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 第30章

作者:痒痒鼠 标签: 穿越重生

  他是皇帝,他有自己的母亲,太皇太后是谁?和他什么关系?一个宗室罢了。他觉得出了一口气,后来才知道,世人都骂他“白眼狼”。

  那个死老太婆,他就是故意来和他哭的!她怎么不去和自己的亲孙子哭?她折腾自己的夫婿,折腾自己的儿子,到了自己的孙子的时候,后悔了,明白事理了?她怎么不在他没有银子的时候明白事理!!!

  兴王恨啊。

  兴王本来打算那个死老太婆和奶娃娃一哭,奶娃娃同意,他就造势说死老太婆糊涂,说先皇不是死老太婆亲生的;奶娃娃不同意,他就说奶娃娃不孝顺,受到小人蛊惑不认祖母,反正他都能以“清君侧”的名义,和永乐皇帝一样起兵。

  至少,他有理由进入北京城。

  可是那个死老太婆突然转性子了,不光没哭,她还亲自押送建昌伯去刑部大牢,亲自拿出来七家外戚家的银子,充了军费。

  兴王如何不恨?!!

  土地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民间百姓拍手称快、哭哭笑笑地跪拜皇上仁慈,太皇太后明事理,他就越是恨,恨天恨地恨命运不公!

  更恨杨廷和那几个死老头子!到奶娃娃的身上,就知道顾着皇家颜面,就知道劝说太皇太后合作,到他头上,就和他争斗不休,就要他低头!

  兴王的恨意熊熊燃烧。

  一直到他收到飞鸽传书,收到派去大同的人传来的消息。

  刚醒过来的兴王,躺在床上,披头散发的,一张脸扭曲变形,身体颤抖着,厉鬼吃人一般的模样。

  “徐景珩!徐景珩!”兴王在心里默默念着这个名字,眼里血红一片,恨不得吃徐景珩的肉喝徐景珩的血!

  一抬头看到小厮们吓得腿软没魂的模样,他找到发泄渠道,几乎是从地狱里吼出来一句:“滚出去!”

  小厮们连滚带爬地滚出去。兴王一个人,却怎么也无法喊出来“徐景珩”三个字!

  他“啊”地叫一声,就感觉那恨意燃烧他的五脏六腑,烧的他嗓子和灵魂都疼痛,又是那呼吸困难,窒息一般,在宫女的手里濒临死亡一般的疼痛。

  徐景珩猜到了他的来历!

  徐景珩还帮助那个奶娃娃伪皇帝!

  他在心里大吼着,“他才是真龙天子!他才是天命之子!”他的眼睛突出眼眶,嘴唇哆嗦,身体似乎不能承受他的灵魂一般,剧烈地颤抖。

  曾经兴王经历的大同兵变,发生在七月份。当时的情况非常惨烈,参将死了,张文锦也死了,巡抚衙门一把火烧的精光,宗室博野王家里被抢劫一空……大同全都乱了。

  朝廷匆忙之下也是任命有才能的蔡天佑,但是几方掣肘,蔡天佑花了两个月才平定叛乱。

  朝廷招安,前总兵朱振官复原职,看似一片欢喜。然而,大同的情况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蔡天佑后来更是被弹劾下了大牢。九年后,尝到兵变甜头的朱振,再次兵变,朝廷不得不派大军围剿。

  兴王如何能不恨啊,所有人都和他作对!

  到了奶娃娃皇上,七月份没有叛乱,还要他派人去蛊惑参将和首恶之徒,他们才敢叛乱。

  到了奶娃娃皇上,他们就知道要相信皇上了,知道要找皇上奏疏了!知道不能乱了大同防守了!

