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雪夜提灯
阳光从她身后照射过来,双喜有些看不清那女子的容貌,但一颗心却已经开始‘扑通’‘扑通’跳得很快。
直到那女子轻声说了句:
“你醒了。”
双喜这才确定了眼前这女子真的是梦中救了自己的恩人!
只因她的声音,双喜已经听了无数遍!
她颤颤地张开嘴,轻轻喊了声:
“恩人…”
南荣婳看着双喜的神色有些疑惑。
这小丫头知道是自己救了她,但这神情明显太过复杂,好似有其他的事情让这小丫头如此激动。
果不其然,下一刻,小丫头开口道:
“我在梦中,见过你。”
梦…中?
南荣婳眯了眯眼。
莫非这梦便是勾司人牵线搭桥让自己来救这小丫头的原因?
不过此时显然不是寻根问底的好时机,她须得先将这小丫头送进城里。
南荣婳抬眸向城门处望去,那里依旧大门紧闭。
城楼上的士兵紧绷了一整晚,见流民们沉寂下来,明显松懈了很多。
南荣婳正琢磨着要如何带双喜翻过城墙,远处的官道上渐渐出现了一队车马。
车队的规模不小,看起来不像是寻常商队。
许多带着刀剑的扈从在车队周围守卫,那些扈从一看便不是普通侍卫,各个步伐沉稳、摆臂有力,应该都是武功不弱的练家子。
而车队中最显眼的却是中间的一辆宽大马车。
马车前有四匹高头大马,按照律令,圣上驾六马,诸侯与皇子驾四马,如此说来莫非是驻守外地的侯爵?
车队继续前行,离流民所在之地越来越近。
就在车队要经过流民聚集之处时,有扈从快走几步到了宽大马车的一旁,好似与马车中人说了什么。
随后,车帘被人从里掀开。
一个年轻公子探出头来朝流民这边张望,眼中全是好奇之色。
随后,他便与盈盈立于雪地之上的南荣婳四目相对了。
-
早朝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时辰,太子李赫全坐于龙椅一旁的梨花木椅子上。
他听着大殿中叽叽喳喳的争吵声、辩论声,觉得自己根本不像在朝堂上,反倒像是在民间的集市中。
今早一上朝,便有官员提出了城门外流民聚集一事。
城门紧闭,不让流民进入,城内百姓亦无法出行,官员们对此颇有微词。
李赫全虽贵为一国之太子,如今圣上与国师都不在,他便是大庆国实实在在的掌权人,可他毕竟还未坐到龙椅上,仍需要底下这些聒噪官员的支持。
他不能直接表明自己是因为国库空虚没有想到应对之策,于是才将流民拒之门外。
思来想去,他随口编了个借口,那便是收到密报,流民之中混有敌国的探子和士兵。
御史大夫谢坤一直默不作声,但想起城门外流民此刻还在忍饥挨冻,朝堂上却一直没有最终论调,还是忍不住开了口:
“如今流民已在城门外待了整整一夜,又冷又饿,微臣建议先为流民们分发冬衣以及食物,然后尽快排查可疑人员,若此项工作耗时不短,那便在城门外安营扎帐,让大庆国的百姓能抵挡一时严寒。”
谢坤开了口,大殿之中安静了一瞬。
许多官员纷纷点头、附和谢坤的建议。
这是目前能防止敌国探子进京,又能减少百姓伤亡的最好的办法了。
然而李赫全脸上却全然没有喜色。
城门外如此多的流民,分发冬衣以及食物,那可得消耗不少银钱。
此外,南边还有源源不断的百姓往京城来,若将他们都安置好,国库定是承受不住的。
更何况后期赈灾仍需大量的银钱。
官员中,站在靠前位置的户部尚书丁鄂收到了李赫全偷偷递来的眼色,他心中一紧,赶忙出列道:
“谢大夫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安置流民、赈灾哪个不需要大把的银钱?我户部说变就能变出银子来吗?”
谢坤扫他一眼,沉沉开口道:
“怎么,丁尚书任户部尚书五年有余,我大庆国这几年蒸蒸日上,税银一年比一年收的多,这都是年底大计之时丁尚书自己汇报的,怎么如今该拿出来救济灾民时,丁尚书却说没了银钱,那请问国库的银钱都进了丁尚书自己的腰包吗?”
