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 第42章

作者:痒痒鼠 标签: 穿越重生

  这是不同的1525年!这是元和四年!元和皇帝的大明,再也没有“嘉靖嘉靖家家净、柴米油盐皆无”。

  大明再也不会有“奸臣专权,吏治败坏,废弛边事,倭寇频侵……”再也不会有闭关锁国,国势积弱,民不聊生。

  而他要保护皇上,他要彻底杜绝那个“崇尚奢侈,嗜好刑戮,暴虐不仁,喜怒无常,昏庸无能……痴迷炼丹修斋,二十余年不视朝……”的兴王进入北京城。

  章怀秀第二天中午起来,眼睛红红的,接过来他大哥手里的醒酒汤,一饮而尽,得知因为醉酒休息一天不去宫里,一屁股坐到书案前,奋笔疾书。

  倍径的技艺,现在的大明已经有了,作为一个学历史的人,当然知道倍径后面的大炮技艺发展。

  因为不知道大明技艺发展水平,班门弄斧差点被当成“间谍”杀头,差点享受一把锦衣卫昭狱的十八酷刑什么的,过去过去。

  黑火~药,后膛填充炮弹,扳机取代打火绳……当然他也知道大明铁艺已经落后,其他方面也落后,只能一步一步来。

  章怀秀写的投入,害怕将来事情多忘记这些知识,想到什么写什么。他大哥章怀举坐立不安地等候,特殷勤地磨墨伺候用水,半个时辰后章怀秀回神,吓坏了,结结巴巴的:“大哥,有事请说。”

  章怀举目光热切地盯着自己的亲亲二弟,越看二弟越有前途,抓着他的手好似抓住唯一的人生希望:“二弟,你做了皇上伴读,能不能给大哥求个情,要大哥进宫做太监?”

  章怀秀惊呆,一动不动的。然而章怀举真的认为,这是他人生的莫大转机,激动的语无伦次。

  “二弟你不知道,大哥和你大舅兄曾在海上混过,对海洋上非常熟悉,也不怕死。”

  “皇上要派人出海,没有比你大哥和你大舅兄更适合的人。大哥保证,你大舅兄一定也敢挥下那一刀,我们出海,就是大明第二个‘郑和’,二弟,你去和皇上求个情……”

  章怀举目光野心勃勃,好似已经看到自己成为三宝太监,做郑和的风光:“即使不能做到掌印大太监,能出洋一趟,也不虚此生!”

  章怀举确定,自己绝对不会后悔。章怀秀听着他说,他大舅兄也要做太监,还要做郑和下西洋在……眼冒金星,又要晕。却是被他大哥一把扶住,想晕也不能晕。

  章怀秀以为他大哥做太监的心思歇了,没想到……

  小娃娃·大明皇上·朱载垣要找他的“郑和”,七月十五的大朝会一提起,要派人出海打葡萄牙,朝廷一半官员不想出海打仗,但对上皇上气呼呼的小模样,不敢。

  又有人说,大明如今海路畅通,应该和当年郑和下西洋一样,宣扬一番大国风光,出去一趟很有必要……立马被户部的人的唾沫喷的缩头。

  户部一听要花银子就跟要他们命一般。可这个说法,获得大部分人的支持,少数激进派更是激动,包括文伯仁。

  文伯仁从堂弟的来信里,知道出去看看的重要性,只苦于自己的身份不合适。就想起章怀举和汪直。毕竟文家也曾走私过,有这方面的关系,章家汪家的事情,虽然没有锦衣卫调查的齐全,多少也调查出来一部分。

  当章怀举去问他,给人阉割的师傅们封刀的原因,他心里一动,试着说出这个事儿,果然,章怀举得知这个消息,对于做太监的事情,更坚定。

  文伯仁因为他的坚定反而心怀愧疚:“章兄,兹事体大,望多思考。以后有万一,文伯仁至死愧疚难安。”

  章怀举到底是混过海盗,对文伯仁的心思岂能不清楚?但他还是感谢文伯仁。

  “请问文翰林,皇上的态度如何?”

  文伯仁倒也没有瞒着他:“皇上对出海的事情上了心,立时就要操办起来。七月十五大朝会的时候一提,基本上决定下来。”

  章怀举就知道了,皇上自己决定好,甭管群臣最终态度如何,群臣拧巴不过皇上,对于皇上的命令,只管给办好。章怀举对自己的未来更有信心,豪迈一笑,声音斩钉截铁。

  “文翰林也知道,大明要有船队出海,必然是宦官。章怀举本就要做宦官,如此机会,自当抓住,永不后悔!”

