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 第53章

作者:行而不辍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古代幻想 轻松 玄幻仙侠

  【正所谓人生七十古来稀,他还磕这金属矿石粉,想想我们始皇陛下,想想我们二凤,哪一个不算是英年早逝,但凡要是他们能有这高寿,那得怎么乐死?】

  天幕,别说了!说起寿命那不是扎心吗?

  秦始皇又被捅了一刀了,人家吃丹药他也吃丹药,怎么别人活到七十四,他才多少来着?四十九!

  嘶,这简直都快差一半了!

  他不求活到七十四,就六十四都行了,只要能活到六十四岁,他未必不能把大秦盘活。

  李世民倒是略有些心虚,其实活到他那个年纪,按天幕所说的,他觉得挺够了,他那一生能做的,想做的事,他都做完了。设身处地的想,身边的人相继离去,就剩下他一个人,那对他的打击挺大的。孤伶伶的活着,那得多痛苦,所以,他不求如尉迟敬德一样的高寿。倒是他的功臣们,他盼着他们都能长寿,像尉迟敬德一样的长寿。

  “尉迟将军不介意跟我们说说长寿之道?”听到尉迟敬德如此高寿,谁不垂涎三尺,马上有人问起。

  “李靖将军不也是高寿,不如向他讨教,向他讨教。”尉迟敬德能知道自己为什么长寿吗?他压根完全不知道好不好?

  让他给人说,他怎么说。直接祸水东引。

  李靖!!!他看起来就像是会的?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那么高寿,尉迟敬德你坑我!

  正所谓死道友不死贫道,尉迟敬德卖得李靖毫无压力。

  【大抵对于李世民来说,尉迟敬德的高寿让他不必再送走一个臣子好友,算是于他很是欣慰的一件事。而李世民和尉迟敬德打的最后一仗是在贞观十九年,李世民征高句丽,那个时候,尉迟敬德也是不认同李世民亲征高句丽的,认为

  此去辽东路途遥远,很容易发生意外。况且区区一个边远小国,如何用得着李世民御驾亲征。倒不派一个优秀的将军前去,必能马到功成。】

  【无奈晚年的李世民确实是听不进去劝,或许他也是在皇帝的位置上坐了太多年,想要重上战场再现雄风,最后命尉迟敬德以原来的官职身份行使太常卿职权,任右一马军总管,随李世民出征高句丽。虽然打败了高句丽,却没有灭其国,让李世民很是以为此行有错。】

  【显庆三年,唐高宗按尉迟敬德的功勋,追认他的父亲为幽州都督,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尉迟敬德在家中逝去,唐高宗为他举行惦记活动,三天不临朝理事,令在京五品以上官员都去参加吊唁。并下诏追封他为司徒、并州都督,谥号忠武,赐东园秘器,陪葬昭陵。】

  【生前死后,大唐贞观的功臣们活着一展所学,深得帝王信任,逝去之后更得哀荣,但凡不是像长孙无忌那样揽权者,都会有一个好结局。娓娓道来,最是让人欢喜。没有人会愿意看到那有安定天下之能的人,所遇非人,最终落得一个悲惨的结局,太让人心寒。对,没错,说的就是你-大宋。】

  宋朝一干皇帝,真是越对比,越让沈悠看不起他们是吧,这脸丢得,祖宗们都全知道了。

  【咱们还是言归正传,说说我们大唐的另一位门神-秦叔宝。秦叔宝名秦琼,字叔宝。勇武过人,远近闻名,但要说我们对秦叔宝之所以熟悉,皆来源于一部小说《隋唐演义》,后来因为隋唐过于传奇,以至于衍生了各种各样的小说电视剧,比如《隋唐英雄传》。作为80或90后,应该基本都看看这部电视剧,瞧瞧秦琼,再看看这李世民,谁能不垂涎三尺。】

  话不多说,沈悠照旧放上剧照,那一个个剑眉星目的美男子一放上来,嗯,正主儿不由的摸了一把脸,应该,可能,大概,他们长得比这所谓的“秦叔宝”和“李世民”会好看一点。

  “这谁哪有我们陛下好看。”尉迟敬德一看那图,毫不掩饰的嫌弃,很是以为必须还得是他们陛下长得更好看一些,那小子长得哪里比得上他们陛下?

