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继承博物馆 第33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爽文 时代奇缘 玄幻仙侠

  瓜的种类各不相同,看得出来都是精挑细选过的,个个都长得圆润漂亮。

  他们也是头一次到清阳博物馆里面来,一入内都左右张望,觉得里头简直像是到了另一个世界。

  小孩子们自然第一时间被挂满彩缎和灯笼的乞巧楼吸引住目光,挣开父母或者爷爷奶奶的手齐齐往乞巧楼方向奔去,嘴里发出“哇哇哇哇”的惊呼声。

  平时遇到大吵大闹的熊孩子,大伙都会觉得很烦人。

  可这会儿看到这些小孩眼睛亮晶晶地望着眼前的乞巧楼,眼底映满璀璨的灯光,谁都生不出厌烦的感觉来。

  反而忍不住跟着他们一起仰起头看着灿耀夺目的乞巧楼。

  仿佛跨越漫长时空看到当初家家户户相聚庭院、拜月乞巧的场景。

  大户人家会结起高高的乞巧楼、挂起大大的灯笼,邀上相熟的亲朋好友,你一言我一语地给小辈们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再满含期许地看着女孩儿们遥拜双星、穿针斗巧。

  小门小户也不甘落后,即便家中弄不起乞巧楼,她们也会让家里人齐聚一堂做一样的事。

  针线谁家没有?星星月亮谁家看不见?

  人都到齐了,志愿者就指引着家长带着小孩子坐下来,在小绣娘她们的演示之下学着雕瓜花。

  乞巧要的是“巧”,所以能展示出姑娘家手巧的事情都会拿出来比拼一下,雕瓜花就是其中之一。

  两个小绣娘本就是吃巧手饭的,从小也没少拿这个练手。

  镜头之下,她们一左一右地坐在那儿演示,动作看起来很整齐,雕出来的花样各不相同,但都是些容易上手的吉祥图样。

  现在很多小孩动手能力不强,往往削个水果都让人提心吊胆,像她们这样从小就被送去学刺绣并被告知以后要以此谋生的人少之又少。

  看着她们娴熟的动作,观众们既觉得赏心悦目,又有点好奇:她们家长怎么放心让她们学这个?

  到了清阳村的孩子们,学起来就没那么顺利了。

  年纪小的基本是父母或者爷爷奶奶替他们动手。

  年纪大点的倒是能自己拿刻刀了,但技巧一时半会很难掌握,所以雕出来的瓜花只堪堪能看出形状,根本没法和两个小绣娘的成品比。

  但是小孩子们都玩得很高兴,游客们也看得津津有味。

  尤其是两个小绣娘演示完也没闲着,接着雕起了难度更高的图样,什么鹊桥相会、嫦娥奔月,在她们手底下都轻轻松松成型,引得不少人忍不住驻足观看。

  要是没兴趣当观众,可以去亲自去体验下棋、投壶、做灯笼、拜双星、穿针斗巧等等项目,全都是感兴趣就能到摊位前动手的。

  实在不行,还能继续泡在一号馆参观白天没来得及看的展位。

  一时间整个博物馆热闹非凡,游客们或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拍照,或捋起袖子参加七夕活动,或独自欣赏每件展品背后的故事,每个人都非常珍惜这一次难得的参观机会。

  毕竟也不知道下次要什么时候才能抢到票。

  自由活动时间持续了约莫一小时,主持人就宣布今天的表演节目要开始了。

  王小麟先友情出场帮忙暖场,自弹自唱嗨歌一曲《睡觉睡到自然醒》,唱出了不知多少人的简单梦想:每天睡满八小时。

  有学得快的都快跟着唱了。

  接着大家最熟悉的苏轼也上来了,他被王小麟带动了情绪,跑上去唱了首秦观的《鹊桥仙》。

  弹幕里有人开始考证《鹊桥仙》的写作时间,一拨人表示苏轼不可能知道这首词,一拨人则表示“好听就完事”。

  确实很好听。

  四十多岁的人,声音里总是比十四岁的半大少年多几分经年累月沉淀下来的深沉,更能唱得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豁然。

  这和《水调歌头》又是不同的感觉。

  不少人当场表示循环曲目又多一首!

  最后上场的就是韩娥了。

  韩娥一开始不是很习惯用现代设备,不过练习了几天也适应过来了。

  她开腔的那一瞬间,空灵清透的嗓音击中了所有人的耳膜,更击中了所有人的心。

  听她唱到“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所有人的心都揪了起来,恨不能替歌中的织女擦掉眼泪。

  等到最后那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被唱出来,所有人满心怅然之余又发现这首古诗实在太短太短了,怎么加起来才八句?!

  她们可以听八十句!!!

  哪怕现场和直播间“再来一首”的呼声再高,韩娥还是唱完就退场回了居住区,俨然像是个下班时间一到就马上走人的社畜。

  只留给听众们无限的惆怅和失落。

  接下来就是周鞅带着几个专业人士教孩子和游客们找牛郎星和织女星。

  一系列丰富多样的七夕活动体验完了,游客们都后悔没带上自家孩子或者亲戚家孩子一起来!

