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死后的第三十年 第5章

作者:芸香青柠 标签: 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 东方玄幻 逆袭 玄幻仙侠

  崔珣瞟都没瞟葡萄酒一眼,而是随口道:“放着吧。”

  小吏退下后,崔珣继续研读李楹的卷宗,不知不觉,天已金乌西沉,六百下暮鼓从承天门响起,坊市喧嚣渐退,崔珣合起卷宗,他轻咳两声,忽觉有些奇异。

  那小公主不是急着想查出到底是何人杀的她么,她费尽心思去换了阳铤,为何整整一日都未出现?

  他不由看向窗外,忽然门吱呀一声开了,不是李楹,是哑仆。

  哑仆将盛着热气腾腾的药汁的青釉碗小心放在案几上,然后比手画脚,崔珣道:“让你去办的事,办好了?”

  哑仆点点头,又比划了一阵,崔珣默然:“你说,曹五郎的母亲去世了?”

  哑仆又点点头,从他的比划中,可以略微看出“不堪受辱”、“上吊而死”的字样,崔珣沉默无语,良久,才说了三个字:“知道了。”

  -

  哑仆走后,崔珣静默良久,木窗没有关好,凛冽的凉风从窗缝中钻进来,冷的彻骨,崔珣喉咙腥甜,他剧烈咳嗽了几声,案几上盛着药汁的青釉碗放的都有些凉了,药汁散发着桂枝麻黄等药材混在一起的辛辣气味,崔珣端起青釉碗,准备饮下药汁的时候,那扑鼻的酸涩苦味令他作呕,崔珣未饮下去,而是将青釉碗丢弃一旁,转而随手提起案几上卢司业所赠的葡萄酒,摇摇晃晃起身,走到门前,推开了木门。

  门外原来下起了大雪,雪花如柳絮一般漫天飘落,庭院内白雪皑皑,纯净无暇,厢房廊下挂着的六角灯笼中燃着的烛影投射在雪地上,为银雪渡上一层柔和光晕,一轮圆月挂在天际,与这寒夜白雪相互映衬,美景如斯,崔珣披着白貂裘衣,盘腿坐靠着廊柱,他望着飞舞的雪花,恍惚间,脑海中忽然浮现出少年爽朗的笑声:

  “十七郎,这雪这么大,咱们还是明日再比试吧!”

  “你怕了?”

  “笑话,谁怕了?比就比!”

  雪花之中,少年如松,剑如游蛇,周围不断传来众人的喝彩声:“十七郎!曹五!好剑法!好!好!”

  雪越下越大,雪花与银剑的颜色渐渐交织在一起,崔珣望着雪花,胸腔忽觉闷胀,这份闷胀让他瞬间无法呼吸,崔珣剧烈咳嗽起来,他咳的厉害,苍白脸上也染上一抹艳色,瘦到嶙峋的手腕不由去抓地上的莲花纹凤首酒注,但许是手腕无力,他抓了几下都没有抓起来,到最后,才勉强握住酒注提手,崔珣颤抖着手,也不再将葡萄酒倒入金杯中,而是直接用酒注将葡萄酒灌入口中,灌了几口后,却咳的更是厉害。

  他咳了几声,却还想再灌,只是握住酒注时,却看到了酒注上的莲花纹。

  崔珣顿住,他抿了抿唇,也不再灌酒,而是如触蛇蝎,嫌恶的将酒注远远扔到一边,身上披着的白貂裘衣因为沾上了酒注里洒落的葡萄酒,本来洁白无暇的貂毛已经染了血红杂色,崔珣索性又直接解开裘衣,奋力抛开。

  白茫茫的大地,穿着绛红常服的崔珣坐靠在廊柱上,掩袖剧烈咳嗽着,他望着漫天的雪花,目光虚无,似乎在透过雪花,望向遥远的大漠黄沙。

  雪花纷纷扬扬,月色下,忽然出现一个撑着油纸伞的少女,少女身上披着白色狐裘披风,安安静静,脚步不快不慢,踏雪而来。

  -

  李楹徐徐走到崔珣身边,她收起油纸伞,抖落一伞的雪花,然后瞧了眼地上洒落的莲花纹凤首酒注,还有抛到一旁已经脏污的白貂裘衣,她什么都没说,只是坐到剧烈咳嗽的崔珣身边,道:“我这里也有酒,你敢喝吗?”

