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 第105章

作者:行而不辍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古代幻想 轻松 玄幻仙侠

  但凡吕雉没有主见,父母怎么安排她就怎么做,秦始皇都不用多话。

  吕雉知道秦始皇是打定主意要一个答案了,且道:“陛下,妾并未见过刘邦。”

  没有见过,怎么说嫁与不嫁的问题。哦,因为沈悠说他们是夫妻,他们更是大汉的帝后?那是沈悠所知的历史,并不代表现在也会一成不变。天下依然能够落到刘邦手里。

  那么,往细节里说,沈悠所知的那个吕雉,她能撑起大汉江山,当初她的婚事,或许也有她的点头,前提必然是吕雉见过刘邦。但现在的吕雉没有见过刘邦呢。嫁与不嫁,哪里是一句话的事。

  秦始皇听在耳朵里是极为满意的,不错,没有想过骗他,更不会张口就给出答案,确实有点意思。

  汉高祖刘邦时,听到沈悠开局就要讲项羽,项羽呢,也不知道那跟项羽斗得你死我活的刘邦要是听到项羽的事迹后,项羽早早知晓刘邦的种种打算,先一步抢了刘邦的人,那么一个刘邦会怎么样?

  不对,本来刘邦手下的人不少就是从项羽那里出来的,本就是项羽自己只想用亲系,不给人机会,这才会逼得大家伙纷纷离他而去,最终成全了刘邦自己。就算让刘邦知晓结果,并不代表结果就能改变。

  但,那样一个刘邦肯定会比他这功成名就的刘邦要难得多。

  默哀一小会儿,请那些个还在跟项羽斗的刘邦保重吧!

  汉武帝时期的刘彻努力让自己按捺住,无论如何总算是等到大汉了,不就是慢一步才到他,没有关系,没有关系,快了快了!

  【一说起项羽,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什么?嗯,破釜沉舟,鸿门宴,垓下之战,霸王别姬。不得不说《史记》为我们贡献的成语及故事实在不少,那我们讲项羽,从哪里开始呢?鸿门宴吧,这是一个分界点,自此历史上有了一位西楚霸王,汉王刘邦也从这一局中逃生,为日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沈悠的声音响起,细数着这段历史时,那眼睛也是亮闪闪的。

  刘邦认同无比,鸿门宴是无论对他或者项羽都是一个分界点,由此开始,终将不同。

  【提起西楚霸王,着重点也得在这个楚上。所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项羽此人正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那什么姓啊氏的,咱们就不纠结了,反正我们都知道项羽这个名字,也知道这么一个人。要说这鸿门宴是在秦亡之后项羽特意为刘邦所设的宴会,起因嘛,没办法,还得从头说起。】

  楚,楚国!楚国项燕的孙子吗?没想到啊没想到,最后亡秦的竟然还是楚国人!

  秦始皇眼中闪过一道凌厉的光芒,对刘邦和吕雉的不同,秦始皇知道,项羽这样的人断不能留的,不过,也不必刻意杀之。

  有些恨根深蒂固,如同这六国内的人,没有一个人是愿意真正对大秦表示臣服的,不过是为了活命而不得不低下他们的头。事实上他们无时无刻不思复国。

  “陛下。欲亡秦者从来不曾间断。”

  吕雉似乎知道秦始皇有何打算,也正是因为如此,她才出言相劝。

  想来有心要将吕雉收为己用的秦始皇不过是听到熟悉的楚国,一时生出杀意。

  嗯,吕雉这样的人在秦始皇看来是不足为患的,但吕雉的才能,就秦始皇许她在这里出现已然说明秦始皇的态度。

  秦始皇不过是一时生出的这样杀人以绝后患的想法而已,吕雉一提醒他是立刻想明白了,是啊,说得没有错,杀一个项羽果真就能改变秦亡?真要是这样他必毫不犹豫的出手杀人。

  【咱们都知道,秦始皇大大去后,胡亥这败家玩意上位,那是可劲的作,作得人都没有活路了。没活路自然就得揭竿而起,想从前的那些王朝,还从来没有过农民起义呢,拜胡亥所赐,华夏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发生了。秦始皇去世第二年,也就是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于大泽乡起义。】

