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嫡长子 第62章

作者:屏娘 标签: 清穿 天之骄子 穿越重生

  胤礽让普奇推举自己为大将军不过是谋事罢了,并未将其坐实,但是弘皙私造兵器顿时就性质不一样了,差不多已经有了谋反之实,更何况他还是废太子的庶长子,身份格外敏感,一时间原本众人还没将胤礽之事当回事,如今都谨慎小心几分,看向康熙时都胆战心惊。

  弘晖在听到这个消息时,不禁暗道一声,这未免也是凑巧了些,弘皙偏生是在这个节骨眼上被发现私造兵器,可谓是格外敏感,真论起来,弘皙的行为可比胤禩要严重多了,如今要如何处罚那就全看康熙的想法了。

  *

  咸福宫里,侍者战战兢兢地跪在地上,颤抖着声将弘皙阿哥的事情禀报给主子。

  而胤礽斜靠在一张软榻上,倒是浑然不在意模样,直到侍者说完后,他才挥了挥手让人退下,好半晌他才发出一声轻笑来。

  “当真是个蠢货。”

  胤礽是真没想到,自己那个儿子居然还有胆量做出这种事情来,私造兵器,不过他可不觉得这是弘皙的勇谋,只能说这家伙果真是如他想得那般蠢笨,做出这样的事情,那就大抵是谋逆罪名了,他眼里露出几分玩味,胤礽也好奇,这次皇阿玛又会怎么处理自己。

  是继续将他这样关下去,还是直接将他杀了?

第79章 日常一章

  原本胤礽让普奇推举自己为大将军, 如今普奇已经被康熙处置,可弘皙之事却是在处置了普奇之后才发生,可谓是十分敏感的骨节眼, 如今不仅是胤礽想知道皇上打算如何处置自己, 这朝中百官也都是在等着康熙的动作。

  他们可是亲眼见识到皇上对八贝勒是有多狠心, 那如今这废太子的庶长子可是私造兵器,这岂不是要比八贝勒严重多了,皇上若是不严惩那废太子,如何能让旁人信服。

  康熙却是一点也不急, 宫里的禁卫军将弘皙那里的兵器缴获后, 就一直迟迟没动静,他没派人去处罚胤礽, 也没说要如何处置弘皙,不过是将他一直关在宗人府。

  宗人府主要是用来处理宗室子弟的地方, 康熙将弘皙关进这宗人府, 那此事最后很可能就是以家事的方式解决,如此一来算是最轻的一种处罚, 也不会波及到太多的人,众人心里不由松了一口气。

  弘皙这些日子被关在那宗人府里日子并不好过, 他心底不甘心, 明明都是皇法玛的皇孙,凭什么弘晖就可以去那炼铁之地, 接触那么多的兵器, 而他不过才弄出几百件而已, 就被关押起来。

  故而在一开始被收押在这里的时候,弘皙是半点都不慌,不仅如此, 还气焰嚣张,他不信皇法玛会真的因这件事而处置了自己,他可是皇法玛最喜欢的一个孙儿,而且他这次也是打算为皇法玛造兵器的,怎么也要比那弘晖好上几分吧。

  可随着上面迟迟没有动静,弘皙不禁也慌了起来,他害怕自己就要一直这么被关押起来,这也不是不可能,宗人府里可是关了不少犯了事的宗室子弟,甚至就连他自己的阿玛,如今不都被关在宫里嘛,可他不想啊,他如今还年轻,还有着许多的抱负,怎么可以往后余生就在这关押之地度过?

