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行而不辍
嘶,这句话余威甚远。
刘邦和吕雉第一反应都是那一句五百年后,东汉也有人称王?东汉,汉还分了东西?同样有此反应的必须得是西汉的各位皇帝们。
后世对于这事相当了解的,听着
沈悠点评吕雉的操作,也必须得说,确实,怎么说吕雉的权利都是基于刘邦的,结果后面吕雉竟然不管不顾刘邦早早定下的盟约,那不是给了人在吕雉去后,可以光明正大的清洗吕家吗?
吕家,纵然后来陈平等人出兵杀吕氏诸人,用的理由都是他们谋反,然《史记》中的记载,吕家的人果真起兵谋反?
【吕雉也未必不清楚,毕竟在她大封诸王时,大臣们都纷纷反对,用的正是刘邦这句盟约。但那个时候的吕雉确实可用的人太少了,曾经支持她的人都已经死去,剩下的这些人,人心各异,谁也不敢说这些人就真靠得住。相比之下,她只能选择任人唯亲来控制朝廷。这样的操作自然是不可取的,
更为后世所诟病,也让人捉住这个把柄,最后扣上诸吕谋反的罪名,以达到灭吕氏满门的目的。】
【关于诸吕之乱,从《史记》记载中,是刘肥之子刘章从妻子吕氏的嘴里得知吕家有谋反之意,因而先下手为强,派人通知他的兄长齐王,然后齐王一路西进,刘章则和朝中大臣们谋划。长安城里,各方皆动,陈平和周勃明明在吕雉死前再三叮嘱了吕家人吕产、吕禄,兵权一定要握在手里,守卫宫殿,甚至不让他们为自己送葬,莫要因此而受人扼制。可最后,所谓的诸吕谋反,他们却像是毫无准备的人一样被人轻易的杀了?什么吕家女告密刘章,咱们就说,吕家但凡真要谋反,能让一个出嫁女知道?还能对刘章没有任何防备?那时候的吕家是真正的大权在握,结果就是,吕家反没反没有任何的证据,吕家的兵权却没了,他们被里应外合全都干掉了。吕氏一族男/女无少长皆斩之”。】
饶是之前听到吕家被灭,吕雉想到过那会是满门尽灭的结局,但此刻听到无少长皆斩之,还是让吕雉的心狠狠抽痛了。
【诸吕之乱,这是在历史上定性的,毕竟最后上位的汉文帝得益于众臣诸吕,而且废刘盈诸子,刘盈的几个儿子全都被杀,因此,众臣才商量另迎新帝。但凡没有诸吕之乱,那他这个皇帝岂不是当得名不正,言不顺了?好在我们太史公有史家风范,没有因为当时在位的皇帝是汉文帝之后而肆意修改,人云亦云的定性诸吕谋反。明面上不能说,但却也影射了所谓的诸吕之乱不过是那些人为灭吕家而寻的借口。说来说去,那争的都是权,也是功臣的泄恨。】
【所以,太史公没有明说,却也暗隐不少。《史记》记载当初吕雉在封吕氏诸王前,何尝不也大封刘氏宗亲
,换而言之,吕雉想要通过吕氏为王达到控制兵权不假,那只是为了保证对朝堂的控制。咱就说,吕雉在那个时候就清楚的知道,兵权在手,天下我有,这样的意识,她远胜于多少人?可惜,吕家的女人厉害,吕家的男人天真得可笑。】
【作为吕家手握兵权的吕禄,以为好友郦寄之父郦商被人劫持的缘故,竟然相信了郦寄的一面之辞,要将手中的兵符交到周勃这个太尉手里。亏得吕家有人反对,此事才没有成。甚至在刘襄兵出时,还跟郦寄一道外出游猎,遇到了自家的姑母吕要,也就是吕雉的妹妹,人还有规矩的下去拜见,可吕要却大怒道:“你身为上将而轻易离军游猎,吕氏如今将无处容身。”】
