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瑞小公主[清穿] 第186章

作者:晏央 标签: 清穿 情有独钟 天之骄子 穿越重生

  十一阿哥扯着八阿哥的衣袖就要去乾隆跟前替金嫔求情,却被八阿哥断然制止了:“汗阿玛刚罚完额娘,如今正在气头上,你颠颠儿地跑去求情,不是火上浇油吗?”

  “有用无用,总要去试试才知道。还是说,如今你已经完全将额娘弃于不顾了?”十一阿哥冷冷道:“我竟不知还有你这样的儿子,看到额娘失意,不说去帮上一把,反而学了别人意图与额娘拉开关系。这么些年来,额娘当真是白疼你了!”

  自打上回金嫔为保全自身而选择不为险些被乾隆一脚揣在心窝子上的八阿哥求情时,八阿哥对金嫔就已经淡了。后来,金嫔又以极为强硬的态度制止八阿哥与挺身而出为他求情的芃芃往来,八阿哥与金嫔母子之间的关系便闹得愈发僵硬。

  十一阿哥对此很是不满,在他看来,八阿哥为了个同父异母的妹妹跟自家嫡亲的额娘闹矛盾,就是典型的里外不分。且十一阿哥一直以为自己与八阿哥兄弟之间,没必要计较太多,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八阿哥竟会觉得金嫔偏心自己而轻忽他,腹中积攒了不少怨言,这也让十一阿哥觉得兄长愈发陌生了起来,让他有些不认识了。

  八阿哥一眼就看出了十一阿哥心中的想法:“被偏爱的永远有恃无恐,你是受额娘偏爱的那个,自然不觉得有任何不妥。可惜了,我却没有你这般好命,少不得要多为自己打算一二。上回在我受罚之时,额娘怕受我连累,不肯为我出面向汗阿玛求情,这回,又凭什么指望着我能够冒着被汗阿玛迁怒的风险去为她说好话?也别说我薄情,我这趋利避害的本事,可是跟着额娘学来的。我反正是不会去的,要去,你就自个儿去吧,回头被汗阿玛责骂了可别说我没提醒你。”

  十一阿哥闻言,嘴上虽仍然嚷嚷着要去为金嫔求情,可手上的动作已经缓了下来。

  八阿哥见状,嘴角边不由挂上了一丝冷笑。

第201章 一更

  八阿哥心道, 他这个弟弟,看上去仿佛对金嫔有多孝顺似的,实际上还不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一旦将自己的利益与金嫔摆在天平的两端, 这不立马就做出取舍了?

  不过, 这也怨不得十一阿哥, 毕竟,这可是金嫔自己的言传身教。

  金嫔当初既然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在八阿哥被乾隆当众斥责之时选择袖手旁观,就别怪十一阿哥有样学样。

  八阿哥与十一阿哥身边儿伺候的人有不少是金嫔安排的, 兄弟俩之间的一番争吵很快便传入了金嫔的耳中。

  原本还在担心儿子们会按捺不住去找乾隆求情从而遭到迁怒的金嫔这下子是当真伤心了, 她这半辈子都在为了儿子筹谋打算,没想到, 在她落难之际,两个儿子却只顾着自己, 轻易就舍弃了她这个额娘。

  当然, 若是两个儿子真要去乾隆跟前求情,她绝对会派人拦下, 不会让八阿哥与十一阿哥走到乾隆跟前,但那时的金嫔心中定然会十分欣慰, 觉得两个儿子心中还是有自己这个额娘的, 自己的苦心和筹谋没有白费。

  可现在,金嫔却只是枯坐在软榻之上, 心仿佛在滴血。

  “本宫殚精竭虑地为永璇和永瑆兄弟两个考虑, 没想到, 最后竟养出两头白眼狼来。倘若本宫一早便得知他们是这样的性子,本宫又何苦为了这两个孽畜而惹恼皇上?!!!”

  金嫔是不会反省自己的过错的。

  须知,陷害后宫中其余妃嫔和子嗣, 算计着让乾隆对十二阿哥生出忌惮之心,可都是金嫔为了自己的野心而选择去做的,压根儿不曾与底下的两个儿子商量过。如今她因这些事儿而受到了乾隆的惩罚,却觉得这是儿子们欠自己的,也未免太过想当然。

  金嫔连翻遭遇打击,近日精神状况,易怒易躁,她身边儿的宫女怕她一头钻井牛角尖里出不来,又拿身边儿的下人们撒气,赶忙劝道:“娘娘,两位阿哥心中还是有您的,他们不是还商议着要到皇上跟前去为您求情吗?只是现在两位阿哥也长大了,知道权衡利弊了,他们即便是去皇上跟前为您求情,也不能减轻您的责罚,所以才会选择暂时隐忍不发,以图将来,您该为他们的成长感到高兴才是。”

  往日金嫔对身边儿的心腹们都是畅所欲言,可这回因着身边儿极受倚重的心腹大宫女的背叛,她对身边儿的人态度变得有几分微妙,导致她身边儿的人最近在她跟前说话之时,也多了几分小心翼翼。

  金嫔阴晴不定地瞥了身边儿的宫女一眼:“你说得对,永瑆心中还是念着本宫的,只是被他那个不知孝悌的兄长给带坏了……本宫辛苦教养了永璇多少年,就因为上回那孽畜做错了事,本宫为了让他吃个教训没有替他求情,他就怨上本宫了。若是一早知道他是这么个性子,这个儿子当初本宫还不如索性不生了!”