  李世民嘴角弯弯,给了尉迟敬德一记赞许的眼神,这话他爱听。

  和叔宝比,叔宝,你长得可不如那小子。尉迟敬德这一拉一踩的,简直不要太明显。秦叔宝很是无所谓的道:“确实是不如。”

  喂,你这么无所谓的承认不如好吗?

  为什么不好呢?不如就不如,他又不是靠脸吃饭的,有什么关系?

  不靠脸吃饭,嗯,确实,他们不好要求太多对吧。

  【作为主角的秦叔宝,男主那必须得帅,还得文武双全,史书上的秦琼那必须也是不差的。勇武过人的秦琼可是远近闻名的。隋大业年间,秦琼在隋将来护儿帐下任职,颇得重任,来护儿甚至在秦母去世时,特意派人前去吊唁,只因在他看来,秦琼骁勇彪悍,又有志向气节,将来必能自己取得富贵,他自然是不能视之为卑贱而待之。】

  【说起这隋朝的将军,怎么说呢,要说他们没有识才之能吧,看看李靖,看看秦琼,不都有人对他们赞许有加吗?最后他们怎么就都成大唐的人才?】

  杨坚!!!天幕,别说了,说多了太扎心,太让人难受了!

  他也想知道,是啊,明明大唐这凌烟阁的二十四功臣都是他们隋朝的人,为什么这些人在他大隋里就没能得到真正的重用,以至于最后全归了大唐,让大唐用着那么一些人,开创了后世心向往之的贞观之治。

  人人视李世民为白月光,人人都恨不得自己生在大唐,生在李世民的治下。人才,人才从来都有,究其根本分明是他们没有知人善用。

第115章 远近闻其勇

  李世民对此倒是有自己的看法,不是没有人看出这些人才,只是在当时的大隋朝里,这些人才和身居高位的人们差得太远,远得哪怕他们分明知道人才在此,却不愿意提拔,对他们委以重任,因为他们更害怕这些有本事的人夺了他们的权利地位,取他们而代之。

  【无非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再能干的人只要不是自己人,自家家族出来的人,都不应该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出人头地。毕竟,官位用了一个也就少了一个,他们家的人很多,多得完全空不出位子让他们认为有本事的人坐上去。】

  【听起来很是绝望对不对?感觉人这一辈子似乎已经被出身所牢牢的钉住,好像不管人怎么努力,都永远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如果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可以吃饱喝足,能有一席安身之地,那其实还好,不会出什么大乱子。可是,普通人可以接受没有出头的机会,只求能够安身立命,衣食无忧而已,那些高高在上的人,得到了权,就会想要更多。所谓的更多里,包括他们不会亲自去耕种的土地,甚至包括这些再普通不过的人,都会成为他们争夺的对象。】

  【连人都争,很多人就不认同了,人有什么好争的?不然,人必须得争,否则为什么古往今来但凡战事一起,外族入侵,他们都会掳人,抢人?天下大乱时,为什么人们争相逃走,各地的人会想方设法留住人。对,用我们现在最浅浅易懂的例子,当年的计划生育,现在的奖励催生,哪一样不证明人的重要性?】

  计划生育,奖励催生?嘶,这都是什么跟什么?

  争人什么的,道理大家其实都懂得,就这后面的计划生育,奖励催生让人听得晕乎乎的。

  【人,于国来说,这是国之根本。没有人,有再大的疆域,再多的土地,有什么用?那不是只能放荒了?唯有人多,才能够供应上一个国家的基本,打仗、基建、强国。】

  【落在一家一人那里,家族需要人,大家族要自己人,更想把那些寻常百姓的田地占为己有,然后收他们为佃户,让他们为自己耕种田地。毕竟地依然是地,佃户种的就算是同样的田地,可原本的粮食收成全归他们的,现在却得将一半,甚至是六成七成以上交给家大势大的人家。当然,寻常百姓也是要交税的,粮食的收入也会上交一部分,总体来说,要不是到了后期,这些税不会太重。】

  【想要国家安定的皇帝,算是有所追求的明君,这些皇帝

  断然不会让忽略税收这一点,比如汉朝,三十税一,十五税一,那是出了名的轻徭薄赋,这也是为秦亡之后大汉得以迅速安定下来奠定了基础。毕竟唯有轻徭薄赋,才能迅速让百姓喘回一口气。】

  刘邦表示,十五税一,那可是他提出来的,哎哟,这法子果然能够为大汉安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好,太好了!