  崔珣停住咳嗽,他平静道:“有什么不敢的?”

  李楹的酒,是祭祀时的祭酒,李楹盘腿坐在崔珣身边,她倒了一杯绿蚁新醅酒,递给崔珣,崔珣一饮而下,李楹也端起金杯,饮了下去,一杯下去,她呛的咳了两声,崔珣扬眉看她,嗤道:“原来公主不会喝酒。”

  李楹老老实实承认:“我确实不好酒。”

  崔珣独酌一杯,他仰起脖颈,将一杯酒一饮而尽,他放下酒杯,对李楹淡淡道:“不好酒,又何必要喝?”

  李楹瞥了眼饮完酒后低头轻咳的崔珣:“你有病在身,不喝药,却喝酒,与我又有什么分别呢?”

  崔珣闻言,倒是难得轻笑了一声,李楹又倒了一杯酒,这次没有一口喝下,而是细细抿了抿,李楹喝的很慢,崔珣则喝的很快,两人没有再多言,而是拿着金杯,盘腿坐于廊下,安安静静看着清辉明月,看着如絮雪花,一壶酒很快见了底,李楹抿下最后一口酒,忽道:“我昨夜去见了鱼扶危。”

  崔珣也开了口:“此人狂放不羁,愤世嫉俗,尤恨世家贵族,想必,没说什么好话。”

  李楹道:“他说话的确很不客气,但他告诉我,说我的死,改变了天下寒族的命运,也改变了大周朝的命运。”

  她深吸一口气,转过头,去看崔珣:“是这样吗?”

  原来她整整一日都未出现,是被这句话伤了心。

  但崔珣眸中神色依旧冷淡如水,他道:“是。”

  李楹抿唇,她苦笑:“看来我的死,是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她忽觉有些冷,她拢紧狐裘,喃喃道:“我一生没做过一件坏事,到最后,连死都能福泽万民,这是我的幸么?”

  崔珣没有安慰她,只道:“大理寺送来了你的卷宗,如果你不想看的话,就不必看了。”

  李楹握着手中的金杯,不管她握多久,金杯上都不会出现如人一般的温度,掌心金杯冷寒如冰,李楹扯了扯嘴角,她摇了摇头:“我要看。”

  她轻声道:“我想了一天,想通了,虽然这三十年,天下可能都在庆幸我的死,庆幸我的死,让大周有了革故鼎新的机会,但是,这不代表我有做错什么,我什么都没有做错,我不应该死,我要追查真相,我要给我自己一个交代。”

  她说到最后,话语已愈发坚定,崔珣不由侧目去看她,片刻后,他移开目光,淡淡道:“既然如此,就来看看卷宗吧。”

  -

  酒已尽,局未破。

  崔珣与李楹走进里屋,崔珣走在前方,绛红常服被雪花打湿,贴在身上,显得系着蹀躞带的腰身更加如竹般清瘦,李楹忽顿了顿脚步,她转身,关上木门,又去关上开了条缝隙的木窗,将那呼啸的寒风和纷飞的雪花都隔绝在屋外。

  崔珣已经拿起案几上的竹简,他咳了两声,然后递给李楹道:“这就是你的卷宗。”

  李楹没有去接,反而瞟了眼桌上盛着药汁的青釉碗,药汁已经凉透,李楹俯身端起青釉碗,掌心萤光微现,碗中药汁慢慢变的热起来。

  李楹微微一笑,自嘲道:“当了鬼魂,好像也不是全无好处。”

  她将青釉碗递给崔珣:“你好像病的很重,还是先把药喝了吧。”

  崔珣瞧了瞧青釉碗,他抿唇,不发一言,李楹怔了一怔,忽想起什么,她从腰带上挂着的牡丹五色锦荷囊中翻出一块糖霜,放到药汁之中,然后道:“阿耶也怕喝药,他是怕苦,我就在阿耶的药里放糖霜,放了之后,药就没那么苦了,你试试?”

