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 第16章

作者:行而不辍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古代幻想 轻松 玄幻仙侠

  【可此时西夏并未因此而停止,甚至在得知范文正公被贬后,再一次发动麟府丰之战,是为针对夺取麟、府、丰三州发动的战事。麟州处于河外,扼西夏之冲,李元昊费尽心思,用尽办法也要拿下这三州之地,结果不用说,此战以西夏军拿下丰州作为结束。】

  【但是,西夏依然没有因此而停下,咱们的范文正公此时在干什么?第三次被贬,范文正公改知庆州,兼环庆路都部署司事。西夏能顺利进兵,熟知道路,皆因羌族,李元昊和羌族达成约定,环庆路酋长六百余人为其向导,他则许以重利。】

  【范文正公到任后,立刻以朝廷的名义犒赏羌部各部,并和羌部签定条约,以瓦解羌部和西夏的关系。范文正公做到了,没有了羌部各族的配合,西夏如同断之一臂。不仅如此,范文正公又修筑大顺城,遏止白豹城、金汤城一带的西夏军进犯。同时,修葺细腰、胡芦等军塞,切断敌军通路,使明珠、灭臧两部族安心归附大宋。】

  【可是,终究时间太短,而范文正公并无大权,以至于西夏再一次举兵十万攻宋。是为定川寨之战。这一次,李元昊的目的不再是边境,而是关中地区。因此,李元昊以十万大兵分两路,一路从刘燔堡出击,一路从彭阳城出发向渭州发动攻击。】

  【宋将王沿听到消息,急忙派葛怀敏等人率军增援刘燔堡,不料葛怀敏轻敌,而且不听手下的将士劝告,致使后路被断,宋军在定川寨陷入西夏军队的重围,宋军大败,葛怀敏等十五

  员将领战死,宋军九千余人近全军覆灭。】

  【李元昊领军继续南下,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好在这时范文正公亲率六千军队,从邠州、泾州出发前来进行援救,以范文正公为大敌的李元昊听闻,更得知另一路兵马遇到宋朝原州,知州景泰的顽强阻击,西夏士兵全军覆灭,李元昊知道自己不得不撤。故领着西夏兵马迅速退回。】

  【经过四次大战,大宋和西夏皆损失惨重。其实依大宋如今的情况,完全是有一战之力的。毕竟范文正公、狄青等大将都在,只要用对了人,完全可以将局势逆转。可架不住宋朝一群人都是主和派多啊!一看西夏,啊,这都起来了啊,不能打,不能打,必须不能再打下去了。议和,必须得议和。】

  【有人也提出意见了,大宋想议和就能议和吗?分明是西夏挑起的战事,人家肯轻易的议和吗?那就得分析分析西夏的情况了。大宋败了,难道西夏嬴得很精彩吗?不过是一回回的惨胜罢了。加之西夏那么小的地盘,一次又一次的挑起战事,这是西夏能承担的后果?】

  【最重要的一点是,付出和得到是不是成正比。异族入侵中原为的是什么,是粮食,是日常一应用品,可是打仗抢来的东西并不能满足西夏国内日常所需,而且西豆内部因为连年战事,百姓多苦,因此西夏李元昊决定和大宋议和。西夏主动议和,这就该是大宋占上风了吧。可这敲定议和的内容啊,真真是狗改不了吃屎啊!】

第35章 利他苛己

  谁都知道重头戏来了,议和,那原本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战场上打的是真刀真枪,拼的是命。那也是谈判的底气所在。重点难道不更是,谈判谈判,拼的是智,是谋,是脑子?

  然而听着沈悠的话,已经见识过大宋皇帝德性的人们表示,议和肯定也不会是大宋占什么便宜的事。

  【别的不多说,直接说结果,听完结果后,咱们再论其他。宋仁宗庆历四年,大宋和西夏达成和议,史称庆历和议,内容如下:一、西夏李元昊取消帝号,而由宋朝册封为夏国主;二、宋每年赐予西夏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另有其他岁时赏赐,合计绢十五万匹、银七万两、茶三万斤;

  三、重开两国贸易。】

  靠!无数听清内容的人都震惊了,别的都没有问题,可是这每年宋朝赐予西夏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两万斤。另有其他岁时赏赐,这是认真的?确定是认真的吗?

