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飞升后还要回来收债这件事 第167章

作者:三水小草 标签: 女强 爽文 复仇虐渣 异闻传说 玄幻仙侠

  端详了片刻,秦四喜将情种吞了下去。

  见她镇定自若,孙瑶瑶和其他几个鬼差心中却忐忑。

  “秦娘子,此次没了帝运牵连,生死簿上一片空白,你千万小心。”

  “我明白。”

  大启玉衡元年,七月,鹿州一处农庄里,一个女孩儿出生了。

  她的生母看着这个孩子,摆摆手。

  “将她送走吧。”

第115章 姑娘请披黄袍(一)

  五月初三,芒种,又恰好是丙日,算是正式入了梅。

  天上的小雨稀稀拉拉,又不肯停,又不肯大,下得人心里生烦。

  小小的庄子上,两个婆子踩着泥水忙忙碌碌,脚步声噼噼啪啪,仿佛忙出了千军万马的架势。

  厢房里安安静静,仿佛没人似的。

  又过了许久,房门突然被人打开。

  “姑娘,你之前给老爷做的袜子放在哪儿了?可千万别忘了要给老爷。”

  大约六七岁的女孩儿抱着布老虎站在窗边,门外的昏暗天光跟着刘婆子一起挤进了门里,照亮了门口的那一片儿。

  她点点头。

  见她这样,刘婆子很是不满意。

  “姑娘,老爷一季就来看你一次,你好歹有些精气神儿,也省得有人说是我们亏待了你。”

  “刘婆子,你嗓门别这般大,姑娘懂事儿的。”另一个婆子也挤了进来,将女孩儿拉到了门前仔细端详了下,取了红色的发绳儿和篦子,要给她重新整理头发。

  细黄柔软的头发在婆子手里被拉来薅去,小女孩儿抱着布老虎也不挣扎。

  刘婆子看她的样子,叹了口气:“天天在屋里这么憋着,好孩子也憋出毛病来了。”

  女孩儿抬眼看看她,仿佛听懂了好孩子三个字儿。

  另一个婆子姓吴,比刘婆子要和气不少,她笑着说:

  “咱们姑娘生得好,又乖巧,只要讨了老爷喜欢,能回了府上……”

  刘婆子的脸一板,厉声道:

  “别在姑娘面前胡说!”

  吴婆子闭上了嘴,又拉着女孩儿开了箱笼找衣裳。

  看着刘婆子去了灶间烧水,她蹲着身子小声说:

  “姑娘啊,吴婆子给你把去年的衣裳找出来穿了,一会儿老爷来了,你就哭,哭着求老爷,让他带你回了府里。府里多好呀,你看看老爷年后给你送来的多宝链子,咱们这穷乡僻壤的小庄子哪有这等好东西呀?”

  小小的孩子一岁一个样,去年初秋穿的夹衣到了今年的五月,已经连肩都敛不进去了。

  吴婆子拽着女孩儿的手臂硬往里面套,手上劲儿用大了,夹衣的前襟被撕出了一条口子。

  女孩儿踉跄着跌倒在地上,布老虎也摔到了一边。

  她低头看看身上破烂的夹衣,轻声说:

  “让我穿着这个见父亲,父亲不会打你么?”

  刚刚急了眼的吴婆子突然回过神,大惊失色,连忙抽了自己一个耳光:

  “姑娘,姑娘,婆子我不是存心的呀!姑娘你赶紧起来。”

  女孩儿坐在地上,脱掉了那件夹衣,又捡起了自己的布老虎,才拍拍屁股站了起来。

  这么一折腾,她刚梳好的头发也乱了。

  吴婆子心知自己闯了祸,连忙又拿起篦子给女孩儿梳头。

  “姑娘,婆子我是心急了,可我真是一心为了姑娘呀,四月的时候府里给咱们这儿送了东西,那是因为姑娘你又添了弟弟,你都已经有四个弟弟了,还有个嫡出的妹妹……老爷虽说一季来看您一次,那也就一次,咱们这个小庄子上只有姑娘你一个,府里可是有五个呢……”

  窗外一阵脚步声,吴婆子连忙住了声。

  刘婆子在敞开的门口一站,她说:

  “我看见姑娘去年的衣裳坏了,我去补补改改。”