【可惜,吕禄压根听不进去。吕耍随后将家中的珠玉、宝器全都拿了出来,抛散到堂下,说:不要为别人守这些东西了。从那个时候开始,吕要已然看到吕家的结局,自己的结局。偏吕家的男人却毫无所觉。也就怪不得吕家覆灭。】
【最可笑的是,吕禄的兵权是他亲手交出去的,就是交到郦商的手里。不过是因为郦商和刘揭劝吕禄道:“皇帝指派太尉代行北军指挥职务,要您前去封国。立刻交出兵将印,告辞赴国,否则祸事发生。”就这么一句话,就这一句话,吕禄竟然就将兵权交出去了。】
【吕家的男人都那么蠢的?他们连最基本的政治常识都没有?当然,由此也可以看出,吕家是想谋反作乱的人?只不过是有人打着皇帝的名号让他交出兵权而已,吕禄竟然就乖乖的交出去了。靠!想想吕雉为了帮他们争到兵权,为了保全吕家付出了多少?真,吕雉最后名声能那么坏,纯粹后继无人。吕禄交出兵权,兵符到了周勃手里,从此军权相易,吕家自此也开始覆灭。】
谁听了吕禄的操作心里不纳闷了,到底吕家怎么会出了这样一个没脑子的人。
兵权是他们吕家立足的根本,他竟然听别人几句话就把兵权交出去,亏得吕雉在最后操心无比的要把兵权交到他手里,只为保全吕家,他竟然就那么轻易交出去?
刘邦嘴角抽抽,实在没能忍住的问:你们吕家竟然能养出那么傻的儿子?吕雉面上无光,却也同时反击道:陛下不如教好太子。
他们两个的儿子但凡争点气,他们都能省不少事,刘邦不考虑考虑?
笑话吕家养出一个傻儿子,他们两个的
儿子不傻?
刘邦嘴角抽抽,傻儿子什么的,他绝对不想要,那不是没办法?
“皇后的提议不错,朕答应了。”刘邦突然冒出这话,很是没头没尾的,不过吕雉听清了。想要让马儿跑,就得让马儿吃草对吧。刘邦总得给吕雉希望,唯有如此才能让吕雉为他所用。吕雉一眼扫过刘邦,她已然明白刘邦之意,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刘邦有刘邦的算计,吕雉难道就没有吗?且看谁能得到更多的利。
【不过,最积极的刘襄最后却错失皇位,毕竟陈平和周勃他们杀刘盈诸子,本意是要除吕家,吕氏的血脉之后,让这样的皇帝长成,他们这些个功臣能有什么好下场?同样,刘襄这样的积极,看起来就不像是个好控制了,他们哪能把自己的命交到别人手里。最终,刘襄为旁人做了嫁衣。】
【要说陈平和周勃他们为什么会想置吕家于死地,让他们一家覆灭,这事要论起来得论到刘邦和吕雉杀功臣这个事上。说起杀功臣,但凡对大汉历史有所了解都一定知道韩信死的事。狡兔死,走狗烹。汉高祖刘邦也是代表人物。但比起于刘邦,吕雉作为配合刘邦杀人的人,名声可是比刘邦要差得多了。具体是怎么样的呢?】
第148章 计杀韩信
别管是谁,听到狡兔死,走狗烹什么的,都不由拧紧了眉头,这字面上的意思听得就让人不是很好。
刘邦又一次和吕雉对视,“看来这是要说到杀功臣了,咱们现在的处境可不好。皇后想好应对之法了?