  【都学过《陈涉世家》的,依《史记》中记载,陈胜吴广者,本不过是普通人,因秦朝征兵,当行至蕲县大泽乡时,遇到连天大雨,道路被洪水阻断,无法通行。大伙眼看抵达渔阳的期限将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是好。《史记》说因按照秦的酷律规定,凡所征戍边兵丁,不按时到达指定地点者,是要一律处斩的。为此才有陈胜喊出的那一句天下苦秦久矣。】

  秦始皇听到这儿立刻斥道:“胡言乱语。”

  【千百年来,大家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都认为当年的秦律一定是十分苛刻的,因为天灾而延期不能按时抵达地方,秦律竟然要把这些人处死,不想死的人怎么能不揭竿而起呢?可是随着考古发现秦简,我们才知道,人家秦律虽然宽得多,却不是一味苛求的,相反,像这因为天灾而延期的,并不是以处死。这是什么样的考古发现呢。就是在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一千一百多枚竹简,包括《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等。根据这些法律,专家们发现秦朝的法律,似乎并没有迟到即斩首的地步。】

  【具体的内容,《秦律十八种·徭律》有如下记载:“御中发征,乏弗行,赀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其得(也),及诣。水雨,除兴。”就是说,服徭役迟到个三天五天的,口头批评一下就行了;迟到六天或者十天,罚一个盾牌钱;迟到十天以上,罚一个甲胄的钱;干脆没来,罚两个甲胄的钱;遇到大雨,来不了,免罚。】

  这回秦始皇听得脸色稍缓了,之前对考古之类的事秦始皇是十分抗拒的,毕竟想到死后墓都得叫人挖出来,谁能有什么好心情。

  但想到他们秦朝的种种都是由后世人书写的,写成什么样子完全没有他们说不的权利,亏得还好有考古研究,那么一些秦简给他证明,否则他大秦更是说不清楚了。

  【这么给大秦证明的书简,肯定有不少人生疑,但这可信度本人是很认可的。那就有另一个问题了,比如这《史记》记载的内容,《陈涉世家》就是出自《史记》呢,我这相信考古出土的书简,不就是在质疑太史公所写的《史记》了?也不能说是质疑吧,只不过无论是谁,但凡要是不想这本书留不下来,就必须得随大流的写着有利于当朝的一些事。】

  【对喽,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那是燃起了秦末农民起义熊熊烈火,但凡没有这第一把火,岂有后面那诸多的起义,更不会有汉朝的建立。况且还有另一个明摆着的事实。太史公时离秦末已经过去多少年了?要想让王朝变得正统,口口相传都必须得是秦朝苛刻,否则怎么能证明大汉是救民于水火的国。太史公未必不是就在这样的口口相传之下记载了相关的内容。】

  刘邦!!!这事要是追根到头,他也不算头吧?

  大秦那样的强大,想要取而代之肯定得做些事,这种事也不是他一个人干的。

  秦始皇脸都黑透了,他算是明白了,秦朝的坏名声敢情都是后世人给有意宣传弄坏的。

  别管有的没有事,怎么能让大秦的名声坏了,那他们就都去干。

  否则他们这一个个怎么收拢人心,怎么让更多人追随他们打天下?

  各朝各代取而代之的人,几乎都默默的不作声了。没办法,谁让沈悠说对了,也说到了最关键的内容。想要让自己得国正,就必须不遗余力的抹黑前车才成。

  【况且,大家别忘了《陈涉世家》的开篇介绍陈胜吴广的籍贯,陈胜那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由此已然可见,陈胜并不是一个甘于平凡的人。所以大泽乡的起义,与其说是不得已而为之,我更愿意相信是陈胜借势而为。毕竟胡亥这么个玩意搞得大秦的百姓怨声载道那是明摆着的事实,拼一拼或许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否则他就一辈子都只能碌碌无为。那就拼了吧。】

  秦始皇!!!胡亥,胡亥,根子就在胡亥上,哪怕秦始皇已然解决了胡亥,此一时却还是有一种要把那么一个倒霉玩意拉出来再打上几顿的冲动。!

第231章 坑杀全城

  野心这东西,有多少人是没有的?