  崔珣依旧没有接的意思,李楹叹了一口气,道:“我知道你心里也许装了很多事,但是不管怎么样,活着才有一切可能,你不知道我有多羡慕你能活着……”

  她说这话时,声音很轻,眼神真诚,身上披着的白色狐裘毛色纯白如雪,她其实并没有把握崔珣会接受她的劝说,她只是在想,崔珣在帮她查案,她总不能看到他这般虐待自己身体而置之不理,正当她琢磨该怎样继续劝说,崔珣才会喝药时,却没想到崔珣忽接过她手中的青釉碗,一饮而尽。

第007章 7

  烧着瑞炭的房屋温暖如春,太昌二十年的卷宗缓缓铺开,那场引起长安城血流成河的大案全貌开始慢慢展现。

  太昌二十年,十月初六,永安公主李楹落水而亡,由于宫中荷花池地处偏僻,而且公主不许仆婢随从,直到一个时辰后,李楹的尸身才被四处寻觅公主的宫人发现。

  闻讯而来的太昌帝和贵妃姜氏匆匆赶来,两人在公主尸身前哭成泪人,肝肠寸断,此时的他们,不再是大周万人之上的帝妃,只是一对最普通的失去心爱女儿的父母。

  皇后郑氏也赶了过来,郑皇后乃太昌帝结发之妻,出身荥阳郑氏,身份高贵,当她看到脸色惨白毫无声息湿漉漉的躺在地上的李楹时,郑皇后差点晕倒:“永安!怎会如此!”

  郑皇后想去触碰李楹,但却被哀痛欲绝的姜贵妃一把推开,姜贵妃是宫女出身,父亲只是一个商人,因为貌美被太昌帝看中,纳为后妃,姜贵妃性情机敏,沉稳妥当,且一直谨小慎微,从未对皇后这般僭越过。

  宫人目瞪口呆的看着贵妃狠狠将皇后推离公主尸身,然后声嘶力竭喊道:“你不用假惺惺!一定是你!是你害死了我的明月珠!是你!是你!”

  皇后呆住,然后大怒:“贵妃,你在胡说些什么东西!”

  “我没有胡说,就是你,害死了我的明月珠!”

  贵妃悲不自胜,她跪爬到太昌帝脚下,扯住他的衣角,恸哭道:“三郎,一定是皇后杀了明月珠!她向来不喜欢明月珠,一定是她!你要为明月珠报仇,你一定要为我们的明月珠,报仇啊!”

  皇后吓到连连辩解:“不是的,三郎,不是我杀了明月珠!我没有!”

  姜贵妃瞪着皇后,她一抛往日的沉静温柔,咬牙切齿大哭道:“你无需狡辩!你嫉妒我得到三郎宠爱,你嫉妒明月珠让我加固了这份宠爱,自明月珠出生以来,你明里暗里,对我们母女使了多少手段,我怕连累明月珠,一直忍气吞声,但是万万没想到,你居然杀了明月珠!你简直丧心病狂!”

  郑皇后分辩着:“不,我没有杀明月珠,我若要杀她,为何又要撮合我娘家侄子与明月珠的婚事,我真的没有!”

  姜贵妃哭道:“你不过是想利用明月珠的婚事,让自己重获三郎宠爱罢了,可三郎还是不喜欢你,所以你才一气之下,杀了明月珠!”

