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古文女主对照组 第154章

作者:林果冻 标签: 种田 甜文 穿越重生

第224章

  杨海燕听下人来报便过来了, 的确,对于许家,她也是好奇的。不管是秦守业自己查的, 还是秦放派人去调查的, 或者招兵时查的, 许家的门风都是好的,乡亲们的评价也都是不错的。那么问题来了, 秦守业的事情为什么会那么巧合?仅仅是巧合吗?秦放不会相信, 杨海燕也不会相信。

  可在没有证据, 不知道对方目的前, 他们只能等,等对方露出马脚。

  杨海燕走进屋内,除了秦奶奶之外的人都纷纷起身行礼了。

  “见过夫人。”

  “见过将军太太。”

  许家是乡下人, 不知道杨海燕已经是正二品夫人了,所以便叫她将军太太。

  杨海燕笑着道:“不用多礼。”说着, 到了秦奶奶的旁边坐下。如果是寻常的长孙媳妇,今日有许家人在, 按照她的辈分自然是坐在对面的,但她身份比秦奶奶还要高,故而坐在秦奶奶的旁边。

  杨海燕坐下后, 便打量了许家人。她不敢说自己是火眼金星,但从十五岁之后自己一个人平平安安的长大了,她也是有几分脑子, 有几分看人的眼光的。不得不说, 许家四口从面相上来看,的确不像包藏祸心的人。

  除许风外,余下三人是有些紧张的。许风因为在军营里待了久了, 平日里也经常见到秦放,所以见了杨海燕虽然有些拘谨,但不至于像家人这样紧张。

  许父看上去是个老实人,家里是婆娘拿主意的。许母在众人眼中是个性格麻利之人,她大胆的抬头看了杨海燕一眼,又马上低下头。许兰则一直顶着头,双手抓着帕子。

  杨海燕见之,也没有说话,而是看向了秦奶奶,秦奶奶道:“许家娘子,关于守业的许姑娘的事情,我们也都清楚,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也都难过,哪里知道守业喝了回酒,就能发生这样的事情?不过,也不是我当奶奶的偏心孙子,这件事还确实怪不到守业的头上。”

  许家人一听,心里砰砰砰的跳。

  许母道:“确实是我们的不是,当日许风生辰,叫了朋友来喝酒,本来是一件高高兴兴的事情,哪里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哎……”说着,她心头也烦,发生这样的事情,女儿没了名声,以后可怎么办?

  秦奶奶道:“许娘娘子,关于当天的事情,我有几个疑问,还请许家娘子告知。”

  许母老老实实道:“老太太请说。”

  秦奶奶也就不客气的问了:“当日守业喝醉了酒,是令郎带守业去茅厕的,也是令郎自己先占了一个位置,叫守业去隔壁那个位置的,是不是?”

  许家人一听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不等许母回答,许风忙道:“老太太,确实是,当时我……我真是太急了,所以先秦兄一步上了茅厕。”都怪他,如果当时他没有这样急,那就不会发生这种事情了。可是他哪里知道妹妹在隔壁啊?

  秦奶奶和杨海燕看着许风一脸懊悔的样子,也没有多说。这种事情是不是真的,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主要是经过调查,许家不是那种人家,所以他们也愿意和许家心平气和的聊聊。

  秦奶奶点点头,又道:“那老婆子还有一个问题,当时令郎带着守业到了茅厕边,这动静在茅厕里的许姑娘肯定是听得见的,为何许姑娘不出声?如果许姑娘出声,守业也不至于会闯进去。又或者许姑娘从里面反锁,守业也肯定不会闯进去。”

  许母道:“这件事怪我,因为那天我儿子生辰,要叫几个朋友来吃酒,我一个人忙不过过来,所以叫了小兰一起帮我,她前一天肚子就不舒服,吃坏了肚子,跑了一天的茅厕。那天同样,她肚子还没好,急急忙忙上茅厕,来不及把茅厕的门锁上了。因为闹了两天的肚子,她人也有些虚,一个没注意,就来不及喊出声了。

  老太太,我女儿闹肚子的事情村里的大夫也知道,还在他那边抓了药,只不过……才两天,肚子没好的那么快。”

  许母话落,许兰站起,然后朝着秦奶奶和杨海燕跪下:“老太太、将军太太,我知道我自己配不上二爷,我不会巴着二爷的,您们放心。我知道说亲讲究门当户对,再说这件事错在我,和二爷没有关系。而今……而今只是请二爷帮个忙,和我假意定亲,过上半年一年的,等大伙儿都忘了这件事的时候,咱们再退亲。我……我其实不怕别人说闲话的,但是我哥哥还没有说亲,我不能让家人丢脸。”