  在弘皙的焦急等待中,康熙总算是在百忙中想起了自己这个被关押起来的孙子,下了一道圣旨来,却不是要将这弘皙放出去,而是将其一道送去咸安宫,与废太子一同关押起来,

  弘晖听到这消息时,心里都不由松快起来,连胃口都比往常好几分,他先前还真有些担心康熙这次又轻拿轻放,毕竟康熙对于胤礽这个皇伯可是格外不同,连带着那弘皙也享受了很多红利,弘晖可不想日后还要忍受着弘皙那家伙在自己面前蹦跶,如今康熙直接将弘皙与胤礽一起圈禁起来,那就意味着自己可以很长时间不用面对着那个不喜的人。

  康熙不知是出于什么心理,在将弘皙关押起来后,还特地将胤礽的另一个儿子弘晋给放了出来。

  这弘晋是胤礽的第三子,却是实际上的第二子,真正的庶长早就夭折了,这才让排行第二的弘皙担了长子名分。这弘晋同样是庶出,年龄只比弘皙小两岁,却不是同母所出,而与弘皙相比,这弘晋的待遇可就要差多了。许是一开始就输在了名分上,弘皙自小就被接到宫里养育,平日能见到康熙的次数多,得到的恩典与赏赐也就多了起来,但是弘晋以前就只是在毓庆宫里长大,后来在胤礽被圈禁后更是受到了牵连再未出过府,如今这下倒是咸鱼翻身了。

  弘晖特地让人打听了一下这弘晋的事情,这个堂兄只比他大一岁,许是先前一直处于被关押圈禁状态,性子比较喜静,听闻平时爱好书画,倒是一个文雅人,弘晖在探听到这些消息后,心里寻思着这样的性子应该相处起来比较容易吧。

  他听闻这弘晋身子有几分病弱,为此特地让人备了许些药材送过去,都是特地让太医看过对症的药材,甚至还找了那个西洋医生拿了一些保健药物来,一并送到了弘晋府上。按照弘晖的分析,康熙是打定主意要捧出一位胤礽的儿子,如今眼下这位瞧着脾性还不错,算是好相处的,那他也喜欢这个弘晋能尽量活久些,若是真的是个短寿的,谁知道接下来被换过来的是好还是歹呢?

  不过在送了几回药物与关怀后,他与这弘晋就没什么往来了,他们两人平时的交集委实不多,两人习性也可谓是天差地别,弘晖自认为是喜欢实践的理工科出身,那么弘晋则是崇尚闲情雅致的艺术生,两人待在一块儿就只能大眼瞪小眼,最后弘晖还是放下了对弘晋这边的热衷,专心去搞自己的事业去。

  他将西伯利亚的丰富石油状况上报给康熙后,虽然如今一直没听闻上面有什么动静,弘晖隐约能猜到一些康熙心里的迟疑与顾忌,但是他心底对这事挺有把握,只要黑龙江那一带传来动静,他就可以说动康熙,毕竟那么丰富的宝藏呢,他就不信康熙会不动心。

  但是这关于油田的勘测、开发也是需要大量人力的,弘晖虽然先前在山东那边培养出一批班底,但要是想让这大清各地都能将这石油用起,那光靠那么一批的班底肯定是不够的,他必须还要继续培养大量工科人才,甚至是培养训练出更多的工业生产劳动力。

  不仅仅是这石油开发,还有那钢铁铸炼也同样如此,再利用上石油开发出来的燃料后,炼铁工坊那边开发出不少合金,而这只是根据老师傅们几十年的经验罢了,只有通过正规学习相关知识,了解其中涉及到的各种化学知识,甚至将它们整理成册形成一门科学,从而传递给更多的人,才能彻底将这合金开发利用起来。

  所以弘晖想要开设专门学习这些工业生产知识的学科,安排大量人手进行集中学习,然后培训上岗,其实换言之,就是弘晖想要将他原先在自己庄子上搞出的那种新式学校推广开,让庄子外更多的人都能参与到新式学科的学习中,甚至想要让康熙将这件事颁布下去,让那些书生们也学起这物理、化学,争取研究开发出更多的科研成功,从未真正造福大清。

  而他的这些想法一经说出,就立刻引起很多人反应,整个京中像是炸了锅般,对此议论纷纷,尤其是那些科举入仕的士大夫们更是对此反应激烈,他们对弘晖这大胆提议表示出强烈的抗议。

  不仅是这些士大夫官员,那些还在艰辛读书的书生与文人们也都纷纷抵触起来,他们都读了几十年的圣贤书了,如今这弘晖阿哥突然说要他们再去读一些新学科,这不是胡闹嘛!

