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犯太岁,唯有嫡女福星高照 第304章

作者:檀晓 标签: 玄幻仙侠

  没费力气,西城兵马司的人便在赵家院子里的葡萄架下挖出了尸体,只是他们挖出的不是两个尸体,而是五具!

  这五具尸体中,有三具已经化为白骨,显然是死去多年的,而另外两具是近期的,从衣裳可以判断,都是年轻女子。

  当天晚上,赵家三口便被抓进了西城兵马司。

  一查之下,赵家传说中的那个和野汉子私奔的儿媳妇,竟然是今天在茶馆里的死者钱春秋的堂妹。

  好家伙,王晋立刻像是打了鸡血一般。

  不到半个时辰,便将两具女尸的身份确定下来。

  一个是赵天宝的妻子钱瑜,另一个是赵家的丫鬟小春。

  钱瑜失踪,赵家一口咬定钱瑜是和人私奔,闹得很凶,但是却没有报案。

  而小春虽然只是一个丫鬟,她失踪的事却是在京兆府报了案的。

  小春不是卖的死契,她是活契,只签了五年,她失踪的时候,正是五年快要到期的时候。

  到时,小春便不用在赵家做事,可以换一家,也可以回家成亲。

  而她就是准备成亲了。

  平时小春每隔十天便会回家一次,那天正是小春要回家的日子,准婆婆和准小姑买了一堆东西送过来,娘家人很高兴,虽说两家都不富裕,但却都是疼孩子的人家,都想着把自家最好的拿出来。

  于是两家人都在等着小春回来,可是等到快晌午了她也没有回来。

  小春的大哥便去了赵家,可是赵家却一口咬定小春一大早就回家去了。

  大哥一听就急了,莫非是在路上遇到拐子?

  他回家一说,两家人发动所有亲戚去找人,找了整整一天也没有找到,便到京兆府报了官。

  原本赵家三口一口咬定,根本不知道葡萄架底下有尸体,他们也不知道是谁杀了人埋到他们家的。

  确定了两具女尸的身份,一个是赵家儿媳,一个是赵家丫鬟,赵家想要洗脱嫌疑那是不可能了。

  别看赵天宝打女人厉害,可实际上就是个窝里横,西城兵马司的人只不过吓了吓,他就全都招了。

  把他怎么“不小心”打死钱瑜,爹娘担心小春报官,把小春也一并弄死的事全都招了。

  至于另外三具尸体,他是真的不知道。

  第二个招供的是赵老娘,赵老娘撒泼打滚,可是很快便发现她这一套在衙门里根本不管用。

  王晋冷着脸:“上刑!”

  对付女犯最常用的就是夹手指,衙役刚刚使力,赵老娘便喊着要招供。

  她招的就比较多了,除了他们一家三口杀死钱瑜和小春的事,她还说了另外三具尸体,全都是她男人,也就是赵老爹杀的。

  赵家是独门独院,而且他家是胡同里最外面的一家,十年前的一个晚上,天上下起倾盆大雨。

  那晚赵天宝出去打牌没有回来,听到有人敲门,赵老娘以为是赵天宝回来了,打开门却是两男一女。

  那是一个男人和他的妻子,还有他们的长随。

  他们就是京城人氏,只是今天出来办事回去晚了,没想到遇到大雨,想在这里避避雨。

  男人掏出二两银子。

  赵老娘原本还在犹豫,这时赵老爹闻声出来,看到银子,便热情地请他们进屋。

  外面的雨一直在下,一时半刻也走不了,赵老爹便和男人攀谈,得知男人竟然是刚从外地来京城的官员,他们刚到京城,今天是去牙行了,准备买房置业,原本前几天就敲定的事了,可是今天那房主先是迟迟未到,后来虽然来了,却又变卦了。

  他们本就在牙行里出来得晚了,现在又遇上大雨,只要先避避雨。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既然今天都约了房主去牙行了,那还用吗?这是去办手续,一手交钱,一手交鱼鳞册。

