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犯太岁,唯有嫡女福星高照 第23章

作者:檀晓 标签: 玄幻仙侠

  她一把揪住春俏的头发,怒吼道:“你这个小浪蹄子,你把里面的东西弄到哪里去了?”

  沈大老爷更是糊涂,忙问:“什么东西,这只匣子从哪里来的?”

  老太太也是不解,问道:“究竟是怎么回事?”

  沈凝冷笑一声,走了过来,走到孟氏面前:“放开她!”

  “不放,是你把匣子砸烂的是不是,你个丧门星,你......”

  后面的话还没有说出来,孟氏便觉胳膊一麻,揪着春俏头发的手软塌塌地垂了下来。

  春俏吓得面如土色,一获自由便藏到沈凝身后,哎呀,可吓死小丫头了。

  沈凝的目光落在孟氏脸上,意味深长。

  孟氏猛地打个激灵,这死丫头是发现什么了吗?

  “二丫头,究竟是怎么回事?”老太太问道。

  沈凝走到老太太面前,冲老太太施了礼,说道:“孙女砸墙时,发出了这只匣子,这只匣子藏在墙头里,有一块砖是空心的,砖被砸碎后,露出了这只匣子。”

  春俏连连点头:“二姑娘说得没错,奴婢和小海全都看见了。”

  沈凝的目光在院子里的众人脸上扫了一圈儿,有好奇,有惊讶,还有不可置信。

  只有孟氏的脸上满是惊惧。

  孟氏害怕了?

  沈凝的目光最后落到沈大老爷身上:“院墙里藏着匣子的事,大老爷可否知晓?”

  沈大老爷摇头:“并不知晓。”

第41章 那是血符咒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落到孟氏身上。

  墙头里藏着一只匣子,大老爷并不知道这件事,而孟氏,不但知道,而且显然还对这只匣子非常重视。

  也就是说,这匣子的事,是孟氏瞒着大老爷做的。

  孟氏后退了两步,忽然像是想起什么,对大老爷说道:“我和你说过的,你是不是忘了?哎呀,你也真是,这事怎么还能忘了。”

  沈大老爷茫然,孟氏和他说过吗?

  莫非他真是给忘了?

  老太太看到大儿子那副耳根子软的样子就来气,索性不再看他,对沈凝说道:“二丫头,你继续说。”

  沈凝清清嗓子,继续说道:“这只匣子上面有锁,我看这锁的样子太过奇特,担心里面装的也是什么不好的东西,便用锤子给砸开了。”

  匣子虽然砸烂了,但锁头还在,众人看向那只锁头,二太太呀了一声:“这个是锁?我还是头回见到这样的锁。”

  其他人也纷纷好奇,就连做过官的沈大老爷,也是头回见到这样的锁头。

  他越发确定,他的确没有见过这只匣子,如果当年孟氏告诉他,要在墙头里放只匣子,依着他的性格,是一定会亲自看看这只匣子的,如果匣子有这样一把锁头,他绝对不会忘记。

  所以,孟氏在说谎,这只匣子的事,她从未告诉过自己。

  沈大老爷再次看向孟氏时,眼神里都是审视。

  孟氏更加心虚,把头别向一旁。

  沈凝的声音再次响起:“这只匣子被砸坏以后,里面的东西也露了出来,那是一道符,并且是用血画的,以血画符,我是小孩子,却也听人讲过,这是血咒,不是什么好东西,更何况,那符上还写了我的生辰八字。”

  所有人全都倒抽一口凉气,他们或许没有见过,也或许没有听过,但却知道,道士画符是用朱砂,而这用血画符的事,听着就觉碜得慌,一准儿不是什么好事。

  “那道符呢?”老太太失声问道。

  沈凝一脸惊恐:“说来也怪,我把那张符拿在手里,想要再仔细研究,可那符竟然着起火来,吓死我了,没有火折子,符纸自己就烧起来了。”

  没等老太太开口,孟氏便抢先说道:“胡说八道!根本就没有什么血符,全都是你自编自话,如果是真的,你把符拿出来给大家看看啊。”

  沈凝冷哼:“大太太,你怎么不早点说呢,非要等到我说这符已经烧了,你才开口?”