  而且那些事情都只是低贱的工匠们才需要去了解掌握的,他们可是读书人,怎么可以去专门学这些,简直就是有辱斯文!

  这些读书人的反应比弘晖原先设想的还要激烈,在他向康熙提出这种观点后,差不多是所有人都对此持以反对的态度,就连康熙心里也是不太赞同,他如今确实是需要大量开发石油、钢铁的人才,但是这也不必让那些读书人亲自来学,这种事情交给那些身份低贱的工匠便行了。

  弘晖没想到他这次的提议居然会让这么多人反对,等回了王府后,他自己反思了一下,觉得想要说服康熙倒是不难,主要要应付的是那些激烈抗议的读书人,弘晖默然,仔细一想,那些人之所以反应这般激烈其实是很好理解的。

  对于大多数的读书人而言,他们早就已经习惯熟悉了自己的读书体系,如今弘晖提出的这一出差不多就是将这些读书人从原本舒适熟悉的安逸区赶到一个陌生而充满变数的环境,甚至那些原本信心十足能通过科考走入仕途的读书人,若是经过这番变革也许原本顺畅之路就要遇到波折。

  弘晖是切实动了他们的利益,自然会受到这些人都抵触反抗。就连那些反对清谈倡导务实学风的一小部分读书人,都对弘晖眼下提出的这一点十分不赞同,弘晖想要将这新式学校推广开,可谓是困难重重。

  折腾了好几天,也不见那些人态度有软化的迹象,甚至这消息传得越广,越多的读书人听到这消息,反对的人潮就越发多了起来,弘晖叹了一口气,只得对此作出让步来。

  他心里也是有一股倔劲,与这些人周旋了这么长时间,让他彻底放弃这个打算同样压根不可能,那就各退一步,弘晖咬紧后槽牙根,心里发狠,既然你们这些读书人不愿意学习这些工科,那他就去找愿意学的人过来,他就不信离了如今这些读书人,他的工科就搞不起来,等再过些年,他就等着如今拒绝自己的人后悔去吧。

  如今百姓们的日子过得越发滋润,能读书识字的人可不少,甚至日后读书人的队伍会越发壮大,而这些读书人大多数都是想要科考入仕,但在弘晖看来,想要考公上岸可不容易,如今科考录取名额还是挺少,哪能人人都如意,而相比之下,他那工科岂不是更吃香,不仅上岗难度小,甚至前景更广。

  可惜这些家伙们丝毫不知,弘晖心里愤愤,在他让步后,那些读书人们更是气势昂扬、十分得意,弘晖像是吃了一个败战,难得地憋屈起来,可惜他却是个愈战愈勇的性子,不过是短短半月时间,他就让人在这京中折腾出好几所新式学校来。

  这些新式学校全都是安排了工科课程,但又不仅仅如此,还同样包括一些当下读书人们的文化课,却有些出入,是弘晖根据后世的课本以及一些价值观而筛选出来的新式课本。

第80章 日常一章

  弘晖弄出的这些新学校与传统的私塾书院有很大不同, 不仅仅是添加了工科学科课程,就连寻常的文典选读也与普通儒生不同,不仅仅局限于儒家的那些经义文章, 而是涉及百家之言, 他让人将那些争议性不强而又比较含有哲理的百家名篇全都整理成册, 这么一来,倒是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科,如今人们私底下都将其称作是百家杂谈。

  而这也是大多数读书人不愿意来弘晖这新学校的原因,他们自学童时开始读书, 就跟着启蒙的先生祭拜过孔夫子, 对于大多数读书人而言,那是真的将孔子当做是祖师爷, 而拜读孔孟学问也一直以来都是他们的骄傲,儒学生作为如今读书人的主体, 远比其他学派的传人要兴旺得多, 而弘晖此举差不多是狠狠打击了他们以往的信仰。

  虽然经过整合后的选读课本里,居大多数的仍是儒家的名篇, 但是里面也有不少其他家的精辟文章,如今全都被搬到台面上来, 这让不少儒学生一时很难接受, 但更重要的一点并非如此,而是弘晖安排的课程差不多是完全与科考不对口。

