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 第192章

作者:谢述宴 标签: 快穿 爽文 穿越重生

  谢雁说,“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困难,做什么事都不会简单,更何况,我们做的不是简单的事,是重复的事。”

  她的脸没有多少血色,但目光坚定。

  “华国的路,华国的车,是华国工人,设计师,研究人员……华国的无数人努力创造出来的。”

  “只要回顾自己的人生,没有白来这世间走一段路,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和付出。”

  谢雁:“没有辜负自己的价值,那么无论人生长短,无论命运沉浮,都是最好的人生。”

  她没有成为这大地的一根铁轨,但是她的命运,和铁轨的车轮紧紧连在了一起。

  和这片土地,紧紧连在了一起。

  **

  项目很快启动了,谢雁没有浪费一点时,纪铃很有天赋,虽然是团队的新人,但也很快融入了团队里,大家都是年轻人,很容易交流和打一片。

  这次他们主攻的车型是cr400系,以400命名,作为目标,就足以证明这次自主研究的不同——他们要挑战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动车组,是以400公里时速为目标的超级高速动车。

  即便是siemens的velaro系列,作为300速度级别的动车,已经成为了世界顶尖的一流水平,成为各个国家的引进目标。

  为了让华国自己掌握核心技术,从设计到生产,完全国有化,整个研发过程,将由华国的团队自己进行。

  项目组要克服的技术难题不少,但谢雁早就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但每个人,能在攻克难题的过程中体会到不一样的快乐。

  这样的快乐,和痛苦是难分难舍的,实验失败,遇到一个个知成因的问题——痛苦,但当这问题被解决,也味着他们做出了一个个技术突破和进步。

  预计大概要七八年的研发过程,在谢雁团队的努力下,进度很快,到了第三年,已经完了大分内容的研发,关键的技术难题已经解决。

  而到了第三年年尾的时候,郑晴请了假期回来看谢雁,这次无论如何她也要把人带去休假。

  苏筝倒是离谢雁团队很近,常跑看她,陪她去医院。

  这几年的事情,华国的纵横规划已经变作了八纵八横,京沪高速铁路连续五年盈利,当年的事故风波已经过去,很多人遗忘了事故,但在这个行业里的大多数人,依然谨记着当年的教训。

  沪城最大的列车调度所,每天有无数列车在这里接受发车命令。

  周廊教授前一年已经走了,陈运飞也成了动车实验室的负责人,苏筝负责的磁悬浮列车正在挑战新的速度级别,也在研究不同的轮轨材料,虽然目前磁悬浮还无法在华国推广开来,成本也很高,但未来必然是属于更高速的时代的,谢雁相信,磁悬浮有一天也会走到交通舞台的正中央。

  但郑晴来的时候,谢雁已经在医院了。

  进电梯的时候,有个男人带着个双眼红肿的人从电梯下来,郑晴只看了他们眼,觉得有眼熟,但想不起来哪里见过,她没有多想,快步去了谢雁的病房。

  人已经昏迷,谢雁父母叫的人在走廊和医生说话。

  纪铃和苏筝在病床旁边交谈,纪铃也哭了好几个小时,“我们谁也不知道她的病有那么严重。”

  “前天,她还在整理资料,那个时候我们就应该让她休息的。”

  谢雁通宵整理的资料,是整个项目的重要内容,还有她没有时间去实现的想法,这内容,太多,也珍贵了。

  更多的是她的想法,对cr400系的构想,乃至对更高速度级别列车的设计,这内容,她并没有指定给谁,所有的资料,叠起厚厚的好几摞。

  这么多的资料,只有个落款,不是她的名字,而是——

  “给华国的铁路交通,以及那正在建设华国交通的人们。”

  她在资料的开头,用潦草的笔迹写了段话。

  “这是我没有时间去实现的构想,希望有一天构想里的高速列车能出现在华国的铁路上,届时,去千里之外见另一个人,会变得更快,更简单。

  每个奔波在外的人能回家,每个被迫离家的父母能见到自己的孩子,每对离别的夫妻能随时相聚。

  届时,天涯只在咫尺,咫尺就是天涯。”

  梦里的竹子病斑已经爬到了顶端,黑夜却也到了尽头,破晓的光洒在原本荒芜的黑水和山边,远处虚幻的人群变作了一个个拿着行李的离人。

  每个离别的拥抱,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变作重聚的拥抱。

  谢雁走的时候,并没有完成项目。

  但在短短两年后,由华国自主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领先世界一流动车水平的动车组被正式命名!