  郑皇后也扑通跪下,膝行到太昌帝面前,她扯着太昌帝衣角,苦苦哀求:“三郎,我承认,我撮合郑筠和明月珠,的确是存了邀宠的心思,可是,我真的没有杀明月珠啊,我没有!”

  姜贵妃已然哭到精疲力竭:“你自己生不出孩子就算了,为什么要夺走我的明月珠,为什么?为什么?”

  她不愿再和郑皇后争吵,而是俯身将气息断绝的李楹抱入怀中,她亲着李楹冰冷的脸颊,就像李楹刚出生时她亲着她小小的脸庞一样,她喃喃自语:“明月珠,阿娘在这,没有人再能伤害你了,你回来吧,回来见见阿娘,阿娘不能没有你,不能……不能……”

  那日夜里,姜贵妃搂着李楹的尸首,哭到嗓音嘶哑,任凭谁劝都不愿意松开。

  在太昌帝和姜贵妃之间,一直是太昌帝这个父亲对李楹骄纵宠溺,无论李楹提出什么要求,太昌帝都有求必应,反而姜贵妃对李楹偏严厉些,姜贵妃一直教导李楹要藏锋敛锐,与人为善,这才养起李楹温柔善良的个性,谁都没想到,这般谨慎克己的姜贵妃,会因为爱女之死变的凶狠蛮横,甚至冒着被宫规处置的风险,和当朝皇后撕破了脸皮,只为给爱女讨一个公道。

  -

  而后,太昌帝悲痛到数日不饮不食,姜贵妃则坚称李楹之死并非意外,而是郑皇后所为,郑皇后则极力叫冤,后宫乱成了一锅粥,在姜贵妃的坚持下,太昌帝密令大理寺详查李楹死因,当时的大理寺卿徐冉查了十几日,发现李楹是因为接到未婚夫郑筠的书信,这才孤身一人去荷花池畔赴约的,而且池畔除了当时跳下池水去捞出公主尸身的几个内侍,并没有其余人的脚印,想必是公主在池畔等候未婚夫时,失足滑落,这才不幸溺毙。

  所以,公主之死,实乃意外,和郑皇后与旁人没有分毫关系。

  太昌帝和姜贵妃根本就不相信徐冉的禀报,徐冉是郑氏一族姻亲,太昌帝认为徐冉包庇郑皇后,于是让尚书右仆射崔颂清亲查此案,大周尚书仆射一职位列一品,实为宰相,足以见太昌帝对此案的重视。

  崔颂清出自博陵崔氏,为人刚正不阿,是出了名的清廉能干,他接手李楹一案后,先是亲自查探荷花池畔,发现十月整个月都未曾下过一滴雨,池畔泥土干硬,不存在失足滑落的可能,于是崔颂清断定,李楹并非意外落水,而是被人推入水中溺亡。

  而李楹为人蕙心纨质,宫婢都很喜欢她,故而也不存在她与人结仇导致被害,所以最大的嫌疑者,的确是和李楹之母姜贵妃有仇的郑皇后。

  崔颂清以雷霆之势抓了郑皇后身边婢女,查问之后婢女却都齐声叫屈,言郑皇后并未杀害永安公主,崔颂清一一拷问,一个婢女受不得刑,倒是吐露出一些秘事。

  原来郑皇后为了自己复宠,极力向太昌帝推荐郑筠为驸马,但其实,郑皇后的兄嫂,也就是郑筠的父母,根本不愿李楹为媳,只因李楹是姜贵妃之女,而姜贵妃出身商户,郑家则属五姓七望,簪缨之族,郑筠父母深鄙李楹,对于太昌帝选郑筠为婿,两人虽然嘴上不敢抗旨,但心里,其实嫌弃李楹嫌弃的很。

