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瑞小公主[清穿] 第126章

作者:晏央 标签: 清穿 情有独钟 天之骄子 穿越重生

  唯有从嫉妒的怪圈子之中逃离出来后,审视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四格格才意识到,自己实在错得离谱。

  面对眼前一脸懵懂的妹妹,四格格不由叹了口气。

  “芃芃真是个傻……好孩子,难怪汗阿玛和皇祖母都这般喜欢你。若是换了别的孩子,只怕恨不得把所有的好东西都据为己有,唯有你,生怕占了便宜。”四格格暗自下定决心,日后,她也得多留意着些,以免自家妹妹吃了亏。

  芃芃:“……”

  刚才,四格格想说她是傻孩子,对吧?别以为改口改得快她就没有听到!就算四格格现在对她充满了善意,也不能说她傻!

  ……

  四格格在纯妃面前磕破了头的消息,在宫中并不是什么秘密。

  虽然此后,在乾隆的要求与皇后的管束之下,宫中没有人敢再议论此事,但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

  乾隆也因为觉得纯妃对女儿太过苛刻,不配为一个母亲不说,还给皇家丢了脸。他对纯妃的态度,更加冷淡了。

  如果说在过去的一年之中,乾隆对纯妃还只是漠视,那么现在,他对纯妃可以说是怀着满满的恶意。乾隆命人将纯妃的一应用度缩减为嫔的用度,在大赏后宫的时候,也会特意绕过纯妃的宫殿。此外,他还派人告诫纯妃,若是纯妃行事还是这般不着调的话,他会考虑收回纯妃的纯妃的宝册。

  前两项举动还只是让纯妃尴尬,最后这项举动就是明晃晃的威胁了。

  因纯妃为乾隆生育了二子一女,在纯妃没有犯下重大过错的情况下,哪怕是为了这二子一女的颜面着想,乾隆也不可能轻易去动纯妃的位份。相较之下,收走纯妃的册封宝册,影响会小得多。但如今纯妃的待遇已经降到了嫔,若是再被收走册封宝册,那么她也就相当于不废而废了。

  乾隆的这个威胁,的确奏效了,自此之后,纯妃不敢再为难四格格,甚至在四格格来给自己请安的时候,也不敢再让她在自己的宫中久留,生怕让人抓住了话柄。至于四格格那让人眼馋的未婚夫,纯妃也不敢再打他的主意了。对纯妃来说,为自己的儿子拉助力的确要紧,但保住她本人的地位,却是一件更为要紧的事。

  ……

  这日,和敬入宫给太后、乾隆以及皇后请安之后,皇后留她在翊坤宫用膳,她却一反常态,婉拒了皇后之邀。

  “皇额娘留膳,若是在平时,女儿定然一口答应下来,翊坤宫中的厨子们手艺即便在宫中也是顶尖的,能够在皇额娘这儿用膳,女儿可有口福了。只是,女儿今日入宫,是受了人的嘱托,咱们未来的四妹夫听说四妹妹受了伤,便带着上好的伤药,特特求到女儿跟前,让女儿带给四妹妹。”

  说着,和敬从怀中掏出了一个小瓷瓶来:“女儿既得了人的嘱托,自然要把东西送到,还得陪四妹妹说会子话,今日就不陪皇额娘和五妹妹了,待会儿五妹妹下了课,还望皇额娘帮女儿在她面前解释一二,省得她以为女儿入了宫却不好好陪她,回头跟女儿闹脾气。”

  皇后听闻此言,面上沁出了笑意来:“你就是太惯着她了,若非你对她这般纵容,她又岂敢跟你闹脾气?”

  和敬却不以为意:“那是我的妹妹,我为何不能纵着她?她愿意跟我撒娇,也是一件好事,说明她愿意亲近我这个做姐姐的,我高兴还来不及呢,又怎么可能阻拦她呢?”和敬将对芃芃的宠爱说得理所当然:“芃芃向来讨人喜欢,心思又单纯,与她相处之时,我什么也不必想,十分轻松。相较之下,反倒是四妹妹,让人不知道该如何与她相处才好。”

  和敬有些担忧地问皇后:“听闻四妹妹回宫之后,比从前懂事了许多,可是真的?”

  “自然是真的。”皇后点了点头:“若是她还像从前那样,你以为,本宫能与她相处好吗?”

  “那我就可以放心了。”和敬如释重负:“皇额娘可否告知女儿,在四妹妹回来后,您都是怎么与她相处的?”