谢坤是御史大夫,平日里就不苟言笑,一字一句极有威严。
丁鄂竟被他这套严密的说辞给唬住了,眼睛不自觉往李赫全那瞟。
李赫全暗自咬了咬牙,真是没用的东西!
第176章 缙国皇子
丁鄂这尚书之位是李赫全捧上去的,他是完完全全的太子党。
国库到底还有多少银两,丁鄂其实是不知情的。
甚至连每年年末大计之时,他所汇报的大庆国收支,也全是李赫全的意思。
说到底,就是个傀儡尚书。
哪有什么真本事!
李赫全揉了揉额角,沉沉开口道:
“这几年我大庆国税收确实不错,可支出也多,国库中的银两若全用作此次赈灾,那未免太过冒险。毕竟羌乌国、炎阜国近年来蠢蠢欲动,我们还要留些军需啊!”
李赫全此话一出,大殿之中,众大臣又拿不定了主意,开始东一句西一句争辩起来。
谢坤皱着眉看向李赫全,一国之太子,竟如此不把百姓放在心里!
近在眼前的灾民他视若无睹,倒去考虑那还不见一点影子的战争?
枉顾当年庆启帝那一颗为国为民的真心!
谢坤想起他的女儿谢沛凝先前所说的话——
李赫全,此人心胸狭窄又没什么本事,不堪大任。
谢坤微微垂下头,不让李赫全看到他脸上的愤怒与忧虑。
大庆国如今只有李赫全能继承大统,莫非真是天要亡大庆国?!
谢坤往两列官员的最前方看去,傅庆堂正微眯着眼老神在在立在那处,仿若周遭激烈的讨论声与他无关。
他今日脸色有些苍白,就像生了一场大病一样。
李赫全自然也注意到了傅庆堂。
傅庆堂今日原本要请病假的,可因着流民一事,这病假李赫全没有准,就是希望他能在早朝上谏言献策,可没成想,人来了,这魂却好似丢在家了。
“傅丞相,”李赫全冷冷开了口,“我见丞相若有所思,是否已经有了主意?”
傅庆堂这才缓缓睁开眼。
前几日,他旧伤复发,虽因着上次南荣婳相救,这次比以往好了些,但仍旧疼痛难捱。
在家休养了几日,身体却还没有完全康复。
傅庆堂对这次流民入京之事早已知晓,也知道为何太子会做此种决定。
毕竟他之前为国师做事,国库还剩多少银两,他还算心中有数。
现今不是太子想不想赈灾,而是压根就没钱赈灾!
傅庆堂叹了口气,“臣以为…”
他才开口,却忽听殿门外有人高喊一声:
“急报!”
殿中大臣纷纷向后张望,见竟是一名士兵神色焦急在殿外等候觐见。
李赫全如今听见‘急报’二字就皱眉,他赶紧挥挥手让人进来。
那士兵慌忙而入,单膝抱拳行礼,而后道:
“启禀太子,缙国皇子梁牧已至城门下!”
“什么?!”李赫全一下从座位上站起。
早年间,因沈老国公和庆启帝帮助过缙国,缙国一直与大庆交好。
每年年节之前,都会派大臣千里迢迢至大庆京城为圣上恭贺新年,且随行必定携带不少缙国特产,以彰显两国友谊。
数月前,缙国便来信,今年缙国的车队由皇子梁牧率领。
本以为大雪封路,缙国车队年前未至想来是耽搁在半路了,怎么也得等雪化了,元宵之后才能再次启程。
到京城估摸得二月中旬了。
可没想到,今日却突然到了城门下。
若放在以往,不过是招待仓促些。
可偏偏此刻城门外流民聚集,若开了城门,想必那些流民会不顾一切、想方设法冲入城中。
有大臣急忙开口道:
“太子,不可轻易开城门啊!”
“万一…万一敌国探子混入流民之中冲入京城再藏匿起来,到时再找可就难了!”
“是啊太子,我们还不知流民中有多少敌国士兵,而且万一是死士,那…后果不堪设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