  所谓时也,势也,再一番运作,自然是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陈胜吴广之流,他们的揭竿而起让多少人生出了野望。

  有些话,点到即止,说得多了反而不美。

  【陈胜吴广的起义,就像是冬日里的干柴碰上了那点火星,一瞬间便席卷了整个大秦。既为楚国项燕将军之后的项羽,身高八尺多,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彼时的项羽尚且年少,家里做主说话的人是他的叔叔项梁。听闻大泽乡起义时,项羽随项梁在会稽里头。】

  【会稽郡守殷通对项梁说:“江西人全都造反,是上天要亡秦的时刻,我听说先发制人,后发为人所制,我准备发兵反秦,想要用你和桓楚为将。”瞧瞧这可是当官的,当然,那时候当官的人到底怎么样,只能说不管什么时候,既有忠者,也有等待时机为达目的者。】

  【须得注意的是,这位郡守打的是如意好算盘呢,以项梁和那位桓楚为将,这是想要他们为他所用。哦哦,有人在前面为他冲锋陷阵,他就在后方坐收渔人之利。】

  秦始皇脸色变得阴沉,好啊,当真是好,个个都暗怀鬼胎,那就看他们谁更用一筹了。

  【只是这位郡守也不想想自己有什么能力让项梁为之所用?不过,毕竟是在别人的地盘,要知道那时候的郡守不仅管着政务,更是手握军中大权的呢。项梁对郡守说:“桓楚在逃亡,我不知道他人在哪里,只有项羽知道。”话说到这儿了,郡守肯定不犹豫,赶紧让项梁寻项羽问去。】

  【毕竟都是明将之后,若能得这两位将军为他所用,天下他也未必不可一争。项梁得令于是出去嘱咐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不一会儿,又进来跟殷通一起坐下,说:“把项羽召来,让他奉命去找桓楚。”殷通同意后,项羽便进来了,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想用人为将,项梁却不乐意为他卖命。《史记》记载在项梁的指示下,项羽将殷通杀死。随后项梁手里提着殷通的头,佩戴殷通的官印出面。殷通手下的人大惊失色,却也有那忠心之者欲为殷通报仇。】

  【项羽一马当先,斩杀殷通手下一百多人,吓得剩下的人战战兢兢,最终没有一个人再敢上前去。没有迟疑,项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强官吏,向他们说明起事反秦的道理,即发动吴中之兵起事。接着项梁派人去接收吴中郡下属各县,共得精兵八千人。随后又部署郡中豪杰,派他们分别做校尉、侯、司马。而项梁则为会稽郡守,项羽为裨将,负责巡行占领下属各县。说是巡行,何尝不是随机应变将不服的人解决,同时也是收拢人心。】

  秦始皇暗暗骂了那位殷通一句蠢货,蠢到极致,既知这项梁项羽是楚国名将之后,他自己有多少本事敢让人居于他之下,这不就为自己的愚蠢付出代价了?他怕是如何也想不到,他的一番筹谋最后竟然便宜了项家叔侄。

  虽然殷通是蠢了点,但由此也可以看得出来,项梁其人有谋,项羽有勇。也就怪不得那么两个人能掀起一番风浪。

  不不不,一切问题还是出在胡亥身上,要不是胡亥心肠太狠,做事又没有半点章程,尽让人玩得团团转,就算是区区的叛乱,以大秦将士之英勇,照样也可以平定。

  秦始皇不是那没有见过风浪的人,诚然秦始皇已然灭了六国,并不代表天下太平,这些年来更不是没有人站出来反抗大秦。叛乱,秦始皇也是安排人平定过的。时至今日,底下不安分的人怕是只增不多。但是没有关系,一切都会好转的,他就不信了,知道大秦问题所在,他会解决不了。

  余光扫过吕雉,秦始皇到底在想什么,吕雉饶是注意到秦始皇的视线,却绝对不敢多嘴问一句,更不敢胆大妄为的同秦始皇对视。

  吕雉敢来咸阳,只是确定自己不会因为天幕所说的将来她成为大汉的皇后而死,至于秦始皇要如何安置她,恰恰是吕雉拿不准的。

  而敢来到咸阳的吕雉冲的是什么?

