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瑞小公主[清穿] 第27章

作者:晏央 标签: 清穿 情有独钟 天之骄子 穿越重生

  乾隆和太后都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虽然该教的都教过了,他们也确信自家宝贝女儿/孙女最终定会选择自己,但真的到了答案揭晓的这一刻,他们还是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紧张的情绪之中。

  只见芃芃慢吞吞地在桌案上爬着,跟一只小团子似的,让人见了便忍不住想上去rua一把。她抬着小脑袋,睁着一双又黑又亮的眸子,左看看,又看看,似乎对不少东西都很感兴趣,但真正能够让她伸出小爪爪的,却没有几个。

  每当芃芃停在某样东西之前,乾隆和太后都会紧张一瞬,生怕自己没有败给自家儿子/皇额娘,反倒败给了拿来凑数的一些物件儿。至于看似早就放弃了的皇后……她表面儿上四平八稳的,实际上心中的那根弦也紧绷了起来。

  好在,芃芃对这些东西,大都只是看一看,然后就扭头走人了。当然,在看到某些她还比较喜欢的东西的时候,那小眼神,会有些恋恋不舍。

  虽是拿来凑数的物件儿,但能够被皇后亲自选中,送到芃芃跟前的,无一不是好东西。芃芃盯着哪件东西看的时间比较长,都被乾隆默默地看在了眼里,也算是从侧面了解芃芃喜好的一个过程。待这场周岁宴结束后,乾隆自会命人按照芃芃的喜好搜集一些精美的物件儿,送到芃芃跟前去。

  终于,芃芃爬啊爬,爬到了桌案正中央,在那儿摆放着的正是乾隆所题的字画。眼见着芃芃盯着他的那副字画看,乾隆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里。

  ——就是这样,伸手去拿,按照汗阿玛平日里教你的那样。对,就是这样……

  然而,芃芃的手伸到一半,就缩了回去,仿佛是在逗乾隆似的。

  乾隆眼睁睁地看着他家闺女围绕着他的字画转了一圈,爬走了,走了……

  “噗嗤!”

  身旁传来一阵轻笑声,乾隆愤怒地扭过头,正想看看究竟是谁胆敢嘲讽自己,就看到自家额娘优雅地捂着嘴,在一旁笑得花枝乱颤。

  太后见乾隆看了过来,张嘴冲着乾隆说了几个字,瞧着那口型,似是“愿赌服输”。

  乾隆:“……”

  行叭,他这次虽然输了,但好歹是输给了自家额娘,也不算太过冤枉。

  乾隆正这样宽慰着自己,就看到芃芃越过重重“障碍”,向着太后准备的那副绣品进发。

  太后见状,喜不自胜,她终是没忍住,小小声地哄道:“芃芃,快把皇祖母为你准备的绣品给抓回去,回头皇祖母让小厨房为你准备好吃的辅食!”

  此时,太后已经笃定了,只要芃芃不选择乾隆的东西,定然会选择她为芃芃准备的东西。

  本来就是嘛,乾隆的字画是水墨画,好看是好看,字儿也写得不错,可对于一个幼童来说,还是太过寡淡了一些。况且,芃芃还这么小,她能够看得懂什么呢?反倒是太后为芃芃准备的绣品,针脚细密,绣工精巧,图案精致,颜色也鲜亮,肯定比乾隆的字画吸引芃芃!

  乾隆听到太后光明正大地“贿赂”芃芃,已经不想说话了。此时此刻,他由衷的希望他的闺女能够有骨气一些,别被一口吃的收买了!平日里他可没少给他闺女准备好吃的啊!

  芃芃似是听到了乾隆内心中崩溃的心声,她歪着小脑袋朝着那副绣品瞅了瞅,终究也没有伸手。反倒是在看见摆放在那副绣品旁边的荷包时,一下子就高兴了起来,伸着胖乎乎的小手手,一把抓住了那只荷包。

  太后面儿上的表情从微笑变成了僵硬,她颓然地看着乾隆:“看样子,比起我们为芃芃准备的东西,她更喜欢皇后为她准备的平安符……”

  有时候不服输真是不行啊,精心准备了半晌,不如人家一个临时起意。彼时,太后已经有些后悔主动把皇后的荷包拿到自己的绣品边儿上了,她万万没有想到,她以为没有威胁力的皇后,居然会是最后的赢家,她反倒成了陪跑的。

  对此,乾隆已经不想说话了。他怎么都想不明白,自己寓意那么好、那么有水平的一幅字画,怎么就输给了皇后的一个小小荷包?虽说皇后这荷包寓意也不错吧,荷包上绣着针脚细密的祈福经文,里头放着皇后亲自为芃芃求来的平安符,但乾隆怎么看,都觉得这只荷包比自己亲手绘制的字画差远了。

  但是,当乾隆看到芃芃一只手就揪住了那只荷包的边缘时,他似乎明白了什么。

  ——原来,皇后的这只荷包,胜在体型足够小,方便被芃芃抓吗?