  既然房子没有买成,那么钱就还在他们身上。

  看着男人用外衫包裹起来的包袱,赵老爹知道自己没有猜错,他们带的是银票,难怪要找地方避雨,看来是担心银票被雨水浸湿。

  赵老爹借口上茅厕,取出藏了好几年的蒙汗药,再骗了一家三口喝下放了蒙汗药的茶水,趁着他们昏迷时,将三人杀死,侵吞了他们带来的一千八百两银票。

  赵家就是在有了这一千八百两之后才富裕起来,也过上了使奴唤婢的生活,后来还给儿子娶了媳妇。

  得知那三个当中,竟然有朝廷命官,王晋大吃一惊,忙又让人去查十年前官员失踪的案子。

  这事很容易便查了出来。

  十年前,刚从地方升迁进户部的张郎中和他的妻子,原是租住在客栈里,可是有一天他们出去,便再也没有回来。

  此案至今还在刑部挂着。

  谁能想到,他们竟然是被一对看似老实的老夫妻给活活杀死。

  这个案子因为牵扯了京兆府和刑部,王晋便不用管了,但是论起功劳,他肯定是最大的。

  这时,他想起了沈二老爷。

  沈二老爷是如何得知赵家埋着尸体的,而且钱瑜和钱春秋还是兄妹,这件事也太过巧合了。

  沈凝既然让沈二老爷去报案,便猜到王晋会怀疑。

  如果是其他人,沈凝或许还会好好想一想,但这个人是王晋啊,就是那个晚上睡觉前都要朝着四面八方抱抱拳:“各位鬼兄,小弟要睡了,你们可千万不要入梦啊,拜托拜托。”

  没办法,因为前面的案子,现在如果没有点神神鬼鬼的,王晋t便觉得人生不太真实。

  因此,沈凝提前便叮嘱过沈二老爷了,王晋还会找他,找他的时候要怎么说。

  果然,王晋找到沈二老爷,问他如何得知赵家埋了尸体。

  沈二老爷四下看了看,煞有介事:“王大人,小人如果说这是鬼告诉我的,您会相信吗?”

  来了来了,鬼鬼们排着队唱着歌儿向本官走来了!

  王晋连忙也四下看了看,用气声说道:“本官相信!”

  于是,两个三十来岁的大男人,关上门,又关上窗子,接着,头抵着头,身子挨着身子,说起了悄悄话。

第583章 找到钱小蕙了

  听到沈二老爷说这件事是鬼告诉他的时候,王晋的神情比沈二老爷还要坦然,一副“我就说是这么回事吧”的表情。

  沈二老爷都奇怪了,这年头见鬼这种事已经是司空见惯了吗?

  怎么这位王大人看上去和他家宝贝侄女一样镇定?

  其实吧,王晋是真的很镇定,毕竟,他心里也是这样想的。

  他还挺羡慕沈二老爷的,鬼为何找他,却不找自己啊。

  对,一定是因为沈大老爷,鬼觉得沈大老爷太冤了,所以才会去找沈二老爷。

  当然,虽然沈大老爷手握尖刀,可是王晋却真的没有怀疑他,因为沈大老爷还怂了,王晋深深怀疑,给他一把刀,他也捅不死人,说不定还把自己给弄伤了。

  回归正题,听说沈二老爷不但见到了死去的钱春秋,还看到了钱春秋的妹妹钱瑜,但是就连钱春秋自己也不知道是被谁给杀的。

  王晋说道:“这和令兄的口供大同小异啊,这是怎么回事呢?”

  沈二老爷说道:“王大人,您说会不会是迷药啊。”

  王晋啪的一拍大腿:“对啊,迷药!”