  说完,她一把抓过那件坏了的夹衣就往外走。

  刘婆子冷眼看着她,对着她的背影冷哼了一声。

  她扳着小女孩儿的身子看了又看,轻轻叹了一声:

  “姑娘,刘嬷嬷知道你心里什么都懂,别听吴婆子胡沁,她自己就是府里的家生奴,自然想着回去……”

  “刘嬷嬷,之前送来的鱼,是因为爹又有了弟弟。”

  小女孩儿的声音低低的,像是躲雨的小鸟。

  刘婆子的心里顿时一软。

  “姑娘……”

  她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大人之间纠缠,最后苦了的是孩子。

  “姑娘,府里的少爷是你弟弟以后也是你的依靠。”

  女孩儿低下了头。

  细细软软的手指捏着布老虎的脸。

  “刘婆子,外面来人了!府里来人了!”

  听见吴婆子的喊声,刘婆子立刻站了起来。

  “姑娘,老爷来看你了!”

  她拿起一件蓑衣披在女孩儿身上,又把她抱了起来。

  六岁的小女孩儿也有几十斤重了,她一手抱着,另一只手撑着油伞。

  吴婆子的腿脚比她快多了,兴冲冲大开了门,把人迎了进来。

  看见来人,刘婆子却停了下来。

  进来院子的是两个婆子和一个管事,袖角都是绸的,可见是府里的体面人。

  带头的是个身量不高的婆子,她一进来就将这院子里外看了个清楚,脸上带着和善的笑,见一个高壮婆子抱着一个小姑娘不肯往前走了,她也不在乎天上飘的雨,连忙迎了上去:

  “这位就是月池姑娘了吧?我是夫人跟前伺候的,府里都唤我一声琴嬷嬷。奴婢今日来,是奉了夫人的吩咐,来接月池姑娘回府的。”

  说着,她掏出了一块对牌送到了刘婆子的面前。

  “不知这位姐姐怎么称呼?”

  “我姓刘。”

  看见了孟家的对牌,刘嬷嬷的眼神还是防备的。

  唤了一声“刘姐姐”,琴嬷嬷已经端详起了她怀里抱着的小女孩儿。

  六七岁的年纪,脸庞娇嫩,可见是被养得干净,一双圆圆的眼睛看得人心软,样貌真是生得好。

  太好了。

  “月池姑娘,跟奴婢回府吧。”

  吴婆子欢喜坏了,连声说:“我这就去收拾东西。”

  琴嬷嬷还是笑:“府里什么都有,这边的东西吴氏你慢慢收拾着就是,我们先把姑娘带回去。”

  刘嬷嬷看着她的急切,轻声说:

  “姑娘,咱们走么?”

  小女孩儿看看外面的马车。

  那个叫“府里”的地方,有一个妹妹,四个弟弟。

  还有……

  “那是父亲住的地方吗?”

  听见姑娘说起老爷,刘嬷嬷就知道姑娘是想去的。

  “是,那个府里,是老爷住的地方。”

  小女孩儿想去。

  她想见父亲了。

  ……

  尧州府孟家传了四代,最兴盛时候,家里一代出了一个吏部侍郎、一个中州别驾,传到如今,朝中已经没有什么大官了,只有一个六品长史,还远在金州,好在已经有了家业根基,在尧州府的易阳县也是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

  还有两个月才七岁的小月池被人领着,跨着一道门,又一道门。

  她的布老虎下车的时候就被人拿走了,她看着路,在心里默默数着,等她停下的时候,已经走了七道门了。

  以后走七道门就能见到父亲么?

  堂屋里有陌生的香气,有女人在前面说话。

  “哟,夫人,这是哪来的小丫头?您是要给月容选丫鬟,这也太小了些……”

  “这是咱们府上的姑娘,三房里算是大姑娘,四房排在一处,应该是十三姑娘。你把头抬起来,我看看。”

  女子的声音有些远,小姑娘低着头,似乎没有听清楚。

  领着她进来的琴嬷嬷小心蹲下,说:

  “姑娘,夫人叫你抬起头来。”

  她抬起头,看见了一个穿着正红衣裙的女子。

  屋子里点着灯,照得女子头上亮闪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