千万别走,朕一会儿回来还要敬您酒呢。”

  贤王微笑颔首:“陛下不用着急,臣等自然在这里等着您回来。”

  赵祯搀扶着刘太后出了御花园的常春阁坐上软轿,然后一路送她回宁寿宫去。

  吹了一路的秋风,等到了宁寿宫的时候太后倒是清醒了几分,睁开眼看见赵祯,笑问:“你怎么跟来了?把你王叔他们都丢在常春阁多不好,快回去替哀家敬他们几杯酒,多谢他们今日来给哀家祝寿。”

  “母后放心,朕一会儿回去一定替您回敬他们几杯酒。”赵祯搀扶着太后下轿,进宁寿宫并一路把她送到坐榻上。宫女端着醒酒汤进来,赵祯又接过醒酒汤递到刘太后的手里。

  刘太后喝了两口醒酒汤,靠在枕上笑问:“你今儿这么殷勤是有什么事吗?”

  “母后慧眼如炬,儿臣的一点小心思是逃不过母后的眼睛的。”赵祯低头笑道。

  “说吧,什么事儿?”刘太后问。

  赵祯犹豫了一下,方说:“儿臣想,父皇已经龙御归天,沈太妃,杨太妃她们都已经搬去了北苑行宫,而丁太妃已经分娩,是不是也该搬出去了?”

  “你说什么?让丁太妃从宫里搬出去?”刘太后的酒顿时醒了一半儿,连腰都直起来了。

  赵祯抿了抿薄唇,轻声叹道:“过了年儿臣就十五岁了,虽然丁太妃是父皇的妃嫔,但她也只有十七岁吧?母后不觉得她跟儿臣同住在这后宫之中十分不妥吗?”

  “嗳!”刘太后抬手揉了揉眉心,无奈地说:“六郎这话也有道理,可是你也说了,丁太妃也不过十七八岁的年纪,比不得沈太妃杨太妃她们,这么年轻的妃嫔搬出去住,哀家又怎么放心呢?若是整出点什么差错来,你让哀家将来怎么去见你的父皇?”

  赵祯笑了笑,说:“母后,儿臣虽然不是您的亲生儿子,但您为了儿臣殚精竭虑这么多年了,儿臣想,咱们母子也理应坦诚相待,对吧?”

  “听听他这是说的什么话?”刘太后对福音笑着摇了摇头,又扭头对赵祯说:“哀家命中无子,只有你这一个依靠,若跟你都不能坦诚相待,那我还能指望谁呢?难不成我还真指望自己芳华永驻,永远不老不死?”

  “瞧娘娘这话说的。”福音无奈地笑着看了赵祯一眼。

  “罢了,儿子的确是大了。哀家这当娘的当放手的时候也要懂得放手的。”

  赵祯起身向着刘太后躬身一礼,笑道:“母后这么说,是答应儿臣了?”

  刘太后沉吟半晌,方说:“现而今已经是九月底了,天气一天天冷起来,她呢,又在月子里。这个时候是不好往外搬的,不如等过了这个年吧。开了春天气暖和了,孩子也稍微大一点儿了,再搬出去。”

  赵祯叹了口气,又说:“母后,西苑行宫儿臣已经叫人收拾好了。这九月十月都是小阳春的天气,不冷不热的最适合搬家了。”

  听了这话,刘太后脸上的笑容渐渐地僵住,她皮笑肉不笑地看着赵祯,问:“六郎,你为什么这么着急让他们母子搬出去?”

  “因为我想到宫里住着他们母子俩,心里就不舒服。或者,母后如果执意要留他们母子在宫里的话,儿臣还是去大相国寺修身养性吧。”赵祯直起身来,淡淡地说道。

  “荒唐!”刘太后立刻变了脸色,拍着手边的桌子斥道:“你这是在威胁哀家么?”

  “母后明鉴,儿臣分明是在求您。”

  “你”刘太后原本就喝多了酒,这会儿一发脾气只觉得胃口胀痛,忍不住抬手按住了胸口。

  “娘娘息怒啊!”福音忙上前来替刘太后抚胸捶背,又给赵祯使眼色示意他赶紧的认错。

  赵祯叹了口气,说:“嬷嬷,快把母后的苏合香丸拿来给她服一粒吧。”

  “哎呦,对对!瞧老奴这记性!”福音嬷嬷忙去厨子里拿了一个小药瓶来,倒了一颗药丸送到刘太后的嘴里。

  “母后,喝口茶。”赵祯忙端起茶盏送到刘太后的嘴边。

  刘太后喝了口茶把药服下去,朝着赵祯摆摆手说:“罢了罢了,你且去吧!也让我多活两天!”