  “一群混账!该死!该死!”兴王大骂出口,喘着粗气,人不人鬼不鬼的,两辈子的老庄之道的修养,荡然无存。

  兴王两眼直勾勾的看着屋顶,这不是他的玉煦宫的屋顶。他开始浑身冒冷汗,这个大明,不知道怎么了,都变了。大同兵变没有引起大乱,他的下一步计划也无法实施。

  而他突然也不确定,九月份的蒙古大明肃州大战,会不会如期开始。

  当年,群臣和他斗,群臣之间斗。哈密回回使臣写亦虎仙成为炮灰,武定侯郭勋成为他信重的臣子,他把写亦虎仙的家人,发派武定侯家里为奴婢,哈密忠顺王彻底归顺吐鲁番蒙古。

  而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原因。重点是,大明国力下降,无法和以往一般维持西域那条商贸之路,大明将士没有打仗的胆气,大明的文臣因循守旧,天天喊着闭关绝贡,不再和蒙古来往。

  甘肃巡抚陈九畴,就是一个喊着“闭关绝贡”的强硬派,也是他一力诛杀回回使臣写亦虎仙。

  兴王狠狠地一闭眼。

  闭关绝贡,蒙古没有大明的布匹,穿什么?没有大明的麝香,拿什么驱除蛇虫?没有大明的盐巴和铁,拿什么生活?那帮蛮子,做饭都没有锅!他们当然要来打仗。

  兴王“赫赫”地笑,人和人之间的争斗是为了利益,为了生存,人和人之间的战争,也是。

  他相信,即使没有写亦虎仙家人的事情,就凭回回忠顺王那个怂蛋,他也会归顺吐鲁番蒙古。而大明照常开始朝贡贸易又如何?吐鲁番蒙古的满速儿汗,正好因为帖木儿王朝倒下受挫,急需资源,满速儿汗一定会打仗。

  满速儿汗一定会打仗!

  上天好似听到兴王的呼唤一般,好似真的睁眼看一看人间。元和三年九月初三,吐鲁番蒙古的满速儿汗,率领两万铁骑围困肃州,要大明扩大朝贡贸易,开始互市。

  甘肃巡抚虽然是保守派,一心要闭关绝贡,可敌人来犯,他还是积极迎战。蒙古骑兵来无影去无踪,他就吩咐守城不出,只用新送来的佛郎机大炮使劲地轰。

  九月初五上午,肃州依旧天干物燥、炮火连天,北京城里头秋雨绵绵,凉意沁人。小娃娃皇上正在和桂萼道别。

  桂萼要去宣府、大同做钦差,主持那里的土地改革,彻底解决宣府大同军户们的各种问题,小娃娃自觉他的魏征这一去,要一年多久,舍不得。

  他的唐伯虎老师还没回来,又走了一个。小娃娃气得“哇哇哇”的嚎,这次是眼泪珠子都掉出来了。

  “哇哇哇……不乖乖啊,不乖乖啊,哇哇哇……”小娃娃生气宣府大同的宗室、世家大族等等都不乖乖,哭着哭着,心里头又冒出来杀心。

  “不乖乖啊,打啊。哇哇哇……”

  玩伴们和他一起掉眼泪珠子,王守仁、杨慎、谢丕、刘成学……老师伴读们哄他:“不乖乖啊,桂萼去打。皇上莫要担心……”八百里加急军报送来,肃州危急!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1-04-05 21:07:40~2021-04-06 19:16:1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暴力老奶奶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黑夜梦蝶30瓶;紫菀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7章 小修

  肃州危急,传令兵一身泥巴一身汗水地跪在眼前。小娃娃皇上的嘴巴张大,没有再哭嚎,发现礼仪太监已经在等着他去召开朝会,瞪大眼睛。

  礼仪太监给他擦眼泪,换衣服,他人就乖乖地站着,三岁的小孩子,胖嘟嘟、白嫩嫩的三头身,脸上脖子上还有泪痕斑斑,眼泪花花的看着桂萼:“桂萼,不怕啊,朕打坏人。”

  桂萼的泪水夺眶而出:“皇上,臣不怕。”

  桂萼瞧着皇上小小的身影,一撩袍子跪下,以头触地,大喊:“桂萼定不负君恩。明年桂萼一定回来见皇上。求皇上,万万保重自己!”