  她说话的时候,因为紧张而有点磕磕巴巴的。她不敢抬头,因为太害怕了。

  许家人见状,赶忙也跟着跪下。

  许风不忍心妹妹是如此,于是道:“老太太、将军太太,我们不定亲了,是我们一时想差了。”他一开始求二爷帮个忙假装定亲,只是不想妹妹被村里人说三道四的,但是看着妹妹如此委屈,他又不想妹妹定亲了,他会保护妹妹的。

  杨海燕道:“几位是客人,快快起来,莲嬷嬷,快把人扶起来。你们也不要多想,你们一家人相亲相爱,奶奶也是疼爱守业,所以才想把事情弄明白。我们秦家也是泥腿子出来的,所以并没有看清人的意思。只是自从我们家发达之后,有些人尽想着坏主意想攀上来,故而奶奶才不得不清楚,还请你们体谅。”

  许母道:“我们理解我们理解的。”的确是理解的,他们是真的没有要咬着秦二爷不放的意思,他们也知道自家配不上秦家,所以也没有要怎么的意思。奈何当时有好几个人看见了情况,然后事情就传开了。而且,谁家在村子里没有几个关系不好的?那些人就逮着这件事造谣她女儿,她也是心疼自己的女儿啊。所以,当儿子提出假装定亲的时候,他们一家人都同意了。

  秦奶奶叹气:“都是两个孩子可怜,这件事我们问过守业,他也是答应的。所以就按照你们的意思,先定亲,先把这件事的风头压一压再说。如果将来两个孩子看对眼了,那成亲也无妨。如果没有看对眼,等风头过了,那再退亲,到时候就说我们守业找高僧算过命,不易过早成亲,但是又不能耽误许姑娘,所以便退亲了。许家娘子,你们看如何?”

  许家人一听,没有不满意的。如果是这样退亲,那女儿的名声也能保住了。

  许家人感激道:“多谢老太太。”

  秦奶奶:“明天我们会差媒人来提亲,这方面就按照我们乡下的规格走。其实这件事也是有原因的,按理说,我们秦家现在条件好了,提亲的规格是要提高的。可是,我这长孙媳妇和长孙的婚姻是朝廷赐的,当时并没有定亲、下聘这些流程。故而下面的孙子成亲,在规格上是不能超过长孙的,但是也不能没有,所以只能参照我们乡下的规格来了。”她之所以解释,是想告诉许家,并非秦家看不起许家。

  其实在规矩的人家,的确是有这种说法的,下面的弟弟成亲,规格是不能超过哥哥的。当然,也有些不规矩的人家偏心的厉害,那就另当别论了。

  许家也不是不同情理的人家,再说了,本来就是假定亲的,所以规格什么的,他们根本不在意。

  如此,秦奶奶和许家人很快的谈妥了。

  谈妥之后,秦守业便带着许家人离开了。

  待许家人走了之后,屋子里只有秦奶奶、杨海燕和莲嬷嬷。秦奶奶问:“燕燕啊,你看这许家人如何?”

  杨海燕笑着道:“我也不知道,奶奶见的人多,您觉得如何?”

  秦奶奶摇摇头:“我看着,这件事倒不像是意外。虽然我说这话有点自夸,但你奶奶我几分的眼力还是有的,我瞧着许家人都挺老实的,不像为了富贵会做出这种事情的人。只不过……许家姑娘有些小家子气,但也有可能是姑娘第一次来害怕,所以不敢抬头。”

  杨海燕道:“我和奶奶的看法也差不多,瞧着不像。不过也只是假定亲,是人是鬼,总有看清的一天。”

  秦奶奶道:“可不是。希望是个好人家,这样这亲事还能继续下去。不然守业他……”

  秦守业送走了许家人,又回到了留馨院。

  “奶奶,大嫂。”他歉意道,“这件事麻烦你们了。”

  秦奶奶道:“我可是你奶奶,你的亲事我自然要掌掌眼的,这有什么麻烦的?倒是你,可钟意许家姑娘?”

  秦守业赶忙摇头:“没有没有,我那次也是第一次见许家姑娘,之前从未见过,何来钟意一说?如果等这件事的风头过来,能挽回许姑娘的名声再退亲,我自然是乐意的。”说到这里,他又想起了李姑娘,他一个退过亲的人,李姑娘还会看得上吗?