  弘晖早就对如今的科举制度有想法了, 因八股取士的缘故, 不少读书人都受其束缚, 花太多的精力格外重视那些外在的形式与格式,而在弘晖看来这些都是没有必要的,虽然不否定如今朝中文官基本都是通过科举选拔上来的, 其中有不少都是能人,但是当下也有更多的读书人是脱离实际的,甚至成了只会读死书的书呆子,这样的人想要通过科举入仕不容易,即便真是入仕了,苦的则是百姓,摊上这么一个五谷不分的父母官。

  所以弘晖才在这些新学校里折腾出这么多新花样,不仅添加了一些社会实践课程,定期组织学子下乡了解民生,更是加强对如今学校里学子的德育培养,其实如今不少读书人都是有着“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但这都是自发性的,还有更多的读书人在为官以后反而成了鱼肉百姓的毒瘤,弘晖觉得有意识地对学子进行价值观疏导是有必要的。

  他如今虽然不能动眼下的科举制度,但焉知以后就没有机会呢,现在培养些人手是做预备工作,真等到要改革的时候,总不能让他一个人单枪匹马,必须得提前打造好人马团队才行。

  因为在开办这些新式学校前,弘晖受到了众多的读书人抨击,甚至就连朝中百官也都是基本持反对态度,但是弘晖一意孤行,既然这方案在朝会上通不过,他就将学校折腾成私立的,倒是像那些书院差不多,只不过里面的设备、装置更好更完备。因为起初受到那么多人的阻挠,等到开学那日,弘晖以为生源估计都只是普通人家出身,没想到他却看到了不少世家子。

  弘晖同时在京师地区开办了许多所新式学校,其中一部分是分布在外城区,剩下的则是在郊区,因为郊区修了路又多了许多工坊,那里如今已经兴建起一片民用住宅,弘晖曾经过去走访过,多数都是那些工坊工人们的家庭,但也有不少是从偏僻庄子里搬迁而来的。

  受弘晖的影响,如今京郊那一片的百姓的思想反而颇为开放,不管是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还是思想包容度,都远比京师主城区的人开放不少,故而弘晖设在那一片的学校,在还没开学之前就已经人满为患,等到开学那日,弘晖便没有再过去察看,而是将重心都放在京中外城区。

  能住在京中的,哪怕只是在外城区,基本上也都是有些家底的,考虑到先前反对之声那么多,弘晖原以为这次开学外城区会什么学生,而等他过去的时候,才发现情况要比他一开始预想的要好许多,甚至里面有不少是出身不错的世家子。

  弘晖的记性向来不错,他又时常来往于京中高官大户府邸,差不多和京中不少人家打过交道,自然也见过他们的管家,哪怕今日那些人衣裳穿得十分低调不起眼,但还是被弘晖看到了不少熟悉面孔。

  弘晖皱了皱眉头,一时没想出这些人在折腾什么,却没有立即让人上前察看,他今日是私服过来,甚至还做了一些乔装,在连着见到好几个京中高官家的管家后,弘晖就先离开了正在视察的学校,等回到雍王府就让陈福出去打听一番,他倒想看看这些人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既然不赞同他开办这新式的学校,怎么还将偷偷让家中子弟今日去学校报名。

  ……

  京中盯着弘晖动作的人不少,哪怕众人都不赞同弘晖阿哥想要办这种新式的学校,可他们只能在朝廷上阻拦,却没法阻止弘晖自己掏腰包来建学校,就连康熙虽然也不太赞同弘晖此举,但是如今见他折腾出这么大的劲来兴建学校,也未曾置一词。

  众人不赞同弘晖的想法,但是当无法阻止的时候,却又不能完全坐视不管,虽然他们觉得弘晖提出的这新式学校就是天方夜谭,但是心里还是有些发慌,毕竟弘晖弄出来的东西,每一次都让人获利匪浅,他们生怕这学校也会同样如此,若当真如此,那他们岂不是会错失了良机?