  秦始皇目光一敛,汉是继秦之后而建的王朝,能够在秦亡之后安定天下,把这个乱世真正终结,他倒是也好奇于汉朝那些个皇帝到底是怎么做的!

  轻徭薄赋吗?嗯,沈悠也都说了,先把底层的百姓安抚好了,把他百姓先拢过来,这样一来就不怕中间的人造反。

  吐一口气,秦始皇扫过一旁记录的人道:“天幕提起各朝的方案,一样一样记清楚,绝不能有所遗漏。

  他得把这些朝政措失仔细的瞧瞧,从中总结出适合他们大秦的方略。

  【话题扯远了,还是绕回来。算是相对让上头另眼相看的秦琼,于大隋大业十年十二月,涿郡叛军首领明月率军十余万进攻祝阿,秦琼随齐郡通守张须陀前往征讨。张须陀部共万余人,无法和卢明月军匹敌,只能选择在叛军营外六七里下寨,与其对峙数十日后粮草告急,形势十分不利。】

  【张须陀审时度势后想出一计,且问于一众将士们说:“卢明月见我军撤退必定前来追击,待他们大军出动,营内空虚之时若有人率兵一千前去袭营定能出奇制胜。只是此举凶险万分,不知哪位将士愿意前往?”】

  【既然张须陀都说了此举凶险万分,一时间众将无人应声,谁都怕死,衡量之下,也觉得自己的本事未必能将奇袭做好,自不敢荐之。秦叔宝和另一位将士罗士信却奋而请战。张须陀当即让他们各领千人埋伏于芦苇之中,自己则率领大军佯装弃营逃遁。】

  【不出所料,卢明月果然倾巢而出追击,秦叔宝和罗士信趁机偷袭,见敌营寨门紧闭无法进入,二人爬上门楼拔下叛军旗帜,杀死数人,之后斩断门锁放进门外的自家伏兵,一举纵火烧毁卢明月三十多处营寨。】

  【卢明月听闻营帐都被人包了,赶紧掉头回援,张须陀等的就是这一刻,立刻率主力掉头掩杀,大破卢明月军。卢明月率百全名骑兵逃走,其余部下皆□□俘虏。此战后,秦叔宝和罗士信的勇武之名闻于远近,后秦叔宝又随张须陀前往海曲征讨孙宣雅,立下先登之功,以前后功,被

  授职授建节尉。】

  嗯,还行,知敌众我寡,都敢出兵偷袭,确实勇武。

  【大业十二年十一月,秦叔宝随张须陀征讨瓦岗军,被李密佯败后施至大海寺北林一带伏击。张须陀身陷重围力竭战死,秦叔宝领隋军残部依附于据守虎牢的裴仁基。只是秦叔宝也没有想到,裴仁基与监军御史萧怀静不和,被李密成功招抚,杀死了萧怀静,以虎牢城向瓦岗请降。】

  ??一干人就想问问,那会儿的大隋到底乱成什么样子了?

  沈悠:早说了天下大乱,各地起义不断!

  【李密得秦叔宝这样一员猛将,喜不自胜,当即封秦叔宝为帐内骠骑,与程咬金一起统领八千内军,待遇十分丰厚。大业十四年三月,宇文化及在江都发动兵变杀死隋炀帝杨广,而后率十余万骁果禁军北返关中。李密为免腹背受敌,以入东都辅政为条件,同意了皇泰主由瓦岗出兵攻打宇文化及的请求。】

  【七月,瓦岗军与宇文化及于黎阳大战,激战从清晨一直持续到黄昏,混战中李密被流矢射中坠马昏厥,部下皆逃散而去,偷鸡不着蚀把米说的就是李密。他也不想想便宜是好占的?宇文化及能是好对付的主儿?好在他命大,幸得秦叔宝拼死捍卫才得以脱险。不仅如此,救出李密后的秦叔宝收拢溃军与宇文化及大军再战,最终将其击退。】

  沈悠的吐槽听是都听见了,但于杨坚来说,他的关注点必须得是宇文化及杀杨广这一事!宇文化及,他好大的胆子!

  这时候独孤皇后突然问,“晋王谋反,宇文家可曾参与其中?”这一问,杨坚突然警惕而起,脱口道:“不好!”好不好的,事至于此,他莫不是以为还能怎么着?