  桂萼满脸泪水。几位老师伴读一脸肃穆,眼神凝重。

  王守仁老师拉桂萼起来,轻轻拍拍桂萼的肩膀:“肃州战争起来,甘州必然也不能安宁。宣府和大同,这一个月,已经发生五次大小战事,钦差这一去,责任重大,也要保重自己。”

  桂萼只重重点头。肃州危急,宣府大同也不安生。大明和蒙古各部落,这些年就是一直这么不停地打,政治和经济来往也不间断。

  但是大明如今不同于建国初期,文臣主政一心防守,甚至一大半儿要闭关绝贡,不和蒙古人来往,形势对于主战派来说,并不好。

  乾清宫里头,小娃娃即使不知道这些,也可以感受到这份微妙的不同。他坐到宽大的龙椅上,和平时一样的姿势,脸上也没有任何生气,也不再喊打喊杀,目光平静。

  平静的要那些准备好一肚子话:皇上啊,可不能再继续和蒙古朝贡了,年年朝贡没有大收益,还年年打仗。这一打仗,要打去多少银子,要伤亡多少啊?我们闭关吧,关闭甘肃和西域的通路,严守山海关……

  说不出来。

  皇上的态度明摆着,你要皇上忍气吞声,闭关绝贡,皇上能先砍你的脑袋。

  兵部主战派们,内心激荡,只安耐性子默默用眼角斜几位阁老。

  户部,因为蒙古又来犯,自觉要掏银子,一个个都是死人脸。

  吏部、礼部、刑部,都察院、给事中、勋贵们等等,甭管支持打仗还是主张闭关,都不敢吱声。

  几位阁老心里叹气。这些年,大明不同以往了。文臣越发保守,武将越发胆小,反而内斗越发明显。大同兵变就是一个例子,一个窝囊的,内斗的例子。

  可是,他们也是文臣之一。武将式微,文臣掌权,兵部简直就堪比工部一般,好不容易出来一个好皇上,大力支持打仗,还有魄力打仗,他们该怎么办?

  几位阁老都知道大明的实情。打日本人,可以说是一鼓作气,蒙头就上,根本没有心思思考。毕竟那只是一伙儿倭寇。

  可是打蒙古人……说句不好听的,那就是建国初期,也没有实力乘胜追击深入草原,不是不想!

  压抑的气氛中,兵部尚书生怕皇上被他们欺瞒,同意这一仗后就闭关绝贡。

  兵部的人都看着他们的尚书,兵部尚书感受到兵部同僚热切的目光,想想皇上的性子,想想皇上打日本人的决断,告诉自己,这次也一定可以。

  兵部尚书鼓起勇气,站出来,大礼跪拜。

  “启奏皇上,大明和蒙古的边境,自来没有定论。

  河套本属于大明。永乐时期,边将为了减少损失,修筑城堡,在东胜设置卫所,然卫所持有困难,粮草运输耗资巨大,卫所不断朝内地迁移,一直到放弃东胜。

  如今河套属于三不管地带,眼看要失守,此教训重大,西域不能有失。

  臣明白,目前蒙古诸部不断向南推进,大明国力下降,大明和蒙古交接之地,一直战火不断。但是,河套和西域都不能失去。河套是大明的陆地外墙,西域就是大明的经济外墙,是大明和西部的经济政治通道……”

  兵部尚书金献民,四川成都府人,性情伉直,有执持,曾经担任左都御史,屡次拿命死谏,更是朝里主战派领袖之一,他说着说着,眼泪花花的,老泪纵横。

  “皇上,当年成吉思汗分封四个儿子,长子术赤在额尔齐斯河以西、花剌子模以北,包括额尔齐斯河流域和阿尔泰山地区,是为金帐汗国。”