  秦守业和许兰的亲事马上就定下了。彼时,村里人才知道,原来那个青年是将军府的二爷,一时之间,许兰成了村里人羡慕的对象,谁都不敢再说她的是非了。

第225章

  许家的事情不管是意外还是人为, 秦家都会接下。如果是意外,那许姑娘的名声的确需要保护一下,但如果是人为, 今天拒绝了许姑娘, 明天说不定还会有张姑娘、杨姑娘等等。所以, 秦放和杨海燕都坦然的接受了这件事。

  只不过,这件事是瞒着秦守业的。以秦守业的性格, 还不足以承担起这件事。

  所以, 分家也只是保护秦守业的一种方法, 如果分家了, 背后的人看秦守业没什么作为,那么对秦放别有用心的人,说不定就不会从秦守业下手了。除了秦守业之外, 还有秦守成,那都是不能被连累的。

  说到秦守成, 而今已经是三月了,他的童生没有考上, 第一次参加科举,少年郎心里过于紧张,第一场考试连半场都没有坚持到, 不是因为身体不好,他这几年每天都跟着习武,身体素质是过硬的, 但是心里素质不行。

  秦父和秦母听了夫子的建议, 决定让秦守成在老家学习,也就是说,他们夫妻暂时不过来了。

  他们夫妻不过来, 皇粮工厂就交给秦三叔管理了,提拔了大丫丈夫协助管理。

  三月中的天气还有一点点的冷,不过比起冬日,显然是舒服多了。这天,洪叔领着一个中年男子进来,这中年男子是木工坊的老木匠,杨海燕经常请他做东西,所以和他还挺熟悉的。

  老木匠也不是一个人来的,还带来两个年轻的徒弟,两个徒弟各自搬着东西,那东西用布盖着,谁也不知道是什么。

  “老木匠来了?”杨海燕一听,就知道自己要的东西做好了。她起身,“莲嬷嬷,抱上霖阳,我们去看看。”

  莲嬷嬷:“哎。”

  秦霖阳小朋友自然不是莲嬷嬷抱的,她一把年纪了,可抱不了多久,是请了专门的婆子抱的。

  秦霖阳小朋友很喜欢外面,前段时间天气冷,他被关在屋子里闷了很久,今天难得可以出来了,帽子围巾都解了,他一颗小脑袋就转个不停,好奇的东看西看的。就是小脚脚还不会走路,不然非得下去自己到处跑。

  婆子道:“小公子一到了外面,就特别活泼。”

  杨海燕看了儿子一眼:“这孩子可皮的很。”

  秦霖阳小朋友听到他娘的声音,给了他娘一个笑容。肉嘟嘟的小脸鼓起,这皮肤嫩的杨海燕恨不得多亲几口。不过……别留口水就好了。她用帕子,把孩子的口水擦了擦:“娘给你做了好东西,以后啊,你自己可以在院子里玩了。”

  秦霖阳小朋友眨眨眼睛,虽然只能说几个字,但是隐约也能听明白,他娘好像要给他东西。顿时,小嘴巴笑的更欢乐了。

  杨海燕笑骂了一句:“傻乎乎的。”

  莲嬷嬷道:“夫人可别这样说,谁小时候不是这样的?小公子可比别家的孩子机灵多了。”连嬷嬷把将军府当家,对秦霖阳小朋友的疼爱可不比杨海燕少,平日里最是宠爱他了。

  杨海燕道:“嬷嬷看自家孩子,怎么看都是好的。”

  莲嬷嬷接了句:“那可不,咱们小公子就是好。”莲嬷嬷也是见过不少孩子的人,在她看来,小公子是真的好,脾气好,很少哭闹的,除非被将军故意气哭。但是将军一举高高,又马上不哭了。说起来,秦嬷嬷觉得他们家将军有毛病,总要三五不时的把小公子气哭。

  不过,小公子除了乖巧脾气好之外,身子骨也好,都快十二个月了,她都没见小公子生过病,所以啊,小公子有福气。

  到了厅堂,老木匠带着两个徒弟给杨海燕行礼:“见过太太。”云襄县的老百姓一直叫着杨海燕太太,他们不太知道太太和夫人的差别,太太叫习惯了,而且,也不知道杨海燕品级的事情。对此,杨海燕当然不会在意。

  杨海燕道:“老师傅不用多礼,快把东西让我看看。”

  老木匠起身,把盖着的布给掀开了。古代人可能认不出这是什么,但是现代人就没有不认识的,这一个是婴儿小汽车、一个是婴儿步步车。

  小汽车是用来给秦霖阳小朋友玩的,坐在里面,它可以握着方向盘,当然,后面需要人推。而步步车是用来给秦霖阳小朋友学习走路的,他已经快十二个月了,该走路了。

  因为是给小孩子用的,所以老木匠做的非常用心。

  杨海燕道:“就只有两个吗?”