  还有郑筠,他也不愿娶李楹,一方面还是因为公主母族出身低微,另一方面,则因为郑筠与王家表妹自幼青梅竹马,感情甚笃,所以这桩婚事,其实是郑皇后瞒着兄嫂一力撮合,等到尘埃落定,其兄嫂还入宫找郑皇后抱怨,这才让那婢女偷听了去。

  太昌帝得知后,又悲又愤,李楹是他捧在手心的掌上明珠,而且还是大周公主,仅仅是因为母族出身,就被如此嫌弃,他震怒之下,当即就将郑皇后打入冷宫,并密令崔颂清,就算掘地三尺,也一定要找出李楹死亡真相。

  -

  李楹看到卷宗此处,不由愣了愣神,她苦笑:“我没有想到,郑筠的父母,也这般讨厌我。”

  崔珣淡淡道:“时人有言,宁娶五姓女,不入帝王家,皇家公主都没有五姓女尊贵,他们自然不愿有一个母族是商户的儿媳。”

  李楹怅然道:“我更没有想到,原来郑筠还有一个青梅竹马的表妹。”

  她回想和郑筠寥寥无几的几次见面,他都是温润如玉,彬彬有礼的模样,言语之间进退得体,她对郑筠没有什么感情,但觉的这是阿耶阿娘为她选的夫婿,那定然是天下最好的儿郎,所以她一直欢欢喜喜,期待着嫁给郑筠的那一日。

  谁能想到,郑筠满家都那般厌恶她,郑筠自己更将她视为拆散他姻缘的恶人呢?

  李楹迷惘至极,就如同她所说,她平生未做过一件坏事,仅仅因为阿娘的出身就被郑家如此厌恶,难道生在世家,就天生高贵吗?难道生于商户,就天生低贱吗?为何就算阿娘成了大周的贵妃,她的女儿,堂堂的大周公主,金枝玉叶,万人之上,也还要被那些臣子百般嫌恶?

  这到底是哪里生出来的道理?

  崔珣望着她:“这卷宗,还看吗?”

  李楹回过神来,她抿了抿唇,然后坚定点头:“看。”

  就算真相如何不堪,她也要继续寻找。

  -

  在崔颂清的拷问中,还有受不得拷问的婢女密告,说日前皇后召郑筠入宫小叙,郑筠自入宫之时,就神情恍惚,似乎有满腹心事。

  崔颂清于是便将怀疑目光投向了驸马郑筠。

  郑筠被抓进了大理寺,他是世家子弟,从小养尊处优,吃不得苦,还没拿刑具吓他,他就一五一十全招了,他说他痛恨李楹,因为李楹母族是商户,让他在朋友处备受嘲笑,而且他与王姓表妹从小青梅竹马,两家都要谈婚论嫁了,可太昌帝突然赐婚,他不得不与表妹劳燕分飞,于是他便更加痛恨李楹,眼见婚期将至,他无法忍受娶李楹这样的商人妇,所以便生了恶念,写信约了李楹去荷花池畔,当他看到盛装打扮的李楹满怀期待在池畔翘首以盼时,那一瞬间是有一些心软,但这份心软,很快就被朋友嘲笑的耻辱,还有与表妹被迫分开的恨意掩盖了,他趁李楹不备,将她推入了荷花池。

  李楹只是呼救了几声,很快就沉没在池水中,郑筠慌乱之下,逃离了荷花池。

  他本还有一些侥幸心理,也许众人只会以为李楹是意外身亡,却没想到,崔颂清这么快就查到了他身上。

  接下来的事,所有人都知道了,郑皇后被废,并在一年后被余恨难消的姜贵妃遣人处死,郑筠九族被诛,长安城血流成河。

  -

  这份卷宗,看起来似乎是天衣无缝,郑筠有行凶的动机,也有行凶的时间,而且他自己也痛快承认,所以若非李楹至今无法投胎,只怕她也会认为凶手便是郑筠。

  李楹看完最后一个字后,缓缓合上卷宗,她问崔珣:“崔少卿,这卷宗,你可看出什么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