“那得看,他们会不会为了天幕的话叛汉。若是,陛下不是也可以名正言顺的解决他们?诚然,论行军打仗,韩信无人能及,但打仗打的从来不仅仅是前线。”吕雉知道最要命的事开始了,异姓王,刘邦为了安抚功臣必须要封这些王,然而为了天下安定,刘邦也必须想方设法解决这些异姓王。
在皇帝的头上悬着一把刀,没有哪一个皇帝可以接受。
刘邦可以忍一时,到他现在作为皇帝,他就不可能再忍下去,更不会选择容忍那些诸侯王随时危及他的天下,甚至让天下陷入不安。
【吕雉自楚归汉,天下很快大定,然刘邦为安功臣们,尤其是从前被项羽所封的各路藩王,不得不封了七位异姓王,他们分别是齐王,后改楚王的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韩王信,后燕王卢绾是在平定燕王臧荼才封的,因此西汉初的异姓王只道七位。】
西汉,这就让人想起这前沈悠提过的东汉了,竟然真分东西,这,怎么回事?
秦始皇听到异姓王什么的,冷哼一声,分封之制不可取,否则下场只能是像周朝一样。后世的这些人,倒也不是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只不过没办法,自己没本事,便只能分封了!
【其实说刘邦和吕雉屠戮功臣是有些过了的,基本上我们所知的刘邦杀的功臣,都是这些个异姓王。而且还是叛过项羽的这些王。咱就说,作为一个皇帝,底下的人有能力有实力随时能把你取而代之,这是人能忍的?不安定的因素存在着,皇帝不想办法解决,不寻思怎么把天下都握在手里,那就算不得一个合格的皇帝。】
【当然,对于被杀的功臣来说,他们原本就有兵有马,想收他们的兵马,再想让他们乖乖听话,哼,这是想把他们当成傻子一般对付?但事实而言,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诸侯国并立,中央调动不了他们,甚至他们可以自主的管理他们的诸侯国,是好事吗?】
【别的就不说了,春秋战国是怎么形成的?不就是因为诸侯并立,国与国之间争斗,争地争人,最后结仇,吞并,造就了战争数百年。这是好事?对,有人会说,
就算没诸侯国,王朝中的争斗从来没有间断过。是的,就好像所谓的诸吕之乱,乱于上而不曾乱下。上层争斗并没有波及于百姓。可是
战争一但发生,第一个波及的必须是百姓。】
【所以,统一是秦始皇确立的思想,在我们华夏扎根繁衍,到了刘邦这儿,哪怕只是长成了一根小树苗而已,刘邦也是要往小树苗上浇灌水的。理所当然,看着一个个比他年轻的诸侯王们,尤其是韩信,刘邦如同芒刺在背。】
一说到统一的思想是他确立的,而且扎根繁衍,秦始皇必须要为之骄傲,他也应该为之骄傲对不对。
就像沈悠说的那样,秦虽然历二世而亡,但对后世的影响可是千秋万代的,他这个秦始皇半点不假!
【是不是应该也细论一论韩信呢?还是等论西汉功臣们的时候再说。韩白卫霍这四位的份量,都知道的了。可以说,刘邦能够顺利东出,能够打败项羽,韩信厥功至伟。也正是因为如此,刘邦每每瞧着眼前的韩信,无不在反思,自己到底能不能对付得了韩信。】
【人性几乎是一致的,对于未知的危险,总要想方设法解决。刘邦于汉高帝六年十月收到人上书控告韩信谋反。谋反,又是谋反呢,真假难辨,但再也没有比这个更好的罪名。反不反的,不就是人一句话的事?就像长孙无忌,李世民不相信他反,他当然不会以谋反定罪,李治信了他谋反,他就只能以谋反论处。】
这话说到点子上了,皇帝掌握了生杀大权,就算底下的臣子再能干,再有本事,那都没有用。一但君强臣弱,终究是臣死。
