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古文女主对照组 第124章

作者:林果冻 标签: 种田 甜文 穿越重生

  秦爷爷也笑着道:“您过奖了,阿放能有今日,多亏了您的知遇之恩,如果没有您的提拔,他哪有今日。”这些话,秦爷爷已经在心里打了半个多月的草稿了。从知道杜科要来之日起,便每天在打草稿,就怕到时候不会说话丢了孙子的脸。

  杜科是个老狐狸,一看就知道秦家的当家人是秦爷爷。而且,听老人家说话清晰,思绪明朗,便也知道这位老人家是个实诚又清醒之人。

  杜科笑着摇摇头:“我倒是也没怎么提拔他,主要还是秦放自己肯学。俗话说三岁看到老,他而今的品行,便是老人家您在他小的时候培养的好。”杜科这人,如果他愿意说好听的话,那是能把人哄的把自己给卖了。

  这不,三两句的话,就说的秦爷爷眼里嘴角都是笑。秦爷爷甚至秦家人都觉得,这位杜大人真是个好人,平易近人好相处。

  秦爷爷道:“其实阿放小时候很皮的,每天上山下地的乱跑……”他开始不知不觉的说起了孙子小时候的事情。

  杜科听着,他也是有儿子和女儿的人,然而……他一心在朝廷,从来没有这样参与过儿子和女儿的事情,这会儿听秦爷爷提起,才猛然发现,关于儿子和女儿小时候的事情,他竟然一点印象都没有。唯一的印象就是考儿子的学问,和督促他读书。

第174章

  杜科有两儿两女, 长子在外放,幼子是庶子,才刚刚成家。两个女儿也是一嫡女、一庶女, 都已经出嫁了。杜府在京城也是难得的清净人家, 门风极好。可是, 到底世家,少了秦家人这样和和乐乐的气氛。

  杜科听着他们聊了一会儿, 就聊到了拜师上。

  秦爷爷便借此问道:“大人, 阿放承蒙您厚爱, 收为弟子, 您看,这拜师礼安排在明早行四拜礼可否?”四拜礼为启国的最高礼仪,对拜天地、君王、父母、老师才有的礼仪。

  一般来说, 四拜礼用在文人上比较多,比如学子拜师。文人拜孔子用的是四拜礼, 所以,学子拜师, 便这样引用过来了。秦爷爷在这里提起四拜礼,主要是表示对杜科的尊敬,也是对这件事的看重。

  杜科听了道:“没问题。”他虽身在兵部, 但也是文臣,也是赞同用四拜礼的。

  在他们谈四拜礼的时候,杨海燕来了。

  一见杨海燕来了, 秦奶奶和秦母顿时无比热情道:“燕燕来了。”其实她们不是热情, 而是有种解脱、有种松了一口气的感觉,因为就算杜大人再客客气气,她们也是不习惯。

  杨海燕笑着道:“奶奶、阿母。”接着又对杜科、秦爷爷、秦父打了招呼, 最后看向秦放:“相公,晚饭已经备好了,不如我们早点开席,待晚饭后也好叫老师和沈大人早点歇息?”

  秦放点点头,看向杜科:“老师,不如我们先用晚饭?您下午还没歇息,晚上便早些歇息。”方才去老师院子的时候,下人便告知了老师下午没有歇息过,所以才知道。

  杜科的确也是累了,下午想了一下午的事情,这会儿陪着秦家老人寒暄了一会儿,他倒是也想早点歇息,明儿一早拜师礼之后,他还想去兽山道观看看。借用现代人的话来说,杜科是个工作狂,还是个国家公务员。