  老木匠道:“您当时说每样做两个,还剩下两个快好了,这两个先拿来给您过目。”

  杨海燕在步步车和婴儿小汽车上摸了几步,发现很光滑,不会磨到小孩子的皮肤。不过这还不够,她对莲嬷嬷道:“把绣坊里那套红色的东西去拿来。”

  莲嬷嬷是看着杨海燕做的,自然知道是什么:“您稍等。”

  很快,莲嬷嬷把那套红布做的东西拿来了。然后杨海燕把东西包在步步车和婴儿小汽车上,还别说,座椅方向盘等地方都用步包住之后,就更加安全了。

  老木匠道:“还是太太想的周到。”

  杨海燕道:“哪里,还是你们做的好,还有两个也得加快做好,我有用。”至于什么用?自然是挣钱啊。皇粮加工厂他们家是没怎么挣钱的,加盟费代理费什么的,都用来修路了,第一年的毛利润也用来修路了,去年第二年了,原本是挣钱了,但是既然第一年用来修路了,云襄县的路还没修好,第二年就继续了。左右家里的银子够用,她的月例高,加上田庄的出产,所以杨海燕就没有抓着皇粮加工厂第二年的毛利润不放了。

  为此,皇上赏赐了不少东西下来。

  这不,现在有了儿子,杨海燕开始在小孩子的身上花心思了。这婴儿小汽车和婴儿步步车,她各做了两个,一个是留着给儿子用,还有一个送到京城去,打算问问皇上,要不要一起开个皇家木具厂。

  把步步车和婴儿小汽车包好后,杨海燕从婆子怀里接过儿子,把他放在步步车里:“宝贝,这就是你的玩具,喜欢吗?”

  秦霖阳小朋友还不会走路,但是特别喜欢去地上走路,一到了地上,就要拉着人走路,杨海燕此前觉得扶着他走路太累,所以才想到了步步车,这会儿把他放在步步车里,任何他怎么折腾都不会累。累了可以坐在里面,里面有用薄薄的棉布做成的坐垫,坐垫是系在上面的。

  简单来说,这步步车非常的简单,跟现代淘宝网里的步步车一样,就是圆形的步步车,不过这里用木材做的,下面的轮子也是用木材做的。步步车里的座位则是用皮做的,也是非常软的,不会搁到宝宝。

  秦霖阳小朋友一到了步步车里,就双手扶着步步车走了起来,任凭他往哪里走都不会摔倒,而且还不用大人扶,可所为给了他行动自动。行动自由,是每个不会走路的小朋友最喜欢的了。

  杨海燕蹲在他面前:“宝贝,喜欢吗?”

  秦霖阳也没忘记这是他娘给他的,一听他娘问,他高兴的小手拍着步步车,还大声道:“娘……娘……”

  杨海燕笑着道:“喜欢就好,来,我们去太奶奶那边,让太奶奶也看看我们宝贝的步步车。”

  杨海燕在前面走,走几步,回头朝着儿子招招手:“宝贝,过来。”

  秦霖阳小朋友扶着步步车,朝着他娘追,还别说,小家伙骨头长的好,走了好一会儿都没觉得累。后来累了,一屁股坐在步步车里,让婆子在后面推着。就是坐在里面,他也高兴。这大概就是小朋友的欢乐吧。

  莲嬷嬷见状,忍不住道:“这玩意真是好,但是这个东西很好模仿,就是普通的木匠也是看一眼就会的,夫人如果要拿到外面去做生意,也就是挣个端起的生意。”

  杨海燕道:“咱们不挣穷人家的生意,就挣富贵人家的生意。”

  莲嬷嬷问:“您这话老奴听不懂了。”

  杨海燕道:“这东西放到京城去卖,京城人有钱,而且和皇上合作,也没有人敢仿造。”

  莲嬷嬷一听就明白了,就像土豆粉和番薯粉一样。

  一说一笑间,他们到了留馨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