  “皇上,满速儿汗的父亲乃是阿黑麻汗,金帐汗国的第四十二任君主,满速儿汗和统领叶尔羌汗国的弟弟合作,还有哈密的臣服,一统西域,偏偏又因为同属长子一系的昔班尼汗崛起,大受限制,要朝明朝发展扩张。”

  “皇上,臣知道……大明不能和马背上的人常年征战,大明的国库不允许。但是大明不能失去西域,皇上。皇上,我大明承天命,定鼎中原,我大明一定可以收复西域,还给中原人一个西域商路。皇上……”

  兵部尚书金献民痛哭流涕,一半的官员都心生戚戚焉。

  可是,大明真的不能再这样打下去了。

  皇上还是平静地听着,看着。乾清宫大殿里只有兵部尚书的哭声,杨阁老又感受到那种“身不由己”的压力——背后是保守派、理学家们的期待。前面是皇上平静的目光。

  杨阁老感觉自己的一双腿有千斤重,可他只能出列,高举朝笏,沉声上奏。

  “启奏皇上。当年成吉思汗划分四个儿子的封地,统领整个欧亚大陆。大明,中原,对于整个元朝来说,并不是主要地盘。蒙古人失去中原,然他们的主力还在。

  大明建国,虽然和蒙古有几次大规模战役,其实都没有遭遇蒙古主力,胜负参半,每次……“战事都是事后歌功颂德……

  “将士们都是浴血奋战。上天保佑大明,列祖列宗保护大明,大明屹立至今。一百五十年来,年年战事不断,一代又一代人,为了大明安宁,魂留边境。

  臣自小读史书,臣也知道,河套地区和西域地区,自汉武帝打下来就属于中原,到大唐时期更是四方臣服,到北宋失去河套和西域,酿成大祸。大明,大明……”

  杨阁老说不下去,文臣的立场和经验告诉他,打完这一仗,大明“应该”闭关绝贡;臣子的立场和理智告诉他,打完这一仗,大明应该积极备战,一举收复西域商路,互市,也是以大明为主。

  他的心里热血激荡,对上皇上那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一瞬间愧疚的情绪淹没了他,一把老骨头了,不管后世名声如何,不管胜败如何,他不能要他们的皇上,和他们一起窝囊!

  杨阁老定定神,含泪高呼:“皇上!大明承天命,定鼎中原。当收复西域,当收复河套!大明,坚决战到底,大明的热血儿郎,为了君父威严,为了大明万方安和,永不退缩!”

  元和三年九月初五的乾清宫,群臣都在兵部尚书和杨阁老的眼泪下,沉默。

  元和皇帝下令,兵部尚书金献民兼右都御史,总制陕西四镇军务,即刻出发去边境。宣大总督胡瓒,宣府大同巡抚积极备战。刚从南京礼部调到北京翰林院的严嵩,代表大明去和满速儿谈判。

  “扩大朝贡贸易,朕答应。互市,朕不明白。”小娃娃皇上瞅着严嵩,他不懂互市,只知道扩大朝贡贸易,代表大明有更多的宝贝进来。

  他只是不喜欢天天喊着“闭关绝贡”的一伙儿臣子,生气于做“唐太宗”不能砍他们脑袋。眼瞅着严嵩,夏言说嘴皮子最利索的人,出使朝鲜的人,觉得,严嵩的能力应该可以相信。

  “严嵩,你要办好啊。”小娃娃目光殷切,生怕严嵩没办好,要他的宝贝少了。

  可怜严嵩,面对皇上的殷切希望,面对四十五年来汲汲以求的人生机遇,激动的说话都哆嗦。

  “臣……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严嵩说拼命,那就真是拼命。小娃娃迷糊:“严嵩不要去打仗,严嵩去给朕,给大明,赚多多的宝贝。”

  严嵩:“!!!”文人骨气是什么?仁义德政是什么?皇上要宝贝,那就给皇上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