  【击退宇文士及,瓦岗军也是元气大伤,李密以为这都是因为他的功劳呢,自此变得骄傲自负,不用说,骄兵必败,更何况这么一个糊涂玩意,李密的结果昭然若揭。王世充可比他聪明得多,眼看他这会儿没有要打仗的样儿,立刻兵出袭击,于邙山脚下大破李密。李密一败,立刻仓皇逃往长安投奔唐高祖,可怜我们秦叔宝就这么被他所弃,无奈被俘,不得不投了王世充,被封为龙骧将军。】

  【半年的时间不到,唐武德二年二月,秦叔宝因不耻于王世充奸诈的为人,与程咬金等人乘唐郑

  两军于九曲对阵时投奔李唐。临去前,秦叔宝等人和王世充相隔百许步,秦叔宝下马拜道:“蒙阁下

  看重礼遇,不以仰事,请从此辞”。王世充虽有不甘,却不敢威逼强迫。只能看着秦叔宝等人奔于李唐。得此良将,唐高祖把人弄到李世民的秦王府上。这前期,唐高祖想要李世民打下天下,是一股脑的把会打仗的人都给塞给李世民,也对,他又不会打仗,不给李世民,他能用?】

  李渊感受得到沈悠那嫌弃,怎么感觉他怎么做都是错?

  不,是没本事又挑事怎么都是错。

  【咱们二凤是什么人?那不是最喜欢良将贤才的吗?得秦叔宝自然得礼遇有加,授他马军总管的职位,让秦叔宝和自己一同镇守长春宫。同年十一月,宋金刚先后攻陷晋州、浍州,河东告急,李世民调关中兵马率秦叔宝等前往征讨。唐军经龙门踏坚冰渡过黄河,于柏壁扎营和宋金刚对峙。】

  【十二月,永安王李孝基于夏县战败,一干唐将皆被宋军大将尉迟敬德所俘,尉迟敬德得胜归浍州途中,李世民派秦叔宝、殷开山于美良川将其击破,斩首两千余级。这算是秦叔宝自归唐以来的首战,能打得那么漂亮,总算也是能让秦叔宝在唐军中站稳脚跟。】

  秦叔宝表示没错的,他算是在这一战中找到了底气,否则看着李世民身边的能臣干将如此之多,而他竟然不曾建下寸功,这说话都硬不起气。终于,他可以挺直腰板了呢!

第116章 两肋插刀

  【武德三年四月,宋金刚因粮尽向北败走,李世民一路追击至介休,宋金刚以残部精兵两万出城西列阵与李世民决战。正面打的仗,我们二凤怕吗?打,那就打呗,谁怕的谁!李世民派秦叔宝、程咬金、李世動攻打阵北,翟长孙、秦武通攻打阵南,与宋军交战后假装后退。等宋金刚来追之时,李世民亲率精骑冲杀其后军,结果宋金刚大败而逃,尉迟敬德等人献出介休、永安二城降唐。】

  【此一战击败尉迟敬德,秦叔宝居首功,唐高祖赐下金/瓶并慰劳秦叔宝道:“你不顾妻儿远道而来投奔我,如今又立下这样的大功,我的肉都可以割下来给你吃,更何况只是赏赐一些仆婢和财帛。于是拜秦叔宝为秦王府右三统军。平灭宋金刚后,又赏赐秦叔宝黄金百斤,杂彩六千段,加封上柱国。】

  【说到妻儿,大家都知道为朋友两肋插刀吧。这句话还跟秦叔宝有关。那是秦叔宝为了救朋友,染面涂须去登州冒充响马,路过两肋庄时,在岔道想起老母妻儿,犹豫片刻,一条路去汝南庄是回家的,一条路去登州是去救朋友的,最终秦叔宝还是为了朋友,视死如归去了登州。两肋庄岔道体现出秦叔宝的深重义气,就被人们传为两肋岔道,义气千秋。随着时间的推移,秦叔宝为朋友两肋庄走岔道这话慢慢的就传成了秦叔宝为朋友两肋插刀。】

  这,怎么说呢,义气之人自然是难得可贵的,但这话变得,意思看起来好像没变,都是说秦叔宝讲义气,但这话变话的,果然是口口相传,传着传着,没准都能变了样儿。

  秦叔宝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头,他其实也绝没有想到自己做的事能流传后世。能被后人称赞义气,嗯,他这辈子没白活了!想着想着秦叔宝露出了笑容。

