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 第36章

作者:痒痒鼠 标签: 穿越重生

  兴王即使没做那把龙椅,他也不是普通人。他从没有把鸡蛋放在文家一个篮子里,大同土地改革,他偷偷和大同宗室博野王合作,借着博野王损失大半土地,急需补充银子的机会,运到大同大批布匹茶叶,和蒙古人走私,小赚一笔。

  肃州互市,光明正大地,派府里奴仆拉着十辆大马车去两趟,大赚两笔。

  南海市舶司一开,他就派人联系南海苏禄群岛的贵族们,趁机成立一个商行,自己弄了两条大船跑着。

  当然,兴王也知道,他的这些动作都瞒不过东西厂和锦衣卫,他也没打算瞒着。徐景珩既然知道他的“来历”,还利用他的“来历”去做事儿,他索性就大大方方的。

  朝廷开始清查宗室名下的土地,他明面上也配合,形势不由人嘛,他也是能屈能伸的,退回去两千顷土地,换来一个好名声,很划算。

  他也记得这西南几省明年会有的造反,他也不再有任何动作,只按下心来,静候佳音——兴王不想再给奶娃娃皇上当“先知”。

  戴上老子的草帽,兴王又有了那种无为而治,天下自安的心境。大小错都是臣子,奸臣忠臣都是臣子,他是皇帝。

  老长史哆哆嗦嗦地提醒:“王爷,四月初八浴佛节?”

  “大办。”十万两银子,不花做什么?兴王腿粗的很。

  老长史欲言又止,到底是一句话也没有说,默默退下。

  元和四年的四月八日浴佛节,即将来临,西南黄土高原的人不光浴佛,还崇尚道教,人人都戴草帽,身穿布衣,大小河流里都是洗浴,垂钓的人。

  兴王在斋房打坐三天出关,眼见老百姓的虔诚,欢喜。自觉作为老庄弟子,真真切切感受到“长生不老,修道成仙”的人,可能这两年诸事不顺是因为心不诚?决定拿出两万两银子置办宴席,犒劳父老乡亲。

  四月初六日,西北部一些省份的百姓们,士庶们,一个村子,一个县,一个府的聚在一起,商讨打醮的各项事物,打彩门、垒灶堂、起天坛,请各路神仙;设鬼魂坛,接四方鬼魂与本家的孤魂野鬼。

  女子们呆在家里,收拾好自家窑洞,准备好吃食好接待会上的客人,前来看热闹赶会的亲朋。

  兴王更是要借着机会,大办特办,一表诚心,二拉拢人心。四月初七一大早的,亲自抱着道家张祖师的牌位,领着几百口人,抗着年、月、日、时、四个使者,十大元帅的木雕像,祖师殿前的法器家什……

  彩旗飘飘,浩浩荡荡,道士、鼓乐手吹吹打打下,上山下沟,沿兴王府周围的四十个村子挨个走一圈……

  意思是把参加打醮的四十八村都圈进来,神仙的灵光便会罩在这四十八个村上,保佑大家平安无事,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法事很成功,兴王一身“帝王威仪”英姿挺拔。老百姓用着大鱼大肉的丰盛宴席,都欢心鼓舞地议论:“我们皇上真好,管得住堂叔们,管的堂叔也变好……”

  阿弥陀佛、无量天尊。高高兴兴和当地官员敬酒·兴王,硬生生地忍下一口气,飘飘欲仙绣满《道德经》的道袍,也维持不住他的仙人之相。

  兴王终于知道,为何他这么大动静,东西厂和锦衣卫都知道,只不搭理他——兴王目前就一个宗室王爷,折腾好名声,折腾做法事,不也是给皇上做面子吗?支持。

  怒火攻心的兴王,用他毕生的功力忍下去那口老血,只想冲着人群发出灵魂深处的怒吼:“朕才是皇帝!朕才是皇帝!”