刘盈那些个儿子死了,纯属吕家人给坑的。刘邦听到这话,眼中流露出冷意,韩信,韩信……
对于韩信来说,他的心已然提了起来,此时此刻的他好奇无比,刘邦到底要用什么样的手段解决他。
君臣名分,韩信不由捏紧了手,是不是他可以抢先一步?不,他有多少胜算?打下这个天下,他能够治理得好吗?韩信须得考虑的问题很多,每一个都让韩信不得不为之迟疑。
【但是,想以谋反之罪处置韩信,刘邦手下的兵马既不及于韩信的英勇,用兵刘邦也是不及于韩信,来硬的怎么可能呢?因而,刘邦听从陈平建议,假借巡幸云梦泽之名抵达楚国边境,在韩信见驾后当即将韩信扣下。不过,这回刘邦却没有借机杀了韩信,只是夺去他的封地,
将他贬为淮阴侯。】
【自此,韩信居于长安,可是韩信也相当的清楚,自己怕是难逃一死了,便与从前在他手下听命的陈豨商量里应外合,陈豨在外谋反,引刘邦出兵,而他在长安与陈豨接应。果然,汉十年,陈豨谋反,刘邦亲率大军前往平乱。韩信托病没有随从。随后开始在城中谋划。】
【只是不知该说韩信是不会用人呢?还是运气太差,他以为长安内剩下吕雉和太子刘盈就好对付,却没有料到他想做的事他的家臣已经告发至吕雉处。得知此事,吕雉当即毫不犹豫召萧何合谋。派人假称从刘邦处回来,陈豨已然俘获被杀,朝中庆贺以设宴,召列侯群臣前往祝贺。萧何劝与韩信:纵然生病,也勉强去祝贺一下。韩信入宫,吕雉早已命武士将韩信捆起,在长乐宫的钟室将他斩杀。】
听到这儿,秦始皇比较奇怪的是,韩信竟然那样的相信萧何吗?只凭萧何的一句话,他就乖乖的进宫?怎么看起来韩信和那吕禄一样都轻信于人?
这还是能和白起并列的能将?死得如此憋屈?
秦始皇对韩信这个人打了一个问号。
刘邦和吕雉对视一眼,刘邦道:“这回不能这么取他性命了。”
吕雉宽慰道:“总有别的办法。”
他若是提防了萧何,难。刘邦一听沈悠说起韩信的死,便知道最关键的人物是谁。是萧何。
韩信对萧何的信任非他人可比,一但没有了萧何作为韩信信任的基础,要杀韩信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若按天幕所说,陛下该在汉高帝六年杀了韩信,因何留他多活几年?”吕雉又指出关键,刘邦微拧眉头,明显也在考虑这件事,他为何要容韩信多活了几年?
眼下该考虑的是如何安抚韩信。吕雉提醒刘邦别忘了最重要的事。别的人也就罢了,那可是韩信,让刘邦如鲠在喉的韩信。为何让刘邦如此介怀,不正是因为韩信有能力,有本事危及于刘邦的地位?
既如此,韩信但知将来必会死于刘邦之手,难道他会坐以待毙?换成是他们都断然不可能接受这样的结果,更何况那是韩信?
刘邦拧紧了眉头,要说韩信会死在他们的手里,天幕不是第一回 说了,这一回说得比较细,就连什么罪名,什么方法都说得清楚,韩信要说还没有行动必是骗
人的。
“皇后有什么主意?刘邦在这个时候捏紧了拳头问,吕雉拧紧了眉头,刘邦道:“联姻如何?
这个想法只怕刘邦不是第一次动了,而是早在之前他就想了。吕雉瞬间明白了刘邦的意思,但也知道这样的消息下,他做下这样的决定意味着什么。
陛下,皇后,公主求见。
吕雉只觉得舌头重若千斤,她那想要脱口而出的拒绝不知怎么的却说不出来。偏在这个时候宫人来禀,刘邦听着一怔,随后便道:“让她进来。”
而韩信听到这儿,突然笑了,萧何,竟然是萧何吗?最后他竟然因为萧何而死在吕雉手里?谋反吗?要不要反一反呢?
等死,谁愿意等死呢?之前韩信不是不知道自己的结局,但他也想听一听究竟刘邦会用什么办法杀他。
如今他知道了,那他,是不是也可以先下手为强?