  其实若是以前的王晋,早就应该想到迷药了,可如今的王晋已经放飞自我,不在正常的航线上了,迷药这种没有灵异含量的东西,王大人怎么可能会去想呢。

  不过,现在沈二老爷一说,他便想起来了,哎哟,没看出来啊,这位寻味楼的东家还挺有破案天赋的。

  王晋找到当时的几位目击者,一通回忆之后,他们确实记得当时厕所里面有股味道。

  厕所里点了香,虽然香已经燃尽了,但那香是插在香灰里的,里面还有香头子,找了行家一验,那哪里是祛味的香啊,那是迷香。

  当时厕所里只有钱春秋和沈大老爷,而沈大老爷的长随是在门外,所以就这两位中招了。

  一个中招后被杀,另一个中招后成了杀人犯。

  而此时的沈凝,也没有闲着,因为钱春秋在把他们老钱家所有的人全都想了一遍之后,忽然想起的确有一个长得和钱瑜相似的了。

  钱春秋的父亲,和钱瑜的父亲是亲兄弟,他们家其实还有一个兄弟,那个兄弟是钱老爷子年轻荒唐和外面的女人生的,虽然抱回了家,但也成了钱老太太的眼中钉肉中刺,十五岁就被赶出家门自食其力了,和老钱家再无往来。

  大约三年前,有一次钱春秋遇到了本家一个堂姑,那位堂姑出了名的爱嚼舌根。

  老钱家最不愿提的就是那个被赶出家门的钱二伯,可是堂姑却偏偏就要和钱家人说起那一位,像是故意恶心他们一样。

  “哎哟,我前儿个见到你二伯了,这么多年没见了,他都成亲了,还有个闺女,你猜怎么说,他那个闺女啊,长得和你们三房的瑜姐儿一个样儿,一看就是一家人。”

  嗯,钱老太太最恨人家说钱老二和她的儿子们是一家人了,所以堂姑偏要这样说。

  对于那位堂姑说的话,钱春秋当然根本没有放在心上,现在终于想起来了,堂姑说的那些话全都没有,但是有一句是有用的,那就是钱二伯家的女儿,和钱瑜长得很像。

  沈凝问清楚钱二伯的名字,便让沈二老爷把这事告诉王晋。

  王晋一听,啥,钱春秋的鬼魂又来提示了?

  这可是好事啊。

  钱二伯现在何处,别人找不到,可难不倒五城兵马司。

  他们很快便找到五个与钱二伯同名同姓的,其中一个年纪最相符,叫来一问,果然,这个人正是钱春秋的二伯父。

  且,钱二伯确实有个女儿,只是他女儿病了,就是钱春秋被杀那日病倒的,昏迷不醒,怎么叫都不起来。

  王晋急得不成,当然,他一声令下,就能把钱二伯的女儿抬到衙门来,可是人家昏迷不醒,抬过来也没有用啊。

  钱二伯的女儿名叫钱小蕙,今年十五岁,比钱瑜小两岁。

  钱小蕙虽然年纪小,可却做得一手好刺绣,平日里常常从苏杭街的绣坊里拿绣活回来做。

  钱二伯说,最近钱小蕙经常不在家,他问过女儿,钱小蕙告诉他,有个大官家的女眷看上了她的手艺,让她进府绣屏风。

  可是这也只是钱二伯说的,钱小蕙还睡着,根本没有要醒的意思,想要她的口供也不行。

  沈二老爷从王晋口中打听到钱小蕙的事,立刻便想到了鬼上身。

  花香香不说是鬼上身,用那个镖师妻子的肉身来找自己的吗?

  当时花香香从镖师妻子身上出来后,镖师妻子就昏迷了,沈凝说了,这种情况最快也要一两个时辰才能苏醒,若是有那种体质弱的,不但醒不过来,可能还会生一场大病。

  当时那镖师妻子就不是自己醒的,是沈凝把她给弄醒的。

  沈二老爷想告诉王晋,他有办法让钱小蕙苏醒,可是那样一来,就要出卖侄女了,这可怎么办?

  沈二老爷只能愁眉苦脸来见沈凝,沈凝一听,这好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