  【同年七月,李世民率军进逼洛阳,攻打王世充,每以秦叔宝为先锋。征讨洛阳期间,李世民挑选一千余人作为精锐骑兵部队,命其身穿黑衣玄甲,分为左右队,由秦叔宝、程咬金、尉迟敬德、翟长孙四人分别统领。每次作战时李世民亲自率领作为前锋使用,攻无不克,所向披靡,令敌人闻风而丧胆。】

  【窦建德来援洛阳,于虎牢关中,秦叔宝与程咬金、史大奈、宇文韵等人随李世民凿穿窦军大阵,来到敌阵后方展开唐军旗帜,令窦军以为己方已败,军心涣散从而大败溃逃。最终窦建德被俘,王世充绝望出城投降。破窦建德之战,秦叔宝率数十名精锐骑兵先冲破窦军大阵,撕开了第一道粉碎窦军的口子,怪不得王世充

  以得此人才为喜,在秦叔宝离去时又不敢阻拦。】

  王世充眼冒红光,这样的人才,这样的猛将,不愿意为他所用,可知他心中是有多么的难过。

  “秦将军,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也。我数次南征北战,都是以秦将军为先锋,打出大唐的气势。”贞观时的李世民也想起了秦叔宝一回又一回的冲在了最前头,让他可以由此开局,将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秦叔宝赶紧躬身道:“陛下过誉了,论起英雄我大唐将士谁人不是?末将不过是追随在陛下身边,能让陛下看见罢了。

  功,满朝武将里比他功高的人多了去了,他有什么资格引以为傲的。秦叔宝一向不是那贪功自傲之人,就算沈悠细数他所立下的功劳,他也不过是听着,为自己能够为后世所知而喜罢了。以为足以沾沾自喜,他还没有这样的资格。

  【虎牢关一战,李世民得以被封为天策上将,秦叔宝也获封为翼国公,赐黄金百斤,帛七千段。同年七月,窦建德被斩,他的旧部害怕李唐容不下他们,叛出而拥立刘黑闼为王,半年之内以锐不可挡之势收回窦建德昔日所有领土。十二月,秦叔宝随李世民前往河北平叛。】

  【要说秦叔宝的英勇,更得说他每回两军对阵,但凡对方炫耀自己兵强马壮的武将,李世民都让秦叔宝前去。没办法,谁让秦叔宝有那单枪匹马斩敌将于万众之中的本事。咱们二凤是什么人?要论

  兵强马壮,能人众多,他岂能不顺势露上一手,以令天下皆知,要论兵强马壮,无人能及于他。打仗,打的就是那股气势,两军对阵时,要是对方耀武扬威,我方却一声不吭,岂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的威风?秦叔宝的出现,他的本事,那是起到了震慑作用。试想这刚摆开阵势,都没正常交手,他们家最嚣张的那个都叫人砍了,这对站在他们身后的将士来说,极是打击的。】

  没错,秦始皇能够理解秦叔宝的本事对于李世民来说意味着什么,秦始皇可从来没有让人在他面前嚣张过,但凡敢嚣张的就得死!

  刘邦对别的人都还好,他不差,但秦叔宝这样的,他就馋了,他其实也差这样一个可以帮他长脸的人,尤其是一照面,谁要是敢对他不敬,就能直取别人项上人头,为他扬眉吐气的人!

  【武德九年,都知道了,玄武门之变,秦叔宝虽不是像尉迟敬德他们那样是主谋,却也参与了玄武门之变

  。】

  到这儿,秦始皇好想问问,这唐高祖到底手里有没有能扛能打的人?怎么感觉这一个个有本事的人都在李世民的手里,也就怪不得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能那样顺利成功。这唐高祖莫不是个糊涂虫,手里竟然一个能打的人都没有?

  糊涂,虫,李渊:你觉得我儿子李世民不够能打吗?

  秦始皇:你都知道防着你儿子了,你不知道你儿子会反你?

  李渊:你知道李斯和赵高会反你?

  扎心了!

  刘邦此时也是对李渊嫌弃无比,作为开国皇帝,叫儿子逼得退了位,也是没谁了。他那些个儿子,来来来,有一个算一个,哪一个敢在他面前大声说话。

  “丢了开国皇帝的脸。”刘邦狠狠一唾,虽然没头没尾,旁边的吕雉那是完全明白他话里的意思。不过,吕雉于此时道:“陛下不希望有李世民这样的一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