  皇后见和敬面儿上也难得露出了些许忐忑之色,仿佛对即将与四格格单独相处颇为苦恼,不由好笑道:“什么都不用想,说你想说的,做你想做的,就行了。那丫头,其实也没那么复杂。”

  和敬听皇后竟亲昵地在她跟前称呼四格格为“那丫头”,明白四格格与皇后关系大为好转的消息不是旁人杜撰的,心中也有了些底气。

  却听皇后又道:“你四妹妹,也是个可怜人,本宫也是一年前四格儿离宫之时才知道,纯妃没有好好尽到一个做额娘的该尽的责任,一直都在忽视四格儿,让四格儿备受煎熬。这回,四格儿才刚刚回宫,纯妃见四格儿亲近本宫更甚于她,心中不平,又开始磋磨四格儿。好在皇上和皇额娘已经训斥过纯妃了,想要她日后不敢再如此。”

  皇后叹了口气,视线落到和敬手中的小瓷瓶上:“咱们这准四额驸,也算是有心了。和敬你既见过他了,可否与本宫说说,那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和敬回忆着未来四额驸出现在她眼前时的情形道:“他年轻有为、聪慧过人,虽然出身平平,但长袖善舞,是个很有才干之人。到底是亲自被汗阿玛点为九门提督与额驸的人,倘若他不好,也不会这般得汗阿玛看重。”

  “的确,只看你与额驸举案齐眉,便可知道,在挑选女婿这方面,皇上的眼光的确不差。”皇后煞有介事地点了点头,而后又道:“虽说不知道四额驸私底下待人如何,但他能够打听到四格儿受了伤,还特特辗转着送了伤药给四格儿,这份心意,也是颇为难得了。想来,他会是个体贴的人。”

  “皇额娘取笑我。”和敬一听到皇后拿她和三额驸的事举例,就不由红了脸:“女儿在为皇额娘解惑,皇额娘倒好,就想着看女儿笑话呢。”

  “本宫是在称赞你和额驸关系好,皇上没选错人,哪里就是在看你笑话呢?你与额驸都成婚多年了,怎么脸皮还这样薄?”皇后见再说下去,和敬就要冒烟了,赶忙转移了话题:“好了,咱们不说这个了。还是再聊一聊未来的四额驸吧。”

  最终,皇后从和敬的嘴里得到了以下信息。

  未来的四额驸幽默又风趣,且模样生得好,不似一般的武将那般五大三粗的,和敬觉得,四四格格若是见了他,定会喜欢上他的。

  当皇后还在回想和敬的话时,和敬已经将那个瓷瓶送到了四格格的手中。

  看着四格格头上缠着一圈纱布、一张小脸没什么血色的样子,和敬不由叹了口气,目光中带上了些许怜惜:“姐姐知道,你过去遭遇了不少让你觉得痛苦之事,但无论如何,你身边儿总还是有人在关心你的,便是为了关心你的这些人,你也该好好振作起来,你说是吗?”

  “我明白的,和敬姐姐。日后,我不会再让关心我的人担心了。”四格格垂着眸子从和敬手中接过了瓷瓶,心中不知在想些什么,骨节分明的手指倏地将那瓷瓶攥得紧了些。

  和敬的目光从她手中的瓷瓶上划过,语重心长地道:“你要好好儿地珍惜他给你的药,虽说这种顶级的药膏对你而言不算什么,但他为了替你求到这药膏,却是花了不少功夫。你也知道,他家境原本并不殷实,还是在被皇上提拔为九门提督之后,境况才好了起来。但他为官清廉,平日里在官场中礼尚往来开销又大,听说是花费了不少积蓄,才为你求得这药。他既这般待你,你也该好生待他才是。”

  四格格对福隆安的那些心思,和敬也是略知一二的。若要她说,她家那个木愣愣明显还没有开窍的表弟,哪里及得上人家体贴?只希望,四格格能够尽快看明白,谁才是真正值得她珍惜的人。

  听了和敬的话,四格格眼睫微微颤动了一下,将目光重新放在了这瓶药膏上,顿时便觉得,这药膏变得沉重了起来。

  “我会好好使用他为我找来的药膏的,他……的确是有心了。”