  老百姓:“???”“我们兴王品德高洁,不愧是皇上的好堂叔啊。”“那可不是?我们皇上好,皇上的堂叔们也好。”

  兴王:“!!!”无端变成皇上的堂叔·兴王,面对三清道祖的牌位也无法清心,耳朵里全是民众们的纷纷夸奖,就感觉一颗道心动摇,摇摇欲坠。

  北京城,东厂大太监江斌对兴王的情报狞笑一声,继续忙着和内阁厮杀——一切为了南海市舶司的日常经营权,给皇上和国库赚银子。

  西厂大太监张永,看完兴王的情报,笑得忠厚无害,一转身,继续整顿各地方的镇守太监——一切为了宦官们的名声,万一青史留名了那?

  锦衣卫两个衙门倒是最安静的,兴王的事情,知道就行。武人嘛,指挥使能力强大他们服气,平时都不敢有任何小动作,更何况大节日的时候?麻利地协助衙役兵丁们,维护北京城治安。

  浴佛节对于大明人来说,非常重要。黄土高原上要热闹一个月,其他地方是另外一个方式的隆重。

  四月初六,北京城的男女老少四月初六各自忙乎一天,准备好浴佛、斋会、给缘、放生、求子……等等物品,四月初七,斋戒沐浴,女子们在家里洗澡,男子们去澡堂子泡一泡。

  锦衣卫指挥使徐景珩,天天洗澡的人,难得的清闲,带着坚决不斋戒的皇上,游太液池。

  小娃娃皇上开心啊,心心念念的太液池,喜欢。锦衣卫领着人在岸上守着,不给“男女授受不亲”的宫女们看到,光屁股的小娃娃在太液池里扑腾,那个叫生机勃勃。

  他也还没有什么姿势的要求,三岁半的年纪,最令亲人头痛的时候,精力旺盛,胳膊腿儿利索,在水里扑腾的劲儿,跟有用不完的生命力一般。

  徐景珩在一边护持着,瞧着皇上这一刻钟又一刻钟不肯上岸的样子,笑。

  小孩子身体的一切机能都生气勃勃地,向各方面开始发展,好似春天的小禾苗一般,还是那最胖气最爱美的一株。

  再确定是因为皇上下水,太液池一条小鱼苗都没有,虾子蝌蚪都不见,眼睛微合,示意锦衣卫守住太液池,任何男子也不给靠近。

  小娃娃皇上也发现了,从水里冒出头来,小胖手抓着一株水草仔细地看,也没看到一颗小蝌蚪,睁大眼睛好奇地问:“徐景珩,鱼啊?”

  徐景珩:“鱼儿怕打扰皇上玩水,避开了。”

  小娃娃懵懵懂懂,宫里的人一见到他都会避开他,不打扰他,小鱼儿也一样?小娃娃开心:“鱼儿乖乖。”

  “嗯,鱼儿乖乖。”

  小娃娃游了梦想的太液池,高兴,因为鱼儿们的乖乖,更高兴。惦记着去年就没见过的庙会,临睡前还闹着明天去看。

  徐景珩自然是答应:“好。皇上睡觉,明天上午我们就出发。”

  皇上聪明:“换出宫的衣服。”

  “对,换出宫的衣服。”

  皇上欢喜地闭上眼睛,一个呼吸就睡着,小肚子一鼓一鼓的,特香甜。徐景珩给他盖好被子,检查好窗户,慢悠悠地踱步,去见司礼监大太监张佐。

  司礼监大太监张佐听说徐景珩来了,也知道徐景珩今儿和皇上游太液池的事儿,误以为他是要询问有关于豹房泳池的事儿,刚要说明豹房泳池的规划方案,哪知道,徐景珩是要在豹房建活水池。

  “引西山泉水,汇为园中湖泊,水面占园林面积的大半,如此一个园子,在豹房的基础上城建,顺便把先皇时期的建筑都利用起来,作为上朝的地方,有没有可行性?”

  张佐嘴巴张大,可以塞下一个鸡蛋。徐景珩等他自己合上嘴巴,就听张佐结结巴巴地:“指挥使你能想出来,咱家就能给办了。”

  徐景珩斜他一眼:“不怕得罪人?”

