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 第104章

作者:谢述宴 标签: 快穿 爽文 穿越重生

  先导索先过去了,才有后面的悬索再过去。

  但问题就在于,如何把先导索,送到千米外的对面大山上去?

  “飞机?”

  这是方斯闻和其他人想到的第一个办法。

  这是修建山区悬索桥常用的方法,用直升飞机将先导索带过去。

  谢雁摇头,“我设想过这个方案,一架直升机,两名飞行员,从最近的机场起飞,大致花费是二十二万,时间顺利的话,只需要一天。”

  旁听的其他队员说,“预算应该不是问题。”

  “但是,这里是落谷河河谷。”

  谢雁说,“我们要架桥的地方太高了,山峰四周会有紊流,更不用说大山四周对飞行视野的影响,雾有时会绕在山体上,一旦起雾,什么也看不见,容易发生撞机事件。而且,这里也没有可供直升飞机停靠的地方。”

  直升机停靠,至少需要五百平方米的停机坪。

  但对面的悬崖峭壁,坡度太大,根本没有足够的平地。

  无论是从飞行安全还是别的方面考虑,直升机都太危险了。

  “那就别弄那些高科技的东西了,”

  老吴说,“直接人拉过去,别的地方也是这么弄得,旁边的高压电力线路,不也是这么弄得吗?”

  “这个我也调查过。”

  谢雁说,“至少需要十六个人,比起直升机一天完成,人工把先导索拉过去,需要三个月。总费用——二十一万。”

  的确,无论是什么方案,都不是费用的问题。

  而是危险性的问题。

  她说,“高压电力的安装就是前车之鉴,人工拽拉危险度极高,而且我们需要在峭壁悬崖上修建相应的通道,还会对周边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

  “危险?”

  有人问,“有什么危险?”

  这些年跋山涉水,他们看见过无数架在山上的高压电塔,无数条高压输电线,穿过崇山峻岭,将电力输送到祖国的每个角落。

  但少有人会去想,当初那些工人们是如何在这样的绝境中完成这些不可能工程的。

  “架设高压电力当时花了三个月的时间,”

  谢雁顿了顿,道,“施工过程中,一死三重伤。”

  这些危险,不是说说而已。

  无论是飞机,还是人工,都太危险了,而且人工拉线,需要至少三个月的时间。

  这对于方案设计以月为单位的谢雁等人来说,是一个等不起的时间,

  先导索等三个月,云桥就要等三个月,高速正式通车,就要往后推三个月。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先导索送不过去,后面一切都白搭!”

  “是啊,如果都否了,那还有别的方法吗?”

  “这里的环境太恶劣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大家议论纷纷。

  就连苏擎和方斯闻,也陷入了思考。

  谢雁说得对。

  国内外都是这样解决拉索问题的。

  要么直升机送,要么人工送。

  可无论哪个方案,都因为这里险恶的地理环境,将危险性提升了一大截。

  这里为什么被称为“工程禁区”,就是因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极高的危险。

  他们不能拿工人和飞行员的生命冒险。

  老吴坐了一会,忽然看向谢雁,“谢工,这些方案,你全都否了,那我们怎么办?”

  谢雁说,“集思广益,我想看看大家有没有其他办法。”

  “这都讨论了好一会了,”

  老吴摇头,“说实话,真没有合适的办法,人也不行,飞机也不行,还能怎么办呢?”

  谢雁等了会,大家依然没有别的方案提出来。

  “我的想法,并不一定能成功,而且我联系过有关部门,他们说目前为止,没有先例,他们更把握一定能做到。”

  这也是她没有直接提出来的原因。

  “说说吧,其实抛索问题,我们也想了很久了。”

  但那个时候,大家都以为至少还有人工拉索这个方案可选,没想到谢雁会否定这个方法。

  “对啊,有别的方法?”

  “无论什么方法,都要人去完成,依然会有危险性啊!”

  谢雁想了想,道,“这个方案,如果能成功,费用也是在二十多万左右,但没有人工危险,八个小时就能完成先导索的安装。”

  “八个小时?”

  用飞机都至少需要花费一天的问题,能有法子,八个小时就解决?

第66章 此去通途32

  “火箭。”

  “火箭?”

  “???”

  听见这两个字,不仅是其他人,就连见多识广的老吴都愣了。

  大家都说不出话来,只能排队打问号。

  火箭这个想法,是方斯闻给她的启发。

  那天,三个人在落谷河里摸鱼(不

  主要是山里环境实在是恶劣,苏擎又贪嘴,非要抓着方斯闻,给他做好吃的。

  “吃不饱,穿不暖,我好惨。”

  苏擎见方斯闻无动于衷,拉过他,指着远处的谢雁,“你看,小孩都瘦了一圈,再这样下去,她会因为营养不良晕倒在工地上的!”

  此刻,刚爬了一处峭壁采集完岩石样本的谢雁,进了临时搭起来的屋,把东西放在架子上,回头看他们,“怎么了?”

  方斯闻看她,脸色正常,白里透红,眼睛漆黑有神,行动干脆,“这就是你说的要晕倒在工地上的人?”

  苏擎点头,拉过谢雁,举起她纤细的胳膊,“你看,瘦成这样。”

  谢雁:“?”

  他在她耳边说,“想吃好吃的,就配合一下。”

  方斯闻:“可现在是冬天。”

  “山上下雪,河谷又没有结冰。我知道你做鱼最厉害!”

  苏擎说,“我这几天天天爬山,我也饿得腿软。”

  方斯闻叹了口气,进屋提了个桶出来,装着日常用的工具,再看向苏擎,“你是打算我自己去抓,然后自己吃吗?”

  “去去去!”

  苏擎推了推谢雁,放开她,“快,今天方哥请客!”

  所谓请客,就是在河谷里抓几条肥鱼,就地烧烤。

  落谷河的环境的确优美,这里人迹罕至,没有垃圾和人为制造的其他东西,河水没有结冰,冲刷着河床,发出簌簌的响声。

  抬头,两侧就是高不见顶,直入云端的大山。

  冬天的水冷,方斯闻做了个特殊的鱼叉,不长,尾巴上拴着绳子,看准了鱼,就把鱼叉扔下去,抓住鱼再沿着绳子把鱼和叉子一起收回来。

  “我力气不够,你想吃鱼,就自己抓。”

  他负责生火,苏擎则站在河边,手里的鱼叉扔的倒是挺准,十次有三次能叉上来鱼。

  抓了六七条,他们自己吃了四条,剩下的给老吴他们带去,让大家都尝尝肉味。

  后来在想方案的时候,谢雁想的就是这个鱼叉。

  鱼叉尾巴上绑着线,直接扔到对面,插在鱼身上。

  如果把线换成先导索,那么鱼叉,又该用什么代替呢?

  鱼叉要飞过的地方,不是半条河,而是千米的大峡谷!

  这个时候,还没有能够完成他们要求的无人机,飞机由需要飞行员,思来想去,只有一个方法——火箭!

  但是她联系过相关的炮兵专家,对方表示,他们能提供的炮弹射程为两百米,并且不能带上绳索。

  这也是她没有一开始就提出这个方案的原因。

  屋子里的人都被这个想法震惊了。

  用火箭修桥?

  从没听说过!

  先导索不是普通的绳索,一千多米的长度,会拖拽火箭,影响发射和飞行情况。

  两百米的射程对于一千多米的峡谷来说,太短了,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苏擎说,“我觉得可以试试。”

  他说,“我去找合适的先导索材料。”

  如果要用火箭抛索,先导索要求不能太重,也不能太粗,但是为了让工程能顺利在几百米的高空完成,先导索的承重能力和强度必须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