  【赐绢、银、茶。大宋那些主和的官员喊着军费甚大,把钱送给西夏的时候,他们怎么就不说这钱花费也不少了?西夏主动求和,证明这几场仗打下来,纵然大宋败了,西夏也没有占尽好处。议和可以,其他条例都没有问题,用着赐予的名号给西夏送钱,我就想问问大宋那些君臣们,长脑子的吗?打仗说军费开支甚大,送钱给敌国的时候怎么不说钱多了?无耻的把百姓们辛苦挣来的钱送给那些烧杀抢掠大宋百姓的人?他们可真是送得十分痛快!】沈悠没能忍住,她想心平气和的说话的,可是只要想到他们干的不是人事,打着赐予的名号,做的却是赔钱的事,太可气!

  “朕错了,是朕错了。”此刻,赵匡胤落下了泪,当着满朝的臣子跪下,这可把一干臣子们吓得不轻,急急忙忙跪下了,更有人急着要把赵匡胤扶起来。

  赵匡胤却挥开了他们的手,一字一句的道:“是朕无能,若非朕无能,怎么会怕你们这些能卫国,能护卫大宋将军的人夺朕的位子,以至于埋下祸根,叫天下百姓饱受他国这般欺压。

  这,嗯,其实就沈悠说的情况暂时还好,历朝历代,谁不是那么过来?但,赵匡胤已然明白了不重武将的后果,日后,必不会再犯。一干臣子又怎么能再说赵匡胤的不是呢?

  知错能改就好,谁还能没有那么一点私心,犯下小错,只要能够改正就好。一切对现在的他们来说还来得及。

  沈悠气得拳头都硬了啊,

  【大宋,不错,他们的敌人是很多,没了一个辽国,又来了一个西夏,一个两个都挺强悍的。可是历代各朝,谁边境就安宁了?谁像他们那样,动不动就给人送钱保平安?西夏为患,又是在对方主动提和的情况下,那是对方明明嬴了也知道,他斗不过大宋。看着好像几次大战他们都嬴了,可大宋人才辈出,无能之人有,却不是所有人都是无用之人,如范文正公,如狄青将军,他们哪一个不让西夏忌惮,让西夏不敢轻举妄动?】

  【局势明明于我方有利,怎么能用着赏赐之名给西夏送钱呢?这难道不是在向西夏示弱,从而证明大宋的君臣从上到下,都是软弱可欺之人?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的道理难道他们都不知道?都不?不,他们不是不懂,而是在他们看来,花钱保平安,边境安宁,从此无事,那就很好。】

  【可是,无论是他们之前急于求和的辽国,或者如今的西夏,都不会就由罢休。大宋表现得可欺,只不过是让他们更无所顾忌的欺负大宋罢了。澶渊之盟后,辽宋达成和议了吧,钱也送得不少了吧。趁西夏犯宋时,辽国不趁火打劫那就怪了。】

  【宋仁宗庆历年间,辽国借机向宋朝索要关南十洲,以此挑事,宋朝怎么办呢?一个西夏就够让他们疲惫不堪了,再加上辽国,那不是要命吗?面对辽国的无理要求,那就聊吧,聊啊聊,就聊到了大宋愿意花钱保平安,只要辽国不挑起战事,一切好商量。】

  【辽国之所以想要关南十洲,都是为了辽国,不战而能达到目的,辽国怎么可能会不答应。宋仁宗,对于辽国的要求,嘴里说着坚定不许的话,可他给人的国书却是向辽妥协。一国之君,如此反复无常,国能安否?】

  【一国之君无战心,一味求和,为此不惜损害百姓的利益,无视百姓之苦,可悲可叹。最终,宋朝答应在原本澶渊之盟的基础上,再加赠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以了结辽帝索要土地一事。】

  真,各朝皇帝都傻眼!大宋那么有钱的吗?随便就给加钱。

  有这钱花在军队上,能打不过这些得寸进尺的人?

  【不得不说,在所有人都觉得大宋的操作已经到底的时候,大宋的皇帝却还是一回又一回的刷新你的三观。钱,钱,那是宋仁宗和满朝求和臣子的钱吗?那是无数百姓的血汗钱。作为一个皇帝,拿着百姓辛苦挣来的钱享着荣华富贵,至少也该做好一个皇帝该做的事,护好百姓,莫让随便一个国

  都能踩上大宋百姓一脚吧!】

  【每回对于大宋送钱给人的事,我就只想说,别说每岁向辽和西夏赐币了,用一年的币和绸缎昭告天下将士,谁若领兵夺回辽军和西夏所占之地,这些东西就全是他们的,大宋将士能不能把大辽和西夏打服了?必须有个前提,许诸将便宜行事之权,别让狗屁监军约束大宋的那些将军。】