  乾隆顿时有些懊恼,他在为芃芃准备物件儿的时候,光想着要准备一个足以一鸣惊人之物,压根儿就没有往物件儿的体型是不是方便芃芃拿这方面去考虑。结果就这么输给了皇后,乾隆真是输得憋屈!

  这时,皇后刚刚露出微笑,想要说些什么,就见芃芃在拿了她的荷包之后,转身又攥住了太后那绣品的一角。

  在所有人都没有注意到的角度,小团子眼中露出了一丝狡黠的光芒。

  谁说她必须三选一了?小孩子才做选择呢,大孩子当然是全要了!

  芃芃想,她这也是为了不让太后、乾隆和皇后失望。

  于是芃芃一手抓着荷包,一手攥着绣品的一角,艰难地往正中央爬去。途中,那绣品掉了好几次,芃芃怒了,团吧团吧,将之塞进了自己的领口。手头只剩下一个荷包的芃芃这下在行进的过程中就轻松多了。

  很快,她就爬到了乾隆的那副字画前。

  方才,芃芃曾围绕着这副字画绕了一圈,而后就离开了,那并不是因为她放弃了这副字画,而是因为字画的体积实在太大,不好拿,芃芃便决定将这副字画放到最后再来取。

  眼下,芃芃抵达了字画前,发出了一阵欢快的呼声,而后将那副字画展开,把荷包放在上头,又从领口取出方才被塞进去的绣品,也放在了字画上。

  在做完这一切之后,芃芃已经开始呼哧呼哧地喘气了。

  她仰起小脑袋,看着乾隆三人,朝着他们露出了一个大大的笑容,邀功似的将指了指那三样东西。

  太后、乾隆、皇后:心情复杂.jpg。

  万万没有想到,最后事情竟然会是这样的发展。

  短短须臾时间内,心情大起大落的……不行,他们得缓缓。

  不过,总体来说,这也算是一件好事,至少三个人都如愿以偿了,没有哪个人的心血白费。

  于是,在太后的示意下,乾隆走上前去,再一次将他的小闺女抱在了怀中,摸了摸她的小脑袋:“不愧是朕的女儿,真是聪慧,把这桌案上最好的三件东西都抓在了手中。”

  这桌上的确有不少价值不菲、做工精致的东西,但这些东西,能与宫中地位最高的三个人亲自准备的东西相提并论吗?

  至于抓周一次性抓三件东西是否合规矩……看着宫中三巨头这高兴的模样,也没有人敢提这一点。再说,能像五公主一样一次性抓三样东西的宝宝,也不多见。能抓到,也是人家的本事不是?

  乾隆在逗弄小闺女的同时,示意吴书来将芃芃抓到的三件东西展现在众人跟前。

  吴书来会意,给了今日跟着芃芃一并前来的徒弟小顺子一个眼神,两人一齐走上前去,分别将太后的龙凤呈祥绣品和皇后的护身符展现在文武百官面前。至于乾隆的字画,自然是要留到最后再展现的。

  这种时候,不需要别的反应,只要使劲儿对着这两样物件儿一顿夸,就对了!

  底下的文武百官并命妇们,有的称赞这荷包精致小巧,能够在这样小的荷包上秀上经文当真了不得,再有那内里开过光的护身符,亦是十分难得。皇后对小公主当真是满腔慈爱之心,小公主抽到这样一个护身符,日后定然会平安顺遂……

  在谈到龙凤呈祥绣品时,她们可用的夸赞之词更多了,从绣品技艺之精湛,模样之精美,夸到其所蕴含的寓意——五公主出生之日便伴有祥瑞之兆,太后这副龙凤呈祥绣品与五公主极为契合,也暗含了太后对公主的一番心意……

  好话不要钱地涌向了太后和皇后,底下的朝臣、命妇们夸得开心,太后和皇后听得舒心,二后分别给底下人赏下了不少好东西。

  终于,桌上只剩下最后那副乾隆所题的字画还没有被呈现在众人跟前了。

  乾隆拥着芃芃,一副淡定至极的模样,嘴边还噙着一抹高深莫测的笑,可实际上,他早就暗搓搓地期待着底下人的反应了。

  终于,吴书来和小顺子齐力将那副河清海晏字画展现在了众人面前,朝臣与命妇们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待看到那副字画的全貌之后,有那反应快的赶忙向乾隆道贺:“微臣恭喜皇上,贺喜皇上!五公主乃祥瑞化身,如今她抽到了这副河清海晏字画,这正是说明,天佑我大清,我大清必将‘河清海晏,时和岁丰①’!国有明主,国有祥瑞,乃我大清之幸啊!”