  不管未来的四额驸是不是出于责任感,才为四格格寻来了这药膏,但他对四格格的这份不掺水分的关切之情,的确是刚刚与纯妃彻底决裂的四格格所需要的。

  倘若,未来的四额驸当真是这般体贴的人,四格格想,兴许,她也不是不能接受他。

  至于,她记忆中那个鲜衣怒马的少年郎,就只当是一场虚幻的梦吧。

  ……

  四格格额头上的伤,将养了半个月,才堪堪养好了。

  自她回宫之后,总喜欢窝在自个儿的住处,不怎么爱出来走动,整个人显得越发羸弱。

  芃芃见不得她这副模样,便在准备出宫玩耍的时候,拉着四格格的手,央四格格陪她一道出去。

  用芃芃的话说,总在宫里头窝着有什么意思,外面的世界才精彩呢。芃芃可是只要一逮到机会就要溜出去玩一玩的人,像四格格似的整天窝在自个儿宫里的生活,她可是完全无法想象。

  又不是后世,有电脑有爪机有wifi,在家呆着也完全不会觉得无聊。如今在宫中可以进行的娱乐活动,可是少之又少。

  四格格在被芃芃“引诱”了一番后,开口道:“好吧,我就随你出宫看看吧。”

  其实,四格格对于出宫玩耍之事,曾经也是十分向往的,可惜她的诉求纯妃并不会认真去听,久而久之,失望了太多次的四格格,也就学会了对于这件事不再抱有期望之情。

  但今日,芃芃的话,又勾起被她压下太多次的渴望。

  芃芃见四格格在自己的软磨硬泡之下,终于答应了随自己一道出宫,不由松了口气,可算是完成额娘的嘱托了。

  她相信,在见识完宫外那个精彩的世界之后,四格格便不会再将自己一直锁在宫里。指不定日后她要出宫,四格格还会主动跟她出去呢。

  “出宫玩既然是你提出来的,那么你可曾想好要去何处了吗?”四格格显然是个喜欢提前做好规划的人,不愿盲目出行。

  “唔……”若是依照芃芃往日的习惯,她出宫,多是去找和敬玩,看看她寄养在和敬那里的猫咪,然后在公主府附近的街道上逛一逛。芃芃偶尔也会换一下地点,去富察府找福康安,福康安可有意思了,小小年纪,去过的地方可着实不少,有他带着,芃芃在宫外的时光,总不会无聊。

  不过这回,芃芃既然要与四格格一道出游,那么自然就不可能去找福康安了。四格格好不容易才决定彻底放下福隆安,她这会子带四格格去富察府,岂不是平白让四格格伤心么?

  带四格格去她正在修建中的公主府,也不大妥当。她的公主府在乾隆的指示之下,是按照最高规格来修建的,所有材料都只用最好的。芃芃敢肯定,四格格的府邸肯定是没有她的好,她可不想招人恨。

  思来想去,果然还是只有带四格格去那个地方了吧?

  “四姐姐,我听汗阿玛说,今日是咱们大清的远洋商队归来的日子,咱们不妨去港口码头看一看,你说好吗?”在芃芃想来,远洋商队、港口这些词,对于四格格来说应该相当新鲜,是四格格不曾接触过的东西,四格格应该会有兴趣过去看一看。

  “待咱们看完回来,还可以去参观一下八旗营。之前汗阿玛带我出宫微服私访的时候,八旗子弟风气糜烂,着实不像样,汗阿玛一怒之下,调换了九门提督,并命新任九门提督负责整顿军营中的风气。”说着,芃芃开始朝四格格挤眉弄眼:“咱们这位新任九门提督,可就是四姐姐你未来的额驸,咱们这也算是代替汗阿玛去验收他的工作成果了吧?”

  四格格看着侃侃而谈的芃芃,越发觉得自己虽痴长妹妹七八岁,见识却委实不及妹妹。兴许,她当真应该如妹妹所言,平日里得了空,便多找机会出去走动走动,也比自个儿闷在屋子里想些有的没的要好得多。

  从妹妹如星子般粲然的目光之中,四格格隐隐约约的,看到了一个极为精彩的世界。那个世界,令她心生向往。

  不过,在听到最后时,四格格忍不住伸出手,捏了捏自家妹妹的脸:“敢看我的好戏?我的戏是那么好看的吗?迟早有一日,我会加倍看回来的!”

  芃芃一面多着四格格的手,一面喊冤:“我可没看四姐姐的好戏,我只是关心八旗军的风气是否真的如汗阿玛所愿,得到了整顿,还想顺带让四姐姐更了解未来的四姐夫一些罢了。明明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怎么到了四姐姐嘴里,就成了我在看你的好戏了?”