  早知道很多活动亲子优先的话,她们肯定得来个“无中生子”。

  由于博物馆离市区太远,七夕活动只进行到九点。

  小孩子玩得开心,临走时还一人得了一个灯笼,高高兴兴、蹦蹦跳跳地跟着大人回家去。

  游客们却是意犹未尽,恨不能住在博物馆不走。

  要不是怕进黑名单,他们真想耍赖!

  吴普关直播间前放出了未来几天的票,方便游客安排参观时间。

  今天跟着直播间云游了一天的观众们这次有经验了,二话不说冲进去开抢。

  吴普有条不紊地安排完放票的事,开始挨个送客。

  张正豪负责组织志愿者回校,务必一个都不落下,开开心心出来,平平安安回去。

  吴普再次向志愿者们道谢,表示下次再找个人少点的时间带他们好好逛逛博物馆。

  送完张正豪,吴普又陪苏轼送王小麟离开,充当他们之间的义务翻译。

  王小麟背着吉他和苏轼话别:“等我去体检完要是没什么事,再过来找你玩儿。要是真有什么事,我就治好再来找你玩!”

  苏轼说道:“行,不过到时候我不一定在。”

  王小麟说:“没事,那就网上联系!”

  苏轼点点头,没与这位忘年交说自己到时候可能不能上网这种扫兴话。

  苏轼笑道:“好好保重身体,小小年纪的,别比我还孱弱,上山走几步就气喘吁吁。下回你再过来我要是还在这里,我就带你去爬后山,我们到山顶弹吉他去。”

  吴普把苏轼的话转述给王小麟。

  王小麟高兴地答应下来:“好,一言为定!”

  他才不会菜到爬不动山呢!

  吴普和苏轼一起把王小麟送走,总算可以闲下来了。

  想想今天一整天的繁忙,吴普只能庆幸博物馆不是每天都搞活动。

  平时只要自己别没事找事,博物馆的生活节奏还是很徐缓很轻松的。

  吴普和苏轼一起踏着月色往回走,算算时间,发现苏轼过来的时间也不短了。他问苏轼:“你是不是感觉到自己快要回去了?”

  这几天苏轼已经有意无意地提起过几次“到时候我不一定在”。

  苏轼说道:“是有点,这几天睡醒后有种睁不开眼的感觉。”

  吴普知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笑着说道:“那今晚我陪你喝两杯,让你尝尝这边的好酒。”

  古时的读书人就没有不好酒的,那时候的酒精浓度不高,所以一个两个写诗时都写得豪气干云,听起来酒量奇高。

  实际上喝的大多是米酒和果酒这些酿造酒,酒精浓度高的蒸馏酒非常少,估摸着度数基本在十度以下。

  可不就是能喝到通宵达旦才“酒意微醺”。

  也不知苏轼真实酒量到底好不好。

  苏轼不知道吴普在心里怀疑他的酒量,听到吴普喝两杯的提议后两眼一亮:“那敢情好,我们这就去喝!”

  吴普笑道:“我酒量不太行,一会我们叫上宇文恺一起,说不准他会好一些。”

  苏轼连连点头,脚步都加快了几分,明显是迫不及待要大醉一场了。

  可乐雪碧喝着虽然新鲜,但酒才是成年人的心头好!

第31章

  吴普和苏轼相邀,宇文恺自是一口应下。

  两人到曲水池边坐定,吴普领着两个书童去取酒。

  吴普本人不爱喝酒,顶多只是做菜时放上一点。今天骆启他们给送来不少好酒,正好拿出来投喂苏轼。

  吴普捧着酒回来,就见苏轼和宇文恺坐在月下闲聊,看起来很有那么一点名士风流的味道。

  他走近一看,就见到苏轼竟是在教宇文恺玩手机。

  吴普:“…………”

  苏轼见吴普回来,笑着说道:“想来我马上要回去了,手机就让安乐兄帮忙保管好了。”他还叮嘱宇文恺,“要是那位王小友找我,你就跟他说我下次回来再联系他。”

  吴普对这个安排没意见。

  虽说系统表示已经给苏轼他们整了合法身份,但反复办新卡还是有点麻烦,宇文恺又没表现出苏轼那样的好奇心,所以吴普也没给宇文恺准备这个。

  他们愿意偶尔凑合着共用当然最好。

  苏轼托付完自己的手机,注意力立刻被吴普带来的酒吸引了。

  骆启他们不知晓吴普喜欢什么酒,所以各种酒都有送一两瓶,还都是难得的好酒。

  吴普从度数浅的给苏轼他们倒起,苏轼他们喝着觉得滋味好极了,却是没觉得比以前的酒烈多少。

  结果等吴普慢慢开始给他们喝浓度高的酒,他们舌头很快就大了起来,压根没有喝醉酒后诗兴大发的情况发生。

  看来得是李白来了,才能酒后诗百篇!

  苏轼丝毫没察觉吴普的失望,他烈酒喝上头了,抱来把吉他对宇文恺说道:“有人说隋唐歌舞是一绝,我给你弹一曲,你跳给我看看。”

  宇文恺许是也喝多了,竟一口答应下来。

  人喝醉了,手和脚步都是不稳的,于是苏轼弹的调子不成调,宇文恺踩的舞步不成舞,弹唱的、踏舞的瞧着都十分滑稽。

  要是认真看认真听的话,眼睛耳朵都挺受罪。

  吴普还是很有良心的,没把苏轼两人狂性大发、载歌载舞的画面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