  文伯仁一时愣住。他自然也知道,要出海必然是宦官的身份,否则他早自己请命了。他无法割舍这条“根”,对于章怀举的决断就更为钦佩,当下就答应。

  “章兄如此人物,文伯仁佩服。文伯仁会紧紧关注此事,有消息就告诉章兄。”

  两个人很有一番知己的交谈。章怀秀听完事情经过,还是一时无法理解他大哥的这份执着——大明宦官这么多,百年多来几百万人有了,可郑和只有一个。就算皇上要派人出洋,人选也多得是。

  可他冷静下来思考一夜,也多少明白他大哥这份野心。

  扪心自问,如果他有机会杀了兴王,前提是要他自宫,他会吗?他要是看到那唯一的机会,他也会毫不犹豫地挥刀自宫。

  可这到底是不确定的事儿,出海的事情也还没定,具体怎么出海也没定。

  “大哥,如果最后能出海。弟弟一定去求皇上。只希望大哥暂且稳住,可行?”章怀秀不放心。

  “这个大哥晓得。”章怀举虽然心里火热,可也知道事情重大,不管对于大明还是皇上,还是他个人,当下满口应承。

  可他们两个稳住,其他得知消息的人,稳不住。想要自宫的人本来就对这些日子的,“求阉割无门”恼火,一知道这个消息,哪里忍得下?很多人闹到司礼监,大喊大叫的大打出手。

  还怀疑司礼监不再招收太监,是要包揽出海的人选,减少竞争。

  还闹到刑部,要求刑部给他们上书皇上,求皇上给他们做主。

  皇上:“???”皇上长在宫里,又是这个岁数,压根没有宦官和普通人的区别,都是大明子民。

  皇上要找“郑和”,只是一个代称,永乐大帝有郑和,他也有一个,英明。

  大臣们心里想的多。如果要派人出洋,必然是宦官,否则当年永乐大帝为何要耗费心思培养宦官?最终还是决定宦官出洋?

  大臣们倒不是反对宦官出洋,而是对于出洋这个事情本身,踌躇犹豫,拿不定主意。但他们也知道自己拧不过皇上。反正甭管君臣如何互相耍无赖,消息瞒不住。

  朝野上下消息灵通的人,都议论纷纷,一半担忧,更多的是勇气。

  四九城的宦官们知道了,相当于北京城的人都知道了,一大半的人都支持皇上,不少人都要求要做宦官。

  皇上·朱载垣得知外头人的反应,欢喜:“大明子民,勇敢,好好。”老师伴读们听着也欢喜,平和最稳重的刘成学也有自己的想法,反复琢磨不甘心,问出来:“请问皇上,这次出海的人选,可有定下来?”

  皇上鼓着腮帮子,特坚持的模样:“朕一定会找到朕的‘郑和’。”

  刘成学心里一叹。其他几位老师伴读看他一眼,在心里摇头。

  他们的身份,可以出去吗?

  朝野上下闹闹哄哄的,夏日不知不觉过去,八月初八日,吐鲁番蒙古贵族们来北京,皇上在豹房接待,大宴群臣。吐鲁番蒙古的贵族们高僧们,在北京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

  大明士庶、僧道见识到“蛮夷文化”惊叹之余,心有所感,老臣们想起先皇,更是泪水涟涟。

  大明学到蒙古的打铁技艺,小娃娃皇上对蒙古各项技艺都好奇,特积极地跟着学蒙古话,更满心期待大明的新大炮。

  八月十五,中秋节,大明和吐鲁番蒙古一起过。

  八月一十八日,工部研究出来开花弹,他也去看试验,“轰”的一声炸开,地动山摇的,开心。只是开化弹碍于生产成本,无法量产,工部继续研究,章怀秀申请加入。

  八月二十三日,朝鲜使臣来到北京,今年的朝贡提前,还破天荒地带来大量珍贵礼物——朝鲜齐安大君去世,长子早夭,王大妃贞熹王后,选中宗室李娎继承王位,其他拥护齐安大君次子的大臣不服,两方人都来找皇上做主。

  大明皇上·朱载垣,听内阁说,大明对于藩属国的事儿不能不管,可他对于大明的事情都很少管,对于藩属国的事儿更不管,一句“不是大明子民”,说的内阁哑口无言——皇上理由充足。内阁只能自己给办了。

  秋收季节,又是一个丰收年。小娃娃换上秋衣,最喜欢跟徐景珩出宫玩耍,看秋收盛景,自己跑地里晒麦穗。

  各个藩属国都来朝贡,朝贡贸易红红火火,东西厂、礼部、鸿胪寺、锦衣卫……都忙得双脚打架,其他国家的各种稀罕物儿进来大明,大明的东西要出海,朝野上下都各有各的忙乎。

  小娃娃皇上·朱载垣最清闲,每天有空就盯着司礼监和内阁,要出海,要去打葡萄牙。司礼监说事情重大,人选慎重地选。内阁就说,他们在忙乎划定南海直属地盘的事儿,没空——

  皇上不是说不是大明子民不管吗?变成大明子明,简单。

  皇上:“???”皇上对于内阁的忙乎,就觉得这是小事儿,也没管。内阁:“!!!”