  晚饭是家常便饭,每一道菜都是杨海燕准备的家常小吃,和往日里昆张氏准备的菜不同。

  比如凉菜有凉拌土豆丝、拍黄瓜、烤菜、腌萝卜,热菜有红烧鱼、糖醋排骨、鸡蛋豆腐羹、腊肉炒西蓝花、椒盐土豆饼、手撕鸡胸肉似、黄瓜炒鸡蛋,虾仁蛋羹。

  今日虽然是家宴,但还是男女分桌坐,中间隔着屏风。

  杜科、秦爷爷、秦父、沈礼贤、秦放、秦守业一桌。

  秦奶奶、秦母、杨海燕、秦守成、牛蛋一桌。

  秦思芽和三丫没有出来见客,她们一个十三岁、一个十岁,已经到了男女八岁不同桌的年纪,便没让她们出来了,她们是在自己的院子里吃的。

  虽然是家常便饭,但是杨海燕做菜讲究色香味,至少在摆菜上还是非常好看的,所以让人见了便食欲大增。

  除了菜之外,杨海燕还准备了酒酿。酒酿是煮过的,熟食,然后又在冰里冰过,不冰,带着一点点的凉意,口感甚好。秦放对这酒酿也很是喜欢,往日吃饭的时候,便是没有客人,他也会喝一碗,这会儿见媳妇准备了,他有些骄傲的给杜科和沈礼贤介绍:“老师、沈大人,来尝尝拙荆亲手做的,甚是好喝。”一边说着,一边给杜科和沈礼贤各倒了一碗。

  酒酿一倒出来,就有一股酒味传出,沈礼贤道:“这是酒?”说起来,启国没有酒酿,倒是有些老百姓家里的确会自己做,但是也极少。因为酒酿用的是糯米,糯米比大米贵,老百姓家里哪里舍得做这个?“闻着很香,就是用米做的?”也就世家公子才会问出这番话。

  秦放道:“酒有很多种,大家一般喝的黄酒居多,那是用谷物酿的。就是外面买的酒,也一般都是用谷物酿的黄酒。再高贵一些的,有用果子酿的。像我们老百姓……”秦放一想,他已经不是老百姓了,“一般老百姓喝的酒,自家用糯米酿的,但是也极少,因为大家舍不得。”所以对老百姓来说,除非碰到了特殊的日子,才会去打酒,或者家里来了重要的客人,才舍得请人吃酒。“不过,这种酒和拙荆做的酒酿不同,酒酿听着是酒,但其实算不得酒,度数很浅,微微带甜,更是妇人喜欢的。拙荆说,类似于糖水。沈大人不妨尝尝看。”

  沈礼贤闻着味儿就想尝尝了,等秦放一介绍,他就小口浅浅的品尝了一下。之所以小口,是怕度数深。结果,果真如秦放说的,还真是微微带甜,又透着一股清凉,他觉得自己一个口气都能把一碗给喝下。

  见沈礼贤如此,杜科自然也不客气,一口下腹,味道极好。收服一个人的心,可以从收服一个男人的胃开始。杜科觉得,秦放这小子,还真是命好。命好、运气好,所以才娶了这么一个心思通透的媳妇。秦放这媳妇,还是很会过日子的。

  杜科形容的会过日子,并不是那种节省会过日子,而是那种会懂得生活的过日子。“这酒酿味道很是可以,做起来可麻烦?”

  秦放道:“这个……学生也是不清楚,我问问拙荆。”

  两桌之间只隔着屏风,杨海燕自然听到了杜科的问话,她道:“老师,做酒酿并不麻烦。而且,每天喝上几口酒酿,对身体也有好处,可以活血。放些枸杞和红枣,还能补充气血。不仅如此,对妇人来说,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她想了想又道,“老师家中如果有老人,也是可以食用,我们家中爷爷奶奶、阿爹阿母也都在吃。”

  杜科是个孝顺的人,他之所以这样问,便是想到他的老父亲了。杜老爷喜欢甜食,也喜欢酒,可是他前两年被杜科气到,大病了一场,甜食不能贪吃了,酒也不能贪喝了。而今杜科喝到着酒酿,就是想知道他老父亲能不能喝。不过听到对妇人也有好处,杜科倒是更加有兴趣了。他倒是不会怀疑杨海燕的话,事实上,他对杨海燕还颇有几分好感的,这种好感单纯是对杨海燕能力的认同。他觉得像杨海燕这样一个出色的姑娘,既然提出了酒酿的好处,自然也不会空口说白话的。

  不过,这会儿当着大家的面,杜科也没有多说:“原来如此。”

  这顿晚饭,宾主尽欢。

  饭后,秦放让秦守业代替自己送沈礼贤回了院子,又亲自送杜科回院子。一般来说,弟弟代替哥哥接待贵客是常有的事情,秦父秦母毕竟辈分稍高一些,送沈礼贤不合适,所以秦守业最合适。

  而杜科是秦放的老师,自然是秦放送的。

  到了院子,秦放道:“老师,我让拙荆做一些酒酿,回头写了做法给师母送去,您看如何?”