  那些被各家家主派出去的管家,护送自家少爷去了弘晖的新学校,但是这些被送来的少爷阿哥们,不过成了这些家主们的探路石,几乎都是庶出之子,弘晖弄出的这种学校从未有过,他们压根不敢拿家族器重的嫡子来试水,咬牙让庶子来此学校便已经是很大的让步了。

  而等到了开学时,不仅是弘晖认出了这京中各大家的管家门生,他们见到彼此的时候都是心里一惊,但不知出于何种心思,一个个都纷纷垂下头去,而没有上前与老相识打招呼,等将自己少爷阿哥的入学手续办好后,便马不停蹄地赶回府去向他们的家主禀报。

  京中各大家的老爷们得知原来不仅是自己让子弟去了弘晖的学校,那些老对手们居然也作出此举,各自暗骂了一声对方是老狐狸,心底又庆幸几分,幸好他们自己也派了人去,即便这学校当真了不起,自己家族的子弟想必也会抓住时机。

  等陈福打听清楚情况后,一脸愤愤地找到弘晖禀报,“阿哥,他们简直就是太过分了……”

  这些人不是看不上他们阿哥的学校们,那作甚还要让家族中的子弟来此求学,最过分的是居然还只是让庶子来,这不是羞辱人嘛?

  弘晖的新式学校开学后,前来报道的不仅仅是那些大家族中出来的庶子,还有不少是一些商户人家的子弟,这些商户子倒不是庶出,而是精挑细选来的,但是商户本就身份低贱,在陈福看来,这样的人以往连出现在他们雍王府的资格都没有,如今就算来到他们阿哥兴建的学校,也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

  只怕这些商户子来他们阿哥的学校,也并非是真心来求学,不过是以此为踏脚石,想要借此机会放手一搏,这令陈福心里充满怒气,在他看来,弘晖阿哥办的事情哪一件不是正确的,如今这样人却不仅不相信他们阿哥的能力,还各怀心思而来,他觉得他们阿哥受了大委屈了。

  比起陈福的愤懑不平,弘晖的反应要平淡得多,甚至他根本不在意这些学生是何身份,反正这些人在入学后,凡事就要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来。

  弘晖在学校里建了宿舍,学生入学后都是要住校的,不能带侍从。学校里有安排后勤保洁人员,但是这些人所做的极其有限,入学的学生必须得掌握一定的自理能力才行。

  不管是不是别有用心的人,若是连基本的校规校训都坚持不下来,那就只能收拾东西回家。

  众人也没想到弘晖这新式学校居然管得这般严格,他们精心派出的子弟,只有半月才能归家一次,而在平时消息根本不灵通,他们压根都不知道那些新式学校里都发生了什么,直到半月后,入学的学生们开始了第一次回家假期。

  不管是京中大户人家出来的庶子,还是身份低微的商户子,甚至只是普通人家出身的学子,他们走进学校时穿的衣裳有着明显的贵贱之分,而等管事、侍从侯在学校门口等候时,脸上出现愕然,从里面走出的大片学子,居然全是穿着一色衣裳,就连款式材质也一模一样,一群学子从里面涌出,各着蓝衫,这些来接人的管事、侍从们眼里出现茫然,这么一眼望去几乎都看上去差不多,他们要怎么找到自家阿哥啊?

  若说看气色、风度那也是不行的,这么半月待下来,不少人都神色发生了大变样,有不少原先还是一副富贵公子哥模样的少爷,如今出校门时脸上发白,衣裳也是发皱拧巴,就连头发都被打理得有些凌乱,哪里还看得出以前那些富贵怡然的气度,反倒是一些出身普通人家的学子,此番适应颇好,出校门时连脸色都比以前红润了几分。

  管家、侍从们废了好些力气才从人海中寻到他们想要接的少爷,赶紧上前扶着人上马车,家里老爷都在等着听消息呢,而他们也很想知道,少爷们究竟是在学校里遭遇了什么,不过才半月之久而已,怎么就成了这副模样?