  “母后请休息吧,儿臣告退。”赵祯朝着刘太后躬身行礼,然后又叮嘱福音好好照顾太后便转身离去。

  刘太后抚着胸口喘息了一会儿,苏合香丸的药效起了作用,她胃口的疼痛缓和了许多。

  福音拿着帕子把她脑门上的汗珠轻轻擦了去,劝道:“娘娘这又是何必呢?说到底,还是陛下跟您更亲近些,吴王也好,丁太妃母子也罢,为了他们跟陛下闹翻,这都不值得。”

  刘太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叹道:“你说的也有道理,先帝刚刚龙御归天,朝中还颇有一些人跟哀家较劲儿,这个时候还不能跟他闹翻。”

  “陛下说,西苑行宫已经收拾好了要给丁太妃母子住,其实这样也好,不跟沈太妃她们住在一起,也方便咱们照顾不是?”福音又劝道。

  刘太后嘲讽一笑,说:“不着急,再等等吧!哀家倒是要看看借着这次的事情,他能闹到什么程度。”

  “这又是何必呢?”福音无奈地问。

  “哀家就是想试试看看他能闹到什么程度,看看朝中那些臣子站在他那一边。”刘太后说着,又攥拳在桌案上捶了一下。

  福音忙劝道:“娘娘息怒!您这病就是怕生气呢!”

  “放心,哀家不会有事的。”刘太后按着桌案缓缓地起身,吩咐道:“哀家累了,想先去睡一会儿,更衣吧。”

  福音上前来把刘太后身上繁重的太后礼服脱下来挂在衣架上,细心地把衣服上的每一个褶皱抚平。

  赵祯回到乾元殿的时候已经是申时,沐霖早已经离去,忘忧独自坐在窗前调配香料,香炉中燃着她新配的香粉,淡淡的花香氤氲到殿宇内的每个角落,闭上眼睛便叫人恍如置身花海。

  “好香!”已有六七分醉意的赵祯轻轻的摇了摇脑袋。

  “陛下回来了?”忘忧忙放下手里的东西上前来搀扶了赵祯一把,只闻见扑鼻的酒气,遂关切地问:“这么大的酒气?这是喝了多少啊?”

  赵祯笑着揽住忘忧的肩膀,半边身子压在她的肩上,打了个酒嗝,笑道:“唔喝了不少。”

  “就知道陛下会喝酒,我已经预备了醒酒汤。”忘忧说着,回头喊紫芸。

  紫芸已经端着醒酒汤进来,见状先把汤碗放到桌上,又回来跟忘忧一起把赵祯扶到榻上,宋嬷嬷拿了两个靠枕垫在他的背后。

  “来,喝口醒酒汤。”忘忧用汤匙舀了醒酒汤喂赵祯。

  “不喝!朕要喝水。”赵祯摇着头说。

  “好好,喝水,来喝水。”忘忧继续喂赵祯喝醒酒汤。

  赵祯闭着眼睛喝了几口便渐渐地睡去。

  忘忧把汤匙放回碗里,叹了口气问宋嬷嬷:“怎么喝成这样了?”

  “陛下跟太后娘娘吵了一架,心里多少有些不痛快,所以就多喝了两杯。”宋嬷嬷悄声说。

  忘忧惊讶地瞪圆了眼睛,不敢置信地问:“跟太后娘娘吵架?!”

  宋嬷嬷点了一下头,又叮嘱:“姑娘好生照顾着,一会儿陛下怕还是要喝水的。”

  忘忧答应:“好好,我守在这里,寸步不离。”

  “哎呦,我累了一天了,先去喝口茶歇歇。”宋嬷嬷抬手捶着自己的老腰。

  “嬷嬷辛苦了!您先回房去歇着,我这就把吃的喝的给您端过去。”紫芸忙搀扶着宋嬷嬷出去了。

  忘忧看了一眼赵祯身上的礼服,叹了口气上前去先把朝靴脱掉,又上榻去给他宽衣解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那套繁琐的礼服一件一件的脱下来,拉过薄被给他盖好。

  “渴水”赵祯低声嘟囔着。

  “来了!”忘忧忙下榻去倒了半盏温开水来,慢慢的给赵祯喂进去。

  赵祯舒服地哼了两声,翻了个身抱着被子舒服地睡。

  听着他悠长的呼吸声,忘忧无奈的叹道:“我真是上辈子欠了你的。”

第086章 破局,一箭双雕

  赵祯原本想着跟刘太后吵一架就可以把丁锦云母子挪出去,然而刘太后并没有买他的账。

  两日后的早朝之上,大臣们照常回说一些朝政以及军务上的事情,并没有一个人提及后宫之事。赵祯坐在龙椅上听了半天,越听越来气,下朝的时候脸色极为难看,连福音嬷嬷叫他都没理会。

  “还闹脾气呢。”刘太后轻声叹道。

  “娘娘别担心,过几天就好了。”福音嬷嬷搀扶着刘太后出大庆殿,上软轿的时候又低声回道:“娘娘,那些熏香香饼张太医看过了,都是珍贵的香料调制而成,并没有什么妥当的。”

  “既然是妥当的,那就用着吧。好歹是他的一片心意,若是不用,只怕他心里会有个疙瘩。”刘太后说着,缓缓地坐在轿辇上。

上一篇:皇姐为妻

下一篇:承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