  “哈哈哈哈,说得好!”没有哪个皇帝不喜欢被人赞为明主,乾隆听了此话,只觉得浑身上下无一处不舒畅,他抱着芃芃,目光将底下的大臣们环顾了一圈,而后郑重道:“想要让国家大兴,光有明君还不够,还需有贤臣!为了开创‘河清海晏,时和岁丰’的盛世,日后,朕还需要仰仗诸位!”

  一时之间,无数豪情涌入心间。

  底下的大臣们齐声道:“臣万死不辞!”

  ……

  一场抓周宴,可谓是宾主尽欢。

  主家达到了让五公主与十二皇子在人前露面的目的,进一步巩固了五公主身上的祥瑞之说,还加强了朝臣们的凝聚力及他们对皇室的信心,自然是心满意足。

  而朝臣及命妇们呢,得到了一堆赏赐不说,还感觉自己与皇家的距离进一步拉近,也是十分高兴。

  不高兴的,恐怕也就只有儿子遭了无妄之灾的舒妃、进宫来参加宫宴却莫名惹了一身骚的三福晋,以及因为搞事情被乾隆痛批的四福晋与嘉贵妃这对婆媳了。

  在文武百官、皇族宗亲并朝廷命妇们跟前,乾隆和皇后还需给四福晋一些面子,只是斥责了她几句。等到人都走完了,便是秋后算账的时候了。

  三福晋在重要的场合衣裙染血失了仪态,四福晋在文武百官面前对三福晋落井下石,险些让皇室丢脸,让外人看了笑话,后者在乾隆看来,更为可恶。

  于是乎,在太后、乾隆等人严厉的眼神中,三福晋与四福晋齐齐跪了下来。

  “你们可知错?”太后收敛了面儿上慈和的笑容,看着三福晋与四福晋的目光中满是冷肃。

  宫中之人都说,太后在芃芃跟前,和不在芃芃跟前,完全是两副面孔,此话不假。她做了多年的太后,在不笑的时候,尽显威仪,没有人敢在她的跟前放肆。

  三福晋在经过自我调整之后,心情已经平静了下来,她低垂着头道:“孙媳知错,今日,因为孙媳的疏忽,险些毁了五皇妹的周岁宴,虽然皇额娘仁慈,没有降罪,但孙媳心中实在过意不去,还请老祖宗责罚!”

  她的确犯了疏忽之错,是她无用,才会被人算计至此,还拿不出一点儿可以自证清白的证据来。不过,今日之耻,她会牢牢记下,日后,但凡敢欺她者,她绝不会手软,定要双倍奉还!

  “你既也知道自己疏忽大意,哀家罚你将《女则》、《女训》抄写十遍,你可有意见?”

  三福晋摇了摇头:“多谢老祖宗宽宏大量,孙媳愿意接受处罚。”

  这个责罚虽重,但对于她来说,刚刚好。

  三阿哥失了意,多数时候窝在府中,不愿轻易外出,三福晋作为他的妻子,自然也不好频繁出府。在府中的日子清冷而又寂寞,抄书,也算是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了。更何况,三福晋也觉得,自己也有必要借着这件事,来提醒自己,时刻保持警惕心了。《女则》、《女训》虽然枯燥乏味,但其中也蕴含着先人留下的一些有用经验,若是能将其中的有用之处琢磨透了,对三福晋来说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三福晋本以为,她嫁给了三阿哥,便不必再参与争斗,毕竟三阿哥数年前就被乾隆亲口剥夺了继承权,连亲额娘纯妃,对三阿哥,也差不多是半放弃的状态了,他们府上,没有什么值得人算计的地方。但今日,三福晋才知,自打嫁入皇家之后,她便彻底与清净二字绝缘,只要她一日还是皇家中人,便一日还在是非之中,眼前的清净,算不得真正的清净,旁人也不会因为他们两口子没有威胁,而对他们心慈手软。

  太后点点头,觉得这个还不算蠢笨,尚有调-教余地。她老人家在后宫之中呆了数十年,又怎会看不出三福晋当众失仪之事兴许另有隐情?只是,无论三福晋是自己不小心也好,遭了人算计也好,她都需要吃个教训,日后也长长记性了。

  显然,三福晋明白了太后的良苦用心,这让太后很是欣慰。太后觉得,日后可以让皇后时不时召三福晋进宫来教导一番。

  待三福晋接受了太后的处罚,她的婆婆纯妃才在一旁幽幽开口:“太后娘娘放心,日后,臣妾会好生监督着老三媳妇这孩子的,以防她再出什么差错。”