  如果说没有听到天幕说起关于女性遭受压迫这一点,吕雉仅不过是不甘这一生只能任由别人摆布而活。时至今日,听到沈悠讲解得越多,她指出了世道对女子的不公,男人对女人的压迫,这些点点滴滴,都在点醒了吕雉。

  没有所谓的天经地义,一切不过都是男人压迫女人所用的借口,也正是因为这些借口,残害了无数的女人。

  那一刻,吕雉想到的更是,眼下会是一个机会,一个绝佳的机会,只要捉住这个机会,从今往后女子再不必受男人的种种欺压。

  为了这个机会,吕雉来到了咸阳,她想看看,当秦始皇知道未来大秦二世而亡时,他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秦始皇听着沈悠说起大秦面临的种种时流露出的情绪,让吕雉更确定秦始皇的不甘心,他要改变大秦结局的决心。

  【项梁和项羽叔侄开始兵分两路,项梁率部众八千人渡江西进,期间曾派项羽进攻襄城。项羽打了襄城很久才攻克,进城之后谁也没有想到,项羽竟然下令坑杀全城。】

  ???坑杀全城是吧,他们都没有听错,沈悠说的是项羽坑杀全城。

  嗯,虽然他们打仗的时候从来不会手下留情,但攻城之后就坑杀全城的事,正常人都不会干,项羽怎么回事?

  【关于这一点,有人觉得项羽生怕残暴,喜杀戮,所以才会做出这样引得天怨人怨的事,也有人说那是因为项羽手中缺粮,不得已才会做出这等凶残的事。毕竟粮食不够,人又多,收下那么多人早晚也要出问题。就我们现在看来,项羽屠城这事是令人不满的。缺粮这事古往今来不少,要是一缺粮就杀人,像样吗?谁要跟着这样的人混?由此也可以看出,项羽对于所谓的民心是不屑的,比起费心笼络人心,项羽更愿意用直接残暴的方式解决问题。所以有些结局是从一开始就注定的,坑杀全城一事,是项羽对人命的轻视,他以为他可以震慑天下,却没有想到他对生命没有敬畏,必将为此付出代价。】

  【秦二世二年六月,陈胜被杀,这一位野心勃勃的人怕是也没有想到自己最后竟然落得如此

  的结局。要说陈胜之死,也可以看出当时大秦军队的强盛,陈胜起义称王到兵败,历时六个月。可惜大秦上头的人不靠谱,以至于给了各方势力成长的机会,最终致使偌大的天下分崩离析。】

  真,秦始皇早料到一但说起大汉,从头说肯定得把他气得半死,可再气,秦始皇也必须听下去,更得弄清楚里头的弯弯道道,努力不让自己步其后尘。

  【怎么说陈胜吴广的起义都是那星星之火,可陈胜吴广他们败得这么快,也让人不得不重视一点,那就是大秦的军队依然强悍,稍有不慎所有的起义之军极有可能会落得同样的下场。项梁召集部下议事,问的就是未来的他们到底该怎么样行事才能确保他们不会被人一网打尽。】

  【一位重量级的人物-范增出场了,范增此人,好出奇计,此时已然七十,但见项梁行事,以为项梁是值得他追随的人,故前来投奔,希望在有生之年把自己的智慧贡献给反秦大业。】

  七十,七十岁啊!前有武则天六十一岁谋划皇帝之位也就算了,现在竟然又来一个七十反秦的人。

  问:这些人到底为什么那么能活?

  秦始皇的关注点不同,脸在这一刻可不就黑透了!

  吕雉默默不作声,甚至想要后退一点点,哪怕一点点都好。可是,吕雉想不明白的是,怎么看秦始皇也不该为了一个范增而生气吧,她这个可能是大汉的皇后都在这儿,也没见秦始皇生气来着。

  只能说,秦始皇的纠结是吕雉所不懂的!

  【亡六国的大秦军队,其实对于天下各路人马来说都是一个震慑,也正是因为这种震慑,以至于陈胜被杀,陈胜所创的张楚大旗一倒,反秦斗争也随之陷入低潮,所有人都知道,如果想不出一个好的办法,挽救局势,陈胜的下场也是他们的。】

  【范增的出现无疑是给他们指了一条明路。首先范增分析了陈胜之所以失败的原因。他认为,秦灭六国,楚人的仇恨最深,人们至今还怀念被秦人冤死的楚怀王,因而“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言是有道理的。而陈胜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不立楚王之后而自立,不能充分利用楚国反秦的力量,导致其势不长。】

  【范增的分析,楚人对秦国的恨确实是最深的,谁让当年的秦昭襄王把人楚怀王骗到咸阳,搞得楚怀王奔走于五国却无一国人敢收他,更别说送他回楚国了,最终让他只能客死异乡。但其实最重要的必须得是后面那一句,充分利用反秦的力量。换而言之,别想着单打独斗,得团结一切力量,那才能和大秦军队抗衡,取得胜利。】!