  杜科点点头:“嗯,难为你媳妇有心。”既然是自己的弟子,杜科对自己人从来不会客气。

  秦放对于杜科的不客气还是高兴的,如果老师对他客气,他反而不开心呢。“那老师先歇息,学生回去了。”

  杜科:“我便不留你了,今日确实累了。”

  秦放回到自己的院子里,见杨海燕正靠墙站着,他笑着走了过去,和她一起并肩站着:“娘子,今日辛苦了。”

  杨海燕被他正经的语气笑道了:“那相公要如何补偿我?”

  秦放一听,顿时用一脸怀疑的神情看着她,仿佛杨海燕说了什么虎狼之词。

  杨海燕忍不出笑出声。

  秦放也笑了:“我方才同老师说了,到时候给京城的师母寄一些酒酿过去。”

  杨海燕道:“好。”她在晚饭间说的话,也正是这个意思,“我会写上做法,以及一些要注意的事项,老师家中老人如果吃的话,先请大夫为老人检查一下身体,一般情况下都是无碍的,但是以防万一,还是谨慎点妥当。”

  秦放道:“还是娘子细心。”

  杨海燕听他唤娘子,就想笑:“不如等八月份再送去吧,到时候西瓜成熟了,花菜、西兰花还有番茄,也能送一些过去。从云襄县到京城,骑马不过三天,到时候备好冰,把东西冰在里面,不会坏掉。”其实,就西瓜来说,不用准备冰也不会坏掉。但是天气热,花菜、西兰花和番茄倒是不好放,会烂掉。

  秦放一想:“不如多准备一些,给皇上也送一些去。”

  杨海燕:“……”这人是送东西送上瘾了?

  秦放神秘的一笑:“皇上一定没有吃过西瓜,我是一个诚实的臣子,吃到好的东西必然要孝敬皇上。何况,今日沈大人吃到了,如果不给皇上送一些去,也不太妥当。”

  杨海燕知道秦放的意思了,按照现代的话来说,他是要走淳朴的人设。

  第二天

  将军府的人今天起的特别早,因为秦放要正式向杜科拜师了。就连沈礼贤也早早的起来了,作为唯一的参观者,他做了一回见证人。

  秦放一早起来之后,然后沐浴净身,从头到尾,都要净身。四拜礼作为最重、最高的礼节,行礼者需要净身,以示对四拜礼的重视。

第175章

  拜师礼正式开始之后, 杜科便坐在上座,下座一边是秦爷爷、秦父、沈礼贤,因为这是家事, 纵然沈礼贤身份高, 也不能坐在秦爷爷和秦放的前面。而秦守业、秦守成和牛蛋则站在秦爷爷和秦父的身后。

  另一边是秦奶奶、秦母, 而秦思芽和秦秋芽则站在她们的身后。

  接着,秦放和杨海燕一同进来了, 进来之后, 杨海燕坐到了秦母的旁边, 秦放开始行四拜礼。

  所为四拜礼, 自然是要四拜,连续四拜,但是每一拜都非常的讲究, 不仅手脚讲究,就是跪拜时, 先跪那只脚也非常的讲究,再比如起身时, 先起那只脚。

  行四拜礼,先跪的是左脚,次屈右脚。

  但是起来的时候却是相反的, 先起的是右脚,次起的是左脚。

  每一次都是一揖而后拜,不可急迫, 要从容。

  好在这四拜礼在杜科来之前, 秦放就找人教过的,他找的是县城学院里的夫子,那是孔老夫子的学生, 对这些礼仪极其的熟悉和讲究,教时一丝不苟,每一个动作都标准极了。

  秦放学时,也每一个动作都是标准到位的。

  不过,家里行四拜礼,还是没有学子们拜孔老夫子行四拜礼时慎重,那时还有吟唱官。

  而自家,就不讲究这些了。

  待秦放行四拜礼之后,杜科给了一把刀。

  一般情况下,老师给学生的都是文房四宝,但秦放是武将,且文房四宝给了他也是浪费,所以杜科给的是武器。不得不说,杜科这次收徒,虽然是皇上点拨的,但他也是真心诚意的,且也是用了心思的,不然,一套文房四宝了事了。