【一代名将韩信就这样死于吕雉之手。对于韩信是否谋反一事,按《史记》记载是具体的实施的,但也有人对此质疑,以为凭韩信的军事能力,刘邦绝不会是他的对手。】
【无论历史的事实怎么样,世人对韩信之死极是惋惜,谁让这一位既年轻又有本事,偏又死得太早。他的死,在后世人看来是刘邦和吕雉不容于功臣,也昭示了这一对夫妻的心狠手辣。】
【其实在之前我不了解的时候,我以为的刘邦和吕雉屠戮功臣该是把功臣杀得一个不剩,最后我却发现,其实刘邦和吕雉杀的都是威胁到大汉江山的人,安分守己,尽人臣本分的,刘邦和吕雉是一个都没有动。屠戮功臣有些过了。】
第149章 自请
嗯?秦始皇好奇了,他记得沈悠不止一次说过史书道刘邦屠戮功臣,怎么就道屠戮过了呢?
对比自己,秦始皇想到自己坑的那些个骗他的方士,那都有人扣他一顶坑杀天下之儒的罪名。算了,算了,嘴长到别人身上,手也在别人身上,他都死了,还能管那诸多事才怪。
刘邦对此就不提意见了,此刻鲁元公主,刘邦和吕雉的女儿已经进殿,刘邦对女儿一向不怎么在意,鲁元公主显得有些怯懦,在这点上和刘盈并无两样,也是一直让刘邦无心多看一眼的意思。
父亲,母亲。”鲁元公主冲他们福福身,略显得紧张的捏住了双手。刘邦望向鲁元公主问:“有什么事?
刘盈被他罚跪在外头,吕雉没有求情,想来现在满朝的大臣都知道他罚了太子刘盈的事,天幕把刘盈做过的一些事都说出来了,要怎么说呢?但凡刘盈能开创一代盛世,他哪怕再凉薄无情,谁也抹不去他的功绩。到现在为止,在他们听来,只觉得刘盈是端着碗骂娘,得了便宜卖乖,仗着自己是吕雉唯一的儿子,以此而无所忌惮的挥霍吕雉为他的付出,偏还一副自己受尽委屈的样儿,这就让人挺不喜欢的。
“父亲和母亲谋杀韩信一事藏不住了,女儿有一计。”鲁元公主似乎鼓起了勇气说出这句话,刘邦很是意外,他这个女儿还有脑子?
就是吕雉也有些意外。
刘邦心里未必没有主意,但既然鲁元公主开这个口,刘邦且问:何计?
“联姻。”这两个字丢出来,和刘邦之前同吕雉透露出言外之意几乎一致,吕雉心下一紧,刘邦这回看着鲁元多了几分温和,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女儿知道。女儿既是大汉的公主,大汉在,女儿安,女儿也希望能够大汉能够安安稳稳。与韩信联姻,女儿不吃亏。而且,观韩信作为,他只会领兵打仗,旁的并不擅长。鲁元公主努力的将这番话捋顺了说出来。
刘邦这回惊奇了,这话是谁教的你?
自己的女儿是什么德性刘邦多少有点数,要不是吕雉在,他会怀疑是吕雉教的,但吕雉一直跟他在一块,没有这个机会,因此,刘邦就想弄清楚,谁给鲁元想出那样一个主意?
鲁元公主倒也不瞒着道:“是女儿身边的一
个嬷嬷。息嬷嬷。”
揽功什么的,鲁元公主不至于,况且,她听着对方将一切说得在情在理,她根本无法拒绝。刘邦这回望向吕雉,吕雉道:“孩子身边的人都是妾挑选过的,清白人家,可信。”
别的事吕雉或许不怎么在意,独独对一儿一女,吕雉是断然不会让他们置身于危险之中,为此,在他们身边的人定是她再三筛选过,确定可信才选的。
只是吕雉也没有想到,她给鲁元公主的人里,竟然有一个这样的聪明人吗?
你为什么愿意?刘邦问出这句话,其中的深意让不过才十岁的鲁元公主打了一个冷颤。但是,鲁元公主捏紧衣角,终是抬起头道:女儿想要保护父亲,更想保护母亲。
上一篇:宿敌竹马竟成我道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