  张佐嘿嘿笑:“瞒着别人,自然是瞒不过指挥使。咱家为了皇上,从来不怕得罪人……正巧内阁刚拨五十万两银子,说要修缮乾清宫和文华殿。

  我们司礼监也不缺这五十万两银子,但该花的就要花。小崽子们做事精打细算,五十万两,修缮乾清宫和文华殿,再‘修缮’豹房,够了。”

  徐景珩轻轻摇头又点头:“司礼监不需要从其他地方挪用、节省银子。这西山,好,层峦叠嶂,碧水澄澈……你就按照这天然之趣,略加一堵清水墙。

  “引西山泉水……平地涌泉,奔流浮动,汇于丹陵沜。湖泊百顷、沃野平畴,澄波远岫、绮合绣错,盖神皋之胜区也。”

  !!!

  这是要建园子作为新皇宫?

  张佐听得激动,抚掌大笑:“指挥使是真雅人。咱家明白了,保证办的妥妥当当。”

  “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北京城的西山,鼎鼎有名的京都小江南,西山山脉与平原的交接处,地多丘陵,地下水源十分充足。金元明清时期,这一带就多泉多溪,碧水秀丽远衬苍翠西山,江南水乡,塞外绿洲。

  文人墨客经常到此游玩唱和,留下大量和风光一样美的诗文;皇家贵戚在此大规模修建离宫别苑,达官显宦和文人学士在此营建私家园林。

  徐景珩本就担心,如此宝地,园林日益增多,破坏风水,一看皇上对山水的喜欢,干脆,都圈起来,给皇上一个人住吧。

  小娃娃不知道他美美的指挥使给他操心,他一觉好睡,五更天准时起床上早朝,给百官颁发过节的赏赐,小心情特飞扬——和小鸟儿一起歌唱。

  到辰时六刻下朝,看到徐景珩来接他出宫,眉眼弯弯地要抱抱。

  君臣两个人用完早膳,小娃娃皇上去看祖母和亲娘,发现祖母和亲娘,还有很多宫人们,都在佛堂里,捡一颗佛豆,念一声佛,都特虔诚,不明白,也没问。

  光禄寺送上来煮熟的豆子,他按照礼节分发给文武百官,自觉自己的事情完成,兴冲冲的就要出发——

  四月初八的太阳光灿烂,春风拂面,格外温柔。老师伴读玩伴们都归家过节,乾清宫静悄悄的,徐景珩悠闲品茶,“事不关己”地,看着礼部官员们劝说奶娃娃皇上,参加浴佛节。

  “皇上只要接见一番北京城的高僧即可。”礼部尚书额头冒汗。

  “朕不要。”小娃娃鼓着腮帮子——就是不去要做佛事,接见高僧,更不答应。

  “皇上~~~佛门道门,虽然是出家人,也是大明人,皇上的子民不是?皇上您不和他们一般见识,见见他们,好不好?”礼部尚书哀求。

  “不好好。”小娃娃双下巴一抬,不大度。

  礼部尚书萎靡了,掏出手帕擦汗:“皇上,那白云观,建在元朝,乃是道教三大祖庭之一,香火旺啊,人多啊。还有很多把戏哦。那大高玄殿,乃是永乐大帝的龙兴之地,皇上喜欢永乐大帝哦,去看看好不好?”

  “朕喜欢永乐大帝。永乐大帝喜欢朕。”小娃娃特骄纵的模样。

  礼部尚书张大嘴巴,彻底没词儿。你和皇上说祖宗之法,皇上说祖宗们都喜欢他,才不会为难他——皇上说的没错儿啊。

  礼部尚书一屁股坐在绣墩上,败下阵来。礼部左侍郎大着胆子跟上:“皇上,佛门和道门,对皇上无礼,臣等已经处罚他们,清查了他们万顷土地,皇上,他们都改过了。”

  “皇上,他们也有做事儿……这人都要有个信仰,他们钻研佛法,研究道法,给老百姓一个信仰,也是做事儿。”