  说着,她又咒骂了永璇好一阵儿,将兄弟二人“不孝”的缘由全都算在了永璇的身上,又命下人想法子在她的两个儿子之间制造一些矛盾,将她的两个儿子给彻底隔开。

  永璇又不得乾隆重视又对金嫔心生怨念,是彻底指望不上了,永瑆兴许还能够抢救一把。

  再加上金嫔在乾隆跟前使的离间计终是起了作用,乾隆对十二阿哥正处处猜忌,金嫔就不信,都这样儿了,十二阿哥还能够成功上位。

  没了十二阿哥这个劲敌,最适合登上皇位的阿哥,非十一阿哥莫属。

  金嫔如今是落魄了,但只要她的儿子能够坐上那个位置,如今怠慢她的人迟早有一日会付出代价!

  八阿哥与十一阿哥这对兄弟中,金嫔本就偏心十一阿哥。如今她将十一阿哥视为翻身的唯一指望,就更不会去责怪十一阿哥,于是便所有的过错通通推到了八阿哥的头上。

  金嫔心中憋着气,急需发泄,在接下来几日中,她丝毫不掩饰自己对两兄弟截然不同的态度。

  每回八阿哥与十一阿哥来给她请安之时,她总是对十一阿哥嘘寒问暖,而对八阿哥则冷嘲热讽,没个好脸色。

  有一回,八阿哥在给金嫔行礼的时候,金嫔迟迟不叫起,导致八阿哥脚下不稳,摔在地上磕破了头。乾隆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心里头对金嫔愈发腻歪,她这副样子是做给谁看呢?

  他派人传了口谕训诫金嫔,告诉金嫔,虽说八阿哥是她生的儿子,可也是大清的皇子,不是金嫔的出气筒。金嫔若是不知道该如何做一个慈母,索性将膝下的八阿哥与十一阿哥都过继出去吧。

  这番话语可吓坏了金嫔,八阿哥倒是无所谓,十一阿哥如今可是她的宝贝疙瘩,是万万不能拱手让人的。自此,她也只得老实下来,不敢再作妖,只是时不时给八阿哥一个脸色看看。

  八阿哥对此不痛不痒,区区冷脸而已,伤不了他分毫。

  自从上一回八阿哥与十一阿哥争吵过后,兄弟俩之间的关系就岌岌可危,后来,金嫔又有意识地隔开兄弟二人,派人挑拨他们之间的关系,兄弟二人之间的嫌隙自然越来越大,从以前的兄友弟恭,一起勾肩搭背干点儿仗势欺人的小坏事儿,到如今势如水火,一见面就横眉怒目,金嫔可谓是功不可没。

  然而,不巧的是,八阿哥与十一阿哥这对兄弟之间的关系的变化被乾隆发现了,乾隆在察觉到金嫔在这其中起的“作用”时,更是怒不可遏,斥责金嫔不堪为母,下旨将八阿哥的玉蝶改到慎嫔名下,将十一阿哥的玉蝶改到恭嫔名下。

  自此,金嫔虽生了好几个儿子,但名下却是一个儿子也没有了。

  八阿哥对于额娘换人之事倒是不甚在意,横竖他与金嫔之间那少得可怜的母子情分在经过金嫔的一番小动作后,也剩不下几分来了。倒是十一阿哥,对于乾隆的这项决定难以接受,他苦苦哀求乾隆收回成命。

  但乾隆做出的决定岂有更改的余地?

  在批阅奏折之时,乾隆听人说十一阿哥为了让他收回成命,跪在了养心殿外,眉也不抬地道:“且让他跪着吧。他莫非以为,他这样做,就能够逼朕对他让步?”

  一旁的吴书来为乾隆奉上了一盏刚刚泡好的雨前龙井。

  吴书来心知,乾隆下旨将八阿哥与十一阿哥的玉蝶改到宫中其他无所出的妃嫔名下,不仅是对金嫔苛待八阿哥的不满,更是一种釜底抽薪,从根源上断了金嫔的妄念。

  金嫔会选择使计谋加深乾隆对十二阿哥的戒备之心,说她没有野心,谁会相信呢?