  “你你你......”孟氏气得脸色铁青。

  沈凝没理她,对老太太说道:“那张符烧起来时,春俏和小海全都看到了。”

  闻言,春俏和小海连忙跪倒在地:“奴婢(小的)的确看到了,那张符上的字都是暗红色的,而且姑娘把那符拿在手里,那符噗的一下就烧起来了,把我们吓坏了,生怕烧到姑娘的手。”

  沈凝伸出自己的手:“是啊,我还是头回见到这样的事,那张符明明是在我手里烧起来的,可我的手却没有被烧伤。”

  老太太看向大太太,拐杖猛地一敲:“孟氏,事到如今,你还要隐瞒,那张符究竟是怎么回事,是谁给你的,为何要有二丫头的生辰八字,你若是不肯说,我便做主,把你送回娘家,我倒要问问孟家是怎么教导女儿的。”

  孟氏吓了一跳,她一把年纪,若是被送回娘家,后半辈子都别想抬起头来了。

  孟氏噗通一声跪到地上:“婆婆,那张符是高人所授,能够克制丧门星的霉运,保沈家家宅平安,您看,您的病不就好了吗?”

  “胡说八道!”老太太大怒,“你是眼瞎还是心瞎,我的病是怎么好的,你不知道吗?若是没有二丫头,我现在还是个活死人!怎么,现在你倒说是因为这劳什子的符,才把我的病治好的?”

  老太太转向大老爷:“大郎,你是读圣贤书的,你也是这样想的?”

  沈大老爷面红耳赤,沈凝给老太太灌水的时候,他也在场,他亲眼所见!

  无论那碗水究竟能不能治病,但老太太千真万确,是在那碗水灌下之后苏醒过来的。

  “娘,是儿子教妻无方,儿子这便带孟氏回去,好好教她。”

  见沈大老爷要带着孟氏离开,沈凝才不会答应。

  这样还想溜?做梦!

  “祖母,孙女虽然没有见识,可也知道什么是正,什么是邪,那张符就是邪的,以血画符,多吓人的事,符上还有我的生辰八字,偏偏我一拿起来,那张符就烧了,这一准儿不是什么好东西,道士画的符,根本就不是这样的,大太太口中的高人,恐怕是邪道吧,大太太请邪道设血符咒来害自己的女儿,而且还要瞒着所有人,包括大老爷,大太太,你怎么解释?”

  是啊,虽然大家都说沈凝是丧门星,可也顶多就是避而远之,真真正正把沈凝当成妖魔鬼怪来对付的,说来说去也只有她的亲生父母。

  当爹的砌道高墙把女儿锁在里面,当娘的更狠,直接让邪道画符来咒自己的亲闺女。

  孟氏嘴唇紧抿,一声不吭。

  沈凝走到她身边,忽然凑到她耳边说了几个字,孟氏脸色大变,骇然看向沈凝:“你怎会知道?”

  话一出口,孟氏就后悔了!

  可是她说的这句话,在场的所有人全都听到了。

  “孟氏,你在说什么?”老太太喝道。

  “没,没说什么。”孟氏硬着头皮说道。

  沈凝笑了笑,对老太太说道:“祖母,我刚才问过大太太,她口中的那位高人,是不是孟家帮忙找到的,高人说沈家必须要把孟婉当祖宗一样供着,让孟婉处处压着沈家女儿,把沈家女儿踩到泥里面,我原本只是问问,没t想到却是真的,看大太太的反应,显然我全都说对了。”