  皇上小鼻孔朝天,不乐意他的子民去信仰佛道。

  礼部左侍郎一看,哎呦呦,我们皇上胖的真好看,瞧这双下巴。

  礼部侍郎再接再厉,义愤填膺的模样:“皇上,臣也认为,万顷土地,对比他们占据的土地而言,还是太少了。应该规定,他们不得乱开寺庙,随意收取百姓的供奉土地。”

  皇上眨巴眨巴眼睛,迷瞪眼看他。

  徐景珩/礼部尚书:“!!!”可以,礼部也出来人才了。

  礼部左侍郎,何孟春,皇上老师杨慎的好友,今年五十岁,前一届内阁李东阳门下学生,生平以气节自许,学问赅博,最喜欢讲学,还医术精湛。

  因为人在礼部,平时对上下古今、时事得失等等,都喜欢评议一番,和礼部尚书一样动不动拿“礼”压人,可他对上皇上,那立马转变策略。

  就见何孟春一副和皇上同仇敌忾的架势:“皇上,万物存在皆有道理。佛门和道门,百姓的信仰所在,但他们恃宠而骄,不乖乖。朝廷应该多多利用他们。等秋天的时候,蒙古僧人来北京,就要他们接待,还不给他们俸禄。”

  小娃娃皇上一听,欢喜。大眼睛定定地看着他,开口:“何孟春也去奥斯曼?”

  何孟春更欢喜,皇上还记得他的名字!何孟春连连点头:“皇上,臣也在去奥斯曼的名单上,臣自愿去,因为要对道路等等尽可能规划详细,大约定在初夏出发,过完清明节。”

  皇上眼神儿询问。

  何孟春笑的恭敬讨巧:“皇上,臣等考虑,多一点时间学习一些西方国家的语言。清明节过后出发,北方完全冰雪消融,草木青青,给先人祭祀扫墓一番再走,安心上路。”

  小娃娃表示明白,瞧着何孟春身上生命力旺盛,人也有力气,放下心来。

  又记起来地图上说的,奥斯曼很远,满脸关切地嘱咐:“去奥斯曼,要好好的。尽快回来啊。”

  何孟春蓦地心里一热,郑重保证:“皇上放心,臣等一定一个不缺地回来,尽快回来。”

  小娃娃点脑袋:“北京的僧人道人帮忙招待蒙古僧人,要给俸禄,做得好,有赏赐。”

  小娃娃非常英明,做事就要给俸禄,做得好就要给赏赐,不喜欢归不喜欢,不能乱处罚人。

  何孟春一愣,明白皇上的话,胸腔鼓动,重重地答应一声:“臣遵旨。”

  我也不喜欢很多人不懂礼仪,我平时只能多教导教导人,却不能不搭理,因为这是我的职责所在——何孟春觉得,这辈子遇到皇上如此明君,即使“苏武牧羊”也值得了。

  礼部的任务完成,小娃娃·朱载垣,大明皇帝,满身“威仪”地接见北京城的四大道观观主,六大寺庙的主持高僧。

  “要乖乖啊。秋天蒙古高僧来北京,接待好,朕有赏赐哦。”皇上自觉礼部尚书言之有理,他们也是大明子民,应该关心。

  十个僧人道人,因为皇上土地改革烧到自家,家家大放血,就想闹一场,结果,胳膊拧不过大腿儿,今天还因为皇上对佛道的不喜欢委屈,可这一听皇上的话,立马又感动。

  “阿弥陀佛。老衲感谢皇上关心,一定做好接待事宜。”

  “无量天尊。老道感谢皇上关心,一定配合做好接待事宜。”

  皇上满意。

  满意的皇上,特大方地赐给各位出家人袈裟和道袍,赏赐每个人一千两银子,圆满完成今儿过节的所有流程。

  换上一身宝石红的民间小公子服饰,和美美指挥使一起高高兴兴地逛庙会,西山的几个老寺庙,要去看;礼部尚书说的,永乐大帝的龙兴之地,也要去看。

  一份荠菜春饼,两颗糖葫芦,一碗樱桃奶酪,小肚子吃的圆圆,开始买买买。

  先一步来到京城的吐鲁番使节摆摊吆喝,蒙古的木雕刻,匕首,喜欢,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