  乾隆作为一名权欲心颇重的帝王,自然不会容忍身边儿人觊觎他的位置。将金嫔名下的儿子们都给出继了,金嫔的太后梦也就彻底破碎了,省得日后她再时不时地蹦跶那么一下,着实让人厌烦。

  这时,养心殿外负责通禀的人又进来了:“皇上,十二阿哥求见。”

  乾隆手中的笔一顿,眸光从奏折上移了开来:“让他进来吧。”

  他这些日子以来,对永璂态度实在微妙,他不相信永璂丝毫没有察觉到。今日这番求见,想来与此事有干。他倒想听听,永璂准备说些什么。

  这些年以来,乾隆对永璂的态度着实微妙,一方面,他因为永璂是中宫嫡子、芃芃之兄而对永璂寄予厚望,另一方面,他又总觉得,永璂的表现差了那么一线。

  不是说永璂不好,但他总是中规中矩的,挑不出什么毛病,也难以让人产生惊喜之感,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很稳。这样的永璂,总是让乾隆觉得不够像他。相较之下,反倒是婉嫔所出的十五阿哥永琰更合他心意。

  且如今,永璂的同胞亲妹妹与福康安订了婚,乾隆对他的忌惮自然又多了几分。

  乾隆虽明白金嫔刻意派人“提醒”自己这些并非出于好意,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份忌惮已深入乾隆之心。

  不多时,永璂便挑开帘子进来了。

  他穿着一身宝蓝色交领绣五爪龙氅衣,身形颀长,虽才十四五岁,却已让人觉得沉稳而又可靠。

  在走到乾隆跟前时,他朝着乾隆打了个千:“儿臣恭请汗阿玛圣安。”

  乾隆细细地端详着风华正茂的儿子,愈发能够察觉到自己身上的时光正不断流逝。

  他淡淡道:“起吧。你今日来,可是有话想要对朕说?”

  “不错,儿臣有一事希望汗阿玛能够批准。我大清之中,人才济济,朝堂上不缺能够为汗阿玛分忧之人,反倒是海外之地,尚无人为我大清使者,主动与海外诸国建交,弘扬我大清国威,亦无人主动探索海外之域,为我大清带回更多的财富与宝藏。故,儿臣恳请汗阿玛批准儿臣远航。”

  乾隆没有料到,这名在自己看来一向小心谨慎、墨守成规的儿子,有朝一日竟会在自己面前说出这样一番话来,更没有想到,身为中宫嫡子的他,竟会主动放弃经营朝堂势力!

  永璂他到底知不知道,一旦乾隆准了他所求,放他去了海上,这大位,多半就与他无缘了?

第202章 一更

  朝臣们需要的是一名能与他们共进退的君主, 而非一个漂泊不定之人。远走海外,兴许能闯出一片新天地来,但也意味着永璂会与朝廷脱节。

  更何况, 海上有着无限机遇的同时, 也伴随着极高的风险, 若是哪一日不幸遇到了什么大风大浪,兴许就要一去不返了。永璂他当真能舍下现在优渥的生活,舍下其额娘与弟弟妹妹独自一人出去闯荡吗?

  在乾隆看来,舒舒服服的生活, 与漂泊不定的冒险, 该怎样选择,简直再明显不过。

  他对自己的儿子百般猜忌, 千般防备,唯独没有料到, 被他视若至宝的东西, 压根儿就没有被自己的儿子看在眼里。

  似是看出了乾隆的疑惑,永璂道:“汗阿玛放心, 儿臣这一番话,句句出自真心, 绝非以退为进。”

  “你这话, 可与你皇额娘商量过,可与你妹妹商量过?”

  “尚未与皇额娘商量过, 儿臣想着, 此事总要先让汗阿玛点了头, 才有底气去说服皇额娘。汗阿玛也知道,皇额娘她……思想较为保守,怕是一时之间无法接受儿子的这种想法, 到时候看,只怕还需要汗阿玛与妹妹帮着儿臣好生劝劝皇额娘。”

  乾隆轻哼了一声:“你就这般笃定,朕和你妹妹会帮你?”