  太后微不可见地皱了皱眉:“你是她婆婆,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你心里头应该很明白。凡事尽到自己的本分即可,不必特意来与哀家说。”

  纯妃本是想借机在太后跟前树立一个知事明理的形象的,她见太后态度冷淡,显然不吃她这一套,也只好悻悻地退下了。

  三福晋见状,眼中划过一丝讽刺,她虽有这个婆婆,却仿佛没有似的,纯妃往日里除了支使她做事之外,别的时候可丝毫想不起她来。谁不知道,只有四格格和六阿哥才是纯妃的心头宝?至于三阿哥,或许他也曾经是,但眼下,他什么都不是了,连带着他娶的福晋,在纯妃心中,也一文不值。

  从前,三福晋敬纯妃是她婆婆,对纯妃言听计从,但在看清了纯妃的冷淡后,她只会对纯妃敬而远之。

  有了纯妃的前车之鉴,方才还准备与儿媳“共进退”的嘉贵妃立马偃旗息鼓了,决定安静点儿,她可不想像纯妃一样,闹个没脸。说来,还是皇后厉害,出了这样的乱子,都没能影响到五公主的抓周宴,让五公主和十二阿哥在文武百官面前大大地露了一回脸。说来,这一次,皇后才是真正的赢家呢。

  在处罚完三福晋之后,自然就轮到四福晋了。

  四福晋自幼便比三福晋能说会道会来事,原以为,将相对安静些的三福晋嫁给失了势的三阿哥,将活泼开朗的四福晋嫁给门庭若市的四阿哥,对于她们来说是最合适的选择。可如今看来,四福晋能不能胜任她的职责,还要打一个问号。

  在四福晋还未出嫁之时,她作为和硕格格之女,皇家小辈,便是骄纵些,太后这些长辈也只会觉得可爱。可如今,四福晋已嫁入了皇室,一言一行皆代表皇家,她再意气用事,口无遮拦,且没有大局观,就让人有些不喜了。

  四福晋正等着太后训话,准备乖乖听完太后的训话后,再向太后好生认个错,争取化解太后的怒气,减轻太后对她的处罚。以往她用这个法子,在太后跟前都相当管用,太后对于后宫妃子们虽然颇为严厉,但对小辈们还是比较宽和的。

  然而今日,四福晋总结的那点子“经验”显然失效了,太后并没有要训话的意思,反而一直沉默着没有开口。

  太后的沉默,让四福晋心中有些惴惴不安。就像是一个犯了错的罪人,知道自己即将接受审判,却怎么等也等不来审判结果一般,越等越没底,越等越焦灼。

  四福晋思忖着,今日犯了错的人明明是三福晋,她至多不过是不该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指出三福晋的不是,她的惩罚,总该比三福晋要轻一些吧?

  太后居高临下,对四福晋的小动作看得一清二楚。就在四福晋快要沉不住气的时候,太后终于开口了:“老四媳妇,你来说说,你今儿个错在何处?”

  四福晋说出一早就想好的答案:“孙媳不该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三皇嫂的不是。”

  “为何不该?”今儿个太后很有些要刨根问底的意思。

  四福晋咬了咬下唇:“在外人面前说自家嫂子的不是,丢了皇家的脸面。”

  “难道仅仅如此吗?”

  “……”除了这一点之外,四福晋当真想不出她还有什么错处了。

  四福晋用哀求的眼神看着太后,以往她这么做的时候,太后看在她的额娘和硕格格的面子上,总会对她放软态度,可她没有想到的是,如今她的身份早已与以往不同,太后对她的态度,自然也就与以前不一样了。

  这回,太后打定了主意不姑息四福晋的所作所为。

  在一阵令人窒息的沉默后,四福晋对着太后深深一拜:“孙媳愚钝,还请老祖宗明示。”

  “哀家听说,你是第一个叫破你三皇嫂裙裾上有血渍的,你既看到了,为何不悄悄地提醒你三皇嫂,或是与皇后说,以此来将影响降到最低?”

  “是……是孙媳一时没有想到,孙媳只想着提醒三皇嫂尽快把衣服换了,没有考虑到别的。”若是一早便提醒了三福晋,这出戏,该怎么接着往下唱?

  “恐怕,你不是没有想到,而是一心盼着你三皇嫂在大庭广众之下出丑吧?你本有机会将此事扼杀在摇篮中的,但你没有。”

  “孙媳承认自己考虑不周,但孙媳绝对没有眼睁睁看着三皇嫂出丑的意思,还请老祖宗明鉴。同为皇家媳妇,三皇嫂若是败坏了名声,孙媳又有什么好果子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