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府遗珠(隽眷叶子) 第304章

作者:隽眷叶子 标签: 青梅竹马 穿越重生

  稽康希望叶深留在渝州任一期知府,毕竟叶深还年轻,这样的年龄这样的品级回到京城,即便有林文博这个吏部尚书岳父,叶深想要个京城谋个好位置有着相当大的阻力。

  可是叶深若能在渝州任一期知府,回京的时候,叶深也快而立之年了,既有出色的政绩,上面又有人脉,再谋职就算还不能轻而易举,却也比明年便回京城要容易得多,也不会令林文博觉得为难。

  “你如今需要的不仅仅只是积累更多的官场经验,还要保证南竹的成果能够得到长久的发展,如果能够将南竹的发展经验的模式在渝州推广,待你回京手中有政绩,上面有人脉,又何惧前程?”稽康的这番话还是很有扇动性的,不但林婉连连点头,身在官场中的叶深更是觉得如醍醐灌顶。

  先生果然是先生,站得高度就是不一样!

  “若夫君接了知府大印,先生去哪里呢?”渐渐地林婉的眉头便揪了起来,看着稽康道。

  稽康笑了起来:“自然是回京城了!我早想好了,也与林大人进行过沟通,回京之后便去国子监教书。”

  去国子监教书?

  林婉和叶深惊讶地看着稽康,久久没有言语。

  就算他们都知道稽康对教书育人情有独钟,可是如今的稽康已经身居四品,无论是在江南还是渝州都有不俗的政绩,去国子监教书是不是太过大材小用了呢?

  看着有些目瞪口呆的林婉和叶深,稽康不由乐了:“有那么惊讶吗?若不是总被忠伯念着,当年真不一定会走进考场,更不会进官场,你们应该知道我最喜欢的还是教书育人。”

  叶深和林婉当然都知道去国子监教书是稽康的心愿,可是林婉和叶深的心里多少还是觉得有些遗憾,也有些过意不去。

  如今的国子监祭酒已经不是安祭酒了,安祭酒年事已高,已经从国子监祭酒的位置上退下来好几年。

  当年稽康在江南任期满了之后,便有心想谋国子监祭酒一职,甚至林文博已经将这个职位腾了出来,但是稽康在得知渝州知府衙门正好缺个知府,便义无反顾地来了渝州,目的再清楚不过了。

  也许在外人眼里,稽康并没有为叶深做过什么,可是正因为稽康坐在了渝州知府那个位置上,才没有人在叶深的背后做小动作,更没有人敢窃取叶深的政绩,叶深的政绩考评才能次次被评为优上。

  这便是稽康对叶深最大的支持。

  “接下来这一年,你再努努力,将南竹的经验也好好总结总结,分清楚哪些可以在渝州全境推广的,哪些只能局部推广,当你接了知府这个印之后,便是你大展身手的时候。总督大人暂时不会动,就算真的动了,林大人应该也会有所安排,你只管放心大胆地干便是!”稽康说着重重拍了拍叶深的肩。

  虽说叶深没有正式拜在稽康名下,但是林婉是那个唯一让稽康喝过拜师茶的人。

  夫妻一体,叶深好,林婉自然也就好。

  稽康早就绝了续娶的打算,这一辈子也不会有自己的儿女。

  在稽康的心里,林婉便是他的孩子,而林婉对稽康也有一片十分纯然的孝心。

  稽康心里清楚得很,就算他无儿无女,只要有林婉,他的晚年便会有依靠。

  只要林婉的日子过得舒心畅快,稽康知道自己便也能过得安乐,甚至拥有含饴弄孙的幸福。

  既然如此,稽康是能帮便帮,帮不上便将位置让开,只有这样叶深才能步步高升,林婉的日子也就更加的舒心如意。

第629章

  既然前进的路已经铺开,叶深要做得便是充实自己,让自己做到德能配位。

  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叶深对南竹的资源进行整合,让南竹持续牌发展经济的上升通道。

  石榴村片区因为那新添的近千亩土地,成了南竹最大的粮食种植基地。

  石榴村片区同时还依托酒坊,让石榴村的石榴树大放光彩,销往京城的石榴酒虽还不能与葡萄酒并驾齐驱,却也得到了爱酒人士的推崇。

  除了粮食和果酒,石榴村也是南竹烟草种植的重要基地。

  南竹的烟草异军突起,只用了短短两年时间,便引起了众多烟草商的注意,才了蜀地知名的烟草,刚到烟草采摘时节便有烟草商带着金银来南竹守候。

  石榴村片区也算是因祸得福,是南竹发展得最快的片区,粮食种植、水果种植和加工、烟草种植和加工像是三驾并头并驱的战马,只花了三年时间便让石榴村片区的百姓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当然其他几个片区的发展也并没有落后。