  不知是不是因为知晓了自家儿子并无那方面的野心,乾隆在心中感慨的同时,对永璂的戒备也降低了不少,反而有一股愧疚感涌上了心头。乾隆心知,若不是这段时日自己对永璂的戒备表现得太过明显,只怕永璂也不会这么快就下定了决心。

  正是在这种愧疚的作用下,乾隆对待永璂的态度是前所未有的温和。

  永璂不说话,只是用一种恳切而又诚挚的眼神看着乾隆。他向来脾气冷硬,与皇后有几分相似,何曾与乾隆撒过娇?如今,他这般看着乾隆,乾隆很快便败下阵来。

  “罢了,你若是下定了决心,皇后那儿,朕自会帮你去说的。”乾隆顿了顿,道:“只是,此事非同小可,你还是再好生考虑考虑吧。”

  在乾隆看来,只要自家儿子没有那方面的野心,他不介意封永璂一个亲王,让他在京中荣华一生。海外奔波闯荡,终究太辛苦了些,兴许几年也见不了亲人一面,到时候,指不定皇后和芃芃会有多想念永璂。

  “不必了,儿臣心意已决,这是儿臣多年来的夙愿,还望汗阿玛成全。”永璂看向乾隆的目光中是前所未有的坚定,这种坚定的信念,让乾隆对他生出了一丝欣赏之心。

  “好,既然你已下定了决心,朕就不再劝你了。”乾隆走到永璂身边,拍了拍永璂的肩:“我爱新觉罗家的爷们儿既然做出了决定,那便只管放手去做,切莫瞻前顾后,错失良机。无论你成或是不成,总归有朕给你兜底!”

  “多谢汗阿玛成全。”永璂露出了笑容,与乾隆之间,氛围是难得的温情脉脉。

  当日,永璂离开养心殿时,带了不少乾隆赏下的东西。

  这让一直跪在养心殿外苦苦哀求却不得见龙颜的十一阿哥永瑆险些咬碎了一口牙。

  他与他的额娘被迫骨肉分离,永璂却不知为何忽然得了乾隆的青眼,这让他如何不多想,如何不对永璂心生恨意?

  在永璂经过永瑆之时,永瑆没忍住刺了他一句:“十二弟汲汲营营多年,总算是得偿所愿了?若是让皇后娘娘知道了,只怕要拍手称快了。”

  永璂看着阴阳怪气的永瑆,懒得理他,只是提醒了他一句:“这是在汗阿玛宫殿前,你若是不想加深汗阿玛对你的恶感,便收敛着些吧。”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他们视若珍宝、费尽心思也要去抢夺的东西,他不屑一顾!

  永瑆咬着牙道:“用不着你在这儿惺惺作态!”

  “你似乎搞错了一件事,我对你,并不需要惺惺作态。”永璂淡淡道:“你额娘算计我的事儿,汗阿玛也是知道的。我就是给你冷脸看,汗阿玛知道了也会觉得是情理之中的事,别把你自己看得太过重要。”

  金嫔做的好事,芃芃已经毫无保留地告知了永璂,可以说,金嫔会有今日,实在是咎由自取。永璂不落井下石,已经十分大度了。指望他去关心金嫔的儿子,那也未免太过强人所难。

  今日若不是永瑆没事找事,非要刺永璂一刺,永璂也懒得搭理他。

  改玉碟之事并不十分顺利,八阿哥那儿倒是好说,对于乾隆的命令十分配合。

  八阿哥的新额娘慎嫔拜尔葛斯氏是一位蒙妃,出身不俗,入宫后也一度颇得乾隆喜爱,只是迟迟未有所出,后来逐渐沉寂于后宫之中。只是她身后毕竟站着蒙古,乾隆纵使这些年对她恩宠不再,也会时不时赐下一些赏赐,给足了蒙古脸面。

  八阿哥跟了慎嫔,那大位是不要肖想了,自康熙朝至今,哪里还有蒙妃之子继承大统之例?但凭着慎嫔背后的势力,保八阿哥一生荣华无忧,也尽够了。

  只要八阿哥想得开,与慎嫔好好相处,不说如亲母子那般,至少有点儿面子情,他往后的生活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要是搁在八阿哥与金嫔反目成仇之前,八阿哥兴许会想方设法搅黄了这件事。不过如今么,他是彻底厌了金嫔,自然巴不得尽快与金嫔脱离关系。慎嫔背景深厚且又不是多事之人,对他来说正正好。

  与八阿哥的新养母相比,十一阿哥的新养母虽也居于嫔位,但无论是身份背景还是在乾隆心中的重要程度,都差上不少。

  恭嫔林氏只是一介汉女,其父为拜唐阿,所谓拜唐阿便是指没有品级的管事,由此可见,恭嫔出身何等低微。若不是她入宫早,资历老,在大封六宫之时混了个嫔位,只怕她一早便被人给遗忘了。

  这样一个养母,如何能入得十一阿哥的眼?乾隆欲把十一阿哥给恭嫔,十一阿哥自然要闹。

  只可惜,乾隆本就对十一阿哥态度平平,如今十一阿哥这般闹腾,他心中对十一阿哥愈发添了几分不喜,当即便对十一阿哥直言,十一阿哥若是不想做恭嫔的儿子,可以,他直接找个偏远旁支将十一阿哥过继出去,省得日日见着十一阿哥在他跟前忤逆他。

  十一阿哥闻言,想到那先后被乾隆过继出去的四阿哥与六阿哥,是真的被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