  是的,沈悠说得一点都没有错,但凡大宋朝愿意把向辽国、西夏所谓的赐币给到军中,大宋朝绝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不相信将士们的大宋皇帝,约束着将士们行军打仗,对付敌军来犯,大宋皇帝们,才是造就大宋连败于辽军,西夏军的罪魁祸首。

  宋朝的皇帝们,面对沈悠的主意,除了一个赵匡胤不至于羞愧得无法见人,其余人哪一个不是羞得抬不起头来。

  【这些遗憾,这些呐喊,是多少在了解大宋的历史后,无数对大宋爱之深的人的心声。尤其是在宋仁宗时,那么多的文臣武将,哪一个不是能臣干将?就范文正公已然洞察大宋存在的问题,因而给出了改革的方案,这便是鼎鼎大名的庆历新政。就是在大宋和西夏的战争,以及辽国要求增币,庆历和议之后,宋仁宗意识到范文正公可用也,因而在庆历三年提拔范文正公为参知政事。】

  【随后,范文正公为挽救大宋王朝的政治危机,也为富国强兵,开始提出新政,正是庆历新政。庆历新政为整治吏治,解决冗官、冗兵、冗费问题,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内容涉及范文正公和另一位宰相富弼的条陈十事。细节请看大图,毕竟内容众多,我要是——讲下去,太水视频了!】

  对,沈悠上图,各皇帝看到所谓的改革,眼睛瞬间都亮了,秦始皇吩咐道:“迅速把内容抄下来。

  抄下来再慢慢研究,要是适合大秦那就用,不适合就不用。人啊,不怕懂得太多,就怕知道得少。

  【范文正公他们的初心是好的,架不住不管是什么样的变革,都是触及少数人的大利益的,自然就引起这些损及利益的人千方百计的阻拦。宋仁宗在面对大辽损及大宋利益时,说的跟写的国书内容都不一样,这样的人,指望他能成为范文正公的支持者,叫他坚定不移的支持范文正公的改革,那可能吗?】

  【范文正公推行改革不到一年,庆历四年,有人指责范文正公等人以新政之名,却是朋党。宋仁

  /宗因此生疑,对此,范文正公提出“小人之党、君子之党”,支持新政的另一位大文学家欧阳修也写了《朋党论》上书仁宗,明确承认朋党自古有之,然分小人之党与君子之党,而人君用小人之朋,则国家乱亡;用君子之朋,则国家兴盛。】

  【可是随着新法推广,触及人的利益越来越多,立刻有人诬蔑富弼欲行伊霍之事,私撰废立诏草。至此,范文正公等人心生不安,边事再起,范文正公请求外出巡守,随后,几位主张新政的人陆续离开京城。庆历五年,范文正公被罢去参知政事,知邠州、兼陕西四路缘边安抚使。余下所有人都被陆续罢免军枢之职。随着宋仁宗召告天下恢复旧制,新政自此宣告失败。】

  ???秦始皇表示,这改革怎么跟儿戏一样的呢?他怎么有种自己听错的感觉。

  啊,对了,沈悠说过,这位宋仁宗无定志,可是,这么搞,那不是等于向那些利益被损的人妥协吗?这么样一来,他们要是不可劲的造,要得到更多的利才怪。

  刘邦亦然,咂了咂舌道:这才刚开始,当皇帝的就心生怀疑了,怪不得变革不成功。

  【随着庆历新政失败,范文正公也就明白了,他的一腔抱负是难以施展了,他纵有救国之心,救国之能,不能遇秦孝公,一切都只能付之东流。此后,范文正公再不回京,只于地方留任。庆历新政失败七年后,六十四岁的范文正公与世长辞。】

第36章 金朝

  【范文正公等人推行的庆历新政,时间虽短,却让大宋焕然一新,若能继续推行下去,大宋积弱的局面定然能够一改。可惜,宋仁宗没有改革的气魄,又是个耳根子软的,面对那些被损及利益的人步步相逼,构陷诬蔑,手段层出不穷,宋仁宗开始动摇,从而将范文正公等人贬出京城,致使新政失败。】

  【不过,范文正公的改革虽败,也为二十四年的“熙宁变法”奠定了基础,可惜,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变法”也称“王安石变法”,最终跟庆历新政一样,以失败告终。我将两次变法的内容放在一起,大家可以对比看一下。】

  变法,大宋竟然有过两次变法,最后都以失败告终,也就是说,有无数人想方设法要救大宋的江山,可是终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大宋还是深陷于泥泞中,以至于再也脱不开身。