第81章 日常一章

  弘晖也没想要给这些学生下马威, 不过是按照正常力度进行操练罢了,除了文化课程外,每五天就会有一次劳动实践的过程, 弘晖听多了许多关于新上任的官员竟然不识得五谷, 而他又想让自己学校里培育出来的学生都是能体察民情的, 这劳动实践课程自然就是让学校里的教职工带着这些学生们去农庄上历练一二。

  不仅仅是为了让他们体察底层民众的不易,同样也是为了去去他们身上的骄矜之气。哪怕都是身着一色同款的衣裳,弘晖也能在一下子就从人群中识别出不同出身的学生,当然经过这半月的时间后, 这些学生的面色难得趋同一致化起来。

  听着自家子弟一把辛酸泪地述说着在学校是如何地不易, 他们不仅要起早贪黑地学着各种奇怪的学识,每日还要抽出半个时辰在校内疾步趋走, 据那弘晖阿哥说是为了强身健体,可让他们这些书生穿着短打衣裳如此行事简直就是有辱斯文, 更别提去农庄的时候还要亲力亲为下田播种, 不少书生手上都磨出了水泡。

  这京中各大家的家主不由陷入了沉默,其实弘晖这操练学生的手段用得十分粗糙, 一不留神就容易折腾出事来,偏偏这半月下来竟无意外发生, 可见这其中的度把握得非常好, 最要紧的是,他们盯着归家后一顿膳能干下好几碗米饭的子侄, 发现经过这番折腾, 这些学生似乎体质确实增强不少, 虽然脸庞黑了不少,但气色明显更好了啊。

  原先还清秀白皙的少年不过在学校里待了半月,就变得黝黑壮实起来, 哪怕他们此刻将经历说得多么可怜,各家家主望着这些子侄一顿能吃好几碗的模样,实在是产生不了半点心疼,更加不会心软,对于哼哼卿卿想要退学回家的,那更是斩钉截铁地一口回绝。

  他们还指望着这些子侄能在弘晖阿哥那里混出一个名堂来,就算没成气候,至少还能当个传话筒,哪能现在就让他们回来。

  弘晖其实也在观望着,因为学校是寄宿制管理,先前那些学生就算再怎么叫苦连天也没用,压根就没法与外界取得联系,如今放假归家了,他也想知道等回校的时候还能有多少人坚持住。

  等到三日假期结束后,返校的人数却比弘晖原先预想得要多出不少,不过看着不少人脸上这愁眉苦脸不情愿的样子,弘晖多多少少都能猜到一些,这里有不少都是京中官宦人家的庶子或是旁支,即便是觉得学校里太苦,也做不了主退学,对此弘晖也没太放心上,不过是厌学嘛,他能理解的,这在后世多常见啊,不过等进了学校可就由不得他们是否心里情愿了,不仅课程安排照常,还要将考核给安排起来,他也不想给学生太大压力,就每月一次月考而已,总归是要支棱起来的。

  弘晖在等几所学校都渐渐步上正轨时,才勉强将注意力稍微转移些,开始忙活着其他的事宜,而此时已经将近年底,京中更是比以往要热闹起来。

  在年关将近的时候,康熙又折腾出一件事,他想要在在京畿小汤山那里建一个行宫。

  这小汤山可是个好地方,不仅离京师近,骑马来返两地十分快捷,先前乌拉那拉氏在那儿就有一个不错的庄子,后来还将其给了弘晖,弘晖虽然去得不多,却非常喜欢那个小汤山庄子,因为里面有温泉,等到冬春京师天气冷得时候,连洗个澡都是大折腾,而这时到那小汤山的温泉庄子上泡着,自然是舒服快活。

  小汤山的温泉眼可不少,不仅是弘晖在那儿有温泉庄子,京中不少人家都有,每到秋冬时就去得格外频繁,而康熙这些年年岁大了起来,身子不比之前硬朗,更是喜好享受起来,故而想要在那里建个行宫专门用来过冬,可谓是极妙的一件事。