  随着寒山镇进出山道路的打通,寒山镇的养殖渐入佳境,而药材种植也初见成效,经济发展的势头十分强劲,大有赶超石榴村片区的架势。

  东林镇的情况略有些特殊,因为那年的山体滑坡掩没了好几个村落,水灾过后首先面临的是家园重建,故而东林镇的发展在最初那一年是明显滞后的。

  负责东林镇片区的是赵黑牛,他来南竹当这个捕头是有想法和目的的。

  当年的一个过错,让他痛失前程,这次他是无论如何不能再错失大好的机会。

  为了能让自己跟着叶深一步步往前走,赵黑牛自然要做出一些成绩来,当然不能眼看着东林镇片区成为南竹县经济发展的累赘。

  这此除了做好捕头这个工作,赵黑牛便隔三差五地往东林村,召集村长和里正开会,敦促乡亲们在重建家园的同时尽可能多地将地也收拾出来。

  这个片区的地本就不算多,又因为那场泥石流埋了一部分地,赵黑牛带着村长里正进行实地察看,硬是找出了不少可开垦的土地。

  在重建家园和开垦土地的同时,赵黑牛又数次带着村长里正还有村民代表前往石榴村片区和寒山镇片区学习取经,让乡亲们看到了希望,大大带动了东林村片区重建家园、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东林镇片区低迷的气氛顿见高涨,赵黑牛抓住这股子气势,让乡亲们在重新开垦出来的土地种上最能养地的作物。

  第一年的收成的确有些惨不忍睹,这年的冬季,东林镇的乡亲吃的是衙门的救助粮,穿的盖的是富户们捐助的衣裳和被褥。

  待林婉那两亩烟草试种成功,赵黑牛便向叶深提出要在东林镇发展烟草种植。

  叶深并没有马上答应,而是带上齐安和对东林镇的土地进行了一番实地考察,他要确定一下东林镇的土地还是适合种植烟草。

  考察的结果让赵黑牛大大地松了口气,让乡亲们养地的成果是明显而有效的,除了少数的土地不适合以外,东林镇大多的土地都可以用来种植烟草。

  叶深在南竹三年任期内的最后一年,东林镇的乡亲几乎家家户户种上的烟草,种植面积反超石榴村片区成为南竹最大的烟草种植区。

  东林镇起步的时间虽说晚了些,但是追赶的脚步并不算慢。

  叶深在南竹的最后一年,东林镇的乡亲通过种植烟草终于过上了他们期盼中的有吃有喝有衣有被的日子。

  杨柳镇作为南竹的县城,要发展靠的便是商业。

  随着南竹与渝州城之间的道路被拓宽,在渝州城便出现了许多贴着南竹县标志的产品。

  先是南竹的果酒、南竹的笋干、南竹的兔肉挺进渝州各大小食肆饭庄,渐渐地南竹的烟草,南竹的药材,也开始广为传播。

  渝州城在蜀地是仅次于蓉城的第二大州城,因为资源丰富,就算蜀道难,依然挡不信往来客商的脚步。

  这些贴着南竹标志的产品,就这样进入了来自大虞各地客商的视线。

  道路畅通的优势便显现了出来,一向很少有外地客商的杨柳镇渐渐便热闹了起来。

  在这最后的一年里,杨柳镇至少多了三家客栈,五家食肆。

  林大爷索性开了家集食宿货运一体的大车行,专门服务于这些往来客商。

  “婉婉的点子真好用!不用派专人守在渝州做宣传便能客如云来!”这日叶深会见了几位前往采购烟草的客商,回来便对林婉发出一声感叹。

  “我不过是随口一提,最终还得夫君肯采纳敢采纳。”林婉笑看着叶深道。

  林婉自然不可能独领这个功劳,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林婉的这个点子便是在南竹送往渝州城的所有产品都贴上南竹的标志。

  林婉在提这个点子之前,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这个时代的人还没什么商标的概念,才会让林婉的这个点子发挥出了如此大的威力。

  从南竹送出去的产品,都被标上“南竹特产”这几个字,再根据不同的产品做了特别的标志,无需打开包装,只需看上一眼,便能知道里面的东西是什么,产自何地。

  为了打开这些产品的销路,林婉甚至向叶深提议,在外包装上写上那么一两句既能突出南竹特色又能点明产品的诗句。

  这便是包装文化!