  cr400系动车,被正式命名为“复兴号”。

  同年,在一份报告中,有这么段话。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1

  复兴号将在不久的将来,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如同闪电般,驰骋在华夏大地。

  待铁轨铺遍九州每个角落的时候——

  天涯就在咫尺,

  咫尺就是天涯。

第117章 与风同行38

  “这套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悬浮列车的功能在线试运行,标志着我国成为一个拥有完全自主化磁悬浮技术的国家,未来十年内计划将建一条商业运营的高速磁悬浮线路来……”

  苏筝关掉手机里的新闻视频,摘掉耳机,看向窗外。

  “你们还真是不着急。”郑晴坐位子上,刚一眼,就瞥见了新闻的界面,是一列磁悬浮列车,她也就道,苏筝刚看的是什么。

  华国不止一个磁悬浮列车实验室,也不止一个团队开发六百公里速度级别的高速磁悬浮列车。

  沪城的第一条商业磁悬浮列车线路是世界首条商业运营的磁悬浮列车,和年年盈利,还能给沿途城市带来发展的京沪高铁不同,磁悬浮线路投入大,运营费大,收益却很低,基本就是烧钱维持运营。

  而它的昂贵造价,决定了它无法诸多城市之间作为主要的交通路线,比起高速轮轨列车,又少了一些优势。

  但这只是暂时的。

  郑晴看也不着急,显然是有自己的想法。

  “也是,”她点头,“这新闻也没说什么内容,你们团队的实力也不差。”

  他们这次过来,是亲自来拿纪铃给他们的东西。

  “这是收拾项目办公室的时候找到的东西……”

  纪铃说,“我看了一下,里面有一张照片是你们的合影,所以想着,这东西还是给你们比较好。”

  谢雁走之前的一段时,自己的时间利用到了极致,住也是住,很多东西都搬过去了,来了又被资料压箱子面,现在做最后的清理,被找出来。

  知道有这个东西,苏筝和郑晴就直接过来拿了。

  郑晴坐座位上,准备打开这个有些陈旧的盒子。

  然而她的手触碰到盒子盖子的时候愣住了。

  苏筝转过头,看了一眼,见盒子盖上贴着一张纸,上面画着一个黑桃。

  记忆就像被按了开关。

  郑晴笑了一声,目光却有些酸涩,她伸手打开盒子,里面都是一些旧物,钢笔,还有草稿和日记。

  日记记录的不多,笔记本上写着一些构想和理论,但没有谢雁最后整理来交给你们的详细,日记的时间跨度也大,基本没什么时间写日记。

  除此之外,还有几张照片,有一张,是火车上照的,绿皮车,拥挤的车厢,三个少年靠一起,灯光将他们的脸庞印在玻璃上。

  有一张,是毕业的时候去照的,那个时候谢雁还骗她照了证件照,结果是去给郑晴换身份证,照片里谢雁笑的抱着她,苏筝站一边,高高瘦瘦的。

  还有一张,是郑晴的婚礼,他们三个人之中多了一个人,但是每个人脸上的笑依然是那么开朗。

  …随着她翻看照片的动作,前排有个孩子正朗读着什么,听起来那么熟悉,仿佛一段优美的诗词。

  “我和风一起奔跑,

  我离开温和的春风,和夏风一起奔跑。

  我冲开疲惫的秋风,逆着严寒的冬风奔跑。

  我与风奔跑,

  一刻不停,

  一刻不歇,

  只为终点去见你。

  我怎会这里停。

  我穿过山脉隧洞,穿过平原丘陵,从江河之上越过,从天涯来到海角。

  我破开风前行,永不停歇地奔跑。

  只为目的地的尽头是你。”

  “妈妈,这是写的谁呀。”

  女人被叫住,低头看了小孩平板里的内容几眼,也有些疑惑,想了一会,随道,“这写的不是人,是车。”

  “车?”

  “对啊,我们现坐着的车,就是跑的比风还快。”

  “比风还快?”孩子有些惊讶,“好厉害啊,这是魔法吗!”

  “这不是魔法,这是知识,你好好读书,以后,可以当一个科学家,研究比风快的东西。”

  女人摸了摸的头,“你看,穿过山脉隧道,穿过平原丘陵,这就是车呀。”

  “我明白了!科学家都会魔法,长大以后我也要当一个最厉害的科学家!”

  女人笑了,“好吧好吧,就算是魔法。”

  前面的对话还继续,广播里又传来了一段话。

  "华国高铁,

  带你去见你想见的人,去你想去的地。

  这段三十分钟的距离,由时间来重新定义。

  欢迎乘坐华国动车复兴号,祝您旅途愉快。"

  自从有了更快的交通式,地之间的距离再也不是米,千米,而是分钟,小时。

  距离,由时来重新定义。

  窗外的风景模糊,坐车内,人都听不见车外风呼啸而过的声音,平稳,安全,快速——

  那么快,那么奇妙,又那么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