  四位阁老的愤慨、担忧之情,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皇上年幼,还没有开疆拓土的清晰意识。可皇上这心大的模样,将来可怎么办?四位阁老的眼泪朝肚子里流。

  他们以前糊涂,如今知道了,南海市舶司的税收这么好,那马六甲海峡,一个月顶全大明一半啊。只要一想到,皇上将来嫌弃麻烦不管,几位阁老就心痛得无以复加。

  几位阁老瞅着南海地图,恨不得全扒拉到大明。

  皇上无知无觉,没有大事——皇上认为的,那就自在玩耍。

  可是内阁扒拉马六甲海峡,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马六甲海峡的利益这么大,当地各个小国,西班牙人、葡萄牙人……都想掺和一脚。大明和西班牙、葡萄牙、当地小国联军大战起来,小娃娃一看有人欺负他的子民,一个字:“打!”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1-04-12 20:21:05~2021-04-13 21:07:2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橘猫酱、星月、子舒是我媳妇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清风朗月人间欢喜x、26850762 20瓶;拥月10瓶;希望太太能爆更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34章

  皇上要打。内阁自觉事情是他们引起来的,当然不能缩头;满朝文武大骂“蛮夷小国胆敢反抗大明”,嗷嗷叫着都要去打。无他,大明改革卓有成效,水师鸟枪换炮,底气足啊。

  事情就这样一句话定下来,可是谁领兵?杨一清老将军在山东和浙江沿海训练水师,要防止日本人联合西班牙和葡萄牙,王琼忙乎吏治改革,张九畴离不开甘肃,彭泽更要镇住西南,安国老将军去世了……

  王守仁在河套,正和蒙古人天天打仗……

  说起来,大明这还是两线作战。

  小娃娃觉得,他的“郑和”没找到,武将也急缺,小胖脸板着,严肃的小模样。

  满朝文武一时都感觉,大明缺少武将,能打的武将。不敢看皇上,看看武定侯郭勋,哎,作为虎将守着北京城可以,要他去南海,也抓瞎。

  武定侯郭勋正犹豫那,毕竟打下来南海那绝对青史留名。武定侯郭勋被这眼神一刺激,不服——他怎么就不能去南海?武定侯郭勋就要请命,冷不防杨阁老站出来。

  “皇上,臣请命,领兵。”

  “哗”,所有人都睁大眼睛——杨阁老,你这么大岁数,你去领兵?不是,杨阁老你是一个不知兵的文臣,你领兵?

  然而杨阁老有他的理由,杨阁老端出来徐景珩送来的建议,完全不惧怕任何人怀疑的目光。

  “启奏皇上,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原政权领地。大明承天命、定鼎中原,八方安和、四方泽被,南海自当也如是。

  如今南海某些人因为西洋蛮夷挑拨,心思浮动。然大明仁义大国,不能放弃他们。大明仍以教化为主,安抚为上,围剿配合。”

  杨阁老表示,他不知兵,他知道。但是大明仁义大国,怎么能去打无知的藩属国那?要教化啊。

  杨阁老高举朝笏,满身正义,一腔仁爱溢于言表:“皇上,臣领兵,不为打仗。只为总领军务,安抚南海各地方,和大明内陆进一步融合,更好地接受皇上的恩泽。”

  发现勋贵武将们都要动手打他,立马话锋一转:“皇上,这并不是臣的想法。臣一开始也是要硬打,锦衣卫指挥使徐景珩上朝前告诉臣,臣认为,指挥使的提议,非常有道理。”

  有本事你们去找徐景珩论理?杨阁老表示,我也会耍无赖。

  群臣愤怒,可徐景珩提出来,他们还真不能对杨阁老动手。

  此次南海打仗的人选,必然是勋贵武将们。群臣都知道,文臣也没想要争——这个时候争,勋贵武将真能再来一次朝堂斗殴打杀王振。

  朝堂里气氛大变,杨阁老矜持地微笑。皇上的眼睛微微睁开,迷糊。

  皇上对于南海人要不要加入大明,就觉得这是小事儿,皇上大度,接纳他们。

  而且回宫的路上徐景珩说过,杨阁老若要领兵,意思是,杨阁老不是要去打仗,就想要去看看南海,去南海游玩一趟,皇上也觉得这是小事儿,支持。

  “准奏。”皇上小奶音清晰,还记得徐景珩的另外一个提议,“南海市舶司开业,要和杨阁老一起去看看,和杨阁老申请。”

  杨阁老:“!!!”

  群臣:“!!!”

  杨阁老气得胸膛剧烈起伏——他就知道徐景珩不会无缘无故帮他!

  群臣瞧着杨阁老,哈哈哈,哈哈哈,憋着不笑出来好难受,杨阁老您肚子大大度着,我们笑了哈,哈哈哈哈。

  杨阁老更气。

  然而皇上高兴啊,皇上的认识,南海市舶司,那就是大明在南海开了一个店铺,店铺开业,大臣们好奇就去看看热闹,朕是好皇上,朕对大臣们好好。

  皇上矜持且英明。群臣瞧着皇上的态度,那还不大笑?群臣在豹房大殿里“哈哈哈哈”笑,敞开胸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