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府遗珠(隽眷叶子) 第50章

作者:隽眷叶子 标签: 青梅竹马 穿越重生

  年轻公子倒是一脸温和,先瞪了还在喋喋不休的小厮一眼,转身对叶大民摇了摇头,侧身稍稍让了让,示意叶清过去。

  这一侧身间,正好对上安静地趴在叶清背上的林婉,心头不由微愣。

  这孩子好面善,是在哪里见过吗?

  可他明明傍晚才到青州府,怎么可能见过这个孩子?

  待他看清叶大民怀里正目不转睛盯着自己的叶深时,不由摇头一笑。

  这家的两个小孩儿还真是有点意思,都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长得也很漂亮。

  两孩子看着一般大,又有几分相似,想必是龙凤胎,真是幸福的一家人!

  年轻公子就这样站在游人如织的街头目送叶家一行人渐行渐远。

  “公子,你有没有伤到哪里?”小厮见自家公子半晌没有动作,不由就有些担心了。

  年轻公子回过神来,用折扇轻轻敲了一下小厮的头:“你啊,以后莫再造口业!今日这家人是性情好才没与你计较,若遇到彪悍的,就你刚才那个态度还有说的话,打你一顿都有轻的!”

  小厮虽说心里不服却也不敢反驳,摸了摸头没说话,抬头却见自家公子看着那家人离开的方向一脸若有所思,不由又有些好奇:“公子在看什么呢?”

  年轻公子收回目光抬腿继续慢慢地逛了起来,嘴里回道:“自然是看美女!你不觉得刚才那小子背上的小女孩很漂亮吗?”

  刚才小厮只顾着喝斥叶清,只知道他背上是个大约加五岁的女孩儿,完全没注意女孩儿的长相,这会儿听自家公子提起不由皱眉道:“这里又是不是南方,就算有美女又能美到哪里去!”

  “你啊真是白跟了本公子这么些年!南方女子有南方女子的美,北方女子自然也有北方女子的美,各有千秋好不好!”年轻公子又给了小厮一折扇。

  小厮小声嘀咕道:“就算再美又如何,不过只是个四五岁小毛丫头,公子的口味什么时候变这么重了?”

  听了小厮的嘀咕,年轻公子又给了小厮一折扇,这次的力道有些重,小厮轻轻地叫了起来,若在平日年轻公子必有话说,此刻却见他又是一脸若有所思。

  四五岁的女孩儿?

  他终于明白自己为何觉得那女孩子面善了,那女孩子与堂姐家的婉婉长得还真是像啊!

  只是堂姐家的婉婉在半年前就已经命殒山涧,而且尸骨无存!

  等等!尸骨无存?那就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既然如此刚才那女孩会不会就是婉婉!

  会是婉婉吗?

  年轻公子轻轻摇了摇头。

  婉婉是被山匪丢下山涧,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被丢下十多丈的山涧如何能活?!

  再说堂姐一家出事的地方离此上百里,一个被丢下山涧的孩子怎么可能活生生地出现在百里之外的青州府?

  这世上长相相似之人何其之多,那女孩儿肯定只是长相与婉婉相似罢了!

  年轻公子姓唐名泽奚,出身京城世家唐家。

  震南侯府二夫人唐沁正是唐家长房嫡女,是唐泽奚的堂姐。

  唐泽奚不知道的是,刚才出现在自己面前的那个女孩正是他的外甥女林婉,这一错过林婉回归震南侯府的时机往后推了好几年!

  已经往城外去的叶深,其实一眼就认出了唐泽奚,心里既紧张又期待。

  他清楚地捕捉到唐泽奚在看清林婉时眼里闪过的惊疑,偏偏唐泽奚的疑惑只是一闪而过。

  唐泽奚并没有认出林婉,就这样在林婉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失去了一次回归正途的机会。

  叶深怀揣着重生的秘密,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林婉与亲人失之交臂,他压根没有办法喊破林婉的身份。

  遗憾真是无处不在!