  “罢了,说不过你。既然要去港口码头,还准备去一趟八旗营,咱们总该跟汗阿玛说一声才是,后者还得得到汗阿玛的许可呢。”

  乾隆在得知两个女儿结伴出游的计划之后,既是为两个女儿相处得越发融洽而感到欣慰,又因自己政务繁忙,不能陪着女儿们一起出游而失落。

  他将手放在芃芃肩上拍了拍:“我大清开放通商口岸与英吉利、法兰西、西班牙等国进行通商之事,是你促成的,如今这远洋商队有了如此庞大的规模,你的确应该去看上一看。”

  最初,乾隆只允许洋人在广州一带进行有限的贸易往来,后来,英王乔治二世也发来书信,请求在浙江一带与大清进行贸易往来,乾隆原本并不想答应,后来,还是在芃芃的一力劝说之下,才改变了主意。

  与广州那有限的贸易往来不同,大清在浙江一带与英人进行的贸易,可谓是规模浩大,刚刚开放通商没多久,金银就如同潮水般涌入了国库和乾隆的私库。在切实见识到通商的好处之后,乾隆当然不会傻得把这项能为他带来巨额利润的活动往外推。

  大清连年征战,打仗可是最烧钱的一项活计;大清时不时便会出现天灾人祸,需要赈灾,这也是一笔不容忽视的开销;再加上乾隆本来又是个好享受的帝王,时不时就要扩建一下宫殿,亦或是去江南一带巡视一番,这些,也都是要花钱的。

  以往,户部尚书总是跟乾隆哭穷,自从开展航海贸易以来,户部尚书已经很久没有在乾隆跟前哭过了,并且,户部尚书本人,也从一开始反对航海,到现在成为了海上贸易的坚定支持者。可见有钱跟没钱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英人与大清开展海上贸易没多久,乔治二世就因为某个尴尬的原因去世,其子乔治三世接替了乔治二世留下的担子,与大清加深了贸易往来关系,与此同时,法国人和西班牙人在见到英国人从大清处得到的东西之后,也对与大清建立贸易往来关系很是心动,法国国王路易十五与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三世(查理三世)纷纷发来国书,请求与大清建立长期稳定的贸易往来关系。

  对此,乾隆自然也都应允了,他甚至因为浙江港口太过狭小,能够进出的船只十分有限,而又主动开放了好几个港口作为通商口岸。

  不过,在见识到海上贸易带来的巨额利润之后,乾隆对于航海一事变得比从前更为看重了。

  为了与新入局的法兰西以及西班牙人在通商所需遵循的条款方面达成一致意见,乾隆手底下的大臣又与两国派来的使臣扯皮了许久。

第106章 二合一

  彼时, 欧洲大陆的“七年战争”仍在持续进行中,英吉利与普鲁士缔结了盟约,与法兰西和奥地利组成的同盟进行对抗。

  这一点, 从法兰西与英吉利两国派来的使臣相互对立的姿态便可看得出来。战争每天都在带走参战国之人的生命, 两国使臣也有不少亲朋好友在阵亡名单之中。事实上, 他们在见了面之后,只是对对方露出冷脸,而没有打起来,已经是大清居中调停的结果了。

  英吉利作为率先与大清进行通商的国家, 自然对大清如此优待法兰西感到不满。随着大清与英吉利的贸易往来逐步加深, 再加上大清在武器方面急速发展,英吉利与大清所交易之物, 早已不仅限于丝绸、茶叶等用于享受之物,还包括了粮草、刀具、钢铁, 至于火器。英吉利倒是试探性地朝大清提出了将之作为交易内容, 既可以趁此机会打探大清火器的真实水平,又可以得到物资, 但乾隆以火器生产尚不能满足内需为由,拒绝了英吉利向大清购买火器的请求, 英吉利也只好作罢。

  虽说大清对于粮草、刀具和钢铁的出口管控得非常严格, 但对于物资越来越吃紧的英吉利来说,能够从大清进口到这些东西, 还是可以解他们的燃眉之急的。毕竟如今欧洲大陆都被卷入了战火之中, 各国的贸易往来难免受到影响, 虽然参战的国家基本都有盟友,但在盟友也自己也要打仗的情况下,他们显然不可能从盟友处得到多少援助。

  在这种时候, 身处战局之外的大清,无疑可以为他们提供稳定的物资。而在乾隆对粮食、刀具和火器的出口进行严格限制的大背景下,法兰西人的加入,极有可能会分薄英吉利得到的物资,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吉利方面自然希望能够搅黄大清与法兰西的贸易往来。