  以如今国库里的银子,别提只是在小汤山建一个行宫,便是建上十个也不成问题,甚至还很轻松,但关键是康熙有意想要让弘晖接下这个差事。

  这些年弘晖手头也有过一些宅子以及店铺的,设计过不少屋宅布局,一开始时这京中众人还不太喜欢他设计出来的风格,但是渐渐地就都发现了弘晖设计出来房屋的妙处,虽然不够繁琐华丽,但是却更方便舒适,住进去更舒坦,而康熙如今正是盯上了这点,他如今这么大年龄,就想弄一个舒坦的行宫住着。

  可弘晖却对这个差事没有半点兴趣,根据曹大家的描述,光是建个妃子省亲的大观园就有那么多的考究,几乎是凡事都要过问,就连花房都是要紧的,更别提给康熙建个行宫,可谓极其劳心费力,而且弘晖如今也没多少时间来折腾此事。

  大格格今年都二十了,本该在三年前就出嫁,当时弘晖的外祖家却遇上白事,为此德伍守孝三年,等一出孝期,四爷就立马张罗起来大格格的婚事,而弘晖作为雍王府的嫡长子,不仅是大格格最大的弟弟,更是德伍的表弟,自然是打算为大格格好生操办一番。

  这时候女子出嫁都是要备下嫁妆的,而如今雍王府里压根就不缺银子,这么多年也就只有大格格这么一个女孩子,不管是四爷还是弘晖,都想要大格格这次出嫁能风光些,而对于乌拉那拉氏而言,大格格的嫁妆越是丰厚,她面上同样有光,不仅显得她这个嫡母仁厚,最要紧的是大格格可是嫁到她娘家去了,最终得了便宜的还是乌拉那拉氏家族。

  为此李氏眼睛都红了好几个度,哪怕她已经是侧福晋了,但是对于自己女儿的婚事,她却没有半点话语权,不仅没法亲自来操劳,甚至就连嫁妆什么的都没法沾手,等她看到弘晖为大格格准备嫁妆时,一样样的好东西从外面抬回府里,然后就被放进嫁妆箱子里封存起来,看得李氏眼热无比。

  这么多的好东西,哪怕她在雍王府经营了二十来年,如今手头的私房都没这么多,哪怕都是给自己女儿准备的,李氏也很难不嫉妒,她实在是没忍住,趁着众人没注意时摸到大格格屋里,期期艾艾提出想要替大格格保管着嫁妆的心思。

  如今的大格格又不傻,这嫁妆可是女子以后在夫家生活的依仗,虽然以她的出身,谅德伍日后也不敢欺辱她丝毫,但是嫁妆多少代表着她的体面与在家中的得宠程度,更何况这些年大格格与李氏离了心,大格格怎么可能会犯傻将自己嫁妆交给李氏,哪怕是亲娘,只怕也是有去无回而已。

  无功而返的李氏对此愤愤不平,觉得这个女儿果真是不贴心,不仅小时候时常气自己,如今都要嫁人了也不知道孝顺她亲娘一回,李氏对大格格极其不满,却不知自己行为当晚就被四爷与四福晋得知。

  乌拉那拉氏晓得后,当场冷笑一声,她如今都不需向四爷请示,直接将李氏关了禁闭,倒是给她留了一个面子,半句没提嫁妆的事,而是道让李氏作为额娘的,在大格格出嫁前闭门修心祈福一段时间,连具体的时间都没道明,乌拉那拉氏派去的人就施施然转身走了。

  气得李氏当场摔了好些东西,明明她都没从女儿那里捞来好处,反而还要为她祈福,心里越发懊恼,若是她早知道女儿能有这么多的嫁妆,当初就该想办法将她嫁回自己娘家,那他们李家以后的子孙岂不是都吃穿不愁了吗?

  旁人可不知道李氏居然还有这样大胆的心思,不仅是她这个当亲娘的为大格格的嫁妆心惊不已,后院里其他的侍妾格格每日都看到弘晖让人抬进府里的好东西,也同样心底抽气,她们更加坚定了原先的打算,要坚定地抱福晋的大腿,只要将福晋给哄好了,还怕弘晖阿哥会亏待她们吗?