第103章

  这次去府城观灯,给叶老爹诸多触动,振兴叶家之心就更加强烈了。

  掌握了葡萄酒的酿造技术,叶家也就找到合适叶家的经济命脉,叶家也算是过上了吃饱穿暖的好日子。

  当然叶老爹的心思绝对不仅仅只局限在吃饱穿暖,他要的是叶家不再被人欺压,让子子孙孙过上人上人的生活,那么只是经济上的发展和富足是远远不够的。

  叶家属于外来户,在青州府可以说是毫无根基,就算如今找到了生钱之路,不与家大业大势大的林家相比,就是一般根基深厚的人家也是远远比不得的。

  叶家依然十分渺小。

  叶家要在青州府站稳脚跟扎下根基,就需得双管齐下,也就是在规划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要细致规划孙子们的仕途前程。

  中秋节三日假期一过,孩子们又恢复每日或去镇上私塾或村里蒙学读书的日子。

  这日叶老爹独自骑着小毛驴往千叶镇跑了一趟。

  这次他不是去做买卖,而是专程找张夫子询问叶清叶湛在塾里的读书情况。

  “老爹的意思我明白,你的心情我也能理解,只是读书科举不是一蹴而就能成的事,需要一定的积累。”虽说叶老爹只是询问了一些叶清、叶湛的读书情况,张夫子却还是从叶老爹那看似平淡的话语中听出了背后的迫切心情,他能理解叶老爹的心情,却没法认同。

  自叶清叶湛来私塾跟他读书,他没少观察这对兄弟。

  兄弟二人各有所长,虽来他的塾里读书时间不长,却因为原先就有一定的基础,很快就跟上了进度,甚至比同龄的孩子都要强上不少,但是若说是什么天才那还真算不上。

  叶清资质不高却勤奋好学,许能笨鸟先飞,不过成就必不会太高。

  叶湛资质则要好些,他的记忆力和接收能力都不错,可惜的是性子浮躁,机灵有余沉稳不足,若是不能沉下心来读书,将来只怕连叶清都不如。

  叶老爹明显希望两个孙子读书走仕途,张夫子心里还真有些替叶老爹担心。

  既然叶老爹亲自找上门来了解两个孩子的情况,且言辞极为诚恳,张夫子索性将话敞开来说:“本人不才在看人方面还有几分眼光。虽与老爹的两位孙子相处时日尚短,却也有所了解,倒能说上几句。若是有说得不对之处还望老爹见谅。

  以不才之愚见,叶清资质只能属中等,却勤奋好学,假以时日倒是可以一拼,成就只怕不会太高。叶湛聪明伶俐若能好生引导,令其摈浮去躁,涵养定力,专心于学,许能如老爹之愿。”

  听了张夫子的话,叶老爹的心里可真正是百味杂陈,细细想来却也明白张夫子的话十分中肯。

  从千叶镇回到家中,叶老爹就显得有些沉郁,可是任陈氏如何询问也没有问出一句话来,后来被问烦了,索性一声不吭拿了镰刀背篓去河边割草去了,刚从地里回来的叶大民哪里会让叶老爹独自去割草赶紧放下手中的锄头找来镰刀背篓跟了出去。

  叶老爹倒是没有瞒着叶大民,毕竟叶大民是叶清叶湛的爹,管教孩子本就是他的事。

  “爹,清哥儿他们几个这才读了几日书,现在就说他们行或不行,是不是太早了?”叶大民沉默了许久才道出了自己心里的想法。

  相对于叶老爹一心想让孙子走仕途,叶大民还真没那么大的心气。

  他对目前的生活很满足,对孩子们也没那么大的期待,只希望他们健康快乐,当然几个孩子若能有出息那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事了。

  “我知道我是心急了些,却也是时候让湛哥儿改改他那毛糙的性子。”叶老爹看了叶大民一眼,暗自叹了口气,半晌才道。

  叶大民自然知道叶湛性子太浮太躁,在这点上倒是与叶老爹保持了绝对的一致:“爹,你放心,我会盯着他,也会让清哥儿多帮着他。湛哥儿聪明,也是个知道轻重的孩子,他一定会改的。”

  待叶清叶湛放学归来,叶老爹首先告诉他们以后不用他们再去割草,让他们只管好生读书。

  这样的安排,别说叶清叶湛吃惊,连叶深和林婉也觉得十分吃惊。

  虽说读书重要,作为农家的孩子,适当劳动却还是必要的。

  蒙学只在上午开课,他们自然知道叶老爹从千叶镇回来之后整个人似乎都不太好,虽说不知道他到底受了什么刺激,结合他刚才的话,却已经能猜出个大概。

  只是叶老爹这样做对叶清叶湛真的更好吗?