  沈凝故意没提自己的名字,而是说的“沈家女儿”。

  这些年来,孟婉在沈家,吃喝用度不但高过她这个丧门星,更是比沈凌和沈冰也要强出许多。

第42章 孟氏对原主没有骨肉之情

  提到孟婉,最生气的就是二太太。

  孟婉和沈凌年纪相近,可是白凤城都知道沈家的表小姐孟婉才貌双全,秀外慧中。

  二太太记得清清楚楚,有一次姑娘们举办诗会,轮到沈凌做诗时,不等沈凌开口,孟婉便关切地说道:“凌妹妹,都是我不好,明知你不擅这个,还要拉着你一起来。”

  而且还生怕别人不知道,又要补充几句:“其实凌妹妹识字的,从小就能帮着二伯父二伯母看账本了。”

  那日,姑娘们全都围在孟婉身边,对沈凌避之不及,像是怕沾上她的铜臭气。

  沈凌回来以后便躲进自己的房间,二太太问了丫鬟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她是商户出身不假,可是二老爷为何会行商贾之事,还不是为了沈家?

  大老爷十指不沾阳春水,一心只读圣贤书,好不容易当了官,上上下下都要打点,打点就要用银子。

  二老爷只比大老爷小两岁,他十几岁就跟人倒腾南北货物,赚的银子全部算公中的,十成里有六成用在大老爷身上。

  后来大老爷不当官了也就没有俸禄了,沈家的家底也就那么多,养活一家子的重担,全部落到二老爷身上,这些年来吃的用的,十件里有八件是二房赚来的,就连孟婉身上的衣裳头上的钗环,也是用二房经商赚的银子买来的。

  到头来,孟婉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二房的女儿却是遍身铜臭的商户女,被白凤城的大家闺女隔绝在圈子外面!

  不要小看这些姑娘的圈子,她们的看法能够直接影响到父母兄弟挑选儿媳或妻子的眼光。

  如今沈凌已经及笄,亲事迟迟没有定下来,也是因为这些事受到了影响。

  想到这些,二太太怒向胆边生,她指着大太太说道:“你们孟家安的什么心?让沈家替你们白养女儿,还要把沈家女儿踩到泥里头?你不心疼自己的亲生女儿,可我的女儿却是心肝宝贝,你家那个孟婉,品行德行闺誉一样没有,最是卑鄙无耻,也就是你才把她当成宝贝!”

  大太太被二太太指着鼻子骂,骂她,她能忍,可是骂孟婉,大太太就不能忍了。

  “你这个商户女,有何资格说我的婉儿?”

  “你家孟婉不是商户女,她是娼,娼妇的娼!”

  论起吵架,二太太就没输过,她忍这个大妯娌很久了,她早就想骂了。

  二老爷见自家媳妇说得太难听,适时出来打圆场:“行了行了,每人都少说一句,一家人能有什么气?不要为了外人动火气了。”

  大太太差点气晕,老二这番话,分别是说孟婉这个外人不值得沈家人动气。

  她的婉儿,怎么会是外人呢?

  她还要说话,大老爷却已经不让她说了:“海棠,还不快带太太回去!”

  可是老太太不乐意了:“其他人回去,孟氏到祖宗像前罚跪思过!”

  孟氏一怔,让她罚跪思过?

  老太太是老糊涂了吧。

  “婆婆,我可是给沈家生了嫡长孙,那是您唯一的孙子!”

  孟氏把“唯一”二字咬得很重,她有儿子,这是她的骄傲,沈家三房,只有她有儿子!

  二房那个商户女,生来生去都是丫头,三房更不用说了,连男人都没有,这辈子也生不出来了。

  老太太冷笑:“你生下嫡长孙,那是沈家祖宗积的善缘,否则,你这种连亲生骨肉都要祸害的人,岂能有此福报?”

  孟氏怔怔,她有儿子,关沈家祖宗什么事?

  可是她也不傻,老太太既然搬出了祖宗,她就只能听着,不能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