  为了让这个包装在产品销售上起到作用,叶深和林婉费了相当大的心思。

  蜀地虽不算繁荣,文人墨客却并不比江南少。

  文人墨客除了文房四宝,大多爱喝酒。

  于是林婉便提议先在蜀地销售的葡萄酒上做试验,结果自然是可喜的。

  叶深是探花郎,他做的诗词虽比不上林婉前世读过的唐诗宋词,但是他在诗词方面的功力却也相当不俗。

  他那贴近南竹特色的诗句,便通过那一个个酒坛在渝州文人中广为流传,不但让葡萄酒成为渝州城最为销售的酒,也让叶深在渝州城渐渐地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对于下任极可能成为渝州知府的叶深而言,这是天大的好事。

第630章

  叶深忙着发展南竹的经济,林婉除了偶尔帮着出个点子,自然也有自己的事要忙。

  虽说京城方面对蜀绣的需要越来越大,林婉却没让春草再扩大绣坊的规模,却对绣娘进行了一次考核。

  通过这次考核,普通组的绣娘中有五位达到甚至超过了原本顶尖给绣娘的水平,自然这五位绣娘被升入顶尖组,而顶尖组的绣娘中处于考核末尾的两位绣娘被降入普通组。

  这两位绣娘一向自视甚高,突然被降入普通组,自是很不服气。

  因为平日里林婉几乎不来绣坊,大多数绣娘都不认识林婉。

  这两位绣娘来自渝州城,是姑嫂二人,来绣坊也已经一年有余。

  不过她们并没有机会见过林婉,自然不知道林婉的身份,当然也不从知晓林婉在绣艺方面的造诣,就这样被林婉从顶尖组降至普通组,少不得要与林婉叫板。

  林婉难得来绣坊,认识林婉的绣娘也在事先得到春草的提醒,让她们不得与外人声张林婉的身份。

  这会儿见那两位绣娘的手指只差点在林婉的鼻子上,春草又急又怒,司琴和丝竹更是怒火中烧,只是没有林婉的指示,她们只能眼看着那两绣娘对林婉无理。

  林婉淡淡地看着两位绣娘,将她们二人的作品找出来甩在桌子上,点了点绣品道:“你们自己看看自己绣的是什么东西!锁碟翅应该用续针,你们用的是什么针法?再看这幅山水,别告诉我你们在创新!绣山水向来在着墨处用密针,不着墨处用于虚针。你们倒好反其道而行之!这便是你们云家的绣技?!”

  两绣娘没想到林婉对蜀绣有如此高的造诣,一眼便从她们的绣品中挑出了毛病。

  面前的绣品自然不是她们的真实水平。

  数百年来云家几乎每二十年便会出一位的蜀绣大家,云家在蜀地是出了名的蜀绣世家。

  但是最近数十年云家却没有出现过什么惊世绝艳的人物,渐渐地云家便开始走下坡路了,到了这一代连祖上传的绣坊都没能保住,姑嫂二人为了生计便来南竹绣坊当了绣娘。

  她们的绣技虽比不上那些惊世绝艳的老祖宗,在南竹这间绣坊里属于最出色的那几位。

  开始的时候姑嫂二人的绣品的确算得上是精品之中的珍品,可是最近两个月,这对姑嫂所出绣品却渐渐趋向平庸,甚至在针法上出现了明显的错误。

  这便是林婉突然对绣坊的绣娘进行考核的重要原因。

  林婉的理念便是能者上,庸者下!

  既然这对姑嫂已经不能再绣出顶尖的绣品,那便离开顶尖组。

  顶尖组的绣品全部销往京城,进的都是世家豪门,林婉对绣品的质量是十分重视的,她不可能让这对姑嫂坏了蜀绣的口碑还有刚刚做出名气的品牌。

  这对姑嫂自然知道她们绣的到底怎么样,可是林婉的话让她们听了明显有贬低云家的意思。

  她们没绣好是她们的错,可是被林婉如此明晃晃地当众质疑云家,是让她们最不能忍得事。

  她们本就自视甚高,又不知道林婉的身份,便提出与林婉比试。

  若是林婉赢了,她们姑嫂二人不但不取这个月的工钱,而且会自动离开绣坊。

  若是林婉输了,林婉必须当众向她们向云家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