第232章 项梁兵败

  沈悠稍稍缓了一口气,继续道:【团结一切反秦力量的总结,也算是范增通过观察发现的事实。陈胜揭竿而起后,很快聚集了不少兵马,也拿下不少城池,然后他就迫不及待的建国为张楚。怎么说呢?就当时的环境来说,最反对大秦的人是谁?肯定是六国的贵族后人。但这些人看得起陈胜吗?更别说各地势力都是地头蛇,陈胜要让大秦乱成一团,他们乐意之极,陈胜建国又称王,他们还能乐意?】

  能乐意都有鬼!

  一个个六国的贵族们,他们还没能复他们的国,倒是让人抢先了一步,不是让他们气闷吗?

  【陈胜吴广集聚的人马势如破竹眼看就要逼近咸阳城,秦将章邯给出了一个主意,赦免骊山服役的八十万刑徒,由章邯领军出击义军。正在休整的义军被突如其来的几十万秦军打得一个措手不及,被迫退出关中,几经挫创,无粮无援,终因寡不敌众,领军的周文自刎。】

  【章邯带兵继续东进,围攻荥阳的农民军面临腹背受敌的危险,起义军将领田臧与假王吴广意见不合,认为“假王骄,不知兵权,不可与计,非诛之”,竟假借陈胜之名杀害了吴广,结果导致这支起义军部队全军覆没。】

  【陈胜问题也不少,得势后的陈胜似乎忘记了最重要的一点,他的军队是因何而聚集的。比如早先和陈胜一起给地主种田的一个同乡听说他做了王,特意从登封阳城老家来陈县找他,敲了半天门也没人搭理。要知道曾经的陈胜可是说过苟富贵勿相忘的话的。如今老朋友登门,陈胜无视到底。直到陈胜外出,拦路呼喊其小名,才被召见,一起乘车回宫。】

  【如果只是这样那也就算了,却何止于此。这位陈胜的故友对陈胜在老家的事是相对清楚的,朋友发达了,免不得就把一些陈年往事说起以作炫耀,一来二去,有人就跟陈胜告状了,“您的客人愚昧无知,专门胡说八道,有损于您的威严。”陈胜因此十分羞恼,竟然把“妄言”的伙伴杀了。】

  呵,因几句闲言碎语就杀人,果真是身份不同,最终人也变得完全不一样?

  秦始皇庆幸于大秦不是亡于这样的人手里,否则显得胡亥更无用。

  【从那以后,陈胜身边再也没有亲近的人。毕竟年少时的伙伴因为几句话竟然都丢了性命,可见彼时陈胜已然不再是他们所认识的义气之人。反秦的事依然还得干,本来陈胜吴广他们是第一个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军,是该最懂农民的心,只要他们收拢人心,继续团结百姓,必能长驱直入,如他们所愿的灭秦。可是吴广被杀,陈胜又变得不能容人,一个以灭秦为目标的组织人心背离,结果昭然若揭。】

  【毕竟想让人跟着人,总得让人有盼头,陈胜连威胁不到自己的昔日于玩伴都杀了,其他人就不担心自己落得同样的结局?被陈胜派往各地的将领各存异心,争相称王,起义军内部公开分裂。如北征的武臣自立为赵王,蜕变为割据头目。其部将韩广在攻略燕地后也自立为燕王。攻取魏国旧地的周巿虽未自立为王,却立

  了魏国后裔宁陵君魏咎为王,而自任魏相,割地自保。】

  【连陈胜手下的人都不听陈胜的号令,更别说其他人,群起响应的各地英豪也不再听陈胜节制,直接孤立作为反秦主力的陈胜“张楚”

  政权。也就导致了最终陈胜的结局,兵败被自己的车夫庄贾所杀。】

  这些历史,后世人但凡了解的都不由叹息,细论起来也必须要承认,陈胜也是自作自受,人只要一得意免不得张狂,张狂得没边了也就开始了反噬。

  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大军,却在短短数月覆灭,也是让人惋惜的。

  【针对陈胜吴广起义的覆灭,接着范增论证和提出了反秦的策略,他认为项梁渡江以来,楚地将领纷纷前来依附,就是因为项氏世代为楚将,人们以为他能复立楚国社稷。他建议应该顺从民众愿望,扶立楚王的后裔。项梁等人毅然接受了范增的提议,找到了在民间替人放羊的楚怀王熊槐的孙子熊心,复立为楚怀王,草创了楚国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