  不用说,针对所谓的变法,必须得让人记下来,看清楚。

  【相比之下,对于王安石的变法失败,后世的认为,王安石变法所求是为富国,只是针对大宋内部制度进行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的矛盾,也就注定了他的失败。而且,王安石既为富国而已,也就将百姓的利益抛之脑后,脱离群众的变法,怎么可能不失败?】

  【想要富国,并非一味掠夺,而是应该发展生产。百姓收获有多少,巧立名目不断想从百姓手中夺取,对,确实是富国了,可百姓富了吗?打着变法的名号重新分配利益,让本来就饱受欺压的百姓遭受更多的欺压,百姓能支持才怪。】

  【国富民强,更想要得到百姓的支持,至少也该站在百姓的角度为百姓着想,唯有这样才能够让百姓成为变法的支持,也才能对抗上面那些利益被损害的人。当然,重点更是皇帝能够支持你。毕竟在封建社会,君王的支持与否,关系变法的能否发展延续。张居正的变革失败的最大原因不就是因为

  万历掌权之后,第一时间就抹去张居正的改革?】

  有了前例在先,都懂那么一个道理。

  【面对大宋的情况,重文轻武,冗官,冗兵,赋税加重的情况,图变法者,那是一心要救国。可是大宋一朝他们重用文人,以文人治国,一味求和,一次一次的退让想要求得安宁,可大宋的边境安宁过吗?】

  【随着大宋给辽国赐币,西夏赐币,徭役增多,民生多苦。庆历新政失败,王安石变法也失败了,可见大宋已然无药可救。上位者不

  思变革,既得利益者,管国家如何,百姓如何,只要他们大权在握,享荣华富贵,民不聊生又与他们有什么关系?】

  【但凡心存百姓者,断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百姓遭受欺负。那么样一个比阿斗还扶不起的王朝,怎么就没有人一股作气,把这不争气的大宋朝廷取而代之呢?诸位将军爱国,不忍天下动/乱,更希望国泰民安没有错,可是大宋的皇帝他们不争气,是真的不争气!】

  【大宋的文臣武将不是没有想过办法解决大宋的问题,无奈大宋皇帝靠不住,既如此,因何不能为天下百姓,另择明君?大宋的百姓们真的太苦太苦了,莫让他们在饱受敌人的欺压掠夺时,不该再被大宋的皇帝所抛弃,剥削。大宋的皇帝们永无休止的退让,让大宋的臣民们得不到任何保障,更让他们的付出变成笑话。】

  【百姓辛苦交的税,那是为建设国家,是为军防而用的,而不是一次一次的被皇帝和那些软骨头们用来求得所谓的太平。倘若能真换来太平也就罢了,可大宋得到了吗?既然花钱也买不到平安,为什么还要让这样的一个朝廷一直挥霍百姓的付出?】

  【大宋的天下不是他赵家一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既然君臣无能,无心保护百姓,也无意保护这个国,满心只有算计,大宋何以无人学学于少保。】

  【百姓本就是最容易满足的人,只要有饭吃,有屋住,他们便安享太平。然而边境不宁,多少百姓游离失所,家破人亡,大宋一味主和,一心以为能换太平,换来了吧?赐币增多,朝廷赋税增加,有人考虑过百姓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

  【打着太平的旗号行的却是压榨百姓的事,亏得大宋的一个个皇帝还能喊得冠冕堂皇。不对,这不仅是皇帝,还有那些主和的人,果真他们为百姓着想过吗?这样的情况,一而再,再而三,怎么就没有人取而代之?】

  嘶!一干皇帝听着沈悠的话,默默为大宋朝点了一根蜡烛!确实,打着和平的旗号,一个王朝没有骨气到这种地步了,也是前所未有。

  秦始皇听着沈悠的话,再看到沈悠放出来的变法,连忙让人拿上之前张居正推行的变法来比较。沈悠当时对张居正的变法给予了肯定,而今提起王安石的变法时,却多有指责,重点在于百姓。

  民心,秦始皇倒是没有想过这一点,他想着应该一味镇压,从而倒是忽略了,比起那些不安分的贵族们,其实百姓无须镇压,但凡能够让他们吃饱

  穿暖,能让他们衣食无忧,天下可安。

  那,先把田地的问题解决?嗯,先从附近开始推行。正好,大秦律法之下,无人敢无视大秦,这何尝不是秦始皇的底气。

  好,秦始皇心下有了决定。

  刘邦就不太一样了,他看着萧何问:“咱们现在需要改革吗?”