  法兰西方面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他们开始跟乾隆打感情牌,讲述他们法国的太阳王路易十四当年在位之时,与乾隆的祖父康熙皇帝之间的往来和交流:路易十四与康熙曾互通信件,彼此之间也曾互相派遣使臣。如今执掌法兰西的路易十五是路易十四的曾孙,乾隆则是康熙的孙子,法兰西使臣认为,两位国王应该延续先辈们的情谊。

  不得不说,乾隆很吃“情怀”这一套。他本就十分崇拜自己的祖父,什么都想跟自己的祖父比较比较,因为康熙对法兰西的看重,他也一度将法兰西至于欧洲其他国家之上。若是法兰西先于英吉利向乾隆提出通商请求,指不定就没有英吉利什么事儿了。

  一旁的英吉利使臣见法兰西人这样花言巧语,“蛊惑”大清皇帝,不由在心中暗骂法兰西人狡猾。

  这下子,英吉利想要将法兰西彻底踢出局的想法是落空了,一转头,英吉利又将矛头对准了西班牙。对于英吉利来说,西班牙也是他们的老对头了,不能把法兰西给踢出局,要是能把英吉利给踢出局,那也是极好的。

  西班牙使臣一听英吉利使臣的话,顿时就不乐意了,开始反唇相讥,与英吉利使臣据理力争。

  西班牙既未加入法兰西的同盟之中,也未加入英吉利的阵营之中,摆明了还想以独立第三方的身份,来跟英法争一争霸权,可惜其野心与地位并不匹配,如今正陷入一种极为尴尬的境地,在英法的交锋之中渐渐沦为配角。

  西班牙与法兰西不见得关系有多和睦,但明显与英吉利的矛盾更多一些。为此,法兰西方面最近一直在谋划着,想要将西班牙拉入他们的同盟圈,一起对付英吉利,而西班牙暂时还没有答应。

  这时,法兰西使臣见英吉利使臣刁难西班牙使臣,自然要出面为西班牙使臣说话。这一来二去的,自然得到了西班牙使臣的好感,西班牙使臣向法兰西使臣表示,会向国王传达法兰西的善意。

  而这时,乾隆和他手底下负责外交事务的心腹大臣就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三方进行唇枪舌战。

  当英吉利处于强势一方的示好,乾隆选择偏帮法兰西,但当西班牙使臣与法兰西使臣有联手的趋势,而英吉利使臣处于下风之时,乾隆又表示英吉利是最早与他们开展大规模海上贸易的国家,虽然大清不排斥多几个朋友,但也不能为了后来的朋友,而亏待英吉利。

  情怀是情怀,利益是利益。如何利用三国之间微妙的关系,为大清争取到更多的好处,才是乾隆需要考虑的问题。至于那些个情怀,闲暇时叙叙就好,谈判桌上,谁把这所谓的情怀当真,谁是傻子。

  在乾隆帮着英吉利使臣说话之后,一直板着脸的英吉利使臣脸色终于好转了些许。

  法兰西和西班牙要入局,英吉利自然不可能再像过去一样独霸大清的物资。在三国使臣与大清使臣进行协商之后,最终定下了英吉利能够占有相对多的物资,其让出来的份额由法兰西和西班牙补上的方针。此后,交易合约每年更改一次,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大清与各国的交易份额。

  三国使臣看得分明,往后,他们恐怕需要彼此竞争,给出更好的价码,更优渥的条件,才能在与大清的贸易往来之中占据有利地位。合约一年一签,名义上是为了应付灵活多变的市场,可实际上却是为了方便大清提价。

  这一点,英、法、西三国使臣都看出来了,可惜他们无可奈何,毕竟,在物资交易这方面,是他们有求于大清。他们只得一边儿眼睁睁地看着乾隆从他们的口袋中攫取利益,一边儿在心中暗自唾骂,到底是谁跟他们说大清皇帝性子清高、目下无尘,且对商贾之事一窍不通的?在他们看来,乾隆与奸商可没什么区别!

  在送走三国使臣之后,乾隆想着他们在协商之时向自己提出的购买火器的要求,准备亲自去看看,他成立的火器班子可研究出什么成果来了。

  虽说眼下大清还挣不了这一块的钱,但当乾隆意识到火器在战争之中的重要性后,自然会更为看重这一块。与此同时,他也拿些从英国处交易得来的作物种子,命手下的大臣加速推进某些高产植物的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