  虽说从此不让叶清叶湛帮家里干活,也不至于就让他们变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可是长此以往却很有可能让他们成为手无缚鸡之力的人。

  万一他们最终在举业上不能功成名就,再回来还能种得了地养得活自己吗?

  叶老爹这样做还真是有些矫枉过正了。

  这样的叶老爹,让林婉有些哭笑不得。

  明明前些日子表现得十分睿智的老人,这会儿怎么就成这样了?

  叶深心里想着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既纠正叶老爹的矫枉过正,又能让叶清叶湛明白叶老爹此举隐含的深意。

  只是一时间找不到突破口,叶深只能静观其变。

  叶老爹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对于别人来说割草是件苦差事,可是对于叶湛来说却是件让他很有成就感也很快乐的事,是他在读了一日书之后彻底放松的时刻。

  如今这点快乐都要被叶老爹剥夺,叶湛自然要争取:“阿爷,读了一整日书脑子怪累的,割草不用脑子,正好让脑子休息休息。”

  这话听在叶老爹耳里只觉得叶湛在强词夺理,林婉听了却觉得极有道理,读书也要劳逸结合。

  眼见着祖孙俩就要碰出火花,叶深终于找出了突破口,适时插了一句:“谢二叔教我我们,不能一直一直读书,那样的话会把人读笨的,要……”

  叶深说到这里似是不记得后面该怎么说了,用求助的目光看向林婉。

第104章

  林婉明白叶深这是让她接下去说,他倒也十分配合,谢煌的确曾经说过类似的话,于是顺口便接着叶深的话往下说道:“谢二叔说要……要劳逸结合。”

  “对对对,谢二叔就是这么说的,读书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叶深连连点头。

  叶老爹眉头微微一皱,看看叶深又看看林婉,见两个孩子都是一脸的认真,而这样的话显然不是两个四五岁的孩子能够自己编出来的。

  显而易见谢煌真是这样教他们的!

  劳逸结合,是啊,无论是用力还是用脑,的确都得劳逸结合。

  他到底还是被中秋节那晚的事左右了神志,急躁了!

  孙子们都还小呢,就算最大的叶清也不过才十二岁,正经读书的时日还短得很,要去考功名没个十年寒窗如何能成。

  就算叶家成了耕读人家,叶清叶湛总归还是农家子,还真能让他们一辈子不沾农活?!

  叶老爹的脑子清醒了,叶湛自然保住了割草的任务,当然当晚也被叶大民好生教训了一番,让他多少能明白一些叶老爹的心思,收敛一下自己的性子,多将心思花在读书上。

  如今的叶湛虽说性子依然跳脱,对读书却已经有了兴趣,自是将叶大民的听进心里去了,此后在读书上自然也多用功了几分,倒也不枉叶老爹那一番心思。

  对于孙子的懂事,叶老爹自然是十分欣慰的,日常少不了继续督促孙子们用功读书,更多的心思却重新放回发展经济上。

  葡萄酒的余款在中秋节那日就已经结清了,家里一下子又有了几百两银子。

  几百两银子就这样放在家里自然是不行的,叶老爹打算再买些地,不过他不打算再买良田,考虑再三,决定先将红枫村这个坡子余下的地一起买下来种植葡萄。

  这个坡子土是薄了些,却也不是不能救,只是人要吃些辛苦,不过之前他们靠人力和双肩硬是改造出了七八亩坡地,如今家里有驴车,去河边拉淤泥也不会再像以前那般辛苦。

  不过在此之前,还有件事比买地开荒更要紧,那就是秋收结束之后的收租交纳田税。

  原本这事只需交给戚庄头去做便是,戚庄头能干人也还算可靠。

  但是考虑到这是叶家第一次收租交纳田税,叶老爹还是决定带着叶大民去庄子住上几日,亲自盯着戚庄头将这事给完成了才能放心。

  今年青州府一带比较干旱,所幸叶家的庄子离河道近,倒也不缺水浇灌,又有个好庄头管着,还有齐安和帮忙盯着,虽说干旱对于这季水稻的收成有些影响,总体来说还算不错。

  按庄头的说法,叶家这个庄子的亩产损失不大,只比去年减了不足一成。

  这个庄子一共有七十七亩良田,种的全是水稻;十五亩沙地上种的则是玉米、土豆和红薯。

  今年收租子的方式和比例都与以往一样,按庄头自己种的那五亩地平均亩产收七成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