  对武将而言,一把好的武器,犹如多了一条命。文房四宝在秦放手中丝毫没有任何作用,但是一把好的刀就不同了。

  秦放虽然没有接触过好的武器,但是当他接住这把刀的时候,从手中的分量便能感觉到它的与众不同。

  杜科道:“看看,喜欢吗?”这话问的……就算不喜欢,长者赐,也只能说喜欢。

  可杜科这样问了,必然是料定了秦放会喜欢。为何料定?因为这是一把好刀。

  秦放从刀鞘中拔出刀,一抹冷光从刀尖闪过。

  沈礼贤首先出声:“好刀。”

  众人看向沈礼贤,便是秦放也看着他,说起来,只有握住刀的时候,他才知道这是一把好刀,但是光看,他是看不出的,之所以觉得刀好,也不是他对刀有多了解。而是……这把刀真沉。

  杜科挑眉:“你认得?”

  沈礼贤道:“据说启国开国前,杜家先祖陪着太元祖打天下时,手中有一把大刀,非常的霸气,。只是启国成立之后,杜家子嗣弃武从文,那把刀便再也没有人见过了。我还听说那把刀还有太元祖的亲笔题词,不知可有?”

  秦放没有想到这把刀还有这等来历,如果是真,那他便不能要了:“老师,这刀……”

  杜科摆摆手:“不是这把。你知道启国的起源吗?”

  “这……”秦放犹豫了一下,如实道,“前朝腐败,太元祖带着下属奋起……”

  杜科打断他的话:“这些大家都知道,史书上也有记载,那你可知道,他们是靠什么去打的?”杜科问秦放,也撇过沈礼贤,“礼贤,你可知道?”

  太元祖:启国的开国皇帝。

  沈礼贤摇摇头:“我还真不知道。”

  这时,杨海燕道:“盗墓。”

  她话一出,所有人都看向她,就连杜科,眼中也流露出惊讶:“此话怎讲?你又是从何听来的?”

  这其实并非杨海燕知道剧情,剧情中也没有提起这些。杨海燕刚发现自己穿书时,看过很多启国的书籍,有律法的,也有杂记的。关于云襄县、梁王的时候,她是从杂记上看的。而关于盗墓一说,也是如此。

  只不过,这种事情不光彩,所以她没有同秦放提起。

  而今杜科问了,杨海燕坦诚道:“我曾看过杂记,杂记中有提到,太元祖原是平民出身,家中有些恒产,勉强算得上小地主。他带着下属起义,手中没有兵器,于是有人提起,盗墓挖掘兵器。一般情况下,有兵器下墓的墓主,身份都不一般,而这兵器,必然也不会差。老师,我也不过是从杂记中看到的,也不知真假。”

  杜科赞赏的看着杨海燕:“这件事确实是真的。”

  沈礼贤:“可史书上并没有记载。”

  杜科:“史书是人写的,自然也可以改。而且,你们所见的史书,未必是真正的史书。乡君说的这件事的确不假,家渊深厚的人家基本都知道,皇族也从未禁止别人提起,因为不管太元祖是怎么起来的,他结束了前朝的腐败统治,给了老百姓喘息的机会。我要说的是,当年,我杜家先祖的那把刀,也是这样来的。

  那把刀伴随先祖半生,又得太元祖在刀上提了字,故而那把刀先祖便不舍得再用,从此供奉在杜家祠堂里。之后,先祖又耗尽心血,找尽材料,为打一把一样的刀。刀身、身重,都和那把一模一样。只是,材料找到,刀打好,先祖年事已高,也拿不动刀了。故而这把刀一直在杜家的库房里,还没开封过。

  说起来,这也许也是缘分。杜家此后再也没有出过武将,即便有弟子习武,可也喜欢耍剑,竟没有一人喜欢用刀。如此,这把刀赠与你。”

  秦放没有想到这把刀还有这等来由,他再次跪下:“多谢老师,我一定用这把刀守卫启国,扬我启国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