  “陛下,天下初定,宜静不宜动。不过,可以对众人有所约束。”萧何是有远见的人,正因如此,他明白问题需要针对现实解决,眼下的大汉不能动,须得缓一缓。

  刘邦不吱声了,确实,大汉现在刚刚建立,百废待兴,可以慢慢来!汉人。他会让大汉成为以后华夏人的标记!

  汉武帝刘彻时,改革吗?大汉如今有什么问题吗?有的,可是再多的问题都不及匈奴为患。这些所谓的改革可以放一放,等到什么时候平定匈奴,他再慢慢腾出手来收拾其他人,解决别的问题。

  问题啊,李世民心里比谁都清楚,大唐的问题不少,他就算想轻易动手也不能,所以,放一放。

  而宋朝时,赵匡胤还好,毕竟他这会儿做得还不错,可其他人,别管是赵光义,宋真宗或是宋仁宗也好,都感受到一阵寒意,要知道此时的他们都在做着令人愤恨的事,他们一次一次的出卖国家的利益,百姓的利益,只为了达到所谓的和平。

  赵光义冷眼扫过下方的臣子,他在想,底下的臣子们如今是不是都有了反心?是不是在考虑用什么样的方式把他拉下马?

  害怕吗?他怎么可能不怕?

  毕竟他就是因为担心自己的位置坐不稳,所以才想方设法让大宋的官员们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到现在,赵光义何尝不在想,他可不可以约束住所有的臣子了?能够让他们安安心心的作为一个臣子?他们,敢动手吗?

  【“靖康之耻”,谁人提起来不是咬牙切齿?宋仁宗之后是为宋英宗。仁宗无后,选了侄子英宗赵曙继位,英宗在位五年,可惜早逝,大宋皇帝也陷入一个怪圈中,能干的不长命,长命的都是想干事,无奈却没有干事能力的人。】

  【之后就是宋神宗,神宗在位十八年,这一位虽然任用王安石变法,可惜和宋仁宗一样,是个反复无常的人,以至于王安石被两次罢相,最终变法失败。大宋第七位皇帝,宋哲宗赵旭,九岁登基,在他十七岁亲政时,把权臣司马光贬了,而且

  重启“王安石变法”,在位期间,那是把西夏打得乖乖俯首称臣,是为有作为之君。可惜,二十四岁驾崩,而且因为无后,由此让宋徽宗捡了皇位,也是一手造就“靖康之耻”的皇帝登上了大宋的舞台,葬送北宋江山。】

  已经不是第一回 听到“靖康之耻”的一干人,终于是让他们等到,可以亲耳听一听,所谓“靖康之耻是怎么回事了。

  【亡北宋者,非辽,非西夏,而是金国。金国,本为女真族,早年归辽国所管辖,后他们的首领完颜阿骨打不忍再受辽国欺压,起兵反辽,于宋徽宗政和五年建国金,是为大金国。十一年后,完颜阿骨打之弟,完颜吴乞买,是为金太宗与西夏联手攻打辽国,成功灭辽。从此,金朝便将目光放到大宋的身上。】

  【金灭辽这一年,是为宋徽宗宣和七年,此时的大宋早已摇摇欲坠,各地起义不断,加之宋徽宗一心只喜于艺术,根本没有治国之能,大宋已经是强弩之弓。之前有辽国在,有辽国对抗金朝,金军自然将重兵都用在辽国上。可是,大宋朝,他们竟然帮着金朝坑辽国。这不相当于把挡在自己前面的护身符毁掉吗?】

  【说起助金灭辽,就不得不提一提“海上之盟”。所谓“海上之盟”,就是宋与金之间针对灭辽而达成的军事盟约。而辽在中间阻隔宋与金之间,让两国只能由海上会面达盟,由此而得名。直接说“海上之盟”的内容吧,金与宋联手灭辽,约定宋将纳辽的赠币转于金,而金国则将燕云十六州归还宋朝。】

  【这么一盘算,听起来好像对大宋很是有利呢!大宋哪能不同意呢?可是,金朝傻吗?他哪怕需要一个同盟,难道就会把天大的好处拱手让你?谁都不傻。架不住宋朝一个个君臣却拿了金朝的人当傻子。】

第37章 举兵来犯

  一个个长脑子的皇帝和众臣对于宋朝那些君臣怀揣的所谓美好幻想,皆嗤之以鼻。

  从前的大宋打不过辽军,眼下的大宋,更不是任何一方兵马的对手,和金朝联盟,宋朝无异于与虎谋皮。”蒙恬摇头长叹,为那即将掀起的战火,也为那深陷于战火中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